ENG
  • 知人,就是懂得從一個人的言行舉止中鑒別他的德行、才能、學問、識見和性格。愈能於短時間內精確掌握別人的德、才、識及性格,知人就愈高明。 知人的能力基礎,在於洞察力...
    2006/10/03
  • 人才是國家、地方或企業最重要最寶貴的資產,成功的大小,與人才的多寡及優劣成正比。 得人才者,得天下! 這個天下,在政治上,是政權;在商業上,是行業內的龍頭大哥地...
    2006/09/25
  • 香港政界人物,一般都不大精通中國文墨,每每笑話百出,曾特首較早時便有幾起如此遭遇。 在六月的《香港家書》,曾特首道:「自從搬進禮賓府之後,地方大了很多,但人相對...
    2006/09/23
  • 《邏輯與修辭,利器也》甫發表,讀者Raymond Lee (以下稱“李先生”) 便來信,謂他不覺得地先生的文章怎樣出色,我讚「其文章所顯示的識見和文化水平,高於...
    2006/09/16
  • 在《知人不易,用人更難(1)》一文,我向地先生請教,為何他說「無為而治」祇有施先生單獨可以行使,「單獨可以」是根據甚麼來立論的? 地先生昨天覆信(見附信),為上...
    2006/09/14
  • 最近二個月,大大小小的一手樓盤都紛紛加入減價戰,動輒都減二、三成,有的甚至減到與同區二手樓價相若。為甚麼發展商要大幅減價,原因很簡單:去年推出的一手樓盤,售價往...
    2006/09/12
  • 讀者地先生來信 (見附文一),討論施永青先生的「無為而治」。 對許多讀者朋友(甚至地產代理業內人士)來說,“無為而治”是甚麼,大家都可能不甚了了。我以前解釋過,...
    2006/09/11
  • 談陳方安生,一定要同時談葉劉淑儀。 闊別香港三年、在美國進修完畢的前保安局局長葉太,甫回港便發表支持民主發展的碩士論文、成立匯賢智庫及主持亞視的「葉劉博客」,動...
    2006/08/30
  • 陳太:最近我說過,我想香港人已經開始洩氣,不再相信普選目標終有一天能夠實現。為此,我受到某些人士批評。我當時這樣說,現在也依然會這樣說,原因是儘管以政務司司長為...
    2006/08/21
  • 關於陳方安生的未來政治動向,早就該進一步評論,但俗務纏身,一直未做,認真抱歉。 要了解陳方安生未來的政治動向,非細心閱讀、解構及分析她於7月19日在外國記者協會...
    2006/08/19
  • 8月8日,美國聯儲局決定不加息,不少人因此認定美息己見頂,香港樓市會從此步入坦途,2006年樓價該有5至10%的增幅。對於這種樂觀的看法,我很有保留: 1. 8...
    2006/08/12
  • 不知怎的,最近詩興大發,靈感也特別多,趁讀者朋友還沒看膩,我還是趕緊多發表一、二首。 像文章一樣,詩不但可以寫景寫情,還可月旦人事、憂國憂民,更可以言志勵志。 ...
    2006/08/03
  • 讀者朱先生,因為工作的關係,長駐紐約,而妻子兒女則居於香港。朱先生每年祇有一、二次機會回港與家人團聚,每次短則五、七日,長則十天八天,與妻兒離多聚少,他深以為苦...
    2006/08/01
  • 台灣民進黨早幾天於全國黨員代表大會中,通過「廉政條例」及「解散派系提案」。「廉政條例」訂明,黨員言行涉及違反廉政行為,廉政委員會得進行調查及建議處分,移送中評會...
    2006/07/31
  • 我的一位年青朋友,有出色的才華和才幹,過去十餘年先後在二、三間大機構任職,大才小用,眼見才具遠不如他的同僚紛紛平步青雲,不免時有懷才不遇之感嘆。 我知道朋友已盡...
    2006/07/28
  • 法國球王施丹在世界盃冠軍戰,加時下半場時以頭槌撞跌意大利球員馬特拉斯,遭球證出示紅牌驅逐出場。 事後,施丹接受訪問,終於說出馬特拉斯出言侮辱他的母親和胞姊。 人...
    2006/07/21
  • 早前政府公佈了去年受勳名單,董建華在三名獲頒大紫荊勳章的人士中,排名最後,排頭位的是李業廣,第二位為李東海。 同為獲頒大紫荊勳章,排名第三給人一種董先生無論是對...
    2006/07/08
  • 去年12月初,在爭取雙普選的「十二.四大遊行」及隨後舉行的政制改革方案表決前夕,陳方安生高調召開記者招待會,呼籲港人參加遊行,爭取普選。今年七一前夕,歷史重演,...
    2006/07/06
  • 朋友看到我「掛念」一詩(見《第一首公開發表的詩》),讚我「周春嬌歸」四字嵌得巧嵌得妙。 朋友太誇獎我了,我的嵌字算得甚麼!我們古代的詩人才厲害!且舉李白「飛花輕...
    2006/06/29
  • 世界首富蓋茨早前宣佈為慈善獻身,計劃在二年內逐漸淡出微軟日常工作,專注管理以蓋茨夫婦名字為名的慈善基金。蓋茨伉儷基金擁有約三百億美元資產,去年捐出善款13億6千...
    2006/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