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後為上樓 唔要份工
【晴報專訊】樓價高不可攀,「上車」遙不可及。有80後夫婦為符合上公屋資格,寧願減薪、放棄工作,直言「工可以再搵,公屋錯過了就無」。學者慨嘆樓價高企及公共房屋不足,致年輕人被迫向下流,扭曲福利政策。
對時下年輕人而言,蝸居重要還是事業重要?80後的陳先生(化名)任職社福界,月薪一萬六千元,與月入一萬二千元、做文員的太太結婚三年,他們曾申請白表二手居屋及天水圍短樁貨尾居屋,但全部落空,惟有寄望申請公屋。
申居屋落空 買私樓無望
陳太坦言,為了申請公屋,當年刻意提早一年註冊,諗住「排住隊先」。去年三月房署進行入息審查,指他們收入「超標」被取消資格,惟職員告知如在六個月至兩年內,家庭收入沒超出上限(二人家庭為一萬四千四百七十四元),可要求署方恢復申請。
「應否為了公屋放棄份工?我們都考慮了半年。現時公屋都賣三百幾萬,二手居屋連補地價,分分鐘逾四百萬,點樣負擔?」陳太認為工可以再搵,但過了公屋「上訴期」,機會就一去不返。夫婦經商議後,陳太遂於去年八月辭工,丈夫更故意轉做月薪不足一萬四千元的工作。
陳先生指,婚後三年省吃儉用,儲蓄不足十萬元。「私樓的首期連裝修至少幾十萬,我們打算一兩年內生孩子,到時想買樓更加無可能。」他已打算今年二月向房署「上訴」,因此最近半年的家庭收入不可超過上限。
最近網上討論區不時有人講述為申請公屋想棄工作的掙扎。有網民教人先轉做兼職,確保可通過入息審查;亦有人指輪候公屋需時,恐會浪費職場的「搏殺」期。
青年寧向下流 社福政策扭曲
年輕人為上公屋,不惜由中產變基層。長遠房屋督導委員會委員兼理大建築及房地產學系教授許智文認為,本港現時房屋供不應求,有能力的年輕人因此被迫向下流,他們輪候公屋是本末倒置。
「公屋本來為基層而設,現在連大學生都去排隊,這個怪現象不利個人及社會的經濟發展。」陳氏的家庭收入由二萬八千元減半,許認為這個決定並不合理。「如果經濟逆轉,想搵番之前的人工就好難。」
公屋聯會主席王坤亦指,陳氏的個案反映住屋問題已令社福政策扭曲。「他們覺得無法買私樓,又不符合資格申請公屋,惟有諗到減薪或暫時不工作,以獲取原本不是以他們為目標的福利。」
學者倡房策設多層階梯
公屋單位爭崩頭,年輕人想買居屋或私樓又談何容易。去年天水圍貨尾居屋超額申請逾10倍;私樓的樓價在去年初已超過1997樓價高位逾三成。
王坤表示,香港史上曾先後出現約13種房屋,自從2002年「孫九招」穩定樓市政策出台後,每年公屋供應便由2.8萬個,銳減至1.5萬個,居屋也停產多年,以致過去10年累積了大量輪候公屋、等上車的夾心家庭。
許智文建議,政府制定房屋政策時應設多層階梯,讓市民可以逐步向上流,以增加住房向上流的可行性。「如果門檻之間相差太大,就會有大批人唔上唔落,要跳往另一個階梯也很困難。」
房署:有覆檢防濫用
本報就公屋申請人「上訴」問題向房屋署查詢,房署發言人指,若申請人因家庭收入或總資產超限額而被取消資格,日後家庭狀況有所改變而再符合資格,可在申請首次被取消後六個月至兩年內,要求恢復原有申請。署方有入息審查及覆檢措施,包括在申請人獲分派單位後,須申報收入及資產變動,以防止個別申請人試圖作刻意安排,藉以獲編配公共房屋。
另外,目前約有40萬戶須每兩年申報入息及資產,約佔公屋租戶56%。過去三年,共有35個租戶因虛報資料被終止租約。至於過去有多少個案在「上訴」期內成功恢復申請,房署表示並無相關統計。
記者:翟秀娟
9/1/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