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市恐啟拆倉 港股樓有壓
撰文:麥萃才 香港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系副教授/市區重建局非執行董事/市區重建局土地、安置及補償委員會主席
欄名:退市啟動
美國去年宣告開始退市,減少每月買債的規模,由每月買850億美元,降低至每月750億美元,市場初步反應是平穩的。但這只是退市的開端,未來只要美國經濟數據改善,聯儲局最終會停止買債,甚至會收緊貨幣供應,最終會影響實施聯繫滙率的香港。
印銀紙買債 利差交易四竄
由第一次量化寬鬆至今,總規模累積已超過3萬億美元。而說穿了,就是「印銀紙」去買債,而政府就能夠有資金去使用。利用這方式,一方面可以增加財政收入,因為政府是主要發債體;另一方面,已發的債可以用債冚債方式處理。在債券到期之時,可以再發新債去冚舊債,而新債的需求,就來自量化寬鬆的買債計劃。所以本質上,量鬆會增加美元的貨幣供應,倘美息維持着一個超低水平。
聯邦基準利率處於0至0.25%已一段時間,當美元供應充裕,借美元的成本變得便宜,於是大量海外機構借入美元,然後透過掉期方式去使用資金,這樣美元就成為利差交易(Carry Trade)貨幣之一。過去數年,這些「平錢」在世界各地流轉,特別對於新興市場影響最大,通脹上升而資產價格亦形成泡沫,這情況在2012年達到高峰。而2013年,市場開始關心美國退市,資金才由新興市場轉回其他市場,結果新興市場貨幣滙率下跌,而她們的股市亦有顯著的調整,其中包括巴西、俄羅斯及印度。中國的股市的表現沒有那麼差,因為她已長期在低位徘徊,反而人民幣滙率在2013年仍整體上升。
買債數量降 美元新增供應減
由降低買債數量至完全停止,會有不同的階段,但肯定的是,美元新增供應的速度會減慢。如果其他主要貨幣供應的增速仍然維持,例如歐元及日圓,那麼美元就有上升壓力。美元滙率上升,投資美元資產就多了一重回報,賺取資產升值之餘,還可以賺取滙價升幅,結果資金會重投美元資產懷抱;資金會由其他市場,重投美國市場,畢竟美國金融市場是全球最大的!而這點可從2013年全球新股集資排名看到,美股新股集資額成為全球第一!
減少買債的初期,對市場的影響會有限,但聯儲在今後的議息會議,仍有降低買債規模的可能,而且減少速度,可能快於預期。而資金亦很大機會重投美元資產,特別要留意利差交易拆倉的可能。
香港沒有外滙管制,資金可以自由流進與流出,而美國的量寬,有部分的資金流進了香港。2013年初,香港銀行業市場流動資金狀況(Interbank Liquidity)的收市總結餘,仍有2,558億元,反映短期資金仍然充裕,但到了2013年尾,這個數字已跌至1,640億元。如果資金進一步外流,這個數字會繼續減少。當這結餘數目跌至一個低水平便要小心,這代表市場流動性下降,銀行利率有可能上升。
這個利率是指貸款利率,通常銀行貸款會以最優惠利率(P)或同業拆借利率(HIBOR)作為基準,然後加或減作為真實借貸利率。例如銀行原本以P加4%作為貸款的利率,當銀行缺乏流通性,那麼新造貸款的,可能要P加4.5%甚至P加5%。就算P是不變,貸款利率也可因應市場資金供求而改變。
監察資金外流 參考港元滙價
如要監察資金外流,可以參考港元滙價。金管局是設有兌換保證,使港元兌美元的滙率,能在7.75至7.85之間浮動。如果資金大量外流,港元會偏軟,貼近7.85的下限保證。而情況再嚴重些,要見到金管局大量接納港元沽盤的報道,這亦是監察資金外流的指標。
耶倫接任了聯儲局主席一職之後,初期相信會維持伯南克的政策一段時間,亦即量寬不變,只是規模修改。但最終量寬會有終結的一天,否則,美國債務上限的問題,會持續浮現。政府不停發債,使到累計的債務規模不斷膨脹,結果又觸及債務上限,引發債務危機,金融市場震盪,長遠來說是有待解決,而耶倫會否承擔此責任?
踏入2014年,預計首兩季,息率都會維持平穩水平。但到了下半年,要視乎美國經濟實際表現,仍有加息的可能。到了2015年,加息的機會就最大。港息跟美息走,美國加息,港息也會上升,對於香港經濟會造成制約。另一方面,借入大量資金的企業或個人,其利息負擔就會增加,特別是借入「長錢」的按揭貸款。當美國正式加息,香港樓市的真正挑戰才正式開始。至於股票市場,是反映投資者的預期,因此就算美國未加息,只要有加息的可能,市場便會反映,因此2014年將會是一個充滿挑戰的一年。
(文章僅代表個人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