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報道)(星島日報報道)房協近年致力推展的天水圍一一五區搞中產「長者屋」項目,因成本急劇增加,加上施工時須顧及濕地公園及候鳥,令財務上變得不可行,計畫宣告胎死腹中,用地須歸還政府,發展局已計畫將地皮轉作私人住宅發展。但據了解,由於用地仍然面對相若的發展限制,估計日後只能發展為低密度住宅出售。
位於毗鄰濕地公園、面積近六點五公頃的天水圍一一五區,房協原獲政府同意發展名為「雋逸生活」的中產長者屋項目,提供約一千個單位,項目另設酒店、復康中心、託兒中心等社區設施。
儘管房協早於前年開始勘探工程,規劃圖亦獲城規會通過,但由於項目接近濕地公園,由規劃至工程設計都受掣肘,尤以建築物與濕地之間須有相當的緩衝區,地基工程亦不可發出噪音和震動,以減少對候鳥的滋擾;加上近年建築費飆升,建築成本較原預算增加逾倍,房協經最新估算後,認為不符成本效益,決定終止計畫。
房署發言人解釋,由於「長者屋」項目需要提供不少配套,即使成本增加,落成後卻不可以像私樓般提高售價,令項目在財務上變得不可行。他又表示,希望可將有限的資源,集中推展其他社會有更逼切需要的項目,包括重建房協舊有屋邨。
由於批地程序尚未完成,房協未曾佔用有關土地。發展局發言人表示,鑒於天水圍區內現時以公營房屋為主、有關用地的景觀和規劃特徵,加上短期內房屋土地供應持續緊張,經檢視後認為兩幅用地均適合作私人住宅發展,為天水圍區提供更佳的房屋組合和更多的房屋選擇,並有助滿足社會殷切的房屋需求。
但據了解,由於地皮毗鄰濕地公園,即使改作私人發展,樓宇亦不能建得太高,估計日後只能發展為低密度住宅,單位售價亦可能相對較高。至於原定在北角丹拿山的另一個長者屋項目,現時已開展上蓋工程,預料明年底完工,一五年初入伙,可以提供五百五十個出租單位。房協發言人表示,會視乎丹拿山項目的市場反應,再決定是否要求當局增撥「長者屋」地皮。
立法會房屋事務委員會主席王國興對於項目拖延六年後突然宣布取消,表示強烈不滿和遺憾,亦反對原址用作私樓發展,要求興建公屋、居屋和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