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可能引入中國資金購入 2013-07-23 10:24:06
就算誠哥要賣,亦不會有很多人夠膽接這個燙手山芋,幾百間百佳牽涉幾百張租約,有些還是與長實、和黃等簽訂,我相信租金是低過市值很多。.......
有可能引入中國資金購入...........
2. 劏人亮 2013-07-23 10:25:04
有幾不尋常丫,李老賊財技天價變現,不是新事物啦!咁都話不尋常,所以博士做唔到首富就係咁解喇!
3. 林行止說對了 2013-07-23 10:40:52
15. True 2013-06-27 14:49:59
港競爭力倒退 林行止:因發水樓太易賺錢 《信報》創辦人、時事評論員林行止卻指出,港競爭力倒退是由於回歸十多年來,本港的「富二代」輕鬆靠「發水樓」賺大錢,因而不思進取 ,導致香港經濟發展停滯不前。 林行止在《信報》撰文指出,世界各地都有社會矛盾,而且比香港更激烈,社會矛盾並非港競爭力倒退主因,他認為:「令香港商業競爭力略遜從前的根本原因,是絕大部分『富二代』不願從事商業冒險有以致之。」 富二代什麼都不想做 林行止解釋:「香港人經商本有一手,只是近年因發水樓太易致富,令發展商坐享巨利,商界人人『眼紅』,遂人人『起樓』,對其他生意便不感興趣。」 林行止指出,過去十多年地產商靠發水樓不費吹灰之力賺取暴利,因此不鼓勵後代(富二代)去從事邊際利潤較低的行業,「結果掌握最多經濟資源最優人力資源的香港商界精英的後代,除了物業發展(包括「回國投資地產」),寧可學飲紅酒吸雪茄,什麼都不想做」。
17. 香港又再一次俾地產佬害死 2013-06-27 20:51:26
葉秀亮﹕港須警惕數年後樓市泡沫爆破風險
【明 報專訊】很高興港府早前能接納建議,推出較重的遏抑樓價措施,從而拖慢了樓市泡沫進一步擴大的速度。然而,本文重申及進一步解釋,香港樓市泡沫在未來2至 7年最終爆破的風險甚大,而此一泡沫爆破的殺傷力將比97還大 ,特首及其管治班子宜慎重思考期間利弊,切忌心存僥倖,一旦出現泡沫爆破,下屆不用選之餘, 也將留下難以磨滅的臭名,更遑論其後的管治。
樓市泡沫最終爆破風險甚大
在 剛完成的學術期刊邀約文章(註),筆者指出香港房價自2009年低位已上升了120%,根據金管局公布的各項affordability measures(如供款負擔比率為五成六),香港房價已處嚴重偏高水平。更使人憂慮的是,許多置業者並未完全理解,現今低息和低匯率環境,將隨美國經濟 復蘇而逐步遠去:美國及香港利率將由低位累積上升至少3至5%,美元及港元匯率亦將累積上升至少30至50%(由於美元過去的跌幅,港人並未完全感受到樓 價的偏高程度,但當港元隨美元大幅上升,以外幣計算的香港樓價將暴升至少30至50%,從而完全暴露香港樓價的偏高程度)。因此,即使香港樓價不進一步上 升,這兩個重大因素,也足以刺穿香港的樓市泡沫。更何,香港辦公室、零售物業和工業樓價的升幅更大(2009年低位至今累積升幅分別為163%、 195%和225%)!當這些物業價格和房價一起暴挫,殺傷力將極大。
樓價和股價仍可能再上
然 而,筆者最憂慮的並不是上述情景,而是香港股市會隨環球股市,從現今略為偏低的水平持續上升至具巨大泡沫的水平,而股價上升和美國經濟復蘇又會進一步協助 推升樓價至更大泡沫水平,再加上美元的持續回升,以至最終香港無論是樓價、股價和匯率均嚴重偏高,並在2至7年內,出現樓價、股價雙雙從高位下插,和須以 巨大代價維持聯匯制,三箭齊插,你說香港經濟會有多傷?
先解釋為何股價仍會再上,筆者 過去 文章 已詳 細解釋,金融海嘯和歐債危機造成當時環球股價出現一巨大「恐懼折讓」(fear discount),但隨美國經濟復蘇和歐央行去年的OMTs,此一恐懼折讓會逐漸收縮,亦即環球股市會從極低位反彈至合理水平,繼而隨經濟復蘇進入偏 高水平。在去年8月22日及9月10日的《信報》文章,筆者甚至解釋花旗銀行的股價,會由當時的25美元,在兩三年內升至50至100美元,環球股市其後 的升幅,以及花旗銀行現已升近50美元,正好印證此論述。隨美國經濟緩慢復蘇,美股和港股將從現今略為偏低水平,在未來數年輾轉上升至嚴重偏高水平 (註)。
香港及新加坡的發展商,已成功抵禦了兩地政府近一輪的遏抑樓價措拖,以至只出現成 交量 下 挫,而樓價基本上和遏抑措施前差不多,但購買力仍在此鞏固期持續累積,隨美國經濟緩慢復蘇、股市輾轉向上、工資物價隨通脹上調、遏抑措施的心理效應隨時 間逐步消逝,發展商群稍後仍是可利用其定價能力、和一手樓對二手樓的指標性效應,將樓價由現今嚴重偏高水平,推升至更嚴重偏高水平。然而,當美息由低位上 升至少3至5%,美元上升至少30至50%,在樓價嚴重偏高的前提下,即使是發展商也守不住,在此時,我們將看到多個向下、而不是向上的羊群效應、惡性循 環和資產價格下調的心理預期,人們爭相拋售資產而不是購入資產,銀行受到重創,以至出現金融危機,企業大量裁員,在此情下,任何政府也抵禦不了。為此, 筆者特意在篇末所列文章,作出了逐步擠掉部分泡沫的建議 (註),希望特區政府能仔細閱讀及思考其間利弊,以免恨錯難返。
註 ﹕詳情見Paul S.L. Yip (2013), The Risk of Property Bubbles in Hong Kong and Singapore: Another Aftershock Crisis of the Global Financial Tsunami? Singapore Economic Review, forthcoming.
作者是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經濟系副教授
18. 3D應再加辣 2013-06-27 21:14:09
香港政府應該在美國加息前續步把泡沫擠出,以每年下跌10%至15%的速度,令樓市於3年內軟著陸,應該能趕得及挽救泡沫爆破的危機,否則今次樓市泡沫爆破,肯定會比日本迷失20年更嚴重,外資大鱷又可飽食遠揚。
4. 在商言商 出售百佳不出奇 2013-07-23 10:41:39
撰文 : 李兆波 香港中文大學酒店及旅遊管理學院會計及財務高級講師 欄名 : 百佳出售
市場傳出和記黃埔準備出售百佳超級市場,很多人也感到驚訝,因為百佳可以說是香港的一個 icon ,各處也有一間。
百佳超級市場在 1973 年開業,服務的是普羅的香港市民,根據市場資料,它僱用員工 9,000 人,差不多是在香港和黃員工的四分之一。
規模大盈利少「像是做善事」
超市的業務並不是利潤豐厚。百佳沒有獨立上市,在和黃的年報中也只有一些綜合性的零售業務數字,當中包括了屈臣氏。反而它的主要競爭對手惠康的財務數字,可以從牛奶國際的年報找到,它有較詳盡的分部資料(見表)。
除了沃爾瑪外,無論惠康或聯華超市,它們的經營利潤率都是很低的單位數字,約是 2 至 3 個百分點,即是每收 100 元收入,經營利潤只是 2 至 3 元,甚為不吸引。再以其他行業來比較,大家樂的經營利潤率為 10.3% ,莎莎國際為 12.7% 。這些都比超市高得多。
高檔超市增勞工權益挑戰大
可以說,超市的經營利潤不高,但規模大,才可以帶來十多億港元的盈利。市場分析指,百佳的市場佔有率排行第二,以一貫的行業分析,相信百佳超市的經營利潤,也如市場預測是單位數字 2% 左右。以和黃全年的營業額 2,430 億港元,稅後溢利 324 億元來看,這不是一盤賺大錢的生意,而是如霍建寧所言,像是做善事。
再者,大家有沒有發覺香港的高檔超市愈來愈多,像一田、 city'super 等等,屯門區也開了一田,對象不只是區內的中產,而是在深圳南山來香港購物的中產。現在的超市競爭不小,而普通檔次超市的客源收入一般,回報肯定不高。
經營零售特別是超市涉及複雜的供應鏈,龐大數目的供應商、產品安全等,這都是較為民生的問題。而近年香港有最低工資,低收入低技術工人的生活環境並不好過,帶來了社會的不穩定,加上陸續有關於全民退休保障、醫療融資、最高工時、標準工時、集體談判權等議題,對有龐大業務的經營者來說是莫大的挑戰。
動輒被標籤不如找更好投資
從商人的層面,他們的目的是為股東爭取最大的回報,現時百佳的情況是營業額看似不少,但利潤不高,涉及的議題複雜,當營運上稍有差池,便被冠上地產霸權、官商勾結等,似乎所有商人都被標籤為奸的人物。
百佳看似為和黃帶來不錯的現金流,可惜回報很低,涉及的社會層面廣,風險不低,將其出售,把變現的現金用作其他投資,相信回報會不錯,而且作為母公司的長實可以利用有關的超市舖位,收取更吸引的租金回報。
百佳以往的確有些事情令市民不快,筆者也不同意其手法。但在商言商,一個回報不吸引的項目,可以養活 9,000 人或家庭,換來的不是感謝而是謾罵,不如把其賣掉找更好的投資好了。
電郵: simonsplee@gmail.com
5. 英雄落難 2013-07-23 10:52:50
當年80,90年代時大眾嘅偶像, 英雄, 人生目標, 已經變成今日被批判成吸血鬼, 乜霸權, 物霸權, 睇見都覺得稀虛, 只能怪現在新一代所謂英雄嘅標準已變成李卓人, 黃之鋒, 長毛,...等等之輩, 而佢地最善長就係批判舊一代嘅大眾偶像, 英雄, 可惜! 可悲! 是新一代有眼無珠? 定還是舊一代價值觀錯?
6. 英雄落難 2013-07-23 10:52:51
當年80,90年代時大眾嘅偶像, 英雄, 人生目標, 已經變成今日被批判成吸血鬼, 乜霸權, 物霸權, 睇見都覺得稀虛, 只能怪現在新一代所謂英雄嘅標準已變成李卓人, 黃之鋒, 長毛,...等等之輩, 而佢地最善長就係批判舊一代嘅大眾偶像, 英雄, 可惜! 可悲! 是新一代有眼無珠? 定還是舊一代價值觀錯?
7. 瓦解 2013-07-23 10:55:44
如加租令貨品加價 , 草根又話唔夠錢使要加綜援福利 , 只有普通市民心悸 。
8. TO 2 樓 2013-07-23 11:05:54
劏博士姓湯,不是劏人亮。不準這樣稱呼他。
這篇文期望可以敲醒梁振嬰。如果連劏博士等有錢又有學識的人都
棄港而去。梁振嬰不單是人個沒兵司令,且是一個老弱殘民之將。到時林鄭更楚楚可憐。獸一句憐香惜玉之士何在?
9. 貪官奸商共體 2013-07-23 12:35:37
一個搞劏房生意既茅波,竟然被委任為發瘟局長,已經是極不知所謂。
現在全港為起樓搵地,竟然個發瘟局長"家族"係囤積農地發大財奸商,簡直厚顏無恥至極。條大話嬰竟然公開表示無問題!!!
難怪今屆正苦強調沒有官商勾結,原來貪官奸商已共為一體.
10. 樓市四人幫升格 2013-07-23 13:11:06
同意5/F
香港80, 90年代, 猶其是以李嘉誠為首, 被一眾青少年視為奮鬥成功的偶像, 皆被一眾民粹妖魔化, 樓市四人幫又以商人, 中產為敵, 號稱消滅官商勾結, 協助民粹達成共他人之產, 不勞而享福的願望, 摧毀香港賴以成功的市場經濟, 貶低自強成功者, 標榜福利應得, 好食懶飛歪風.
香港似將走向文革四人幫夥拍紅衛兵, 對國內任何優良傳統文化, 人物大事破壞的局面, 樓市四人幫升格為香港四人幫, 民粹精英升格為香港紅衛兵將領, 帶頭製造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香港版.
11. 底特律的教訓 2013-07-23 13:22:01
底特律,這個美國汽車工業發源地及一度的美國與世界汽車工業城,要尋求破產保護,使人欷歔,亦發出為城市興衰警號。 有謂底特律論至今時境地,是因發展過快,故國內的城鎮發展要引以為鑑,不然會淪為鬼城。 有謂底特律今時不振,是因為產業單一,汽車生產競爭力一失,便不能不走下坡。 對這兩講法,筆者未予認同。底特律是於1900年初,福特在此建汽車廠而發迹,百年光景中發展得更快的,尚有三藩市、紐約、倫敦、上海等等,為何偏底特律會淪為破產城? 汽車,今時仍為人們的必需品,仍有市場,為何底特律就沒有了競爭力? 汽車創意不少 筆者以下講的,對搞工運或運動的朋友們並不合耳,但真希望你們聽一聽,想一想。 底特律之所以成為美國與世界的汽車工業城,按經濟地理因素與歷史言,只是因為搞出汽車生產的福特先生平生少出門(搞汽車前未離遠其出生地150哩),底特律本身無煤、無鐵,只有農地與農民,亦遠離汽車需求地--美國東岸,但幸而汽車工業是創意與組裝工業,只要交通方便廉價,零部件可以由各地運到,組裝然後賣出等,因此底特律汽車城賣的是創意與服務,跟今時環球各大汽車製造中心的賣點如一。 在汽車製造史上,底特律的汽車創意不少,有美國史上最暢銷的T Car,有剃刀邊緣稱的大款車,有馬力強大的V8引擎系等。有這些競爭優勢時,為何底特律會輸了? ⑴60至70年代,因為美國汽車業大盛,美國汽車業工人為天之驕子,他們有強大的汽車工會UAW為後盾,經常搞野貓式罷工(即隨時罷工)去爭取工人權益,曾有年,罷工日數逾160天。你作為老闆,怎去跟客講交貨期? ⑵60年代的平油價,促使美國生產大馬力食油車,V8引擎就是在那個時候造出來。但70年代的石油危機使到細馬力車受捧,大馬力車被棄,不過,底特律的汽車生產綫改不過來去做細馬力車,結果日本細車取代了美國本土大車,這裏得講個工業上先生先死的規律。 工業有重工業和輕工業,重工業是以資本設備投資為主,例如鋼鐵廠就是重工業,當建一間銅鐵廠時,自然會用上當年的最新生產技術,不過二、三十年之後,這些生產技術就落伍,未能跟更新的生產技術競爭得過來。具體言,現代工業革命源於英國,英國亦有第一代的鋼鐵廠在Sheffield,如今何在?之後是德國魯爾區的鋼鐵廠,如今又如何?美國崛起,在1900至1940年間建了US Steel、Belthelem Steel、Fontana Steel等,之後就再無建廠,到美國要扶持戰敗的日本,幫日本用上50年代技術去建廠,美國的鋼鐵生產技術又被比下去;南韓在70年代發展鋼鐵業,又贏了日本的,唯獨我國的寶鋼被日本呃,70年代建廠,只用上50年代技術,亦幸好被呃過後,今時的武鋼、鞍鋼已用上90年代德國科技。理論上言,中國的鋼鐵是有今時最新的生產技術,只可惜自己人打自己人,搞到產多於求,才淪到今時要虧蝕。 60、70年代的底特律的汽車生產綫是當時最先進的,三家汽車廠,因工人罷工多,而競相投資於機械人生產綫,以為可以減少工患,然他們這些機械人較笨,仍只生產大食油獸,損失了細車市場;另方面UAW亦工運有成,爭取到高薪高福利,在2008年時,美國汽車工會工人的時薪連福利,是每小時78美元,這個生產成本自然使到三大汽車廠難撈,佳士拿早在90年已要申請破產保護,通用汽車更是執了笠,今時已是新通用汽車,只有福特汽車廠能捱下來未破產,原因何在?兩個:一、老闆/工人對立,工人爭得到也終不好;二、管理層不識轉膊,不轉產細車,但要轉又談何容易?投資生產綫要本,生意已有虧蝕時,本從何來?結果: ⑴前幾年,通用關掉幾條生產綫。 ⑵跟UAW談過新工資條件,新入職者工薪/福利減逾半。 ⑶通用在德洲不是底特律建新廠,投資四百億美元,創造職位四百個,即每創一職位要一億美元。 種種結果使到底特律在它最繁榮的50年代,製造業由近30萬職位,萎減至今時的27,000個職位,底特律人口亦由當時的185萬人減至今時的70萬人,是甚麼使底特律職位流失?應是工人罷工太有成績之過,老闆怕怕,便只好覓地另起爐灶。職位走,工人不能走時,便是今時底特律的苦境。 工運朋友一定會謂筆者為老闆說話,不理工人死活,但78美元一小時的工薪連福利,就不能說是工人的死,老闆的活,而應是老闆的死,工人的暫活。如果78美元一小時不是過了頭的話,怕今時的UAW也不會答應可以減半,如果在80年代,底特律的汽車業工人能早減人工,是否今時底特律就不用叫破產呢? 你死我亡邏輯? 老闆與僱員,是唇齒相依者,有紛爭,都應視為人民內部矛盾來處理,不應升格為敵我矛盾來處理,只可惜今時不講抗爭到底,就是不夠立法鮮明,講妥協,就是被和諧,不馨香,這是今時抗爭社會的可悲處。 香港今時抗爭的事不少,可能在三、四十年後,我們才知是否值得。 有謂底特律的衰落,只不過是我們今時所看見城市衰落的一個普通例子,看歷史,不難看到城市衰落是無時無之。昔日唐之長安,因唐亡,今時何在?明的泉州市,在當時是亞洲國際金融、商易中心,是海上絲綢之路,因明後期與清之海禁而衰落,但這些都是該兩市力所不能抗的大勢使然,唯獨底特律則是屬於自己玩死自己者。 城市是眾人聚居之所,「眾」就一定要多元,要多方體諒,互讓,始可並存,若是一方獨大,終會是另個底特律,然能有多少港人對此有感? (筆者按:此文跟百佳事件無關,此事不值一提。)石鏡泉
12. 香港會變成底特律嗎? 2013-07-23 13:23:22
日前,底特律 ( 圖 ) 申請破產保護,引起全球關注。 底特律曾是世界最大的產車城市,五十年代,人口接近 200 萬,是美國當時第五大城市。但現在底特律的人口跌剩 70 萬,人去樓空,恍似鬼城。
美國的三大車廠,通用、福特、佳士拿,先後於 2006 年至 2010 年間,關閉了他們在底特律的生產基地。 人們已不容易找到工作,只好棄底特律而去。
有人認為底特律敗在過度依賴單一行業,這不是事實的全部。美國的汽車業今年已經復甦,只是汽車公司不再以底特律為生產基地罷了。
底特律衰敗的主要原因,是市政府過去犯了很多嚴重的錯誤,尤其是沒有處理好在底特律凸顯的種族矛盾與階級矛盾。
汽車業僱用大量工人,但由於五六十年代,美國種族歧視嚴重,好工都給白人做,黑人只能做厭惡性和吃力的工作,而且待遇較差。於是種族矛盾就混在階級矛盾裏一起爆發。
1967 年,底特律曾發生大型種族衝突,死了 43 人,傷了過千人。嚇怕了富人與中產階級,紛紛遷往其他地方居住,以致人材流失。 另一方面,生活在基層的黑人,又因忿怨,透過犯罪的方式去洩憤、搞破壞,社會治安很差,形成惡性循環。
底特律市政府無能,長期管不好治安,謀殺率、強姦率長期在國內名列前茅, 白人相繼離去,帶走了資金,帶走了技術,剩下的黑人更難找到工作, 唯有靠政府救濟。現時全市黑人人口佔了八成,三分之二人口要拿退休金及靠社會援助過活,只有三分之一人口能夠工作。社會上有貢獻的人愈來愈少,需要依賴的人愈來愈多,不管選誰任市長,都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現時,全市有四成路燈「失明」,只有三分之一的救護車可以開得出;市民報案要近一小時才有回應;超過九成案件沒法破案;監獄有人滿之患,要提前釋放舊犯,才有位關押新犯。 底特律已變成了失敗城市 (Failed city) ,投資者已完全絕望。據說有大廈整幢出售,索價只要一美元,業主志在不用繼續維修與納稅。
香港人聽來好像匪夷所思,覺得這樣的事情不可能發生在香港。但今年香港已出現不少苗頭,弄得不好,香港一樣可以走向衰亡。譬如:我們不再重視經濟發展,講 GDP 也被視作政治不正確;一講保育,就不管輕重,都要經濟發展讓步,新界東北的發展就遲遲沒法上路。我們仇富,輕視投資者的社會功能,甚至要抽重印花稅去加以打擊。我們強調本土主義,為了少數本地人的不方便,不理性到連自由行的生意也不想要。為了本土利益,我們抗拒外來學生,限制外來人材,結果本地的競爭力反而落後。 我們民粹化,只顧增加眼前福利,不理今後如何負擔。我們只顧理念原則,不理現實是否可行,以及社會的整體代價。如果我們做事不計後果,甚麼事情不會發生?
( 轉載自 2013 年 7 月 23 日 am730C 觀點 )
13. 法子 2013-07-23 14:01:47
昨日陳波出事,今日梁振英重提「貧窮線」。
又一次以民粹解決自己政治問題。
梁振英才是香港大罪人,帶領香港走向底特律。
財爺!你要守住呀!我地支持你!
14. 亮劍 2013-07-23 14:50:23
湯博士您有否看過經濟日報石鏡泉?他於星期六嗰篇「垃圾有價」中,有一封係青州英坭發出嘅公開信,講到他們公司,可在唔使另外撥地的情況下,立即幫政府處理每日四千八百公噸垃圾,因最終消剩嘅灰燼可做英坭,咁堆填區壓力可以大減!
最重要嘅係,呢個「環保廢物熔化系統」,係同科大合作硏發,可減低氣體排放量!
同系嘅長建喺新西蘭、荷蘭及英國都喺度 run緊呢類廠,你政府何不搵人去考察同硏究?
15. 煲浪追浪 2013-07-23 14:52:22
對於一些冇做过生意既人,去說做生意既心路。 一如對牛彈琴別無两樣! 一門生意由無到有,由小養大。 要割斷而出售是外人難於理解。 一如種植,從下種到收成,在没有任何壓力下而砍樹為柴? 又談何容易,,,况且在有營利下既情況。 就算破產大話英,多次被人施壓亦未肯出售佢間帶狗糧行。 財閥一走,香港休矣!
16. 向饭民说不 2013-07-23 15:59:53
17. 痴忍扇 2013-07-23 16:17:26
鷹栗粉又出事 , 粉腸鷹照例死攬 , 眞係你有你剷 , 我有我攬 , 粉腸本色
18. 陳清白 - 現時入市一定輸 2013-07-23 17:08:30
陳清白又出黎靠嚇. 我地千萬唔好自亂陣腳.
陳清白指,租金亦可急跌,甚至跌得急過樓價。 資深物業投資者陳清白經歷過多個地產周期,以過來人身份勸各用家和投資者現時不是入市時機。他估計樓價下半年最少跌一成;跟四叔一樣,寧買股、不買樓。現在看淡樓市,聽到心煩兼悶,陳清白回想自己戰績和傷痕,我認為有兩個值得大家參考的跌市經驗。 第一,是有些人以為買樓投資,有租收,便提供一定穩定性,起碼可彌補供樓開支。陳清白回憶當年買北角港運城,一個單位租金幾年之間由4萬元跌至1.3萬元。有些人有錯覺以為租金企得較硬淨,不會隨着樓價急跌。陳清白經驗告訴大家,這是錯覺,租金同樣可跌得好甘,甚至跌得急過樓價。有朋友近日睇樓,有些盤可租可買,發現樓價比租金硬淨,業主表面上甚有實力,不急售,跟業主談租時反而較好相與。 政府出辣招 樓價難再升 第二,是很多人以為藍籌屋苑有品牌效應,抗跌力較強,買這些單位輸極有限。陳清白指,這是謬誤,正因為藍籌屋苑成交量多,令買家和業主有一個清晰的參考指標,遇上跌市,偶爾一個低價成交出現,其他業主立即跟價,容易造成「人踩人」場面。陳清白反而喜歡在舊樓中尋寶,因為成交少,乏指標,隨時執到平貨。陳清白策略跟四叔又相似。 這現象跟跌市時,藍籌股跌幅隨時比二三線股大,有共通點。因為藍籌股在跌市時有成交,二三線股成交蒸發,投資者變現,唯一可沽藍籌股。從基本因素看,這或者並不合理,但短期而言,理論不中用,變到現金才是現實。 陳清白指自2010年11月政府首次出招後,他已沒入市,因為樓市在政府出招打壓下,樓價難再大幅上升。各位記住,這忠告來自一個贏過、輸過的戰士:千祈唔好同政府鬥。
19. 雞肋 2013-07-23 17:12:26
賣得盤, 有賣自然有買, 我不明白博士整天在危言聳聽用意何在
香港是企業家的天堂, 而香港人為此付出巨大代價, 美國也有反壟斷法, 微軟也曾裁過在這條法例上, 賠過巨款, 但美國仍是世界第一經濟體, 科技創新領域依然領先, 說我們不用向商家搖尾乞憐, 一個地方經濟不是靠炒炒賣賣可以渡日的, 香港的經濟起伏如此巨大, 就因為香港沒有實際產業, 說透了, 香港的存在價值, 和澳門差不多
20. 白旋風 2013-07-23 17:22:48
21. 透借貸電話滋擾忍無可忍,集團控告扯旗銀行可行否? 2013-07-23 17:31:26
透借貸電話滋擾忍無可忍,集團控告扯旗銀行可行否?
22. 搵老襯 2013-07-23 17:31:39
其實誠哥係想高賣低買, 誠哥賣走百佳, 然後對接貨者收市值租金, 過幾年接貨者經營虧損嘅時候誠哥又以白武士的姿態出現, 口講為民生又可以低價買返百佳. 財技一流!
23. 大跃进 2013-07-23 17:31:46
讲真现在很有斗地主的味道,我系投资者,都会减少香港的exposure。
博士都会啦。
24. 借貸電話滋擾忍無可忍,集体控告扯旗銀行可行否? 2013-07-23 17:33:05
借貸電話長期滋擾忍無可忍,集体控告扯旗銀行可行否?
包括扯旗銀行的外判電話推銷商 !!!
25. 洪量流 2013-07-23 19:38:49
賣百佳,想起領匯,領匯上市後,加加加,無他,從民生走向商業,加價市民受苦。
百佳估值不斷上升,無他,從民生走向商業,將低回報恢復正常回報,又是加加加,百佳加時惠康吾加就笨,又是市民受苦。
你見班官打業主就認叻,但對加風就無料到,早餐從十幾加到三十,午餐肉變高上食品,班官有幫到市民嗎?
上任胡總特別接見李超人,你班敗家官竟令超人撤離民生事項,第時有什麼加價唯你班官下台也補償不了市民的苦況。
26. mini 2013-07-23 21:16:00
27. mini 2013-07-23 21:19:21
185. mini 2013-07-22 20:07:33
In North America, there is Canada. In China, we heard some commuists like eating together. In Taiwan, we saw Mr Chen Shui-bin and his family. In Hong Kong, we experienced a lot of stories of Mr Chen's families and his relatives... 手法與持劏房如出一轍
111,163
【本報訊】利用空殼公司持地、由海外公司出任股東,陳茂波家族今次被揭持有新界地皮的手法,與去年持有劏房單位的如出一轍。雖然陳茂波聲稱妻子許步明在去年10月已出售「國萬實業」所有股份,但公司註冊文件卻無顯示變動;而以同一海外公司股東持有的「偉活發展」,陳茂波卻有向行會申報,他尚有多個疑團未能解釋。
陳茂波及家族成員在九十年代大舉搜購物業,去年被揭發位於大角嘴及佐敦的多個劏房單位,均是於94及95年間買入;今次的古洞地皮亦在94年由陳茂波親自洽購。 此外,本身分別是會計師及特許公司秘書的陳茂波及許步明,多年來利用數間海外註冊公司來掩蓋家族名下的公司股東身份。今次持有東北地皮的國萬實業,股東Orient Express亦是去年被揭持劏房單位的「景捷發展」股東之一。
無股權變動紀錄 許步明在劏房事件曝光後,曾表示會出售所有股份,最終公司註冊文件顯示Orient Express和另一股東海外公司Strategic Assets,在8月底將股份售予親屬許嘉麟、區長城及另一海外公司。 陳茂波昨晚聲稱許步明在去年10月已將國萬的所有股權出售及辭任董事,不過公司註冊處的文件就只有她辭任董事紀錄,無股權變動的紀錄。 陳聲稱其妻在國萬已無權益,但陳卻繼續向行會申報同樣以Orient Express作為股東、持有禮頓山單位的「偉活發展」,顯示許仍是Orient Express的股東;陳的解釋明顯仍有矛盾之處。 公民黨陳家洛批評陳茂波利用非直系親屬持股,是意圖技術性避免犯規,但難以釐清公眾對他利益衝突的質疑,要求他盡快清楚交代公司的利益轇轕。
28. 陸振球 2013-07-24 06:51:00
很多時,若將每段新聞獨立的看,感覺不大,但若將之串連一起,脈絡便會清晰起來,更可能會看得觸目驚心。
比方說,上周五兩段新聞看似毫不相干,一宗發生遠在太平洋對岸的美國,另一宗發生在我們眼前的香港,將之合併一起,即看見其震撼之處。
筆者說的是香港上周五早上時間已傳遍全球的美國曾有「汽車之都」美譽的底特律要申請破產破護,以及入夜後外電報道香港首富李嘉誠計劃出售百佳超市。
底特律汽車業曾獨步天下,卻也因此令地方的政府和市民變得自滿,以為「花可百日紅」,賺到錢便廣派福利,工會也乘時而起,拒絕回應外間對當地汽車業的挑戰,結果競爭力不斷被蠶食,有能之士則不斷外遷,令政府收入被削弱,最終要以借債渡日,到捱不了要申請破產保護。
回看香港,近年福利和民粹主義抬頭,政府支出不斷增加,而政黨則挑動大眾仇富情緒,示威抗議無日無之,新的產業和發展乏善足陳,大家只有興趣如何迫政府派錢,更甚者是興起排外心態,人家帶錢來港消費說是「蝗蟲」,不論本地和外地資金在香港投資,則指是「剝削」,要來香港買樓,則祭起印花稅大旗,比如宏利保險來港買寫字樓做生意,竟要被徵稅超過3億元……
今回是李嘉誠怕了你,賣出香港資產變現,即使不是政治理由,也反映其認為在香港做生意的回報不理想或增長空間見頂。
今日,香港仍有豐厚的儲備,也仍有一些「老本」可食。不過,一個城市的衰落,不會一天便發生,正如底特律由輝煌變衰敗,最終要申請破產,也不是一天便看到。
撰文:陸振球
29. PN 2013-07-24 09:16:18
Push 湯文亮 + 陸振球
30. middle middle class 2013-07-24 13:09:31
My wife and I respect Mr. Li Ka Shing a lot, but we are surprised to learn from most people around us who dislike him, if not hate. Almost everyone said Mr. Li makes the biggest profit from his business, and touchs every part of our lives. Well, I am not doing business but I work for various sussessful businessmen in S.E. Asia. I am not jealous of their luxury life and livings; after all, they work very hard that we can never compare, never!
I doubt if we are still the Hongkongers we used to 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