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有平果講,美國波士頓諮詢公司(BCG)前天(30/5/2013)發表一年一度的全球財富報告,香港百萬富豪人數總共 23.1萬個。而中國百萬富豪戶數目,係130.4萬個,(同香港私樓總數差不多,但過多一年就唔夠)!
報告所指「1 M私人財富」,係以美元計,包括現金、證券和其他在岸和離岸資產,但不包括自己經營的公司、自住物業和其他奢侈品。
如將門檻提高至私人財富超過1億美元(7.8億港元),全球億萬富豪戶密度最高是香港,每10萬戶有13個。瑞士每10萬戶有10戶排第2。
億萬富豪戶總數則仍是美國最多,有3,016個,英國1,001個第2,中國851個第3,香港323個排第11。
CY及其團隊應該知道,現在香港有一半私樓,係喺一班 40幾到 50幾嘅 60後中產人仕手上。
呢班人大多生於196X年,這是香港人口出生高峰期,加上 197X年開始,香港教育有長足發展,他們無論學歷、社會地位、影響力、揾錢能力、聚積嘅財富速度及實質資產等,都非同小可!
如果以正常嘅人生歷程來計,呢班 60 後唔使蓋棺已可論定:-
粗略計算約四成人可以入住公屋,咁拒哋起碼三餐唔使愁,醒少少者仲可以買翻間私樓或居屋,執倒呢幾拾年少少資產增值嘅甜頭。
再醒啲嘅、或有計劃啲嘅 60 後,三十歲前後實現叁仔或四仔者(屋仔、老婆/公仔、細路仔加車仔) 如江河之鰂,今時埋單計數,就算拒哋仔女未畢業、層樓未真正供完(換過幾間或買多一兩間投資) ,都應達曬標,到達目的地,只差十年八年而矣!
CY 及政府高層唔好再屈埋喺金鐘政總閉門造車,現在起碼有數以拾萬計嘅 60 後家庭,拒哋喺有足夠首期、供款能力及實際需要:-
1) 更換大啲嘅樓宇。
2) 買多間近自己屋企嘅 2 手樓俾啲細路用。
3) 買多一兩間屋收租,以作退休之用(我哋真係俾啲股票及基金玩到殘啦)!
但睇CY 您嘅思路好似當我們呢班人(最少係23.1萬個呀)透咗明一樣!整咗或整緊啲房屋政策,唔與人方便不特止,當然更無想過點招呼我哋呢班人(重新講多次係23.1萬個呀),起啲切合我哋需要嘅樓去換、去買及去投資!
唔通人哋惡啲,你就睇人台戲?
我哋唔出聲,就可將我哋玩殘?
咋日財政司又出口術,話要再出招打遏樓市,自從兩年幾前開始,政府不時出招,在3 D睇過之後,今次招數可能咁玩:
。徵收按揭利息稅 1%
。將額外印花稅延長至 5 年
如果以上措施推出,相信地代唔食榖種、唔去遊行都唔得!!
徵收按揭利息稅 1%
如果沒有理解錯誤...假如你現在買樓,供款利率由 2.15%,之後就收 3.15%,而多出的 1% 用作交稅。
老老實實...很多早兩年買樓,正享受 H+0.65% 超低息的業主,若然賣樓、再買、再做按揭要 2.15%,這個差距已經令他們很肉痛,很多業主朋友都不願賣樓,若果加到 3.15%,他們肯定更不捨得賣樓,供應又再進一步短缺。
將額外印花稅延長至 5 年
上次推出加辣 SSD ,樓價都老神在在無乜跌,現在竟然還會有人提出,將 SSD 延長至 5 年!!賣樓、再買...要鎖住 5 年,你賣唔賣???現在市場已經全城缺盤,一個中型屋苑隨時只有一兩條鎖匙,再鎖多幾年...咪即係連一兩條鎖匙都收起埋?到時點可能唔升呢?
最恐佈的是...挾升的又是上車盤!
收緊按揭,徵收按揭稅...即是借錢供樓難度大增,原本你有能力買一個中價大單位,現在買不起了,只能買一個細單位。SSD 再延長幾年...原本諗住買大單位投資的,都會分散風險,買兩個細單位。細價樓、上車盤又再急升。政府不是說要幫中產置業嗎?如何做到?甚麼時候才明白,現在樓價急升的問題是來自供應少、缺盤?單單壓抑需求又有甚麼用?
都唔知政府做乜嘢,唯有到時7.1 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