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瀏覽人次:35637    回應:23
 
我要回應
我的稱呼
回應 / 意見
驗証文字
 
回應 / 留言規則
  1. 禁止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
  2. 禁止以名稱/暱稱/綽號/同音字等批評或映射任何人士、機構、公司;
  3. 禁止發佈有關招聘、推銷、廣告等內容;
  4. 禁止公開任何個人資料(如電話號碼、電郵地址、即時通訊帳號等)。

敬請留言者自律。本網站保留刪除/堵截任何留言的權利。

會員登入
登入ID 或 網名
密碼
1. OWNERS' DEFENCE & COUNTER ATTACK 2013-05-29 10:18:30

1. DONT APPLY HK GOVT I-BOND

2. DONT SUBCRIBE ANY IPO IN HK

3. DONT INVEST IN HK STOCKMARKET (VOL. DECREASE TO HK$30.0B/DAY)

4. DONT SELL OR BUY ANY PROPERTY

5. WAIT FOR THE 3D MINISTERS TO STEP DOWN.

2. Andy 2013-05-29 10:38:21
一言以蔽之:等执平货!
3. 炒家 2013-05-29 10:42:52
执平货幾時輪到你 : )
4. MiKe 2013-05-29 10:44:00

Hi, I am pleased to hear your sharing about HK property market prediction from seminars and blogs. You are professional and reasonable to explain how we must handle our assets in the future.

Just one question that I am worried since Feb 2013, Did I need to sold out the property(Wu Kai Sha) I and my wife owned (cost 8.5M Net Area:740 sq ft) as changing to the other one (at Shatin Fotan cost 5.8M Net Area:690 sq ft) ? It's because the property I owned is 95% loan mortgage at 2010 and wish to buy the other one would decrease the loan mortgage to 60% but the same monthly payment. If I changed and owned from my wife only, I can have less loan burden or have more cashflow in hand to standby the next property purchasing by myself if there is a big drop thereafter. That means we can have two separate property despite the DSS effects.

But owing to human's greedy, I now owned property is 4 years luxury with a club house estate. it has a greater potential growth in price than the one I bought at 5.8M (26 years property).

Thank you for your comment and I can have settle my worries.

5. PN 2013-05-29 10:54:52

"一言以蔽之:等执平货!"

This looks easy and simple but in reality, majority of us are more likely on the selling / dumping side of the equation than on the buy / bargain hunting side when a sell of really happened.

If you did not purchase anything during  2002 - 2004, you can basically rule yourself out.

6. 政經密碼 - 周顯 2013-05-29 11:08:55
【am730專欄】沒幾天前,蕭若元請一大伙人吃飯,我說起了,現時一千方呎左右的舊樓,最為抵買,反而是細價樓和豪宅,兩者都太貴了,前者在未來幾年,會有大量供應,後者則幾萬元一方呎,誰買得起呢?
朋友Ben是投資高手,他的回答是:「近月來,豪宅的租金大跌,足足跌了兩成呢!」
我說:「早說了,現時當豪宅的租戶,是最佳的消費,1%的回報率,管理費同折舊都唔止啦,計起上來,仲有賺添!」
然後,無巧不成話,我看到了報紙報道剛發表了的《香港物業報告2013》,原來在2012年,空置率是4.3%,合共4.79萬伙,但是實用面積1,722方呎以上的大型物業,空置率卻升至14.1%,即合共3,511伙,這是自從1985年,有紀錄以來的最高紀錄。
不過,實用面積少於430方呎的小單位,空置率只有2.3%,是1991年以來最低的紀錄。
豪宅的空置率這麼高,理由只有一個,就是回報率只有1%,倒不如不租出去,留下來交吉出售,更為划算。然而,當市場的流通性銳減,賣不出去時,那就有點兒麻煩了。
我在這兩、三年間,寫過一系列的社論,引用過政府的數據,指出香港有260萬個住宅單位,但只有235萬個家庭,前者多出了25萬個住宅單位。
所以,我得出了結論:就是香港並不缺乏住宅單位,但是卻缺乏一千方呎以上的大單位,這叫做「升呢盤」,是我第一個發明這名詞的,葉劉淑儀議員卻採用了這說法。
當時的我認為,政府大量興建小單位,是錯的,應該大量興建中型單位才對。但是,現在我看今日細單位的價格堅挺,現實是檢驗理論的唯一標準,所以,我也必須要修改我的說法:細價樓的確是供應量不足,所以大量興建是沒錯的。
現時我的解釋是:一家四口,兩老加兩個未結婚的子女,在定義上,是一個家庭。
但是,這兩個未婚的子女,都想搬出去自住,這就構成了一個家庭,卻有3個住宅單位的需求。
一對戀人,還未結婚,自然不算是一個家庭,但是,他們卻正在打算買樓結婚,只是因為樓太貴了,買不起。
這又構成了另一個沒有家庭,卻有買樓需要的例子。所以說,盡信統計,不如無統計!

作者為小說作家、報社主筆、股票投資者,吃喝活樂的專家/逢周一、三、四刊出

7. 馬如龍 2013-05-29 11:25:39
好欣賞你的投資心得,但對於減持手上物業本人有一個疑問
如果手上有三個物業,一個自住兩個收租,借貸比率五成左右,有一成後備資金,應否減持呢?
我認為今次樓市回落並不是三幾年見底,假設五年後可以買回也未必有著數,因為樓價下跌未必一定多過五年的租金收入,再加上買賣成本費用,如果現在沒有資金緊迫,是否應該繼續持有呢 ?
8. 肥師奶 2013-05-29 12:00:48
如果是優質物業, 繼續持有更好, 樓價從長線來看是必升的, 中間的上上落落不影響這個長線來看必升結論, 我還記得當我50年前第一次來香港,一個獨立屋帶5000平方尺花園房子只花了我爺爺七萬, 今時今日你甚至不能用七千萬買同等質量的房子了.
9. 亡國興 2013-05-29 12:01:16
明白, 即係被動同主動的分別. 等我沽緊啲劣質單位等資金回籠, 等調整時入返啲優質單位. 不過我日日喺垃圾會寫大字, 唔知有無時間鼠出去沽樓同睇樓...
10. 七萬銀只可俾公屋單位成交洗費 2013-05-29 12:11:17

【明報專訊】首批2500個白表免補價買居屋申請人於本周陸續收到房署批准信,可於六周內向有關當局申請「購買資格證明書」,半年內可購買居二市場居屋。受利好消息刺激,除居屋市場交投暢旺外,亦「辣㷫」公屋市場。原來早於本月初,當時細價樓市場仍然未見回勇時,公屋已靜靜起革命。土地註冊處顯示,大埔公屋太和邨喜和樓高層戶以160萬元連補地價沽出,實用呎價飈升至近萬元,成為全港公屋王。

首批白表免補價名額將湧入市場,全港樓市即被「辣㷫」。新界公屋呎價亦飈升至近萬元,大埔太和邨喜和樓高層26室,以160萬元連補地價沽出,單位實用164方呎,1房間隔,實用呎價9756元,呎價冠絕全港公屋。原業主去年4月以88.2萬元連地價購入,扣除5%額印(SSD),帳面仍賺63.8萬元或81%。區內代理解釋,太和邨鄰近火車站,加上入場門檻較低,吸引不少買家入市作長線投資。

寶盈綠表呎價 實呎高見7107元

另有市場消息指出,將軍澳寶盈花園6座中高層A室近日以420萬元(綠表價)成交,實用591方呎(建築693方呎),由於單位可享海景,故能以實呎7107元(建呎6061元)易手,做價及呎價均創屋苑居二市場新高。該屋苑自去年8月政府開始宣布推出居屋新政後,至今綠表平均呎價已勁升34%。

同區欣明苑D座中層01室亦以335萬元(白表價)成交,做價及呎價均創屋苑歷史新高。中原分行經理柯勇稱,單位實用401方呎(建築515方呎),望山景,實呎8354元(建呎6505元),原業主2009年以139.5萬元(白表價)買入,帳面賺195.5萬元或1.4倍。

康華苑1房戶 首破300萬

藍田居屋康華苑一房戶做價首達300萬(白表價)水平,實呎創屋苑新高。中原分行經理廖忠堅表示,B座高層13號室,實用346方呎(建築469呎),1房間隔,望山景,附裝修,獲同區租客以300萬元承接,實呎8671元(建呎6397元)。賣方2011年以190萬元連補地價買入,帳面賺110萬元或58%。

錦英苑反價15萬獲承接

馬鞍山錦英苑錄反價15萬元成交。置業18組別經理陳少鴻表示,K座低層8室,實用401方呎(建築515方呎),望樓景,業主原開價260萬元,後來反價15萬至275萬元(白表價)仍獲買家承接,實呎6858元(建呎5340元),原業主2011年以190萬元(白表價)買入,帳面賺85萬元或45%。

明報記者 李宛婷

11. 物業升值接近200倍 2013-05-29 12:16:52

唐榮每天收到逾百宗二手成交個案資料,當中不少值得與網友分享,成交中暗藏那些微言大義?

今日看到市場一宗北角老牌單幢物業二手成交,該物業坐落於北角英皇道692-702號北角大廈中層H室單位,樓齡54年,屬兩梯八伙物業,實用面積635平方呎,建築面積則為850平方呎,實用率達75%,三房兩廳間隔設計,附有簡約裝修,坐南向北,客飯廳及睡房均為樓景,獲一名用家斥資以550萬低市價3%吸納,折合平均實用呎價為8661元,而建築呎價為6471元。

原業主早期於1959年3月以2.74萬元一手超低位入貨,長情持貨54年多帳面獲利547.26萬元離場,物業升值接近200倍。今日300萬買樓,54年升值200倍是升到那一個價錢?答案是6.03億元。

買家眼見自己確實有住屋需要,儘管物業樓齡頗大但仍不失為實用性高,最後決定購入心水安樂窩作自住之用。不過,唐榮都打探了一些街坊消息,話說這個單位放盤約3個月,原先叫價580萬元,新買家為50幾歲男士,表面資料估計應該是一筆過付款,五十幾歲人買五十幾年樓兼現金繳付五百多萬。

有人估計,一是因五百幾萬北角不容易買到兩廳三房;另亦有人懷疑五十幾年樓好大機會搏收購,不過13層住宅收購不容易,可能要全幢大廈去查一查冊才能看到是否有「落釘」情況。

12. 市場會嚴懲睇錯市既人 2013-05-29 12:51:06


兩年半前數字兄舊文重貼,直到呢一刻仲適用,由其是最尾呢一段,真係畫龍點睛:

後記:市場會嚴懲睇錯市既人,若果你覺得我的觀點係錯的話,就讓市場去懲罰我,同樣,閣下若果睇錯市,必須要有被市場嚴懲的心理準備。補充一點,沒有自住樓的租客,你們現時正在被市場懲罰,反不反省是你們的自由。

1. 我可以係跌市買樓
一再強調,大跌市時雖然樓價平,但買樓第一炮所需的資金唔會按比例大幅減少。大跌市為何會出現?因為有大量業主賤價割愛。為何賤價都要賣俾你?因為冇水。冇水點解唔問人借?因為銀行閂水喉。大家必須記住,大跌市的出現,一定配合銀行閂水喉。如果好似而家咁,打2個電話就借10萬,點解要賤賣層樓俾你?因此,在大跌市時買樓,你必須有心理準備估唔足價,同埋連7成都做唔到。例如200萬跌剩100萬,但銀行只肯估80萬,兼只肯做6成,那麼你就要嘔52萬。如果你係諗住用10萬經MC上呢個100萬盤,可以返屋企訓覺。
還有,要係大跌市時買平樓,你要有好多現金。我強調係現金,唔係股票或其他需要變賣既資產,因為你既股票係大跌市時一樣會下調。
估價8折做6成,係非常樂觀保守的估計數字,事實上,在08金融海潚時,部份銀行在簽按揭契前突然終止申請,1成會都唔俾上既個案真係發生過。另外,除非閣下係公務員,否則在大跌市時好難保証收入不會下跌。
結論:你需要持有目標樓價50%以上的現金。

2. 樓價一定會下跌
樓價在短期內有上落是事實,但另一個更重要既事實係,以30年為觀察期的話,樓價只會上升不會下跌!03沙士價是香港近十年最低價,美孚的03呎價約為1600,但1600這個賤價仍然係美孚入伙價的10多倍!事實上,某時期的低價,通常都會比上一個時期的高價還要高。等樓價爆破的朋友,要有心理準備爆破後的樓價和今日的價其實差不多。
因此,如果你係用家,諗住長住20~30年,只要供款係能力範圍內,就算97年買樓一樣冇問題,因為樓價升跌不會影響你一早已計劃好既供款,20年後樓價一定會超過買入價(請對比1983及2003的樓價)。
結論:以20~30年長線睇,樓價一定升。短期升跌只係為炒家而設。

補充:
有人質疑為何要用過去30年的升幅去推論未來30年,並表示香港的經濟發展已到頂,沒有可能重覆過去30年的升幅。
首先要搞清楚一樣野,就係物價的上升和經濟的發展不一定有直接的關係,事實上香港今天的經濟規模雖然比1980年時大,但沒有大20倍那麼多(我指實際上,不是數字上)。「物價上升=經濟發展」背後,最重要的因素是「金錢的產量是按經濟發展的需要而增加」,例如10個人的勞動力產生了10件衫,社會就按這10件衫的價值(假設每件$10)製造$100的貨幣,分配給付出勞動力的10個人。社會因為有新增的價值(10件新衫)才去製造貨幣,因此「物價上升=經濟發展」。
但現實是殘酷的。自從上世紀70年代美國單方面脫離金本位後,全球的貨幣逐一跟隨,今時今日世界上所有的貨幣背後均沒有實物支持,純依靠政府的信用進行發行。貨幣脫離了黃金的約束後,製造貨幣可以和經濟發展完全脫勾,經濟好時固然可以加印貨幣,經濟差時更加要印。全世界現時在「沒有新增價值」的情況下,卻可以以火箭升空的速度加印貨幣,結果是經濟沒有大幅發展,物價卻大幅上升。製造貨幣的特權階級成為社會的大贏家,製造實物的勞動者卻被社會嚴懲,扭曲了世人的價值觀。衡量一個人的價值,不是看這個人能為社會作多大的貢獻,而是看這個人能夠從社會奪取的資源有多少。
貨幣脫離金本位30多年,因此過去30年的樓價走勢絕對有參考價值。坦白說,今後貨幣的貶值速度能保持30年只跌95%,已經是非常幸運。

3. 遲早會加息
講得呢句說話,即係話而家息平。係人都知遲早會加息,但重點係息口仲平既時候你還左幾多本金?房貸好公道,本金少左,息會按比例減少,係低息環境下你可以好輕易就還幾十萬本金。即使加息,對你的實際影響極微。
結論:趁息平多還本金,點會怕加息!

4. 供30年樓係樓奴
我寫包單,講得出呢句說話既人學歷不會超過小學6年級。世界上所有銀紙現在均以每30年跌95%的速度貶值,簡單來說,30年後港幣的購買力,和現在的日圓差不多,即是說,今日我借港幣100萬,還到第30年就變左100萬yen。當然,中途你係有不斷供款,但你每期供款的購買力都會貶值,變相你可以用貶值後的貨幣購買未貶值的資產。幻想一下你可以用今日既身家,坐時光機回到1980年買當時既樓。因此,30年的供款期內,供款壓力係會越來越低,因為你的債項不斷貶值。頭10年是最艱苦困難的,中間10年可以有閒錢去下旅行,後10年供款比飲茶錢還要低。
結論:供樓係會越來越輕鬆

5. 唔買樓可以租
供樓壓力會隨時間減弱,因為你用未來貶值後的錢,去還今日未貶值的錢。但租金就相反,你一定要用當時的錢去還當時的錢,即是說,當供款金額固定下來,租金卻係會隨時間不斷上升,例如貨幣每30年下跌95%,租金就會同樣以每30年升20倍的速度上升。當然,這是假設沒有加息。但即使有加息,亦不見得租樓會有著數,因為業主會按成本加租,冇死錯人。
租樓的另一個問題係,你和業主的財富差距越拉越大,假設今天你和業主身家都係100萬,租了2年樓洗左20萬,你的身家變成80萬,業主就120萬,差距係40萬,亦即你現有身家的一半。當然,你投資有道,可以用呢80萬本金賺超過40萬,則另作別論。但假如你唔投資,純做租客,你會白白將日後入市上車既資金送俾業主。租金回報5厘知唔知即係點解?即係話你租20年的話,你就送左層樓俾業主。多謝夾承惠。
結論:年輕人應該同阿媽住,省回租金支出。要2人世界可以租時鐘。

6. 生活質素唔可以妥協
好多人唔接受舊樓、單幢樓、大西北,話唔會為上車而降低生活質素。請讓本人告訴你一個殘酷的事實,如果你的能力只能買舊樓、單幢樓、大西北,你冇資格講質素。如果你係打工仔,每日可以係屋企既清醒時間唔會超過6小時,有乜質唔質素?訓到朝早11點,然後先考慮今日返唔返公司打點一下,呢d就叫質素。
結論:先講資格,後談質素

7. 炒家炒高樓價
錯!實際係「買家買高樓價」。冇炒家唔代表用家會平賣俾你,有人肯接炒家貨,代表炒家有眼光,估計到未來樓價有水位,係先有購買力後有炒家。其實有買過樓都會知,買炒家貨好買過用家貨,議價空間比用家盤大,因為炒家係做生意,計好個ROI唔怕平少少賣俾你,但用家就皇帝女唔憂嫁,大不了住多2年先賣。再者,炒家買完一定賣,穩定供應,用家就有入冇出,炒家有時反而會有調低樓價的平衡功能。
結論:自願的價就係市價

8. 市區樓抗跌力強
抗跌力是大跌市時業主繼續供款的能力,因此,以下類別的物業抗跌力一定強:
一、        大部份業主已供斷的屋苑(沒有供樓壓力)
二、        大部份業主的買入價都很低(供樓壓力極低)
三、        業主真係好有錢(沒有收入壓力)
因此,老牌屋苑(第1類)、新界100萬上下的物業、半山豪宅的抗跌力一定高,其中半山豪宅最強。而老牌屋苑如太古城、美孚新村都位於市區,故產生抗跌力強的假象。
以下物業抗跌力最弱:
一、        被發展商食盡溢價的一手樓
二、        業主多數是高收入打工仔(一旦失業很難在短時間內找到同樣人工的工作)
三、        入伙日期接近爆破日期的物業
此三項條件可以同時出現。

9. 以外幣代替房地產作為儲蓄保值工具
QE配合部份準備金制度,令美元的流通量大幅增加,其他貨幣相對美元因此出現顯著升值。身邊有不少朋友考慮將港元兌換成人民幣或澳元搏升值。
首先,我不反對將手頭持有的少量現金換成外幣對沖港幣貶值。但若果手頭持有數十萬至數百萬港幣,樓與外幣2擇其一,則一定是選擇磚頭實物。
QE是聯儲局在帳簿上無中生有數以千萬億計的美元,其好處有四:
1. 刺激美國本土消費市場,改善失業,這個是官方解釋
2. 用貶值後的美元償還美國國債,借10蚊還7蚊,淨賺3蚊
3. 削弱以美元作儲備的國家之國力,尤其是與美國有大額貿易順差的國家,如中國
4. 增強本國出口的競爭力,尤其農產品
顯而易見,美國以外的國家為保出口貿易與及國家的整体經濟,必須參與印銀紙遊戲令本國貨幣貶值。澳元、人民幣和美元一樣正在不斷印銀紙,盡可能維持現有的美元匯率,由於澳元、人民幣不斷增加貨幣流通量,令本土物價上漲,坊間因而指控美國「輸出通脹」。澳元、人民幣及其他貨幣正在不斷印銀紙,不斷貶值是鐵一般的事實,香港人之所以會產生澳元升、人民幣升值的感覺,是因為美元港元的貶值速度更快。任何一個中國、澳洲的老百姓,在這一刻都會感到自己的貨幣在本國內的購買力越來越低,通脹猛於虎!
澳元、人民幣等貨幣雖然在近期相對港幣有顯著大額升幅,但相對實物例如物業甚至日用品,澳元和人民幣同樣是不斷貶值。將身家投放在澳元和人民幣,只不過是由一條賊船跳去另一條,到最後即使外幣有所斬獲,對實物的購買力無可避免一定會下跌,因為貨幣的供應增加速度遠超實物的生產速度。因此,我是極其反對賣樓買外幣的投資方法。但我要強調一點,人在社會生存一定要有一點現金,購買貶值速度較低的外幣作對沖我是贊成的。我所反對的是以外幣作為主要投資/儲蓄工具。
香港使用人民幣作為儲蓄工具還有一個嚴重問題,就是日限提款2萬元的限制。即使你在滙豐、恆生、渣打、中銀、東亞……等10間銀行各開一個人民幣戶口,提款或轉移100萬仍需時5個工作天。顯而易見,對香港人來說,以人民幣作為大額儲蓄貨幣現時仍然是不可行的。

10. 中國富豪的資金會徹離香港
要分析中國富豪為何在香港買樓買股,就一定要明白中國的國情。在中國要發財,一定要有人脈關係,所謂「關係」,說穿了其實是利益輸送,行賄送禮送女人。這些行為雖然是中國商界的基本功,但名義上其實是犯法的。在中國要發財而又出於污泥而不染,基本上是沒有可能,所有人都有犯法,甚至應說所有人都必須犯法。中國的富豪心知肚明中國是人治不是法治,都會怕有朝一日自己會變成第二個黃光裕或周正毅,突然有一天被人上門抄家,家財盡失,瑯璫入獄。財產只要仍在中國國內,都會有被完全充公的可能,為保獲家產,富豪必須將生意運作以外的錢偷運到境外(走資也是非法的),日後即是不幸在中國被抄家,仍然可以有資金行賄購買自由。否則一旦成為一無所有的階下囚,則一定永不超生。
因此,中國的富豪千山萬水把以千萬計的現金偷運到香港買樓買股,你要他把錢送回中國即是要他的命。香港是中國富豪的保險箱,只要香港的法制仍健全,行政司法仍獨立於中國大陸,中國富豪的資金是不會離開香港的。(國內同胞如欲轉載,請自行和諧)

補充:來香港買樓的大陸人,不限於億萬富豪。根據我所認識的國內朋友的親身經驗(100%真實冇吹水,我甚至有陪同睇樓),一些身家數百萬的小康之家,為求孩子能有香港身份證,又或者想追仔避開城管打胎,都會在大西北、北區購買低價物業作「生仔屋」給老婆養胎。這些生仔屋在完成任務後都會留在香港放租,不會變賣徹資,因為國內同胞不分貧富,都相信香港的法治精神能夠保障他們的財產擁有權。很多一日投訴到黑的香港人其實生在福中不知福。


後記:市場會嚴懲睇錯市既人,若果你覺得我的觀點係錯的話,就讓市場去懲罰我,同樣,閣下若果睇錯市,必須要有被市場嚴懲的心理準備。補充一點,沒有自住樓的租客,你們現時正在被市場懲罰,反不反省是你們的自由。

13. 人生有幾多個10年俾你睇淡? 2013-05-29 12:57:05
2010年11月24日,淡友在政府發表SSD後大肆慶祝,小弟撰文分析樓價會在缺乏炒家的情況下逆線上升。


好多酸友淡友唔知樓價大幅下跌的必要3大條件,即:

1. 銀行閂水喉
2. 高失業率
3. 高利率

只要此3項條件不同時出現(強調係同時),即使世界末日香港樓價都唔會大跌。

1. 有利淡消息,業主一定要賤賣

我做過一個有趣實驗,各位可以跟我一齊做。我試下問公司幾個住公屋未買過樓既淡友,而家供樓利息係幾多,可能我既同事都係arm arm赤柱放監出黎,竟然冇人答得出,有一兩個就答3~4厘,最離譜的一個答5厘,但能夠答0.9~1厘既,係一個都冇。

沒有準確的利率訊息,當然會對市況作出錯誤的估計, 亦不會知道現時業主的供樓壓力是何其低。我一再強調,市場出現大量劈價盤的原因是大量業主供唔起樓,只要有能力供,業主會選擇一動不如一靜,因為賣了樓轉 租同樣係支出,而且租金遠超實際利息支出,毫不化算。以我住的貧民區屯門市中心為例,月供6000,利息佔1500,但租金就要1萬,即租金支出=利息支出的6倍左右。劈價賣樓後每月的財政壓力會大4000蚊。因此,自住樓的業主都會選擇繼續月供 6000,其中1500當係交租俾銀行,4500當係儲錢。

窮鬼業主係呢一刻反而冇能力劈價賤賣,唔係唔想劈俾你。

2. 炒家止賺就叫劈價

呢一兩日我有去地產舖問下有冇筍盤,結果係得個桔。唔係話冇業主減價,而係減完都仲比9月份個價貴,點入呀?

報 紙仲搞笑,炒家入貨310萬,叫價410萬,新招後減到385萬就叫「劈」,足足叫高75萬,即原價的25%都叫「劈」!情況就好似一個次次考第一既高材 生,測完驗你問佢識唔識,佢話考得好差,你以為今次仲輪唔到你唔合格,點知一派試卷,先知高材生拿99分,99分係佢黎講叫考得好差。

而所謂撻訂其實係新入貨炒家眼見6個月內冇可能升15%以上,在沒有盈利希望的情況下離場止蝕。實際上真正用家在新招後都繼續買樓。

3. 所有業主都可以隨時劈4~5成賣樓

信不信由你,係呢一刻只得有錢佬才有能力劈價3成以上賣樓俾你。原因好簡單,劈價4成我就要抬1成樓價先可以貼錢賣層樓俾你,你欣賞我層樓我貼俾你冇乜所謂,但問題係好似我呢d咁既窮鬼真係冇幾十萬抬俾你。

抬錢賣樓既動機就係,借私人貸款的利息,比供樓利率低,抬完錢反而可以節省利息。但現在暫時供樓利率仲係低,抬錢賣樓冇乜著數,大家可能要等一等。

4. 全港業主PK,我可以獨善其身

很多淡友希望樓價跌,但目的唔係想趁低入貨,而係想睇業主PK,見到有人負資產燒炭食二手飯佢地就會亢奮,說穿了,其實就係心地唔好,損人不利己。

但話時話,如果有一日全港業主都PK,失業冇收入供唔起樓,淡友就可以全身而退做一個食花生既旁觀者?如果係咁天水圍公屋就唔會悲情。訓天橋底既陳伯就係天下最幸福的男人。

事實上,要全港業主一齊PK,香港經濟一定出現嚴重問題,全香港冇人可以冇事甩身。淡友想業主死,但淡友本身自己都要死,仲可能係死先過人。當然,淡友既目的唔係想改善自己生活,由頭到尾都只係想人地同佢一齊PK,所以只要有業主陪佢一齊燒炭佢就覺得賺左。

5. 我冇能力買樓,所以樓價太高

坦白講,我都唔明點解有人會用1萬蚊一呎買樓,但唔明還唔明,有人真係有本事買,首期俾4百萬,月供5萬都供得起,証明人地有本事搵錢多過我,我買唔到1萬蚊樓係我廢,而唔係樓貴。

一再強調,自願的價就係市價,就係合理價,買唔起係人既問題,唔係個價既問題。你唔係身處那個圈子/階層,你不會明白那個圈子階層的人一個月搵幾多,如果你用自己的能力去衡量別人的負擔,一定出錯。

6. 炒家撻訂,我有著數

好多淡友睇報紙見到炒家撻訂,覺得炒家抵死,心都涼晒。但可能佢地未買過樓唔知乜野叫撻訂,撻訂D錢去左邊個度又唔知,總之有人唔見錢就最開心。事實上樓市係zero sum,有人賺錢就有人接貴貨,有人蝕錢就有人執筍野,d錢唔會唔見左,只係會由傻仔度轉移去叻仔度。 炒家撻訂,一方面係炒家蝕錢,另一方面睇,係業主無啦啦賺左,d錢唔會落入淡友或買家度,係全數落入業主及agent,我唔明白業主多左錢駛淡友點解會開 心。現在情況係,一方面冇實力炒家撻訂,另一方面實力用家、長線投資者創新高呎價,被撻業主錢多左,持貨力增強,個市更加難跌。呢一樣野未買過賣過樓係好 難明白。長期淡友一定會誤解。坦白講,如果每次賣樓買家都撻我訂,一年撻一次我已經可以退休唔駛返工。

另外,我做過agent可以講多一 樣野俾大家聽,agent的其中一件工作,就係行家(另一間公司)做到成交後,會話俾業主聽賣平左,然後話俾買家聽買貴左,撩佢地撻訂,保持客源盤源。更 過份係,正常成交係2~3個月後俾佣,撻訂就即時俾,因此agent係有動機撩自己的客、業主撻訂。對於agent黎講,最理想的環境就係每一單都有人撻 訂。

7. 炒家會感到痛苦

任何一個在2009-2010年出入過3次貨既炒家,起碼賺100萬,同一時間持貨50件的大炒家,身家最少5~6億, 單係2010年的收入已經8位數字,呢d人既字典入面,只有幸福,沒有痛苦呢2個字。(美孚大炒家97,03,08乜都經歷過,有咩世面未見過?)點解人 地撻40萬都撻得起?因為冤枉黎瘟疫去,賺左幾球野,蝕40萬當捐錢。淡友只係睇到炒家撻訂蝕幾十萬,冇睇到人地之前賺既錢已經夠退休。若果淡友既目的係 睇人痛苦,好對唔住,對象唔應該係數緊銀紙既炒家。(我做過agent,職業炒家幾錢入貨幾錢化妝幾錢出貨一年出入幾多我好清楚,信不信由你,炒家呢期係 嫌賺唔夠,冇得再玩)

8. 冇炒家樓市升唔起

炒家炒高樓價呢個誤解唔單只淡友有,甚至連好多業主都有呢個誤解。事實上, 炒家係經常創出屋苑呎價新「低」既人,有睇開樓既人都會發現市場突然會有平10~15%既成交,唔知道呢d就係agent炒家鋤價既成果。地產代理每日既 工作之一就係鋤價餵炒家,因為一般玩開既炒家冇即時水位都唔會入貨,父子都冇情講,好多人以為炒家用市價入貨然後mark高黎賣,大錯特錯。代理日日鋤 價,部份分行會獎勵鋤到價既agent,鋤低過市價10%的話,即使手上冇炒家,同事成交到一樣有10%佣份。因此,係炒家出沒既屋苑入面,經常會有一股睇唔到,但實際存在既樓價下跌壓力。每一個業主(用家)要出貨時,都會俾agent試探性地鋤一輪摸底,企硬唔俾人鋤既業主可能放盤成個月都冇人睇樓。

另一方面,由於炒家有入就一定有出,令市場長期處於供應充足,樓價上升有壓力。Agent為搏獎金(其實係犯法),專谷炒家貨,正常用家業主要同炒家鬥就只有減價,坦白講用家業主真係多得炒家唔少。

樓價升跌係經濟大圍環境影響,市升,用家盤一樣會升,市跌,炒家一樣有份。炒家只不過係將物業的實際價值在短時間內反映,因為最終接貨都係用家,用家自願付出的價位,就係市場合理價。

冇左炒家會點?好簡單,agent鋤價的動力、動機會消失,因為鋤到好價,都係益左自住用家,自住用家唔會俾獎金,買左又唔賣,倒不如唔鋤價,佣係用買賣價計,唔鋤價做少d反而高d佣,鋤黎做乜?我可以好肯定,業主冇左炒家鋤佢地價,一定放肆心雄。

炒家係市場生態學上,屬於獅子老虎的食肉型,佢地一消失,原本俾佢地食住既鹿、牛、馬等草食型用家業主,就會坐大影響生態。受害既係準買家!

鋤到價買家唔會俾著數agent(俾都唔夠膽收),但做高個價反而可以收多些佣,agent今後既方向好清楚,橫掂以後每單deal都係one night stand,點解唔去盡?

冇買過樓既淡友唔知業主諗乜。同樣,冇做過代理亦唔會知佢地諗乜。分析樓價升跌既人就多,但分析負責做deal既agent,真係只此一家。

9. 長期睇淡最安全

外 國諺語有云,一個停止了的時鐘每日都會有兩次報時正確。長期睇淡會令人有一種錯誤的安全感,覺得自己只要堅持,總有一日會正確。我唔想討論樓價升跌,只係 想問一句,係香港冇公屋冇綜援,退休後可以靠租樓度日嗎?就算你有錢交租都唔會租俾你,因為驚你拉柴影響樓價。社會就係咁現實,又老又冇樓,連仔女都會睇 唔起你。大部份人買樓唔係想炒,只係想俾屋企人一個家,以及老年時能夠活得比較有尊嚴,唔駛好似動物咁住係個籠入面。20~30歲個個都以為自己大把時間大把機會,實際上人生已過了1/3,你唔計劃未來30年,社會就會幫你計劃你既人生。淡下又10年,淡下又10年,人生有幾多個10年俾你睇淡?

我心知肚明,淡友睇呢篇文睇到最多一半一定睇唔落去,即使佢地睇足全文,都唔會覺得自己有問題,仍然繼續淡落去。但我建議從未買樓的長期淡友可以去SSP的籠屋睇下環境,橫掂第日自己都會搬去住,早d適應下冇壞。當一個人唔介意自己的結局就係好似動物咁,仲有咩野好講?





14. 淡友酸友極嚴重的誤解 2013-05-29 12:59:33
系列第3作,發表於2011年3月26日,主要針對某些賣樓等跌的淡友而創作的。


本人對上一篇<買樓10大誤解>,寫於2010年11月ssd之前數天,大部分論點都被SSD後的環境驗証。但時至今日,仍然有不少人對香港樓市存在極為嚴重的誤解,結果輕則貽笑大方,重則一敗塗地,晚年落得訓籠屋的悲慘下場。故今天特別歸納了幾個在Discuss常見的誤解,以正視聽!

11. 1997年泡沫爆破,所以1996年賣樓

根據差餉物業估價署資料,香港2003年再對上一個樓市低谷是1984年第3季,指數是16.7(1999年=100,並非中原指數),而97年最高位發生於10月,指數是172.9。即是說,假如有人在84年第3季買了一個16萬7千的物業,並在1997年以172萬9千放出,他的利潤是156萬2千。

很多淡友酸友也有一個極嚴重的誤解,就是「預知」2012~2013會泡沫爆破,就預早在2011賣樓等跌。打個比喻,1996年有人預知1997年爆,先知先覺地在1996年賣樓。這些「先知」可以用高姿態話俾人聽佢一早估到樓市幾時爆,但實際上佢地既策略極為白痴,原因如下:

1996年1月的指數是105.2,即是說,如在那時賣樓,上面個案的例子可以有88萬5千的利潤,與1997年10月賣樓作比較,賺少了67萬7千。換句話說,由1984至1997這13年間,樓市有43%的利潤是集中在1996~1997這2年之內,其中25%更是高度集中於1997年的頭10個月!因此,即使先知有預知能力,卻沒有太大的賺錢能力,大部份的利潤也在最後關頭白白流走。預計下年爆但今年先賣樓,簡直不知所謂!

我們再睇睇在1996年賣樓的先知是什麼下場。1996年1月指數105.2,有個傻人唔聽先知話,在1998年7月才放,指數108,在泡沫爆破後差不多一年才放,竟然可以反勝先知!

咁究竟今次樓市幾時爆?我唔知。但我再次重申,樓市爆係因為大量業主供唔起樓要劈價賤賣,這是分析樓市的第一道重要定律。我假設聯儲局在2011年6月開始加息,再每季加半厘(極瘋狂的假設),而香港銀行跟足,亦要2年時間才P=10厘。我就當佢2013年爆,睇完我上面的分析,各位師兄都應該明白2011~2013這3年內我們應該做什麼。2011賣樓等跌,基本上等如自殺。

12. 境外有天災人禍,香港樓價會跌

先問大家一個問題:89年64事件,對於8年後就要回歸的香港來說,算不算大事?若算,那樓價應該跌多少?1成?2成?

事實上,89年第2季指數40.8,第3季跌至39.2,只微跌了3.9%,但去到第4季,已反升至41.4,64事件令到大量香港人走資移民,對前途信心盡失,但樓市就硬過鐵,輕輕微調後就一直上升至1995年才出現一次1成以上的向下調整。

一個直接影響香港前途的重大事件,對樓市的影響力只不過是3.9%。數據就是如此。若果有人覺得香港境外死人冧樓可以震散香港樓價,他正在發綺夢。

13. 銀行減優惠 = 加息

有酒家推出1蚊一隻雞吸客,後來改為2蚊一隻雞,消費者就投訴話做乜加價100%,通脹潮又黎。如此無理取閙的消費者,就正正等於那些將「H+1.2%」稱為「加息」的人。對於供樓人士來說,加息的正確定義是P利率上調。H按由+0.7轉為+1.2,只能稱為「減優惠」,現時正在供樓的業主完全不受減優惠政策的影響,何來加息?何來週期?

實際上,銀行減H按優惠,即強烈暗示「H+x.x%」中「H」的部份在可見將來沒有可能大幅抽升至啟動P的cap位,故只好向「x.x%」的部分動腦筋。逆向思維,若銀行預計半年後同業拆息可以升至啟動cap位,那可大安旨意推出「H+0%」的超特惠plan「呃」人落搭,半年後立即啟動P的cap位賺個痛快,為何要減優惠趕客?

14. 居屋 = 用市價7折買樓

居屋實際上並不是政府「補貼」業主,而是政府和業主「合資」購買物業,業主出7成,政府出3成。表面上業主好似好著數,「7折」就可以買到樓,但問題係負責出其餘3成的那位股東很惡,不但限制業主的售樓對象,更封鎖業主一切(賣樓以外)產生利潤的可能,不可出租,即使供斷了亦不可加按。按道理來說,用7折買了樓,應可以租俾人,再將3成分給「股東」,而股份佔7成的大股東,要加按融資冇理由要得到只佔3成股份的小股東同意,但事實上居屋就是一種如此荒唐的系統。再者,買樓時就話7折,到賣樓時,補地價往往任佢up,可以去到樓價的1倍(即地價佔50%)都得。祥益的汪老闆分析得好好,不愧居屋專家之名,佢話政府起居屋,冇乜人補地價政府其實有著數,因為政府持有的3成業權隨時間升值。事實上補地價是以現市價計,很明顯政府都係咁諗。

嚷要起居屋的人,眼光短淺,只看到買居屋時所謂「折扣」,忽略了業權完整的重要性。事實上只要買遠些少、細些少或舊些少,已經可以有7折,無需和政府這個惡股東「合資」買樓。

再者,居屋是發水最勁的物業種類,沒有露台、沒有大型會所、沒有工作平台,一梯10伙以上,但實用率卻只得8成甚至7成半,那20~25%的面積去了哪裡?

因此,居屋其實對市民有百害而無一利,嚷要起居屋的人,根本唔知乜野係居屋,或者這些人的目的只不過是想增加供應,方便自己買私人樓。

15. mini 2013-05-29 13:03:02

Don't focus the lending rates and/or exchange rates.

We are waiting for this big motion for years !

16. 2011年開始 2013-05-29 13:20:16
14楼 11點 最後一段

咁究竟今次樓市幾時爆?我唔知。但我再次重申,樓市爆係因為大量業主供唔起樓要劈價賤賣, 這是分析樓市的第一道重要定律。我假設聯儲局在2011年6月開始加息,再每季加半厘(極瘋狂的假設),而香港銀行跟足,亦要2年時間才P=10厘。我就 當佢2013年爆,睇完我上面的分析,各位師兄都應該明白2011~2013這3年內我們應該做什麼。2011賣樓等跌,基本上等如自殺。

而家又過左两年仲未有條件加息,阿伯佬話可能2015年WOR, 又再等多两年先.


17. 2011年開始 2013-05-29 13:22:46

【經濟日報專訊】中銀香港(02388)日前向個別客戶下調其H按息率,總裁和廣北形容,目前按揭業務處於低谷,減息只是「迫不得已」,又指情況如無改善,今年整體業務勢遜色於去年。

中銀日前向個別客戶推出,H加1.9厘的按揭方案,以一個月港元拆息約0.2厘計,即實際按息約2.1厘。

和廣北:減息未必能吸新客

和廣北昨於該行股東會後解釋,受宏觀經濟及本港市況影響,該行今年的按揭業務陷入低谷,4月業務量持續下跌;如市況沒有改善,他預料集團今年按揭業務較去年為差。但即使減息,他亦對吸新客的效果亦不抱太高期望,會續視乎市場情況而決定是否再調整按息。

18. 揾地?點揾? 2013-05-29 13:38:25

要是估打後數年香港私樓樓價升定跌,我認為會眾說紛紜!

但要是估打後數拾年香港私樓樓價會否仲低過現在呢?咁我認為連淡淡之最嘅陽萎龍亦唔敢賭!

昨日蘋果話新界東北發展,政府明益大地產商喎!

今日又話有環保人仕反對填海!

呢度唔發展得、嗰度又唔填得!

但每日就有百幾人由大陸來港與家人屯聚,咁通我哋要齊心戮力學振蔥,去挖洞?

19. 參與搵地團當中,了解香港土地真相! 2013-05-29 13:41:19
https://www.facebook.com/defendntnorth/posts/416971175067819
團友:「我以為香港仲有地係指果d廢置左既村屋村校,估唔到原來係一塊瑰即時用得既地係你面前,政府偏偏話唔用得,結果變成拆村民屋企!」
20. 一代棍王 2013-05-29 14:27:57
肉棍博你人頭, 我敢賭你敢唔敢跟?
21. 樓價大跌從何說起? 2013-05-29 17:08:03

樓價大跌從何說起?

中原指數最近三周已回穩,由118.51升118.79當然不能算是甚麼升幅,但總算守到年初時的水平之上,由於指數的滯後性,現時指數反映的是半個月之前的市況,而期間也沒有進一步的滑落,可以預期未來數星期指數也是偏穩為主。

無論是雙辣招或者一手銷售監管措施,事後都被認為目的是打壓樓價,現在樓價回穩又會有人認為是措施「失效」。筆者向來都說「樓價下跌」並不是施政的 目標,而既使撇除政策的動機只看內容,大多數政策的效果是增加交易成本和資料的透明度,對樓價的影嚮是中性的,而且並不會令持有物業者拋售。

若真的要樓價下跌,要做的是增加持有成本,例如空置稅、資本增值稅、利息稅等,令到非自住物業持有人為避開這些徵費而賣樓。不過正如某些政黨所「提 唱」的首富稅,希望股息也徵稅,除了涉及雙重徵稅之外(因為所有業主都已交了差餉地租,收租業主要交利得稅),也衝擊了鼓勵投資及持有財富的價值觀。

既然政策和稅制均不去衝擊樓市,淡友們就寄望於加息,以增加持有成本的方法來令樓價下跌。不過他們又講不出為甚麼會加息,只是聲稱從歷史上息口偏低,利率易升難跌,加息之後供樓負擔大增令到樓價下跌之類,偏偏近期各國卻爭著來減息。

歐洲中央銀行於5月2日宣布減息0.25厘,之後印度、澳洲、韓國、越南以及斯里蘭卡央行亦紛紛宣布減息,背後的原因除了貨幣爭相貶值的貨幣戰爭之外,更重要的是各國債務大增,又怎會加息來搬石頭打自己腳?

而在香港的按揭市場,亦靜悄悄地出現按揭減息,東亞、花旗、星展等已在5月初開始減息,然後是匯豐將按息減到實際息率2.15厘,即早前加按息前的水平,現在中銀更進一步將實際息率減到2.1厘,已抵達金管局的息率下限。

樓市價穩而成交淡靜,意味著新造按揭減少,金管局剛公佈4月份住宅按揭新申請、新批出及新取用按揭貸款宗數全線下跌,銀行要搶生意就要集中造轉按,由於收緊按揭成數,加上樓價沒有顯著升幅,連做按揭財技的空間也減少了,銀行唯有減息才能搶客。

由於一手銷售新例剛剛實施,已經有發展商因為犯例而要拖慢賣樓,其他發展商也抱著觀望的態度,據稱有萬多個單位因而被凍結。不要忘記政府各種政策例如SSD也是間接令到二手市場的供應減少,在一手二手供應均減,而加息的預期落空之下,樓價大跌從何說起?

當然,淡友也可以說當這萬多個一手單位一次過衝出市場,發展商唯有劈價賣樓,可是發展商卻沒有多大的財政壓力要急著賣樓,要他們大平賣,他們就寧願 不賣。所以期望樓價大跌,除了慢慢等2015年之後實質樓宇供應增多外,便是香港和鄰近地區的經濟出現大問題,不知這些事情真的發生時,淡友們又會不會去 買樓呢?

22. mini 2013-05-29 19:46:39

One person has One Dream: one smartphone, one tablet PC/one desktop PC, one LED TV, and one house plus one domestic helper...

 

Keep your real estates along the Island Line, the Platinum Tube, and the East Line, the Golden Tube of the MTR... They are Not For Sales. Believe or Not...

 

Notes: The governor of Thailand's Bank has announced to cut interest rates, and the illegal structures of  the Cheating Officer remain unsolved, according to the press.

23. 沽樓買ibond 2013-05-30 00:46:49
博士都預期樓市會大跌,他日樓價大跌,又可再主動出撃。

咁不如現在沽清,他日樓價大跌,又可再主動出撃。

現在沽樓,轉買ibond,保證3年共收接近15%息,博士預測樓價又會大跌,收租都收唔到咁多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