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新浪财经新加坡特约观察员 张圆(微博)
新加坡新开出的滨海湾花园造价10亿新币,成了国人黄金(1761.60,-3.50,-0.20%)周到访新加坡的新看点。这个人造景点位于金融中心,向海借地,汇集了全世界25万种植物,占地101公顷,被称为“天空之城”。巴掌大的新加坡资源有限,旅游基本靠人工,可每次还挺红火。
与自然资源充沛的邻居们不同,资源匮乏的新加坡的开发哲学是:想靠旅游致富,山水自己修筑。(图片来源:Wiki)
相比国内的大好河山,弹丸小国新加坡天然资源寥寥:没有独特的自然资源,老祖宗是马来土著,加之下南洋给英国殖民者卖劳力的穷苦大众,历史人文资源也没有文明古国大气。
但是,据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统计,新加坡却是亚太地区最热门的旅游国家之一。
与自然资源充沛的邻居们不同,资源匮乏的新加坡的开发哲学是:想靠旅游致富,山水自己修筑。今年6月开幕的滨海湾花园成为今年十一国人到访新加坡的新景点。这座造价约10亿新币,位于城市中心的绿色花园就像宫崎骏动画里的天空之城,一跃成为最新的旅游热点,可谁能想到这里只是几十年前规划过的填海工程建设的一部分。
10亿新币填海造花园
占地101公顷的滨海湾花园耗资10亿新币,造价相当高昂。按新加坡总理李显龙的说法,滨海湾花园的开发体现了新加坡落实“花园里的城市”的愿景。巨大的市中心花园是市区的重要元素,就如纽约中心公园及伦敦海德公园。
在这里有必要强调一下新加坡的城市理念:人口稠密的新加坡,如果要生活得更加舒适,不光要提供优质的住屋,高效的交通,安全的治安,还要绿色环保。经济发展不能以环境为代价。
早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国家将填海后的土地-----也就是今天的金沙,规划为市中心:集金融区、娱乐区、休闲区、生活区为一体的现代配套区域。如今,这里既是现代化中心,也是世界各地旅人到访新加坡必到之处,它是城市风景、它是精英商贸中心、它帮政府增加了大笔收入,同时,它也是旅游产品。
投入大,规划仔细,也让政府在旅游上大赚了一笔:尽管全球经济气候不明朗,新加坡经济也呈下滑,但旅游局今年第一季度的观光业收益却呈上升趋势,总收入达58亿新元。比去年同期增长8%。
滨海湾花园的设计,就是这个几十年前的规划中的一部分,是给当地居民生活的休闲配套,属民生工程,周边就是著名的金沙中心区,集中了全新加坡的吸金利器。
从门票收费来看:本地公民、永久居民及各类准证持有者的入场费是20新币。而外国游客的收费为28新币。公园不收费,只有其中两个温室和空中走廊收费。
滨海湾花园发展局长陈伟杰博士预计,这座花园每年将吸引500万人到访。而花园开放的头三天,已经迎来了超过10万人的来访。花园的开幕,让黄金地段的地价更上了一层楼,未来还将有诸多高档公寓在此建成,经济效益可想而知。
但是,景区本身依然是以本地人的舒适生活为首则,其次才是旅游业。在景区的餐饮区,一瓶矿泉水售价1新币,与新加坡普通超市的价钱一样。
人造景点的新加坡逻辑
没有资源的新加坡发展旅游,靠的是人造。
说到人造,许多人会疑问,人造不是很正常吗?国内也有很多人造景点。怎么不让旅游产品同质化?
对于新加坡而言,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以最小的面积,创造最大的魅力。
粗制滥造、今天修路,明天拆了再修的这种建设不适合新加坡,因为新加坡没有“多余”的资源可供挥霍,高效工作哲学也不允许浪费时间。
在制造旅游产品的历史上,新加坡算是花尽了心思:圣陶沙用高科技打造的“仙鹤芭蕾”,用机器制造的表演秀,金沙顶层世界上最高的豪华泳池等。
此次“空中花园”又用了点新技术:例如,多棵巨大的超级树(Supertree)远观是一景,同时可以收集雨水、集聚太阳能,充当公园温室的通风管道;冷却温室馆(Cooled Conservatory Complex)创意十足:室内气温仿效地中海气候,为室内25万棵奇花异草提供舒适的生长环境。两个温室花园:花之穹顶(Flower Dome)与云之森林(Cloud Forest)各具特色:北美与南非相距万里的植物花卉都齐聚一堂,每一个角落都布景精致,混搭了各地的特色花草。
新加坡没法拥有神奇的自然奇景,于是把世界各地的“人才”请过来,以精致的设计让它们汇集在一起。
对到访新加坡的外地游客而言,除了这些布局精致的人造景观,最重要的是体验新加坡的整体环境:干净的街道、礼貌的人民、周到细致的服务、到处如花园的景色、有效率的公共交通。
“安全、干净,秩序良好,是国人对新加坡的总体感受。”郑大军告诉笔者,作为志愿导游的他经常接待从中国来的游人,这些游人更多的是体验到社会的安定,这让人有一种舒适的安全感。
“我在新加坡的海鲜店珍宝买单刷卡买单,店里的刷卡的机器坏了,而我又没带现金,店员让我去对面的ATM机上取钱,也不要押个手机在店里。难道他们就不怕我跑单吗?”从国内来新游玩的黄小姐说,她记得店员信任的眼神,这让她感到安全。
与国内宰客的现象相比,优越的整体环境让新加坡为自己在赢得了游客。
本文来自于新浪财经原创专栏集《全球新闻眼》如需转载请务必标明文章来源和栏目链接,欢迎媒体洽谈落地合作。意见建议请@全球新闻眼2012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