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tw.myblog.yahoo.com/
jw!3j7opsGRGAISVYDucaO95nZ7C2I-/article?mid=5503
第三輪量化寬鬆計畫(QE3)對美元的影響
美 國聯準會在上週四推出QE3,其影響持續在市場發酵,美元指數在QE3宣布後下跌至五個月新低 78.6。美國就業市場第二季疲弱,平均每月只增加66,000個就業機會,原預計聯準會七月份就會推出QE,但因六月底歐債危機引發不少美國國債買盤, 令聯準會延遲了買債計劃。
歐 債危機因歐洲央行推出「直接貨幣交易」(OMT)買債計劃後獲得舒緩,歐洲央行承諾買債,目的是趕走「看空」歐洲資產的短期投機者,但若要市場重拾投資歐 洲的信心,德國與法國仍需合作繼續築起財政健全國家的「防火牆」,如發行共同債劵及組織財政聯盟等,各國亦需就如何降低赤字做出適當讓步,西班牙將要提出 的歐洲穩定基金局部緩助計劃將會是歐洲能否進一步合作的試金石。
雖 然QE3與 OMT的推出時間都晚於市場預期,但對經濟及金融市場仍具正面意義。美國QE1成功之處在於壓低房貸風險溢價,美國三十期房貸利率與政府債券的利差在 QE1後從 2.8%降低至0.08%,之後反彈至 1.3%,從七月底市場開始期待QE3的開始至今,房貸風險溢價已回跌至0.43%。房貸利息低,鼓勵再融資 (Re-financing),對美國房市具激勵作用。
市 場風險胃納回升,買美元避險意願下滑,美元指數(DXY)從7月26日歐洲央行總裁德拉吉宣佈將不惜代價捍衛歐元至今已下跌 5.8%,雖下跌快速,卻只反映市場先前過份擔憂歐債危機的殺傷力及過份高估美元作為避險貨幣的能力現正被修正。過去二十年間,美元只有 1995年至 2000年間出現過一波 49%的漲幅,其後每次的避險買美元潮,包括2008年金融海嘯及兩次歐債危機,美元漲幅都不超過 20%,原因是美元逐漸失去避險的條件。美國現今財政赤字占GDP的比例為 7.9%,國債占達GDP的比例為 102%,1995年初,美國財赤只占GDP比例 的 2.4%,至 1998年甚至出現盈餘,自1995年至2000年,美國GDP增長平均為3.9%,道瓊指數平均五年間上升1.8倍,美國10年期國庫債券殖利率則從 7.8%下跌至 5%,當時美國的金融資產可說是炙手可熱,配合1995年的墨西哥金融風暴、1997年的亞洲金融風暴及1998年的俄羅斯違約所衍生的避險需求,美元才 有五年的榮景。反觀今天美國依靠QE增加美元供給使利率下降,長期通貨膨脹則最終會令債息上升,美國股市過去一年雖然表現不錯,但道瓊指數於五年內上漲兩 倍的機會較低,加上財政及貿易均呈現赤字,故目前美元匯率水準,應僅屬中性且持續貶值的機會仍大。
***
我沒有記錯的話, 伯老之QE3其實是買MBS, 不是買國債, 資金不會流入市面.
主旨是壓低美國房貸息率, 振興美國樓市從而恢復消費信心.
不知此舉為何竟會辣罄香江磚頭, 也許博士文中就是解答.
博士謂QE猶如"如來神掌"的逆向版本, 招式越出越冇料到; 但我覺得美利堅在對其他敵對國家, 新興經濟體, 和美元掛勾的地區在使出避無可避, 殺傷力強的獨孤九劍. 比方說, 伊朗的惡性通脹, 在受到不能出口原油的制裁加上QE3, 令其失業率升至15%, 核心通脹達21.5%, 民變一觸即發. 看來美國兵不血刃便瓦解了比伊拉克強大數倍, 收編最後一個中東五大產油國於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