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瀏覽人次:31283    回應:12
 
我要回應
我的稱呼
回應 / 意見
驗証文字
 
回應 / 留言規則
  1. 禁止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
  2. 禁止以名稱/暱稱/綽號/同音字等批評或映射任何人士、機構、公司;
  3. 禁止發佈有關招聘、推銷、廣告等內容;
  4. 禁止公開任何個人資料(如電話號碼、電郵地址、即時通訊帳號等)。

敬請留言者自律。本網站保留刪除/堵截任何留言的權利。

會員登入
登入ID 或 網名
密碼
1. 蟹民 2012-05-22 12:15:19
(綜合報道)(星島日報報道)新盤開售潮一觸即發,房協旗下深水埗新盤昨傍晚開價,首批六十伙平均呎價約七千七百二十三元,即供更提供樓價半成折扣,入場呎價由六千六百五十六元起,最平單位約三百七十七萬元  

房協助理總經理麥耀文(市場事務)指,項目昨日公布首張價單,以貼市價開盤,相信會吸引年輕夫婦及上車客,而首批只推六十伙,要視乎市場反應而加推單位,並謂會有一定加價空間。

房協按理應訂價較私人發展商低至少15~18%(按廢青吵鬧地產霸權暴利概念原則計算法),才可稱為港人港樓上車價!!還有遠期樓花一般而言,風險折扣,內裝及設施用料等等,再減5%。。。!

以此推算還原落成後市價起碼達1萬蚊呎深水埗區樓價! 你話香港財金官員近期講話有幾可信!香港政府簡直係真正既自欺欺人地產霸權!!  有政府托價,加港人港樓上車盤入市價做參考,嘩!!樓價兩年內應該點行,大家識計啦!! 

哈哈!我估梁生應該唔會為"起瓦"準業主,設計條"起瓦燒炭之路"卦!

2. 王永偉 按計劃執行董事 2012-05-22 13:02:28

統計處去年進行人口普查,其中有關按揭供款的數據,反映自住業主仍在供樓的比例只約4成、以居於私樓住戶計,供樓支出佔家庭收入亦僅2成。數字比5年、10年前的數據都見明顯下調,被市場好友作為「樓市好健康、負擔好輕鬆」的有力證明。

另一方面,美國市場研究公司Demographia亦剛公布,2011年325個城市的樓價負擔能力排名(調查似乎只包括英語系國家/城市,即美國、加拿大、英國、愛爾蘭、澳洲、紐西蘭及香港,奇怪地沒有新加坡)。香港在調查涉及的325個城市中,以「樓價中位數為家庭月入中位數12.6倍」,蟬聯「樓價最難負擔」冠軍。

調查結論南轅北轍

兩個調查的結論可謂南轅北轍,究竟何者結論較接近現實?基本上,我們認為兩個調查的數據都可靠,但由數據導出的結論都有問題。

先說Demographia的報告,未有觸及按揭資料;只是單純以不同城市「當年樓價中位數」與「當年家庭月入中位數」比較。值得留意的是,在325個城市中,香港應該是資助房屋規模最大的城市,Demographia的統計中,香港2011年第三季樓價中位數為315萬元,家庭收入中位數為20750元,後者應該來自統計處季度資料中,「所有家庭」月入中位數,即將居於公屋、居屋的家庭都統計在內(統計處數字2011年第三季所有家庭月入中位數為20000元,與Demographia的有輕微出入)。

如果我們同意,私樓樓價主要與居於私樓家庭的收入有關,根據統計處「居於私樓家庭月入中位數」的數據,去年第三季為29000元。相對於樓價中位數,樓價與收入比會由12.6倍下跌至9.05倍,香港在325個城市中,會由排名第一降至排名第三。(當然,根據調查機構的分類,樓價中位數在收入中位數5.1倍以上,仍屬「極難負擔」。)

調查當下的樓價及收入

重點是,Demographia的報告涉及的是「調查當下」的樓價及收入。其次是統計處的調查,大致上的確反映了仍在供樓業主的一般情況。近年樓價偏高,但不是每一個人都在高位入市,大量業主是在早年購入單位,借入的按揭金額不會太高,加上利率下跌(相當一部分人現時仍以不足一厘的按息供樓),每月供款佔家庭收入的比例自然下跌。

統計處數據反映的,是「多年前的樓價、供了多年後、供款佔當下的收入的比率」(seasoning of the mortgage loan);數據有一定的滯後。

一如眾多分析指出,統計處有關數字只是反映人口老化,供完樓的業主增加,步入中老年的業主,供款比例下跌的現象。至於社會聚焦的另一問題,即年輕人置業難,統計處的數據基本上難以反映。

數字只反映人口老化

簡單來說,兩組數據說出了現實的兩個面向:百多萬戶的私樓業主,逾半是在樓價未飛升時購入物業;少量在1996、1997年入市的業主,多年來如未有換樓,持續供樓,尚餘按揭貸款亦已大幅減少。只有一成多在近一、兩年入市的業主,按揭供款佔月入比例較高。統計下來,供款佔月入中位數自然偏低。

但以「當下」的樓價來說,一般單位價格的確已處於一般家庭年收入十多倍水平的程度。組合兩組數據,如趨勢持續,可能會有不少「有趣」現象會在未來發生。

2011年人口普查的數據,表面看來,一般業主的供樓負擔不大,但卻隱藏社會問題,本星期我們嘗試指出問題所在。

根據人口普查的數據,現時6成的香港業主,自住物業早已供滿,尚在供樓的業主,供款佔月入比例亦只佔月入20%。數據看來十分理想,地產界人士亦以此數據力證樓市未有泡沫。

問題是,考慮到香港人口步入高齡化,2011年人口年齡中位數是41.7歲,以每5年為一分段,45至59歲的分段人口最多(見圖)。供樓負擔理想,可能僅反映中年一輩業主的境況。

說得明白一點,統計處數據反映的是眾多「過去以相對低價入市業主,現時的供樓情況」;並不表現「現時」的樓價沒有泡沫。數據未反映年輕上車客的負擔能力,亦不足以證立現時樓市無泡沫。

釐清數據之後,我們嘗試將視野放到十年、二十年後,看看如果樓價持續在高位運行,會有什麼社會現象出現。

其中一個現象可能是「啃老現象」,「啃老族」是內地用語,指成年之後,衣食住行仍依賴父母的一群人。類似現象在不同國家都出現,筆者看過一份有關意大利的調查,當地35歲以上的獨身男子,有70%與父母同住。扣除文化因素,類似現象與一地經濟增長放緩,但樓價高企有關。

年輕人不是不想獨立生活,而是現實迫人,新入職場,收入有限,難以負擔偏高的樓價,唯有居於老家。個別情況下,甚至年輕男女成婚,一時未能置業,亦維持「分居」狀態(各自居於父母老家)。

另一個可能出現的情況是「不婚」, 2011年人口普查顯示,在20至49歲人口中,從未結婚的男性近4成7,女性則亦有3成9。

晚婚與不婚的現象在多個已發展國家都出現。日本傳媒對男性國民有20%終生不婚的現象已叫苦連天,原來香港的數據亦不遑多讓。日本人擔心,隨著不婚、晚婚現象出現的,是低出生率,結果令人口老化的情況更為嚴重。當然,香港與日本的情況不同,日本是大致上是一個不接受移民的國家,2011年,香港有4成人口的出生地在香港之外。本地人少生育的問題,可由移民舒緩,但引申的是新問題—新移民如何融入社會。

筆者不是社會學家,上述預測,只是出於直觀式的推論。現實中,即使香港樓價已脫離本地購買力,但在外來需求支持下,本地樓價仍有節節上升的可能。但樓價持續上升,帶來的問題不只是年輕人兩句怨言,不婚、晚婚、少生育等問題是會連串出現的。決策者面對有關現象,宜早為之計。

3. 特稿:埋怨租金高沒道理? 2012-05-22 13:26:09

香港文匯報訊 

正當新一代埋怨社會機會愈來愈少,白手興家的中原地產創辦人施永青卻有另一套不同的看法,他最近接受中新社訪問時直指:「創業從來不易,租金高是社會、消費者選擇的結果,不是經營者的選擇,這種埋怨沒道理。」

施永青:創業從來不易

 施永青在29歲時,僅以中五的學歷創辦中原地產,時至今日已成為全港最大的地產代理商,30多年來樓市幾經風雨,中原的版圖卻愈來愈大,今天港澳及內地分行過千間。已成為企業家的施永青創業熱情未減,最近一擲2,000萬元成立慈善創業基金,為新一代創業者提供資金,並現身說法傳授營商經驗。

 香港中小企佔企業總數98%,創業精神被視為經濟保持活力所必需的元素之一,但近年有人認為香港創業機會減少、租金高或政府支援不足。施永青批評:「現在年輕一代,不要說創業,打工都不想。要麼不斷讀書,要麼工作換來換去。」反而他接觸的內地年輕人更願意創業:「可能因為內地憑個人奮鬥賺錢的機會多了」。

 施永青又認為,創業就要冒風險,有統計指八成以上的新公司會在頭3年倒閉。但願意去冒險,才有機會成功。近年,香港寫字樓和舖租屢創天價,甚至全球稱冠,成為一些創業者眼中「不能承受之重」。「如果別人負擔得起,你卻負擔不起,就表示你搞的那一套沒有別人增值多,你的貢獻沒有人家大,那社會要你幹什麼?」 當有員工建議買下門店免受加租之苦時,一向信奉自由市場經濟的施永青這樣答道。

難道不許搞連鎖超市?

 他又指,租金高反映市場和消費者的選擇。「好像有人批評超級市場搶了街坊的生意,那是因為消費者不幫襯,難道要政府出面不許人家搞連鎖超市?店舖和住宅不同,在其他地方增加供應,銅鑼灣的租金也不會掉下來。」

 那麼,大公司會否形成壟斷擠壓中小企生存空間?施永青以奉行道家「無為而治」的管治理念而知名,他此時引用老子的話「物壯而老」,指大公司往往迷信以往的成功,以「防錯」系統管理,因此沒有進步,而小公司要被迫嘗試,歷史證明大部分創新出自小公司之手。

 在施永青看來,創業者首先是對自己生命有要求、不會讓人生白白度過的人,只想賺錢的人創業不一定成功;而且,還要對做的行業有基本認識,有填補市場缺口的能力;以及知識全面,對財務、人事和營銷各方面都有所了解。

 去年初退任中原集團主席後,施永青成立慈善基金,向有志創業者提供資金,至今基金共資助4家公司,涉及進出口貿易、餐飲、社交媒體廣告等行業,但目前都處於虧損狀態,也算印證施永青所說的「創業不易」。

4. Hongkong People 2012-05-22 14:47:01
To No. 2,

One important element that Demograhpic never take into account in their research is the income tax rate of those countries they studied.  Those countries they studied have income taxes range from 35% to 50% whereas HK has only 15% at most.  If they take net income (income after tax) in their calculations, they may get a different set of conclusion.

If they take further the cost of living of those countries into consideration, they may find the affordability of HK property in a much better position versus those countries.

Sometimes, we really shouldn't be too serious about those research results.  Their research method is really too simple and sometimes naive.  If our government really take this seriously and develop policy based on that....guess we will all be sent to hell.....

Only those naive journalists not using their brain will make a big story on it and maybe they have some conspiracy in it.  Who knows??
5. Hongkong People 2012-05-22 15:14:38
Mr. Sze is a respectful entrepreneur.
6. 向饭民说不 2012-05-22 15:41:43

4楼,鬼佬国家分分钟交物业税还多过交租。

所以鬼佬银行先会用推土机推压银主盘,和一元一件屋。

7. 「喜雅BBQ樂園」 2012-05-22 16:04:47

連C.Y.嘅「港人港地」深水埗"豪宅"地段 -- 喜雅都要至少$7300一尺,

您就知來緊個市場訂價同走勢係點啦!!
除非C.Y.全心想"喜雅"業主到時玩集體燒炭自殺,
成為「喜雅BBQ樂園」啦!!!!!!!!!!!!

8. 向饭民说不 2012-05-22 16:15:48

楼上,为了保证废柴不用烧炭,所以CY应该送废柴一人一间楼。

问题是钱从何来呢?40%的公屋户的福利开支由谁来支付呢?难道楼上废柴愿意吗?

好多人都话新加波模式,但是实行新加波模式的最大阻力肯定是公屋户。

9. 蟹民 想請教 2012-05-22 16:57:05

 據報導荃灣單交易,買家如果完成拆售,袋硬7億,個價咁筍,摸摸就賺50%,照計杨生無理由咁低價出左件貨賺得9千萬就算!佢養住班金融地產財俊,無1千都有幾百人,斷估隨便揾個高級經理去跟個拆售盤,賬面都好睇D呀!? 咩胡蘆賣咩葯真係唔知,但搞單咁筍交易同老楊賀70周年,個禮好似大左啲呀!!還是急錢補淺水灣單地價呢!?確實近排大皇冠系動作多多嘅!!。。等住睇好戲!!

 順便想請問博士,呢類整幢商用建築物出售,但仲有欠銀行融資款項,出售前需否交比第三測量行估吓價先架!?  

10. PETER PAKER 2012-05-23 10:54:54

【本港樓市】施永青:不認同樓市泡沫,認為金管局「斷錯症」 
 
  2012/05/23 10:04   
 
    《經濟通通訊社23日專訊》中原地產創辦人施永青出席電台節目時表示,對於金管局指或


會出招調控樓價,他認為是「斷錯症」,認為現時樓價沒有泡沫,因為本港的樓宇空置率是
 


4﹒3%,低於世界5%的自然空置率,認為現時供應不足以滿足市民需要,加上現時60%的
 
小業主都已經供完樓宇貸款,認為相當保守。


 
  他認為樓價由全球帶動,因此有潛在上升壓力,但受歐債影響,現時會出現好淡爭持的局面

  對於新特首上場,他認為增加土地供應的難度上升,因為現時市民多注意環保問題,令撥出
土地較難,即使有土地,都會優先給予公屋居屋,認為私人樓的供應少,故樓價難以下跌。
  他認為,政府應該增加市區土地地積比率,方可根治問題,又認為現階段,金管局只能夠限
制銀行借出樓宇按揭。(ck)
 

 

11. mini 2012-05-23 20:58:41

Very good points.

We have no bubbles in terms of affordability, vacancy rate, currency exchange rates, population growth & density, and demands from local and overseas buyers.

12. 六成港人業主無按揭 2012-05-25 01:18:21

各位賺錢的業主及急於買樓的準業主都要理解以的論據,

施老闆引述 :

六成港人業主無按揭 ,  這六成的業主的 Age Group 的分佈是怎樣 ?

試問 舉例一個供完了幾十年樓宇按揭的六十歲的人, 會否供多一層, 沒有再上班的長者(港人業主)應該不列入這範內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