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瀏覽人次:38970    回應:31
 
我要回應
我的稱呼
回應 / 意見
驗証文字
 
會員登入
登入ID 或 網名
密碼
1. 天高云淡 2012-04-18 14:52:27

不知为何,最近脑子里经常浮现陶渊明的《归去来辞》。可惜现代中国的读书人,几乎无田园可归,怎么可能潇洒?在香港这个手停口即停的大都市,即使借一厝南窗也无傲可寄,倒是可以忙中偷闲抱着膝盖苟安那么一小会儿。

看到陈先生描绘的法国田园生活,大约是中国的梭罗,现代的靖节吧。虽身不能至,但可神游,亦为之莞尔。

2. 上善若水 2012-04-19 01:38:28

看來陳教授的生活模式相當豐富多彩。

小弟曾有若干次機會去選擇閑適、灑脫的生活模式。不過屢次都被名利所惑,或美其名曰“責任”、“抱負”,其實本質一樣,一不小心就被俗務羈絆。至今還未尋得屬於自己的生活模式,活在矛盾之中,歲月蹉跎!

自知要快樂、自在,其實可以好簡單,兩個字“捨得”,要“捨”才有“得”。惟“捨”字又很難做,放不下的東西太多,作繭自縛。

留意教授的文章一段日子,發覺教授也是注重精神生活的人。教授自謙為“附庸風雅,追求名利的凡夫俗子”,不知如何平衡“內心自在”與“追求名利”兩樣東西呢?

3. St. Andrew's 2012-04-19 10:05:36

號選自道德經,卻又深暗佛家捨得之道心胸又具孔孟責任抱負 ---- 幾千年來儒釋道三教合流的影響真是深遠啊 !!!

想得簡單一點吧。從前諾厄一家住在方舟藉著水得救,天主彩虹開啟人類救贖工程,現在這水,我們可以通過聖洗聖事也拯救了我們。

深夜輾轉反側,未有睡意的話,找聖經創世記看看

會在矛盾人生之中找到平衡點。

 

4. 陈增涛复 2012-04-20 04:23:15

1楼天高云淡,2楼上善若水先生:

 

人生际遇之起伏,波浪壮丽。昨天奔驰神州大地,今天逍遥田园荒野。让我这凡夫俗子引叶倩文的时代曲“潇洒走一回”歌词:“天地悠悠 过客匆匆 潮起又潮落,恩恩怨怨 生死白头 几人能看透。”如果更加文雅,也有杨慎写的三国演义开篇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过分的伤感了吧?但人总会有一天会离开这个世界,届时一无所有。一切功名富贵男欢女爱只能在世时在行动中拥有。当觉得“心中自在”“追求名利”时,就激情的去追求名利吧!那里有平衡可言呢?

5. 上善若水 2012-04-20 14:32:23

陳教授:承貴言,瀟灑走一回!

 

3樓聖安德魯閣下:多謝關注。儒釋道三教合流在華夏大地已經根深蒂固,多數中國人由出世起就已經不知不覺地受其薰陶。至於聖經之言,小弟也曾涉獵,惟一直無法找到感覺,或許是欠缺緣分吧!

6. 天高雲淡 2012-04-20 15:55:04

“当觉得“心中自在”“追求名利”时,就激情的去追求名利吧!那里有平衡可言呢?好痛快的陳先生!愛看先生的文章,正是因爲這份灑脫、坦蕩溢于筆端,讓人心神一振!

誠如上善先生所言,儒釋道三教合一已融入中國人的血脈兩千多年,可説是民族的遺傳密碼。《聖經》所言頗多也甚合道義,夜深人靜時,偶爾也會把《道德經》與《聖經》錯雜參看,取其合心意者涵詠,亦為一樂。

 

7. St Andrew's 2012-04-20 16:56:23

 天高云淡,上善若水先生:

每個寶寶生下來,他們都會緊緊握住自己的小拳頭。對於這種現象,許多媽媽也許並不在意。寶寶打開小拳頭便開啟智慧之門;手指分開後,可以隨心所欲地擺弄各種物品,使嬰兒能夠從事各種活動,知覺和具體思維能力得到發育。

 

常聽人家說一句話「拳頭不要握太緊,只有打開手掌,才能得到更多」。

人生有許多東西是無法永遠掌握的,權力、錢財 、物質的享受、幸福、關愛、精神的支持,往往如過眼雲煙。

 

打開手掌有多重的意義,同樣的伸出雙手,「索取」是願意接受的表現 (宗教上稱為接受恩寵)「付出」,也一定是物質的,伸出援手,帶給人的是實質的、精神的,是光與熱。

 

另一層意義是:讓你的雙手永遠是保持空的,一則代表「無欲一身輕」,另一方面,只有讓雙手是空的,你才能隨時抓住稍縱即逝的機遇,才能掌握你的人生。

 

我選擇了打開手掌。我在矛盾人生之中找到平衡點。

 

8. 吾明 2012-04-20 17:42:38
樓上 有智慧
9. St Andrew's 2012-04-20 18:09:12

末了還有一句話 。。。。

 

悲觀主義者會說  :  寶寶生下來的一刻其實已經為自己的死亡開始倒數。

如果生命是這樣的話,那是否太可悲的呢 ?

 

其實所有宗教信仰不外乎兩點 :  愛主 + 愛人

試問一下自己,如果我們活在當下,時刻都能做到以上兩點的話,這個世界也許已經接近完美的世界了;社會目下不公義不公平的事情也不會存在。關鍵在於人的心是否願意轉向。

 

陳教授言  人總會有一天會離開這個世界,屆時一無所有

是真的嗎 ? 

 

我相信還有來世的生命 來世完美的世界。

 

10. 吾明 2012-04-20 18:37:51

「身土不二皆屬強名」名字是虛既,孔子說: 名可名非常名 道可道非常道. 學習的心態一定要懂得離言說相. 名字術語不是真的東西, 為了教學方便而假設既, 不可把假設當作真實, 否則就迷了, 迷在名相上, 無需分剔執着言說, 人去看聖言經曲, 要離文詞術語的相, 所以聖言經曲知他的意思已足夠無需執着.不能執着生緣相, 生緣是什麽?望文生義, 日常生活很多時候會說:我看見某東西我就覺得是什麽意思了, 錯了其實是無意思既, 一定要記著, 大徹大悟的人永遠沒有自己的意思, 人經常在心中巳有意思後才去看事物, 那只是你的意思, 而不是真的意思, 那就要用智慧去看事物, 吾容易呀! 小弟還末到這境界呢!

11. 吾明 2012-04-20 19:39:20
孔子說: 名可名非常名 道可道非常道 小弟又着相了執着誰人說
12. 長毛粉絲 2012-04-20 22:24:58

按近代心理學的研究,人的需要,有先後的五層:

1.      物質

2.      安全感

3.     

4.      自尊

5.      自我實現

宗教作為人類的心理需要,亦反映在這2-5種的需要之中。大家不妨到廟宇和教堂,看看裏面的人,大多都是女人。難道女人就特別有彗根或聖靈?不,因為她們需要的是愛和安全感,所信仰的道理是否真的是道理這並不重要;另外,有些人頗為自悲,或缺乏自信,所以要透過信仰去彌補。藉著信仰,好像宇宙真理就在自己這一邊,這樣就感到生命便非常充實了。所以馬克思說,宗教是人民的鴉片,是有其道理的。
13. St. Andrew's 2012-04-20 23:23:33

明先生 :

 

我想大抵明白你的意思。這也與神父修女的教導無異, 讀聖經只是一個 means , 最終要達到的 ends 是明白天主、反省信仰。 以前讀聖經往往流於形式,後來讀通了就有朱熹所言之感覺 : 至於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貫通焉。則眾物之表理精粗無不到,而吾心之全體大用無不明矣。此謂格物,此謂知之至也。

 

以前我總是質疑陳日君為何大聲疾呼不公義不公平, 社會的事情, 與天主教何干? 現在我終於明白到要從生活實踐信仰, 對個人信仰和社會關係等等很多以前的誤解都能從一個全新的角度認識。

 

這才是真正的愛主 + 愛人

14. 上善若水 2012-04-20 23:33:56

吾明先生:

一點指正:“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應出自老子。

我執著誰人所說是否著相?(一笑)

然而明知有誤卻不指正是否又是著相?(再笑)

人生何處不著相!

也許率性自然,沒有糾結,沒有成見,該做就去做,就是不著相吧!至少在人的層次上是不著相。

這裡越來越像清談園地了,真是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15. 上善若水 2012-04-20 23:39:57

請問St. Andrew's:

閣下是否認為ends只有一個,means可以好多,各適其適?

16. St. Andrew's 2012-04-20 23:40:51

長毛粉絲先生 :

 

Maslow self actualization 論吧。

 

我常用嬰兒作比喻。宗教是希望 原到嬰兒的狀態,單純天真,無機心,純潔無邪。

 

主跟人類的關係 = 原好像母親與嬰兒的互信關係。

 

歸母體,適用於所有人類,無分男女。

 

17. St. Andrew's 2012-04-20 23:46:24

回 上善若水 :

 

如你所指是我說的那句 : “讀聖經只是一個 means , 最終要達到的 ends 是明白天主、反省信仰。

 

是的,ends只有一個,means可以好多,各適其適。

 

18. 上善若水 2012-04-20 23:53:49

回 St. Andrew's:

“天主”是否也只是一個“名相”?適用於天主教徒。Ends可否理解成宇宙真想?

19. St. Andrew's 2012-04-21 00:23:24

回 上善若水 :

 

就我而言, 我並不把信仰停留在學術的層面 (哲學 / 神學 / 心理學 / 漢學)

 

再用嬰兒作比喻 : 我相信寶寶在吮奶時並沒有進行任何的分析,他 / 她只是一心信任母親 , 我們跟天主的關係也就如此簡單

 

天主教是很包容的,那怕你是佛教 / 道教 / 基督教 / 回教,我們都願意交流。

有空看看這個網頁,你可能對天主教會有全新的認識。

香港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

http://www.hkjp.org/

 

碼字辛苦,明天再聊

 

 

20. 陈增涛复 2012-04-21 06:16:20

9St Andrew’s先生

 

人离开物理世界,客观的说,此人在物理世界的存在已经消失。有人认为“豹死留皮,人死留名”, 要在物理世界留名青史,但可惜的很,他自己已经无缘份感受这一份虚荣了。人之所以感觉“有(名利, 财富等等)”只有在他物理世界生存的霎那间体验到,否则“有”只能在记忆中寻找。人死了,既无从体验也无从寻找,也就一无所有了。

 

先生相信还有来世的世界,先生一定是信教的。信仰是无法确定的。孔夫子说了句大错特错的话:“未知生,焉知死”。 我用我的观点修正一下:“就是因为知道会死,所以要认认真真生活,以不负此生。”至此,既认认真真生活了,有无来世或来世是否完美已无关重要了。

 

21. St. Andrew's 2012-04-21 11:25:08

陳教授的提問, 其實是對 生命意義 的探索或反省邁出的第一步。我誠意地希望能幫助你開展探討這個課題 , 希望幫助你繼續這個對無限價值的探索, 充實自己的生活, 活一個有意義的人生。這也可能就是上善若水所說的宇宙真相

 

個人認為 從探索生命的意義,而找到世界的絕對的價值 ; 這與 未知生,焉知死並沒有衝突之處 , 而且可說不謀而合。孔子的目的是為了讓子路多去關注生的事情,而對死的事情先不要去問這些問題,因為死後之事幽晦難明,在未明生之事之前,問之無益。

 

那麼如果我們能搞清楚生命的意義 , 死亡之後的事便不應是一個禁忌了, 我們可以充滿信心的去面對 (這也就是我前文所說的 --- 我相信還有來世的生命 來世完美的世界。)

 

先說結論 :

-  每個人都必會經歷死亡, 但卻不知何時會死?於是, 人便把握現有的

歲月, 或行善、或作樂享受,各式其式的玩意, 都在生活中出現。

-  人類的智慧雖可以完成許多卓越大事,但卻永遠無法解決生老病死等

人生問題。

- 人內心無窮盡的求知慾和慾望, 可証明人內心深處趨向於一個絕對的

價值觀。

 

22. St. Andrew's 2012-04-21 11:26:22

然後我們慢慢說 :

 

(1) 生死之謎

有一次孩子不聽話, 便生氣地責斥他:「早知你如此難教,我就不生你出來了。」豈料孩子反駁說:「誰叫你生我出來, 我又沒有要求要來到這世界的。」聽了也著實不知如何回答。

真的, 沒有一個人是經其本人同意才生下來的; 也沒有人知道自己為什麼

會來到這個世界上。可是,每個人都是如此的誕生了,並加入了一個家庭。

然後, 一天天地長大、成人, 結婚生子, 最後到年老時, 又得準備死去。

這個時候, 人也許不想死, 不過又無法不死, 但又無人知道何時會死。無

論人是否怕死, 或設法逃避死亡也好, 人終歸要離開這個世界。

 

(2) 慾望無窮

人的生命,既不知為何而生,也不知何時死去,就只有短短的數十個寒暑。

然而, 在這有限的歲月中, 人要做的和可做的事情可多著呢。首先, 每個

人都有自己的一套人生觀和理想, 循這人生觀而來的慾望, 卻是無窮盡地

催迫著人。

- 於是, 有人覺得生命短暫, 要及時行樂; 他們將快樂的標準放

在物質生活的享受上,對金錢的渴求,便成了這些人永遠無法滿足的慾望。

- 有人以畢生的時間、金錢, 來鑽研學問, 以滿足他的求知慾。他擁有的時

間和金錢, 都是有限的, 所以他不惜犧牲睡眠, 及其他的事情, 冀能使自

己的心願早日完成。然而, 這些人卻永遠不會停下來說自己已到達「完滿

的時刻」。

- 有人對友誼和愛情的渴求, 是沒有止境的, 他們希望個個人都能成為推心

置腹的朋友。然而, 人間的友情, 總是無法完滿無缺的。

- 有人一生奔波勞碌, 致力於建設一個正義和平的社會。他們犧牲個人的享

受, 聯結起來, 集合成一股強大的力量, 為理想、真理而奮門。然而,

高一尺, 魔高一丈, 惡勢力總沒法消滅。

 

(3) 人的智慧

人的智慧愈來愈偉大, 可以製造萬千種複雜而巧奪天工的儀器, 使人遨遊

太空, 甚至成功地移植心臟。人有如此高超、令人難以置信的智慧, 卻無

法解答上面有關生老病死、感情、精神上的問題, 更無法一一滿全人類千

變萬化的慾望。

人自小孩至成人, 慾望的渴求總依著不同的年齡和時間而有不同的需要。

總之, 人追求慾望的心, 是不會停下來的; 亦因為有此無窮無盡的慾望,

在推動人的智慧, 於是才有一天比一天進步的社會和科學。

 

可惜, 這些進步的科學, 只能解答生活中可見的物質層面, 至於人生命中

的許多超現實、超物質的事情,仍然是一個謎。對於這個像謎一般的問題,

在平日忙碌的生活中, 根本很少有時間去想它。然而這並不等於問題的不

存在, 況且, 每當寂靜獨處之際, 或在一般忙碌緊張生活後, 停下來喘口

氣一刻, 往往腦裡會浮起這些平素不願意想和面對的人生問題。

 

從這事實看來, 不難發現, 人的內心深處, 趨向於一個絕對的價值觀。這

個希望, 常向著一個無限價值的事物, 它超出了現實生活中的時間和空

間, 也非透過科學、智慧所能求証和解釋清楚的。

 

23. St. Andrew's 2012-04-21 11:28:21

 

(4) 為什麼?

 

孩子們開始讀幼兒班時, 常說的一句話是「為什麼? 」每次見到他們纏著

大人求答案, 問這問那時, 都會見到一幅很美的景象, 就是大人們耐心地

給孩子解釋, 不厭其煩地用孩子的語言來講述, 學他們的生活實例, 試圖

給予最完美的答案。當孩子們滿意地點頭, 表示明白的時候, 他們也發出

會心的微笑。

孩子們問問題時, 是從身邊四周的事物就地取材的, 所以他們見到什麼就

問什麼, 全憑直覺, 也不怕別人的取笑, 要毫不掩飾自己內心的感受,

以, 我們說孩子是最具純的。

 

成人的生活「世界」裡所接觸的事物, 比孩子們要多出千百倍。千變萬化

的世界, 加上無止境的慾望, 真是數不盡的題材。可是, 我們有如孩子般

對身邊所發生的事提出疑問嗎? 我們有試圖從身邊事物中找出生命的意

義來嗎?

 

我們不知道要到何時何地, 才能找到這些最終和絕對價值的答案。因著人心

的不同和環境各異, 於是在人生的過程中, 有人走得快, 有人走得慢, 那麼

在抵達終點的時間, 也各有不同。

 

共勉之。

 

p.s.  本文有部份內容取材自下述網址

http://stteresa.catholic.org.hk/catechumenate/dogma/01Introduction/a1_01.pdf

 

24. 長毛粉絲 2012-04-21 11:31:58
陳生,想請指教,為什麼說孔夫子说“未知生,焉知死” 是一句大错特错的话。 於我看,這個「死」字,就是孔子所講的「怪力亂神」的世界。宗教世界,充滿了主觀臆測的迷信,就如康德所講,每個人晚上都發不同的夢,醒來只有現實世界一個。所以孔子這句話,和你所說要好好活在當下實是殊途同歸。何大錯之有?孔子不言鬼神,但卻主張實踐「仁」,孔子的學說不僅務實,而且更超越功利,這才是真真實實的大好人也!然而人信宗教,不外乎是想趨天堂,避地獄,正如老細在,就賣力,這是因為想扎職,怕抄魷的緣故。但交換是與「好」無關,不過總好過沒有監督就懶懶散散的態度,所以管仲說,不祈山川則陋民不悟。不過宗教迷信和無可驗証的絕對教條,在歷史上做成了無數的災難,這又不可不知。所以孔夫子不愧是中國的大聖人和大智者。
25. St. Andrew's 2012-04-21 12:52:24

儒家思想是值得令人尊稱的 , 其仁義之說 (孔孟性善論肯定人性本; 荀子性惡論只是說人雖性惡但亦肯定人有善的傾向) , 君臣父子兄弟的倫理 , 不僅務實,而且更超越功利,是真真實實的大好人。非常同意。

正因為儒家思想的定位是活在當下, 是現世的應然的生活態度 , 但對於生命的起源,死後的生命這兩大課題並沒有著墨。

 

宗教補足了這空白。但宗教信仰並不是想趨天堂,避地獄。

 

我前文說過 : 其實所有宗教信仰不外乎兩點 :  愛主 + 愛人

試問一下自己,如果我們活在當下,時刻都能做到以上兩點的話,這個世界也許已經接近完美的世界了;社會目下不公義不公平的事情也不會存在。關鍵在於人的心是否願意轉向。

 

所謂天堂只不過是這個完美世界的延續 / 後續。

 

26. 陈增涛复 2012-04-22 04:14:13

24楼长毛先生

 

不知道是否孔夫子一句“未知生,焉知死”两千五百年来深刻的影响了华夏民族思维,使中华民族把全部的生存目标放在了世俗世界,而从来不涉及死的问题。死? 有厚葬就行了。恰恰相反,一个没有死的世界,人生存的意义将完全和有死的世界不同。世界可能没有美和丑,好和坏等等的对立, 时间也可能和我们感觉到的不一样。我们的人生,可以说,知死(知道有死的存在, 或更深一层,探讨死的意义)才有可能知生。向孔子问死还有另外一段:【子贡问于孔子曰:“死者有知乎?将无知乎?”子曰:“吾欲言死之有知,将恐孝子顺孙妨生以送死;吾欲言死之无知,将恐不孝之子弃其亲而不葬.赐不欲知死者有知与无知,非今之急,后自知之.”】。这里孔子是完全从世俗实用的角度来回答死的问题的,所以对孔子来说, 既然谈死不实用为何去谈它?这也是为何孔子不是一个西方哲学范畴的哲学家或宗教家,当然他深深影响中国传统思想是无可置疑的。

27. 吾明 2012-04-22 04:41:32

大家都有發現吧? 當我們這幾人正在談經說道時, 這个地產平台好像比平時突然變得平淨了. 講真入得泥這裡看既網友們, 又有誰人會用平常心看呢! 包括本人, 那為何會突然咁乖大家停筆聽道呢? 這就是「人之初,性本善」的另一睇驗, 在幾天前的「復活」亦曾有這現像出現過,你們是否認同? 反正我信了, 這裡的戾氣太重了, 有一刻的平靜對大家都是有所得益既!

28. St. Andrew's 2012-04-22 07:30:12
春秋戰國諸子百家爭鳴,是一個大時代,一定有當時的獨特的政治社會背景。如果處於一個亂世,人命朝不保夕之際,孔子還在大談宗教相信應該沒有什麼"市場"吧。在連年戰爭中,墨子當然是談兼愛非攻(=停戰)、老莊就說無為而治(=停止侵略)等等。

儒家思想的定位是活在當下, 是現世的應然的生活態度。君臣父子兄弟的倫理關係如果在社會上得到實踐,就天下太平,沒有侵略,戰爭也就自然停止了。

假設時間可分為過去現在將來,儒家的定位就是現在式。基於這個定位,孔子對於生命的起源(過去式),死後的生命(將來式)這兩大課題並沒有著墨,我相信很大原因是因為當時的特定環境,這兩課題並非當時的急務。

但我們現在有幸處於香港,並沒有戰亂的煎熬,政府也沒有禁止宗教自由,我們應好好地探索生命的起源,死後的生命這兩大課題。

共勉之。


29. 天高雲淡 2012-04-22 09:45:16

明心見性,靜能生慧。在繁忙勞碌之際,我等能借這一方平臺,審視自我,冥想玄妙,確實是難得的一場修為。再次 感謝陳先生及諸位玄友!

30. 上善若水 2012-04-24 15:32:59
今次法國大選,極右保守派取得較多選票。最近幾年,極右派在歐洲大受支持。希望教授能撰文分析,謝謝!
31. 悟空 2012-04-25 01:04:23
TO:30
上善若水兄樓主仲糸度諗咁点樣回覆聖安德魯,你吾好煩佢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