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立法會前議員李永達,雖然並非專業投資者,過去亦只有3次的置業經驗,不過,由於多年來一直有關注本港房屋政策,對樓市動向、發展商的一舉一動,可謂瞭如指掌。
對於過去兩年多政府多次出招,市變得陰晴不定,李永達認為,若是買樓自住,只要「計得掂數」,何時都是入市時候,但就告誡年輕一代:「任何人都要捱一段時候,兩口子住三、四百呎有乜問題?點解一定要住新樓?」
現年58歲的李永達透露,他一生人由住木屋、到公屋,到1986年購入第一個單位自住,迄今只曾3次買樓,且全為自住物業,並未試過炒樓或買樓收租。他認為,現時不少年輕一族都鍾情全新樓盤,但他個人以往購買的單位,清一色都是二手樓,數十年來都未買過樓花或一手樓,「樓花無實物畀我睇,問題會好多,而且新樓賣點都係豪華會所、雲石大堂,我工作時間咁長,對我講無需要」。
二手樓較一手平 利年輕人圓置業夢
李永達指出,一手樓價一般會比同區二手「貴好多」,「好多時新盤賣過萬蚊呎,同區二手樓都只係賣緊六、七千蚊」,自言經常與年輕一輩傾偈的他透露,兩年前曾與兩個「後生仔」討論上車問題,席間建議他們在新界買一個約三、四百呎的舊樓單位自住,當時這類單位樓價約200萬元水平,首次置業可做九成按揭,10多萬元即可上車,月供不用1萬元,以兩口子月入約3萬元計,絕對可以負擔得起。
結果,其中一名年輕人聽取他的意見,並在長沙灣以200多萬元購買一間面積約300餘方呎的舊樓,月供約七千、八千元,現時生活得非常愉快,但另一名年輕人,卻因為女朋友堅持住新樓,至今仍然每月捱貴租。從以上例子,李永達帶出兩個問題:第一,「點解一定要住新樓?」、第二,「兩口子住三、四百呎有乜問題?唔係一定要六、七百呎先夠住」,他又告誡現時的年輕人,每個人都一定要捱過一段時間的。
成交先跌 辣招5月方見真章
雖然李永達認為「樓價無可能永遠上升」,並預期本港樓價將在明年底有機會因加息而出現跌市,但對於買樓自住者,卻認為「計得掂數」,現時買樓並不是問題。
他教路,一般市民買樓自住不可買太貴,一定要計租金回報,若以市值租金計,回報只有1、2厘,反映物業樓價過高,反觀,若有5、6厘的租金回報率,則是相當抵買,買樓前,亦要衡量自己收入,是否能應付供樓支出,並要如銀行般進行壓力測試,以現有按息加兩厘作評估,若符合上述兩個標準,即使未來兩、三年樓市有機會下跌,長遠而言樓市都是一個循環,樓價會重拾升軌的。
自政府於上月22日推出新辣招後,現時二手交投十分淡靜,李永達相信,本月二手成交將較上月銳減一半,雖然近日市場已有業主願意減價求售,但他認為,業主仍要一段時間消化新招,相信到5、6月,辣招成效才會「見真章」,屆時將會有較多業主減價出售單位,樓價才會有較大幅度的調整。
住屋有剛需 現政策料屬暫時
李永達直言,政府過去數年推出多種不同的印花稅,相信新辣招是在「買時間」。他分析,雖然政府已積極增加土地供應,但在新一年的賣地計劃中,有不少地皮都未可即時推售,反映政府可供發售的地皮極為有限,早前政府提出以填海增加土地,但最快都要10年後才可推出,故短期內政府只能短暫地壓抑需求,令樓價升幅放緩。
他又指出,金融界普遍相信,美國有機會於明年中或明年底加息,或減購債速度,業主對加息周期較為敏感,屆時樓市將現跌勢,政府現時只是「買時間」、阻慢樓市升勢,待明年底的跌市出現。過去政府兩次推出的額印及買家印花稅,對樓市只造成短暫成效,李永達認為,今次推出的雙倍印花稅,到底效力有多久,仍是未知之數,但就引述財政司長曾俊華經常指出「我手頭上唔會剩係得一粒子彈」,暗示若政策力度未夠,政府仍有其他更「辣」的後備政策可以推出。不過,他認為住屋始終有一定剛性需求,相信現行政策只是短暫行動。
明報記者 林尚民
攝影 李紹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