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瀏覽人次:19158    回應:9

香港所建的房屋去了那裏

湯文亮

紀惠集團行政總裁

  一向以來,甚至在回歸前,當大家講到香港人口數字,一定是超過700萬,剛剛有一個調查結果,2020年香港人口747萬,比2019年減少了接近5萬人,統計局花了很多說話解釋點解人口下跌,主要是由於疫情嚴重,國內到港的新移民人數大為減少,本來應該每年有5萬人到港,去年只得1萬,還有就是死亡人數比出生人數多了6000人,所以人口下跌。

  我並不是關心人口數字升跌,而是在過去20年,政府每年都提供大約4萬個公私營單位,即是過去20年有80萬個公私營單位供應,而人口增長一定低於50萬,咁點解公屋輪候時間愈輪愈長,而私人樓宇樓價亦因為供應不足而上升,如果在過去20年人口有200萬增長,大家都會明白箇中道理,但人口增長不足50萬,那些興建了的房屋究竟去了那裏。

  有人話,因為舊區重建,清拆了不少舊樓單位,我相信這不是理由,在過去20年,清拆了的舊樓單位很難多於兩萬,不會影響房屋供應量,我個人認為,在過去三四十年,有不少香港人移民去了其他國家,但是他們移民不移居,並沒有將自住單位賣走,等待成為別國公民時就回流香港,所以,即使香港人口因為有大量移民減少,但房屋供應仍然短缺,政府官員見到人口只是緩慢上升,每年所提供的供應量是足夠有餘,但想唔到有咁多人移民不移居。

  有老友話我想當然而已,邊度會有咁多人回流,我雖然是想當然,但亦有多少根據,最近加拿大政府表示,香港有30萬加籍港人,連同其他國家的移民,最低限度都有100萬外國籍的香港人,我唔知道那些人是否計算在香港人口數字,我估計最多算是流動人口,所以我對自己提出問題答案是香港所建的房屋是去了那些流動人口手裡,政府官員要以一個嶄新思考來解決香港房屋問題,千祈唔好以為人口增長緩慢,對房屋需求數量亦沒有迫切性,從而沒有積極解決房屋供應的老問題。

 
我要回應
我的稱呼
回應 / 意見
驗証文字
 
回應 / 留言規則
  1. 禁止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
  2. 禁止以名稱/暱稱/綽號/同音字等批評或映射任何人士、機構、公司;
  3. 禁止發佈有關招聘、推銷、廣告等內容;
  4. 禁止公開任何個人資料(如電話號碼、電郵地址、即時通訊帳號等)。

敬請留言者自律。本網站保留刪除/堵截任何留言的權利。

會員登入
登入ID 或 網名
密碼
1. 大家都會明白箇中道理 2021-02-25 12:56:46
問貪曾。
2. 十一哥 2021-02-25 13:54:45
而家移民就係摩登賣猪仔、關鍵就係有冇連根拔、冇拔就可以回流、拔咗返嚟冇信心揾到食嘅就一去難返、霸住公屋就最着數…刀刀就係辦…縮返鄉下嘆…公屋得閒返嚟唔洗airbnb。
3. SYB 2021-02-25 15:52:24
見到很多80~90歲老人家仍然保留住所作後備居所。
而近期封區檢疫,也常出現三成住宅無人回應。
是否招租,等賣,等升值?
4. 舍神 2021-02-25 16:51:01
"過去20年有80萬個公私營單位供應"

記得早幾年林本利先生從2016人口普查發現:在十年內供應了 7.6萬所公營房屋期間, 但只多了2000入住人口!以3人計也近25萬"失蹤人口"。我心想, 如果有8萬個單位供應, 分分鐘變負數!

香港回歸後已慢慢變成福利社會,人民花盡腦汁去搶奪公共資源而非對社會創造價值,個個都做parasites,唔想做,只專心偷取
別人努力成果,有乜法子唔病態社會!

很明顯,公營房屋都落入了向下流、假離婚 .......分房戶手中。經過多年鍛鍊,好多parasites已變得更適應福利主義環境!
政府急低下階層所急, 把大部份土地用在公營房屋,正是火上加油!
5. G 2021-02-25 17:46:49
開枝散葉,宗枝葉茂長,有需要分房又分户,可憐下呢班窮困又冇競争力既人羣喇。
6. 會唔會係咁? 2021-02-25 18:54:33
假如二十年前 680萬人
平均一單位4人  要170萬個單位
假如今年 750萬人
平均一單位3人  要250萬嗰單位
二十年增加80萬個單位 剛好夠應付
又假如二十年前平均人數>4
今年平均人數<3
呢個係唔係就係所謂既剛性需求既由來呢?
7. 雲兄 2021-02-25 21:34:50
雲在青天水在瓶  2012-05-11 12:40:19

既是相似的題目, 回應仲達的一篇亦可轉贈博士:

 

中國的宗教多是外來的, 如影響最大的佛教和回教以及近代傳入中國的西方宗教. 它們有一個共同點, 都有一個神, 或曰上帝, 或曰真主. 中國的本土宗教只有道教, 道教和其他宗教的最大不同點, 是道教推崇的是 "道", 而不是神. 

 

什麼是 "道"? 老子在道德經中說: "人法地, 地法天, 天法道, 道法自然." 所以, 用今天的話來講, 道也就是規律, 是一切事物本身的內在規律性.

 

如果不看前面的詩句, 只以 "雲在青天水在瓶" 這一句來解釋, 可理解為因應環境的改變而改變, 即是老子道德經中的另一句: "上善若水, 水善萬物而不爭…". 這也是鄭局長所理解的什麼時候就應做什麼事. 

 

但李太守是 "我來問道…"在先, 禪師才回答 "雲在青天水在瓶". 就可以有深一層的理解. 就是不論在什麼環境下, 我們所看到的水以何種型態出現, 水就是水, 不會變成為其它東西. 我們在分析問題時, 就不要被表像的變化所迷惑.

 

早年阿叻有句歌詩, "我啲玻璃都變鑽石". 玻璃和鑽石, 表面上看相似, 實際上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物質, 玻璃的主要成份是二氧化硅, 鑽石的成份是碳. 所以, 玻璃永遠都不會變成鑽石, 除非你調包. 這也是大多數人的通病, 把看似相似的東西誤以為是相同的東西, 誤信眼見為實. 

 

樓市的內在規律性又如何? 仍是一貫以來的觀點, 聯匯制度+港美經濟背馳. 這一因素主導了97後的跌市, 亦主導了07後的升勢. 其它原因都是枝節. 唯此為樓市之 "道".

 

聯匯引起的低息環境, 令最保守的投資者也會把資金調離銀行體係, 加入到物業投資者的行列, 令樓市需求大增. 由於不能以利率手段來調節按揭貸款的需求, 政府只能以控制按揭成數來減低需求的增長, 這也是我因應樓市之 "道", 所推論出來的緩解樓市熱度和銀行風險的正解.

8. 人口定義 2021-02-26 09:27:08
博士講果類回流人士,按統計處對常住人口定義之一:香港永久居民調查參考時間前/後6個月內有3個月在香港,其實好大機會是包括在人口統計裡面。
再睇睇數據,其實常住人口一直增長。剛剛果次人口下跌,是跌流動人口。
9. 老漢廢人 2021-02-26 13:23:57
點解唔考慮向離港多於180日業主的空罝單位徵浪費居住面積稅?每人派5000電子券成本都要6億,請人去查浪費居住面積稅每年點都唔使億億掛?移咗民,以現時不容許雙重國籍條件下,即係外國公民之餘又等同放棄香港,咁嘅條件下向外人徵浪費寶貴資源稅有乜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