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唔記得幾時同一個年輕人講過,買樓是自己事,應該自己採取主動權,如果是能力許可的話,幾時買樓都可以,不過,如果要獲得最大利潤,就要了解樓市走勢,否則的話,即使有利潤都只是付出大而收獲少。
在2015年初,雖然我寫了「細價樓爆煲論」,但仍然強調,如果有能力買樓是可以買,不過,在樓市上升期間,就算用創新高價亦未必可以買到靚單位,如果財力稍遜,不如等樓價下跌時才再考慮,屆時,不但可以少付樓價,甚至可以買到比較優質單位,一年之後,有部份細價樓樓價比高峯時下跌超過兩成,當時有不少年輕人上車,比我預期的還要多出很多,有當時上車的年輕人解釋,他們買樓是根據自己個人能力,與市況無關,當時樓市已經下跌兩成,以一個500萬單位為例,樓價下跌了100萬,打算買樓的年輕人可以少付40萬首期,而供款亦由月供12,500元降至一萬元,他們覺得負擔得起,所以便買樓,就算明知樓市會繼續下跌,都不會改變他們買樓的決心,換句話說,他們要掌握樓市主動權,如果由樓市主動,便會聽從分析員意見,擔心樓價會繼續下跌而不敢買樓,很可能一世都買不到自住單位,年輕人的意見相當有見地,買樓的人幾時都要掌握主動權。
現在買樓的年輕人,大多數擔心日後樓價會繼續上升而買樓,地產商有見及此,便推出高成數按揭協助那些打算買樓人士,在這個情況下,買樓人士其實是相當被動,忘記了自己是否有能力買樓,最不幸的事是樓市上升,買樓的人因為能力所限而被迫放棄買入的單位而遭受損失,而點解會出現這種情況,歸根究底就是買樓的人讓樓市掌握了主動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