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瀏覽人次:60427    回應:20

細價樓之弔古戰場文

湯文亮

紀惠集團行政總裁

  唐朝,玄宗李隆基有個次丞相李華,此人殺氣甚大,李隆基叫李華住在一間和尚寺裡面,希望可以減低其殺氣,有一日,李隆基去到李華所住的寺廟,感覺到氣氛祥和,於是問主持,李華是否離開寺廟,主持答是,反問李隆基如何得知,玄宗笑一笑,答只因感覺不到有殺氣。今日,大家仍然可以感覺到李華殺氣,只要我們讀李華之弔古戰場文。

  今日,香港物業市場,細價樓殺聲震天,需求量與放盤量十比一,可以說什麼垃圾劣質盤都很容易去貨,賣了樓的業主當然開心,但新買樓的業主就要小心,除了要小心美國加息,香港經濟轉壞,國內班資回朝,甚至政府會再出招這些老生常談的事,最主要的是供應量,無論香港政府,各地產商都全力興建細價樓,與及會以長遠樓花形式推出市場,務求吸盡那些有如死士般購買力,半年之後,就算不包括新居屋,最少有一萬個細價樓單位已推售,無論是否全部銷售,樓市將會非常淡靜,那些在這半年內買樓的人見樓市淡靜,樓價無力再上,便會開始心慌,當地產商交樓的時候,樓價可能會有顯著跌幅,雖然相比現在可能是持平,但在這半年內買樓的人便會有所損失,那時候他們最大的考慮並不是莎士比亞所說的要抑或不要,而是要又死,唔要又死。

  李華見李隆基好大喜功,派兵出征吐蕃,最後,八萬人死了六萬,便借李陵的事蹟寫了「弔古戰場文」來告戒玄宗,李陵當日以五千之眾,對十萬之師,最後彈盡糧絕,應該投降抑或繼續戰鬥,在「弔古戰場文」中李華說「降矣哉?終身夷狄!戰矣哉?骨暴沙礫」。現在不顧一切,不懂得量力而為,買了新樓的人在收樓時便會有如此感覺,會自己問自己甚至問其他人,究竟應唔應該收樓,如果收樓,倘若樓價再下跌,美國開始加息,以後就會做樓奴,降矣哉?終身夷狄!。如果唔收樓,除了損失訂金外,地產商是有權向買家追討樓價下跌損失,由於BSD緣故,買細價樓的人大多數是用私人名義,唔成交就要同地產商戰鬥,有可能會傾家蕩產收場,戰矣哉?骨暴沙礫!。

現在無論政府抑或地產商都全力催谷細價樓,供應機器啟動之後就很難停下來,供應會大量增加,兩年之後,新樓盤入伙,那些在未來半年上車的人就會損失慘重,撻訂的人將不計其數,就如李華在弔古戰場文中所說「屍填巨港之岸,血滿長城之窟」,不過,巨港就變成香港。就算那些可以勉強繼續持有物業的人,他們的生活質素必然降低。今日,我借李華「弔古戰場文」講細價樓,並不是睇淡樓市,其實,中型住宅單位與及豪宅是相當健康,只是唔想以往那些把心不定,遲遲不肯上車的人,突然間受到感染,瘋湧上車,最後鑄成大錯,如果已經買樓,根本毋需擔心,準時供款便可以。

 
我要回應
我的稱呼
回應 / 意見
驗証文字
 
回應 / 留言規則
  1. 禁止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
  2. 禁止以名稱/暱稱/綽號/同音字等批評或映射任何人士、機構、公司;
  3. 禁止發佈有關招聘、推銷、廣告等內容;
  4. 禁止公開任何個人資料(如電話號碼、電郵地址、即時通訊帳號等)。

敬請留言者自律。本網站保留刪除/堵截任何留言的權利。

會員登入
登入ID 或 網名
密碼
1. 亮劍 2015-01-29 08:50:34

亮劍 2014-02-10 10:47:06

 

現在當港樓只有十個人玩,其中五個已經係業主,四個有政府關愛住公屋,咁中間那一個乜都無嘅,我稱之為「敲起喪鐘的一人」!

好奇怪每一個政府都對呢條友特別「關照」!

例如97前後,香港就起夾屋、攪租者置其屋及發放首次置業貸款幫佢哋迫上車!

而美國就整次按、日本就玩供三代!

 

而呢一個人,又通常係邊緣置業人仕,他們遊走於買同唔買樓之間,咁你政府幫到手囉喎,咪趕埋呢架尾班車啦!

 

但喺絕大多數情況下,呢條要接受政府政策支持先上倒車嘅友仔,通常都係低佢唔買,反而到咗就來爆嘅高位先嘈,話要乜要物,要生要死,咁政府俾人迫埋牆角,咪整個白居2出來止咳攞彩當做咗囉!

 

樓房週期大約十幾年,其實只有最終嗰年多先係高危期,因為喺呢年幾就會玩噴泉式上升,九成升得好急,成交又好大,啲買家又最多烏下烏下盲搶之徒,同埋槓桿普遍做到好盡!

 

咁攪法就算有小學六年班學歷,都知價又搶高,槓桿又高,仲有連最後買家都出埋,咁邊有下手接貨?那麼嗰市唔死唔爆都無天理!

 

971013~19日,香港楼市泡沫爆破,嗰期CCL 102.93,回想一年前即961014~20日,那一期CCL只是69.39。一年間升近5成,係咪透支咗預期升幅呢?

其實在97回歸前果期(623~29)CCL曾經上過 102.51,與97年頂部只差0.42啫,要是同樣用961014~20日的69.39作比較,3O幾個星期CCL升足48.28%,肯定係井噴!

 

講真其實97年董建華乜都唔做,楼市泡沫都會爆破,因為嗰陣私楼的衡平比,已升到離地,達致2+水平!!

 

董生及其幕僚喺呢一刻推85落井下石,做就楼市調整變楼災,想軟著陸變硬著陸。

 

但因為世界普遍政府,都採用開印鈔機來解決財政難題呢個方針無法逆轉,因此中長線例如10~20年睇,楼價会反覆上升的機會極大。

2. sonyumd 2015-01-29 09:19:47
想問下湯博士,對於+x在多次強調建築費如火箭般急升的問題有何看法,當樓價如按博士所説轉跌,咁發展商咪做蝕錢生意嗎?還會積極起樓嗎?
3. sonyumd 2015-01-29 09:20:46
想問下湯博士,對於+x在多次強調建築費如火箭般急升的問題有何看法,當樓價如按博士所説轉跌,咁發展商咪做蝕錢生意嗎?還會積極起樓嗎?
4. LYC 2015-01-29 09:41:24

13萬人申請新居屋,打個7折都十萬,還未計唔合資格的家庭.

每年都會有新增需求.

邊有咁快有大量供應可以滿足這些需求,博士似乎提早了發出警號.

5. 亮劍 2015-01-29 09:57:19
根據老友 PP 所講,近幾年香港的私楼供求落差,平均每年萬幾,累計下來呢個供求失衡夾埋隨時係 10 万 8 万。
香港楼市即將進入一個波瀾壯闊的大時代,被挾的投資產品係细碼楼;被挟的對象係呢幾年沽空咗私楼嘅租住等!
 
首先小弟講講乜差嘢係「挟淡倉」。
在股票市場,買入賣出,餘下的是盈利或虧損,但在衍生工具市場,沽,可以代表沽空,而沽空,就有機會被挾到輸身家。
近年比較出名的挾淡倉挾死人的事件,必然要數到金融海嘯期間,2008年10月雷曼兄弟破產,美國以至全球的汽車股皆暴跌,不少富豪、基金都沽空德國的大眾汽車(Volkswagen),突然間,其大股東保時捷增持股份,大量淡倉即時被挾倉。
 
要知道空倉被挾時,一般就要在市場買回該些沽空的股票,這樣一來就發生了人踩人的淡倉在市場買貨,導至股價在短短一個月之內,由大約200美元抽升至1,050美元,最誇張的兩日,由400美元抽升至1,050美元高位,短時間內成為全球市值最大的公司。如是者,德國第五大富豪默克勒(Adolf Merckle)就是其中一個沽空者,結果是爆倉爆到要跳火車軌自殺身亡。
大眾汽車的股價之後的確繼續下跌至約100美元水平,但故事提醒我們,胡亂沽空股票,可以挾倉挾到你自殺。
……………………

當你 09 年尾賣出自住,然後每個月都要畀万幾銀租,第一年你应該老神在在,睇你嘅好戲。
但 11 年頭起,在死约完咗之後,生约加 1 成,你會開始感到有無形壓力。
直到 13 年頭,你業主話加夠兩皮齊頭,那一刻你好有衝動少夠呢隻「吸血鬼」,拒絕喺果份租约簽名,但你見那一層你曾經擁有,但業主已是别人的「殘楼」,竟然升足一倍,你好唔甘心翻追,因此最終你都簽左名喺份把鬼租约度。之後你每天過著如坐針氈的生活,但殘酷的現實係,楼價始終都無回到!
今日那個「吸血鬼」又電邮來同你商討加租事宜。

你好想上翻車,那怕係沙一 395!

呢個就是挟淡倉!


6. 大寶二寶 2015-01-29 11:45:28
博士近日頻頻出文唱淡細價樓,雖係一片好心。但如有看官聽博士話依家唔入市,兩三年後樓價依然唔跌,咪好心做壞事,比人怨?比人鬧?請博士三思!

共勉之,哈哈!
7. Scoliosis 2015-01-29 11:54:30
博士,如果你講到甘白D人都仲入市,就與人無尤,打死無怨。You have a kind heart. This is nice. 
8. 路人 2015-01-29 12:16:24
但博士亦說中型和豪宅是相當健康,是否說即使樓巿下跌,中型和豪宅可以幸免?
9. 小弟弟 2015-01-29 12:51:55

「只是唔想以往那些把心不定,遲遲不肯上車的人,突然間受到感染,瘋湧上車,最後鑄成大錯,如果已經買樓,根本毋需擔心,準時供款便可以。」

我想這是博士「看淡」「細價樓」的原因,這些人因受氣氛影響而勉強上車,而且是在升得更癲價時才忍不住上車。正如博士及各位前輩所說,即使後來樓價只是「調整」5-10%,他們已怕得不顧一切恐慌性落車,造成人踩人的跌巿。

依小弟愚見,博士其實是勸這些人想想上車的真正原因,是真正的剛需?還是怕執輸趁熱鬧?是有足夠實力?還是不自量力?若連上車是為了甚麼也弄不清,就有承受損失的可能。

小弟獻醜,嘗試在各位前輩面前「班門弄斧」,有錯請多多指教!

 

10. 子婷 2015-01-29 13:12:45
言則,持有細價樓(單一自住物業)且供款壓力不大的業主是否該換樓至中價樓以避險?
11. 掹車邊80後 2015-01-29 13:23:26
問題:點先算中價
12. 路人乙 2015-01-29 13:34:02
其實就算有供應,當你能滿足之前既需求,但需求是每年有新增,我覺得依然供不應求,在我朋友親戚圈裏,很多是等上車的。個人意見是個市下半年橫行多過下跌。
13. 大寶二寶 2015-01-29 13:36:10
回子婷師妹

個人意見認為如果有能力又有需要,依家係換碼去中價樓時机,原因有三:

1. 依家細價樓升幅比其他為大,有着數。
2. 過幾年細價樓供應湧現,加上換樓潮,到時就到中價同高價樓威威。
3. 就算樓價回調,中價樓都會跌得少,因之前升得少。

共勉之,哈哈!
14. alan 2015-01-29 15:20:38
回亮劍

挾淡倉一 風險無限,因升市可無限,要比息
長倉  一 無按揭,風險最多是本金。
加7成按揭,風險是本金 x 3.3,要比息


15. alan 2015-01-29 15:20:45
回亮劍

挾淡倉一 風險無限,因升市可無限,要比息
長倉  一 無按揭,風險最多是本金。
加7成按揭,風險是本金 x 3.3,要比息


16. alan 2015-01-29 15:41:12
回亮劍

97是投機LTV高噴升, 
建築成本/樓價一一低,
利息高,有屋無人住
現在就算癲升是必需品挾淡倉LTV低噴井,
建築成本/樓價一一高,
利息超低(加2厘都低),好多人無屋住

我看法是慢噴整固再慢噴,直至供求差比例下降

17. Peter Paker 2015-01-29 16:11:52

回 Alan


<1>

1998年5月或之前,金管局冇公佈 LTV%,第一粒 LTV% data 係1998年6月,約59.86%

http://www.hkma.gov.hk/chi/key-information/press-releases/1998/980826.shtml


LTV in Nov 2014 : 54.1%

LTV in Jun 2009 : 65.9%

LTV in Jul 2002 : 68.5% (record hi since Jun 1998)


<2>

LTV at inception 本身反映唔到首期來自自己 saving,定係借上借拓番黎。但正面按揭信貸資料庫係2011年4月才成立。理論上,過去3 - 4年買樓人士的首期理應好少來自借上借

此外,2010年11月出 SSD,樓冇得短炒,SSD 後應好少用借財仔去短炒。長楂借財仔更冇可能,因此過去幾年買樓人士的首期大多係荷包D 錢,而唔係借上借(不過我冇絕對証据)


<3>

1997 整體空置 3.8%  (A類 2.4%, B類 4.4%, C類 5.9%, D類 4.8%, E類 4.9%)

2003 整體空置 6.8%  (A類 4.5%, B類 7.8%, C類 9.1%, D類 6.8%, E類 10.7%)

2013 整體空置 4.1%  (A類 3.5%, B類 3.6%, C類 4.5%, D類 8.9%, E類 11.5%)

所以,我不認為當時有屋無人住。至於你認為今天 "好多人無屋住",that's correct


<4>

現在就算癲升是必需品挾淡倉LTV低噴井...............  厘句唔明,唔知點回覆

18. Peter Paker 2015-01-29 16:15:13

3/2009 - 11/2014 的當月新提取按保貸款佔整體新提取按揭的比例(以金額及宗數計算)

 

按保比例在歷史低位徘徊,即使近2年,細價樓主導大市成交,按保貸款提取宗數及比例對比幾年前仍大幅下跌,且在歷史新低水平徘徊


19. alan 2015-01-30 01:42:06

THANKS PP

<1> 

1998年5月或之前,金管局冇公佈 LTV%,第一粒 LTV% data 係1998年6月,約59.86%

http://www.hkma.gov.hk/chi/key-information/press-releases/1998/980826.shtml

LTV in Nov 2014 : 54.1%

LTV in Jun 2009 : 65.9%

LTV in Jul 2002 : 68.5% (record hi since Jun 1998)

I just make a wild guess that in 97, not many property were fully paid. Now, 6x% are fully paid. So the total macro LTV are different.

<2>

LTV at inception 本身反映唔到首期來自自己 saving,定係借上借拓番黎。但正面按揭信貸資料庫係2011年4月才成立。理論上,過去3 - 4年買樓人士的首期理應好少來自借上借

此外,2010年11月出 SSD,樓冇得短炒,SSD 後應好少用借財仔去短炒。長楂借財仔更冇可能,因此過去幾年買樓人士的首期大多係荷包D 錢,而唔係借上借(不過我冇絕對証据)

Yes. The LTV ratio can also with leverage in 97, now difficult.

<3>

1997 整體空置 3.8%  (A類 2.4%, B類 4.4%, C類 5.9%, D類 4.8%, E類 4.9%)

2003 整體空置 6.8%  (A類 4.5%, B類 7.8%, C類 9.1%, D類 6.8%, E類 10.7%)

2013 整體空置 4.1%  (A類 3.5%, B類 3.6%, C類 4.5%, D類 8.9%, E類 11.5%)

所以,我不認為當時有屋無人住。至於你認為今天 "好多人無屋住",that's correct

Thanks for your correction.  I checked and in the following, Prof Yiu stated that low vacancy cannot implied no bubble.

https://ecyyiu.wordpress.com/2012/05/29/housing-vacancy-rate-in-hong-kong-a-panel-analysis/

<4> 現在就算癲升是必需品挾淡倉LTV低噴井...............  厘句唔明,唔知點回覆

My view is that the CCL will rise and consolidate and rise until difference between demand and supply decreases.

I want to argue that even if now CCL hugely increases to 180, the subsequent drop will not be sharp due to low vacancy( not valid, Low vacancy does not imply no bubble), low LTV.  This argument needs further consideration and other factors (like negative real interest rates, future land supply, construction cost) need to be included.


20. 子婷 2015-01-30 10:12:23
謝大寶兄回應。
需要就其實沒有需要,不過各位如此看淡細價樓,還真有點猶豫,或許應該花時間研究一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