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紙同19專家經常把停止QE同加息拉埋一齊講,
其實兩樣野根本就風馬牛不相及甚至係相反的東西。
過去由於香港的財經記者財務知識水平相對徧低,
有心人只要將兩樣野擺埋一齊,
香港財記自然就會把外電翻譯搬字過紙,
所以作為讀者必須搞清印錢的基本概念,才不致於死得不明不白。
美元其實是債的一種,正確說是一種不用付任何利息的債,
當沒有金本位制後,「美元」就是沒有實質價值的東西,
而「美國政府債卷」是美元BACK UP的,用沒有價值東西BACKUP的東西,其實都是沒有價值。
70年代以後,美國就是用這兩種沒有任何價值的東西,來奪取別國財富。
「印錢」這個行為在普遍人眼中很「肉酸」,因為「印錢」就是連「看上去好似有價值」的美元利息都不願付,所以美國盡可能都唔會用。
其實一向以來,美國都是用「發債」方式令財富流到美國手上,
當現時0.1%利息發的債在市場上都有足夠的人購買,「發債」機制就可以有效運作,財富自然滾滾來。
如果有一天0.1%債沒有人肯買,FED 就需要用「印錢」的方法來買,
「印錢」其實就是逼其他美元(港元)持有人分擔佢D債。
過去兩年來美國盡量搞亂歐洲,目的就是迫D錢返返去買美債,
既然市場上有足夠的投資者低息買美債 ,QE3自然可以取消,所以取消QE3其實同加息根本毫無關連。
(事實上850億是每月「最多」買債數額,相信過去一年FED每個月都不需要買850億)
反過來說,現在既然不用QE都有足夠債券買家買佢地D低息垃圾紙,美國更加沒有動機去加息。
所以,以後如果再見到有報紙佬講停止買債之後會加息,
代表只有兩個可能︰
一. 呢個人唔識野冇料到.
二. 呢個人想昆人賣樓自己上車。
日本政府最失敗的地方,就是令市場人覺得,日本永遠都好難加息,
當投資者認為日本永遠都唔會加息,自然會離棄日本「債券」同「現金」。
美國是金融創意大國,當然深明此道,
所以要「發債」機制可持續運作,這個「加息預期」是必須的,
「加息預期」不等於「加息」,「加息預期」不用付任何額外利息,
只要好好控制市場的「加息預期」,投資者自然會對美債不離不棄,好似傻仔咁任佢舞。
知易行難,要有效控制市場的「加息預期」,單靠耶倫一個是不成的,
還要「FED行長委員」、「專家」、「Bloomberg/Reuters記者」,
各方面配合絲絲入扣,才能上演一場無可挑剔、讓觀眾俾人劏左都唔知乜事的好戲。
此外,上演「加息預期」除了中長線令投資者對美債不離不棄外,
短線還有Bonus,就是在股市滙市上下其手,這方面就要靠「投行」發功,
不過觀察投行同儲局的親蜜的關係,呢樣野不難做到。
昨日又做左野出SHOW喇,搵幾個二打六行長委員出黎「預期」下兩年後息口水平,
市場又有一班傻豬俾佢地舞到陀陀擰。
(當某些持有美債(美元/港元)的人,如果要離棄美債,但不願買歐債/日債,就只有買資產了。
不過如果這班人「預期」將會加息,佢就會唔敢去買資產,「乖乖」留在美元體系內收取0.1%利息,
那樣,「發債」機制就可以持續運作了 )
[ 本帖最後由 getoff123 於 2014-9-19 01:22 AM 編輯 ]
呢嗰篇嘢唔應該放喺地產版討論, 在股市版講會好些. 原因係.
1) 利息升, 唔代表樓價會大跌, 睇返歷史就知, 樓價大跌, 從來, 從來, 只是因為突發事件, 當年六四, 後來97金融風暴, 08年海啸, 03年我唔計, 因為其實係由97年跌到03年, 03係97既延續.
2) 樓市賺錢, 百份之九十,都唔係smart money,即係其實好多人賺大錢, 根本就唔駛分析錢既流向, 即係估計利息升, 樓價跌就賣, 利息跌, 樓價升就買, 咁樣做既, 我真係未見過賺大錢。反而, 賺大錢既都似係做生意, 即係cash flow夠唔夠, 銀行既credit line有幾多, 租客既質素, 計唔計得掂盤數....., 身邊好多喺樓市發達既, 都係基於好簡單既野, 香港土地有限, 政府唔可能改呢個高地價政策, 大陸人個個想來香港. 結論.....樓係一定升, 所以計得掂數就買.
3) 有咁想法既, 有人發達, 因為佢頂住左幾個風暴, cash flow夠用, 有人PK, 就係死喺呢個風暴 、某個黑天鹅手上. 咁呢啲風暴及黑天鹅,又同QE、利息有咩野關係?請留意 「預期得到既野, 一般沖擊有限」。
qe對樓升有影響嘅係,因為qe當時真係好突然, 但係收qe, 好似係好多人預期左,而又漫長既事, 所以收qe對樓市既影響,唔會好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