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如果歷史能重新選擇,聯儲局主席伯南克會再推QE(量化寬鬆措施)嗎?晃眼間今日已是2012年大除夕,美國仍要為2008年金融海嘯善後,9月推出無限期每月泵水400億美元(3100億元)的QE3。所謂「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其實際作用被普遍看淡,因首兩輪QE引發的熱錢洪流,令包括香港在內的亞洲樓價被扯高、通脹加劇等副作用。QE3彷彿是潘朵拉的盒子,推出之後資金湧港程度,已較QE1有過之而不及。當港人擔心樓價再被扯高時,無寶不落的熱錢已蟬過別枝,追逐那老掉牙、但歷久不衰的「中國故事」。
十八大後 外資湧入搏殺
美聯儲局9月中公布QE3,一個月後金管局總裁陳德霖在記者會指,「未見大量資金流入」。言猶在耳,一星期後港匯多次觸及7.75兌1美元的強方兌換保證水平,反映外來資金兌換港元泊港,金管局宣布自2009年後首度入市,注入47億元。
兩周內累計注資322億元後,港匯亦輕微回軟,之後3周內未有再聞金管局入市。熱錢彷彿已落閘,此時陳總在網誌《匯思》中以洋洋數千字,解釋今趟資金非只來港買股票套利,更指「按現時情况,此輪資金流入規模應不及2008至09年的6400億元多」。
可是,世事難測,熱錢在中共十八大人事任命底定後,11月下旬再來港廝殺,金管局曾一日內注資3次。截至12月21日,即距首次注資的兩個月內,當局已硬接1071億元的美元沽盤;而上次2008年9月至11月兩個月內的注資額,才不過825億港元,可見今趟QE3熱錢來勢實有過之而無不及。
美中企ETF 兩月流入逾200億
熱錢紛至沓來,究竟找何處泄洪。銀行界人士指,聰明錢無寶不落,要套利當以「低買高賣」及「炒落後」為金科玉律,如今美股已升至13,000點,歐股年內又已反底,只剩下今年大部分時間低水的中國市場,成為最後具爆升潛力的瑰寶。永隆銀行司庫鄺國榮指出,內地經濟大部分時間均被壞消息籠罩;現在外界憧憬內地回穩,「悶了很久」的資金瘋起博內地經濟反彈圖利。
目前內地資本帳尚未開放下,香港備有H股、A股ETF、RQFII(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基金等具中國概念投資工具,當成熱錢進駐首選。
鄺國榮續指,現時股市交投仍未反映熱錢湧港程度,市場憧憬明年3月全國人大政協會議舉行後,將公布推動經濟改革的實質措施,故浪接浪的熱錢暫會按兵不動,擇時再湧入炒買H股「搵快錢」。
當部分熱錢來港伺機2013年大炒H股,已有先頭部隊由2012年10月起,大手買美國及香港上市的A股ETF,博A股反彈。美國上市的安碩富時中國25 ETF(FXI),為海外投資中國股市的主要ETF,按彭博基金增發資料估算,10月以來流通單位數由1.35億個,升至12月末的2.06億個,估算期內吸資額料高達217.49億元;其股價由10月份至今亦彈升13.16%。
3港A股ETF吸金280億
太平洋另一邊的香港,自10月起亦已掀起A股ETF吸資潮,「老字號」A50中國(2823),10月以來累計吸資50億元;而3隻在港登場不久的A股ETF新貴,即華夏滬深300(3188)、南方A50(2822)及易方達中證100(3100)更加當旺,10月至今合共已逾吸資約280億元;而在資金吹捧下,其股價亦彈升逾一成。
2008年熱錢肆無忌憚炒高本港樓市,但正如市場人士所說,熱錢只會「低買高賣」及「炒落後」,如今本港住宅樓價已屆高位,外資買樓又要付出買家印花稅(BSD)、額外印花稅(SSD)成本,再炒賣住宅實無肉食。若仍對物業情有獨鍾,仍只會轉投不受額外印花稅影響的工商舖及車位等非住宅物業。據土地註冊處資料,12月上旬約4600宗樓宇買賣登記中,非住宅佔總成交比例攀升至66%,取代住宅主導樓市。有地產代理指,熱錢會購入整幢工商廈或巨型商舖,繼而將之翻新,收取5、6年租金後再放售「搵大錢」。
熱錢再來襲的結果會是2008年翻版,抑或再掀新一章,仍是未知之數,但無論結局如何,普羅小市民實難成為受惠一群。因掌握一籮籮熱錢的只是一眾大戶基金,他們只需花極短時間,已足以炒起股樓不停賺大錢,試問銀彈欠奉的小散戶,又如何能匹敵。
再者,所謂熱錢,即來得快走得亦快。如今趟熱錢只買內地復蘇而來港炒H股炒A股ETF,倘內地經濟突然逆轉,資金獲利後將隨時散水。熱錢去向難測,本港財金官員只能苦口婆心,叮囑小市民提高風險意識。誠然,經歷過1997金融風暴、2003年SARS、08金融海嘯,一般人早對股樓風動危機有所戒備,如何在熱錢來襲中求生,實考驗大家的過人智慧。
明報記者 馬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