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個月前,傳媒天天報道業主「大劈價」的新聞。近來傳媒的報道重點突然一變,變成某某物業高價出售,也有記者來電話訪問我,評論近期樓市轉勢、樓價回升的現象。
我反問記者:為何說樓市已經轉勢?記者的回答是傳媒收到的最新成交個案,多是物業高價售出。聽了記者的解釋後,我告訴他,中原城市領先指數(CCL)從今年初至今,上下波幅不足2%,暫時我實在看不出樓市有轉勢的現象。
代理策略 吹噓高價成交
當然訪問至此為止,因為我無法解釋樓價回升的原因,而樓價回升之說是記者告訴我的,不是統計數字提供的。
我認為,真實的情況是:傳媒自己沒有渠道接觸最新的全部物業買賣成交價,他們只能夠通過地產代理所提供的成交個案來報道,而地產代理在提交成交個案給傳媒是有一定的戰略。
前陣子,為了逼業主降價以促成交易,就不斷地提供「大劈價」的個案給傳媒。但是,若詳細閱讀有關「大劈價」的新聞稿,所謂「大劈價」後的成交價實際上依然與市價差不多,個別業主資金周轉不靈而真正低價出售物業的個案當然有,但是例子不多。
就算是樓價上升期,也會有個別業主因為個別原因而很低賣樓。現在,特區政府放寬了換樓者雙倍印花稅(DSD)先買後賣的期限,一手樓花的需求的確擴大了,因多了這一批樓換樓者。
近日,荃灣西站地鐵上蓋物業樓花熱賣,氣氛很不錯,地產經紀也就決定改變戰略,不再將「大劈價」的成交個案交給傳媒,改而選擇高價成交的個案,以製造樓市回升的氣氛,這是地產代理業的營銷戰略,很正常的基本戰術。
成交不多 CCL誤差提高
過去傳媒熱烈報道「大劈價」的時候,我寫過數篇文章,指出「大劈價」是假象,今日傳媒熱烈報道物業高價成交的個案,看來不假,只是不知道這些高價成交的個案佔全體成交個案的比例有多大。也因此,我依然認為我們應該耐心地等待統計數字發布後才能下結論。
一、兩個星期的統計數字也沒多大的價值。目前二手樓成交量不多,很自然地,以二手樓成交價為唯一的衡量資料的CCL,其誤差程度也相對提高,如果你認為只能相信由全部成交數據組成的統計數字,那只能等待政府田土廳(土地註冊處)的統計資料。
可惜,政府今日公布的資料,是兩個月前簽下臨時買賣合約的成交數據所組成。田土廳要等到物業買賣雙方正式成交後,送到田土廳註冊時,有資料編制統計數據,而且還得等到月底收齊完整一個月的數據才開始計算。
作者:曾淵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