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瀏覽人次:32474    回應:18
 
我要回應
我的稱呼
回應 / 意見
驗証文字
 
回應 / 留言規則
  1. 禁止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
  2. 禁止以名稱/暱稱/綽號/同音字等批評或映射任何人士、機構、公司;
  3. 禁止發佈有關招聘、推銷、廣告等內容;
  4. 禁止公開任何個人資料(如電話號碼、電郵地址、即時通訊帳號等)。

敬請留言者自律。本網站保留刪除/堵截任何留言的權利。

會員登入
登入ID 或 網名
密碼
1. Andy 2013-11-29 09:44:05
是的,某些人想建立乌托邦,让我们做白老鼠!
2. 香港政治拼圖 不應少了工商界這一塊 2013-11-29 09:50:42

【明報專訊】長實主席李嘉誠接受內地傳媒訪問,涉及多方面事務,連過去較少談論的政治問題都有觸及,而且說到「如果可以重新開始,我可能會選擇參政」。李嘉誠對政治的體會和轉變,或許特定背景,不過,若他的頓悟反映工商界中人終於知道參與政治的重要,而且坐言起行,對香港政局是一樁好事;若成為事實,香港將告別政治特權年代,政治體制結構的均衡參與,會以公平的方式體現。我們認為這樣將有助化解深層次矛盾,政局有望朝良性互動的方向發展。

 

李嘉誠罕有談政治

若重新開始會參政

李嘉誠說「我沒有參與政治,但我關心政治」,不過,證諸在港英治下與香港回歸之後,李嘉誠與權力當局的關係密切而融洽,即是說他擺正了「政治因素」,與他營商的成就和積累巨量財富,相信有一定關係。李嘉誠說「政治跟經濟根本是手和腳的關係,假如兩者背道而馳,是難以處理的」,這幾句話,若用以描述政治與營商的關係,也十分恰當。

訪問中,記者提出坊間傳言,指李嘉誠與現屆政府關係不佳,對他做商業決策是否有影響?李嘉誠並無直接回答這個問題,只表示政府與企業關係息息相關,關鍵是政府的權力要在法治的基礎上公平公正地落實執行,永遠不能選擇性行使權力,勿令人對政府的公平性失去信心,云云;這些說話是否有弦外之音,各自體會,而李嘉誠說「如果政治問題真的衝自己而來,擔憂也沒用」,結合他說如果可以重新開始,會考慮選擇參政來解讀,有理由相信,政局發展和變化使李嘉誠對政治多了體會,甚至是促使他提出「參政論」的原因。

李嘉誠的切身遭遇和轉變,放諸香港整體環境來檢視,顯示工商界參政已經到了不能迴避、也不應迴避的關口。港英時期,當局壟斷全部權力,然後分配利益,中國恢復行使香港主權,於權力結構,意圖仿效港英模式,只是立法會由選舉產生,根本地改變了香港的政治生態,權力之取得,並非只有當權者賦予一途,而是可以經由競逐得之。只是,鄧小平處理香港問題,首先是穩住資本家,表明會保護投資者的利益,請他們放心;在這樣的背景下,回歸後,政治體制向工商界傾斜,在立法會以功能組別來體現工商界的利益,於是工商界變相擁有政治特權,長期享用政治免費午餐,他們毋須實際參政,利益卻已在制度上得到保障。

但是隨雙普選將分期落實,關於功能組別的下場,尚未進入處理日程,不過,基於普及而平等原則,即使較保守人士的構思,對於功能組別的轉變,最多也只是保留界別提名,候選人仍然要接受一人一票的普選洗禮。所以,行將出現的局面,是工商界會失去免費政治午餐,他們若想在政治體制,特別是立法會的組成佔有一定議席,就必須透過實際參與,爭奪權力來保護自己的利益。

回歸以來,有識之士早已指出工商界參政的重要,因為若實行普選,而政治板塊缺少工商界這一塊,整體社會將會失衡,對任何人都無好處;另外,若工商界沉醉政治特權,戀棧免費政治午餐,則他們必然成為民主化的阻力,事實上,香港民主進程緩慢,與工商界的保守取態有很大關係。不過,歷史進程已經到了工商界作抉擇的時候,行將落實的雙普選,工商界必須參與,才有望建立較均衡的權力結構,若他們仍然置身事外,不但對工商界,甚至對整體香港也不利。李嘉誠的「參政論」若是這個背景的產物,而工商界一些人也有同樣想法,則長期以來失衡的政治生態,有機會回歸常軌。

工商界組黨參政

對政局起積極作用

工商界參政,其實不一定要親自參選,而是可以組織政黨,由代理人取得權力,在議會,甚至加入政府來照顧工商界利益。舉世民主國家和地區,即使工商界被認為意識形態較保守,但是並非沒有市場,例如美國的共和黨、英國的保守黨被認為較傾向商界,仍然能夠在選舉獲勝而執政。關鍵在於工商界要在公平公正公開的平台取得權力,讓選民有真正選擇,而非靠特權來維繫利益。

商界參政在培養政治人才方面,還有機會帶來積極轉變。問責制其中一個原意是培養人才,強化管治力量,可是,逾10年驗證下來,成果欠佳,甚或可以失敗來形容。以梁振英政府為例,繼3名政治助理離職之後,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副局長梁鳳儀亦請辭,他們的辭職,即使各有不同理由,事實上,對問責制成為政治人才搖籃的期盼,顯然落空。工商界參政之後,加上雙普選,或許會改變政治生態,因為政黨有望發展得更制度化,使從政成為一種有前途的事業,這樣的話,會有較多能人幹才願意加入,於培養政治人才會出現一個新局面。

總之,以香港現和政治發展的需要,商界人士參政,看不到有何壞處,反而有不少積極意義和作用。李嘉誠若看到商界參政的重要和必要,其實現在坐言起行,也不太遲,以他的智慧和能量,只要登高一呼,組黨參政,相信會匯聚很大的政治能量,只要奉行民主選舉原則,公平競逐,相信會給香港帶來積極正面的改變。

 

3. 人民日報海外版稱雙非童是香港潛在勞動力 2013-11-29 10:00:20
人民日報海外版稱雙非童是香港潛在勞動力
2013-11-29 HKT 08:21
人民日報海外版報道,深圳7家民辦學校招收雙非學童。報道表示,內地與香港共同面對問題,理性尋求破解途徑,而不是任由情緒發洩式的衝突擴大,屬兩地之福。報道話,香港勞動力在5年後就會萎縮,雖然雙非問題令一些港人不滿,但對香港是潛在的勞動力紅利,有助緩解勞動力缺口。 報道話,面對衝突,香港有一些不理性、歧視內地人的聲音,對此,香港有媒體認為,從長遠看,香港的繁榮不單取決於中央政府的政策,亦取決於內地社會在多大程度上感覺香港是親切。如果內地人普遍認爲香港社會對他們不友好,他們到香港會感到不自在,這對香港的長遠發展決不是加分的因素。
2013年11月29日

【明報專訊】要制定具有持續性和有效的人口政策,必須倚賴一個有高準確度的人口估算,但在上年7月31日,香港統計處出版的《香港人口推算2012-2041》卻突然大幅調低未來30年香港人口的增長數量,這正好說明人口估算是非常困難,而要做好人口政策,真是談何容易!

筆者相信讀者會希望知道何以政府將未來30年的人口增長大幅調低呢?原來是與「雙非」有關。上年4月,當時的候任特首梁振英公開表示不能保證「雙非嬰兒」能夠取得香港永久居留權,在4月26日,醫管局更宣布停止接受非本地孕婦在香港的預約分娩。隨着政府實施「零雙非」措施,所有私立醫院也決定在今年1月1日停止接受雙非孕婦的預約分娩。因此,香港孕婦面對雙非孕婦湧港產子,令到本地醫院婦產服務出現嚴重供不應求的問題,得到暫時的解決。

「零雙非」令人口增長面對龐大壓力

可惜醫得頭來腳又痛。因為在香港出生的雙非嬰兒是擁有居港權,所以能替香港的人口增長增添動力,例如,單在2008至2011年期間,雙非嬰兒的數目已超過每年平均3萬名,但「零雙非」政策推出後即令雙非嬰兒大幅減少,亦令未來香港的人口增長面對龐大壓力。

圖一和圖二顯示兩組人口推算結果,紅線是香港統計處在2009年推算未來30年(2010-2039)香港人口的變化情况,而綠線是香港統計處在落實「零雙非」政策後的推算結果(2012-2041年)。在最近重新計算未來人口變化過程中,香港統計處也同時更新其他人口增長組成部分的資料,以確保整過推算的合理性和準確性。

從圖一和圖二,讀者可以清楚看到香港的人口在缺乏雙非的情况下,人口增長和本地出生嬰兒的數量均大減,例如在2039年,人口推算和本地出生嬰兒推算數字分別為842萬和4.82萬,遠較在有雙非的情况下少。另外,在「零雙非」的政策影響下,本地出生嬰兒的數目在2027年開始低過每年的死亡人數。當這情况出現,之後的本地人口增長便只能依靠移民來補充了!

筆者要強調在過去幾十年,香港的移民主要來自持內地「單程證」來港人士(簡稱「單程證」人士)。「單程證」政策始於1980年,主要目的是令到港人的內地家庭成員來港與家人團聚,自1995年起,每天的「單程證」配額是150個,其中60個配額分配給子女,30個配額分配予長期分隔兩地的配偶,而剩餘的60個配額則分給滿足特定條件的內地居民。

附表是2006年至2013年首8個月的每年來港的「單程證」人士。讀者清楚看到由2007至2013年首8個月,只有2012年每天的「單程證」配額是差不多用盡,其餘年份都有不少的剩餘配額。至於2012年的「單程證」人士數量增至每天149名是因為在2011年4月開始,內地政府大幅增加批出「超齡子女」申請單程證來港與父母團聚,單在2012年已有23,613名「超齡子女」持「單程證」來港,佔單程證總數量的43%。但在2013年首8個月,這百分比已回降至33%,反映「超齡子女」來港潮已在2012年見頂。

「超齡子女」來港潮

已在2012年見頂

從過去幾年的「單程證」配額來看,內地人以這身分來港的興趣已遠低於從前,若這情况持續,未來香港的移民數量必逐漸減少。但筆者在香港統計處最近公布的人口推算中發現,政府仍是以每天150名單程證人士來港作為假設,這做法顯然高估了未來30年的人口增長。如果以2007年至2013年首8個月的平均數約120名單程證人士來計算,即是每年統計處估算多了約1.1萬名單程證人士來港定居(這只是一個靜態分析,未有考慮其他因素互相影響的情况),而在未來30年人口總增幅則計多了約33萬人。如果基於每天120名單程證人士來港作假設,筆者反而覺得在未來30年期間,香港出現人口萎縮的機會頗高。

最近筆者在其他專欄指出,近兩三年「單程證」人士的人口結構漸趨老齡化。早前公布的人口政策諮詢文件也指出,持單程證人士的年齡中位數由2007年的28歲急增至2012年的36歲,如果這趨勢持續,對本地生育率也有負面影響,而未來人口增長也必被拖慢。

筆者以上的分析主要是指出有很多政策性的因素正在減慢着香港的人口增長速度,要做好人口推算,筆者只能說,這絕對是一項巨大的挑戰。

作者是獨立經濟學者、冠域商業及經濟研究中心主任
4. 亮劍 2013-11-29 10:24:58
我冇幾回會認同明報社論的政治立場,但今日例外!
我呢幾年不斷投文,就是希望有能人走出來振臂一呼,「我參政的原因,就係為了沉默的中產」!
李嘉誠作為香港最有影響力的一人,你絕對有此能力、有資金及資源改變香港的政治生態!
香港政局走入死胡同,就是因為缺乏了工商界的全面參與,呢度唔去解決,政制發展寸步難行已可斷言!
5. Doctor 2013-11-29 12:43:42
辣招立法系列
毀滅炒家方程式
6. CY正杏加橙 2013-11-29 13:08:06
其實大陸想找個共產黨員治港也應找個好一些的,CY呢條杏加橙自大, 無能白痴, 講就天下無敵, 做就無能為力! 發免費電視牌這麼簡單的事情都可以搞到一鍋泡, 我們還可期望他可為香港做什麼??!!!!!!!!!!!!!!
7. 我絕對不是炒家 2013-11-29 13:17:25
我投資物業,只是為將來生活負責,就是老了不用靠政府政府房屋和社會福利,有樓收租,自給自足,不要做社會寄生蟲,我要鄭重聲明,我投資物業,只是要做個有責任的公民,,請勿用炒家來形容我,這絶對是無知和悔辱!
PS: 不過原來要做有責任的公民,絶對不易,因正被CY摧毀!
8. mini 2013-11-29 13:19:08

Hong Kong has lost some potential buyers...

Source BBC

數字顯示中國成移民英國人數最多國家

更新時間 2013年11月28日, 格林尼治標準時間17:52
中國留學生

目前英國有10萬中國留學生

英國政府新公布的數字顯示,中國大陸已經成為移民英國人數最多的國家。

英國國家統計署(Office for National Statistics)公布的數字顯示,去年有四萬人從中國大陸來到英國。

這高出任何其他國家來英國移民的人數。

這個數字的增加是由於中國到英國留學的人數增加。目前英國有10萬中國留學生。

英國首相卡梅倫周日(1日)將訪問中國。 他表示,將不會限制來英國的中國學生人數。

移民問題在英國政治中越來越敏感。許多選民認為,外來移民增加了社會負擔。

保守黨和自民黨聯合政府定下目標,在2015年前將淨移民人數(來到和離開英國人數的差距)限制在10萬。

但是聯合政府離開這個目標越來越遠。

最新公布的數字顯示,截至去年6月,淨移民人數增加到18.2萬。

這數字的增加顯然與英國人出國移民人數下降到12年最低有關。

截至去年6月的一年中,32萬人離開英國。與前一年同比,這個數字是34.9萬。

(編譯/責編:董樂)

9. mini 2013-11-29 13:23:43

Source BBC

倫敦市長:貪婪有助於經濟發展

更新時間 2013年11月28日, 格林尼治標準時間11:22
約翰遜

約翰遜:貪婪是經濟活動的有價值的推動力。

倫敦市長鮑里斯·約翰遜(Boris Johnson)讚揚社會中存在的貪婪,認為它是「經濟活動的有價值的推動力」。

約翰遜周三(27日)在英國右翼智庫--政策研究中心(Centre for Policy Studies)發表的這番極右翼言論將進一步疏遠他的對手。

一周前,約翰遜曾呼籲讓那些非常富有的人自動獲得爵位,並說他們像無家可歸者一樣受到迫害。

約翰遜辯稱,政府應該完全接受不平等,並利用它來幫助最缺乏才華的人。

他說,「我不認為經濟上的平等是可能的。的確,一些不平等的措施對羨慕嫉妒和緊跟攀比的精神至關重要,也就是說,像貪婪這樣的東西對促進經濟活動很有價值。」

「雖然迫害有錢人是錯誤的,試圖扼殺財富創造是愚蠢的,試圖杜絕不平等是徒勞的,我們只能在兩種情況下容忍貧富差距。」

「一,我們幫助那些誰真正無法競爭的人;二,我們為那些能夠競爭的人提供機會。」

約翰遜對貪婪的有益效果的讚揚是自由市場意識形態的重要組成,但大多數的英國保守黨重頭人物都不會像他這樣毫不掩飾地為貪婪唱讚歌。

約翰遜發表這一講演的決定不僅再次提醒保守黨他用平直的語言傳遞右翼政治思想的能力,同時也讓提醒人們一旦約翰遜成為保守黨的領袖他的這些大膽言論有可能遇到什麼樣的反應。

約翰遜在演講中還說,在處理英國面臨的諸如住房、稅收、教育等關鍵問題時,他會與前首相撒切爾夫人的做法保持一致。

(編譯/責編:尚清)

10. 法子 2013-11-29 17:42:40
報紙日日報「劈價」、「低市價」成交,已經報了大半年,CCL還是沒有跌下去,是 CCL 計錯數吧。

不對,連差餉物業估價處的數價指數也是微升。

那為何天天報紙提供的都是「大幅劈價」?和「低於市價」?劈價你可以話業主起初叫得高,劈咗之後都係市價,但「低於市價的成交點解釋」?

難道報紙講大話?

仲有就係飽讀番書帶圓形眼鏡很神氣的「5成東」,口口聲聲說「加息」、「增供應」,樓價大跌5成。

湯生成日話寫嘢唔難,諗題目難。我現就提供一題目:

「每週指數巡禮之 到底 CCL 啱定係報紙和5成東啱?」
11. 我係真正炒家 2013-11-29 19:22:24
我係超級短炒家, 我永遠不會持貨太久, 選擇須求大而有水位嘅先入貨, 對方有誠意就平些少都無所謂, 一有利潤就盡快沽出, 鎖定利潤, 見市況唔好嘅話, 就快手快脚落價出貨, 甚至蝕本都掟貨, 好過蝕到入骨, 執得幾多得幾多, 形勢比人強, 唯有忍忍忍, 不過, 如果市況大旺, 須求特然大咗, 啲客搶住買嗰陣, 我一定唔會同啲客講仁義道德, 將個價有咁高抬咁高, 劈到班友一頸血, 真係爽爽爽, 猶其是天氣突然冷咗好多, 或者打颶風之後.

唔明我嗡乜? 我係菜販!
12. 向飯民說不 2013-11-29 19:27:22
飯民和CY這班政客,只會向中產開刀。
13. 你嗡乜呀 2013-11-29 19:42:13
To: 11 
你说的炒家,在物業巿埸消失咗好耐啦,嘜你重未知,令人费解!
14. 我係真正炒家 2013-11-29 19:53:12
你说的炒家,在物業巿埸消失咗好耐啦,嘜你重未知,令人费解!

13
我係炒菜嘅唔係炒樓, 在巿埸撈咗好耐啦,嘜你未去過街市幫襯過, 未買過菜,令人费解!
15. 14樓 2013-11-29 20:14:36
你要講炒菜,記住去飲食網講,或者讀多D有𨶹飲食書,再発表你嘅高見
16. 老羞成惱 2013-11-29 21:52:35
15樓
唔好老羞成惱, 睇錯文意係閒事, take it easy!
17. IMF搞物鬼 2013-11-29 23:11:01
港樓價漲幅稱霸全球
(東方) 2013年11月29日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最新報告顯示,第二季全球樓價指數漲至127.4點,連漲五季之餘,更創近五年新高。當中香港樓價期內按年上漲15%,漲幅冠絕報告考察的51個發達與發展中國家或地區。

IMF報告考察的51個市場中,多達32個樓價期內錄漲幅,佔總數約六成,當中樓價漲幅最顯著為香港,第二季樓價上漲15%,烏克蘭及菲律賓緊隨其後,分別漲12%及10%。至於樓價跌幅最大市場,依次為匈牙利、荷蘭及希臘,按年均銳挫11%。
18. 東方都系傻傻地 2013-11-29 23:13:36
港樓價漲幅稱霸全球
(東方) 2013年11月29日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最新報告顯示,第二季全球樓價指數漲至127.4點,連漲五季之餘,更創近五年新高。當中香港樓價期內按年上漲15%,漲幅冠絕報告考察的51個發達與發展中國家或地區。

IMF報告考察的51個市場中,多達32個樓價期內錄漲幅,佔總數約六成,當中樓價漲幅最顯著為香港,第二季樓價上漲15%,烏克蘭及菲律賓緊隨其後,分別漲12%及10%。至於樓價跌幅最大市場,依次為匈牙利、荷蘭及希臘,按年均銳挫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