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息抽升 壓不住美樓市復甦
【iMoney智富雜誌—剖析天下】市場爭論聯儲局何時退市,主要分歧在於美國經濟復甦,其中一個關鍵是近期顯著回升的樓市。美國標普/CS樓價指數升幅創7年新高,樓價回到4年半新高。最近美息上升,將會是測試樓市復甦虛實的第一關。
聯儲局自去年9月推出第三輪量寬措施,每月購入400億美元按揭抵押證券(MBS),去年底第二輪扭曲操作(OT2)結束後,又增購入450億美元長期國債,每月合共購債850億美元,措施推低債息及按揭利率,帶動樓市顯著復甦。最新公布的樓市數據中,價格或銷量的增幅均創新高,反映樓市回復上升動力。
樓市乃危機之母,美國金融海嘯由次按危機觸發,後席捲銀行業以至信貸及資本市場。金融海嘯至今歷時5年多,頑疾根源終見起色,對美國復甦是一枝強心針。惟過去數月美息回升,30年期固定按揭利率急升上4.67厘,令人憂慮樓市復甦的幼苗提早夭折。息口抽升會否影響樓市復甦,自然要看樓市對低息的依賴程度,究竟目前美國的樓市復甦,是否只是建基於便宜錢之上的海市蜃樓?
按息樓市相關性不高
市場相信超低息減輕了業主的供樓負擔,銀主盤減少了,有助樓價止跌回穩,低息亦吸引投資者趁低掃貨,刺激樓價上升。但按過往歷史數據,按息與樓價相關性不高。有人分析了過去30年不同經濟周期中,按息在短期內急升逾100點子的情況,發現樓價除了在1994年那一次下跌外,其餘都錄得升幅,結論是按息抽升或會減慢樓價上升速度,但不會導致樓價下跌。
若經濟復甦、就業市場改善,樓價可與利率同步上升。這情況香港人應十分了解,樓市需求很大程度取決於樓價預期,當樓價上升,想買樓的人反而愈多;反之,若樓價持續低迷,即使利息再低也無人問津。
而且當下市況特殊,按息影響力可能更弱。目前美國的樓市復甦被稱為「無按揭復甦」(Mortgage-less Recovery),意思是有一部分買家以全數現金買樓,毋須承造按揭,故利息上升對他們並無影響。這些以現金買樓的大多數是投資者,當中不少是海外買家。據美國房地產經紀商協會(NAR)的報告,今年5月此類以現金買樓的個案,佔整體交投達33%,另有報道指部分城市如度假勝地邁阿密,今年首季現金交易的佔比更高達65%,遠高於6年前約一成半。
低息環境迫使資金尋找較高回報,由於美國樓價仍相對便宜,租金回報率普遍有4厘以上,令美國房地產成為投資者在高息股、高息債等資產以外的選擇。
投資比例下降有利發展
有分析擔心由投資者帶動的樓市,並非健康的復甦,甚至會引發另一場泡沫。即使「水源充足」的投資者無懼息口上升,但樓價逐步上升將減低轉售的獲利空間或租金回報率,降低投資意欲。事實上,主攻受壓物業(Distressed Properties)的投資者的交投比率,已由2月高位稍為回落至5月的18%。環球尤其是新興經濟體經濟放緩,加上美元轉強,亦會減低國際投資者對美國樓市的興趣。
然而,若投資者興趣減低,反而可騰出機會予真正用家,有利樓市健康發展。現時美國置業人士最主要的困難,不是按揭息率太高,而是銀行收緊信貸條件。投資者按揭成數一般較低,甚至完全用現金買貨,故可較易取得貸款及避過嚴苛按揭審批,自然能較快搶走平價貨。若投資者比例減少,銀行不能擇肥挑瘦,便會放寬貸款要求,讓用家較容易獲批按揭貸款。既然投資需求不能長支持樓市,投資者與用家比例此消彼長,正好助樓市過渡至更鞏固的局面。
樓市穩固留意領先指標
一般而言,按息每上升1個百分點,買家供款便要多付10%,若利率急升,固然是會削弱負擔能力。不過,目前美國樓價及按息相對歷史水平仍屬低位,負擔能力則仍是近30年的高位。按美銀美林預測,美國樓價要再上升兩成、按息升至6厘,才會令樓市進入「不能負擔」的水平。
再者,樓市供應增幅往往比需求慢。美國樓市現時供應量跌至逾8年低位,若以最近新屋銷量計,新屋存貨只需4.1個月便會沽清,落成量若未顯著增加,賣方依然會佔上風。
整體而言,美國樓市仍然穩陣,按息並非主導市場的唯一變數。若要緊貼市場發展,大可留意一些領先指標如按揭申請宗數的變幅及新屋動工量,前者反映用家的置業意欲,後者反映供應方對後市的信心。
相對實體經濟,股市較受投資情緒影響,5月底傳出退市消息,美國房地產股份亦出現恐慌性拋售,MSCI美國房地產信託基金指數一度下跌逾17%,但近期已隨大市反彈約10%。
若看好美國樓市長復甦的投資者,亦可以基金形式參與美國樓市。本港一眾環球房地產基金中,美國屬於主要投資地區,如安盛泛靈頓環球房地產基金、駿利環球房地產基金及亨德森環球地產股票基金,其美國資產佔比均過半,近3個月雖下跌5%至7%,但年初至今仍保持正數回報,當中安盛基金年初至今仍升5.6%,1年及3年年度化回報分別有逾17.8%及15.4%,基金持貨包括一些美國大型房地產信託基金(REITs)如Simon Property Group及Ventas,有涉足美國樓市的投資者不妨多加研究。
撰文:張柳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