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杉磯山火火災令我想起任何一個政府面對天災的時候,都會呼籲國民唔好囤積過多食物或者物資,絕對不會叫市民囤積物資,因為市民如果囤積居奇,隨時都會將天災變成人禍,甚至冇事都變成有事。
較早前彭博報道,香港銀行囤錢,這個指控是非常嚴重,不過,彭博亦有根據,對銀行業規管甚嚴的巴素爾3要求銀行的LCR流動性覆蓋比率是100%,已經是2015年指引,至今非未再進一步,代表巴素爾3是非常嚴格,但香港銀行的LCR平均是180%,個別銀行甚至是300%,對於經常未能達標的外資銀行來說,根本是天方夜譚,所以,彭博才會話香港銀行囤錢。
大家又千祈唔好以為LCR的百分比愈高愈好,分析員會質疑,香港銀行可能有巨額壞帳穩憂,當懷帳爆雷,客戶會將定存搬走,LCR就會急速下跌,如果只是100%,萬一有4成客戶搬走定存,LCR就會不及格,融資成本就會大幅增加,銀行為了保障自己,於是將LCR提升至180%,即使有4成定存被搬走,LCR仍然可以在108%水平,高於巴3要求,不過,銀行融資成本雖然可以保持,但難免惹人懷疑銀行隱藏巨額壞帳,刻意提高LCR的結果可能得不償失。
香港人知道銀行出現巨額壞帳的機會不大,因為在金管局的逆週期措施下,大多數貸款都是有足夠抵押品,根本冇可能出現巨額壞帳,所以,銀行將LCR提高至180%其實是不必要,除非銀行知道港元美元即將脫勾,所以才積極囤錢,因為如果脫勾,港元一定會大幅貶值,唔搶港元就笨,銀行搶錢有兩個方法,其一是提高存款利息,其二就是call loan,向問了銀行借錢的按揭客戶追差額,提高定存利息還可以接受,但追差額或者強制客戶還錢就會令到不少做生意的人或者業主失了預算,不但要出售自住或者自用物業,甚至要結束生意,他們都非常無奈,一生人都未試唔準時還款,但仍然被銀行call loan,甚至連彭博都睇唔過眼,要以專題報道香港銀行囤錢。
金管局總裁余偉文都算有擔當,知道銀行囤錢會將同業拆息扯高,做生意的人要付更多利息,於是在接受訪問時強調港元美元不會脫勾,在余偉文發聲之後,同業拆息逐步下降,代表銀行不但不再搶錢,亦減少call loan,令到業主與做生意的人都舒一口氣,不過,銀行可以隨時捲土重來,現在只不過是在風口上退讓一步,所以,世界銀行應該考慮推出巴素爾4,就是替LCR設一個上限,任何銀行的LCR不應高過120%,否則就有囤積居奇之嫌,當然亦不能低過100%,有了這個優化,做生意的人或者業主就唔怕會俾銀行隨時call lo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