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銀(UBS)早前公布《全球房地產泡沫指數》報告,本港樓市「泡沫」程度被列為亞洲第一、世界第三,堪稱意料之內。那麼,全球「最大泡沫」來自哪裏?答案就比較令人驚訝,居然是德國城市法蘭克福,同時該國另一大城市慕尼黑也排在第四位。須知道,「德國模式」近年備受追捧,其中一大特色在於當地政府透過嚴格租務管制等方式,成功保持樓價平穩,讓人民安居樂業,但何以現今被形容為「泡沫之王」?
根據該報告,瑞銀是以60平方米(約650方呎)市區住宅物業為標準,按照樓價、居民收入、租金、按揭比率、GDP和通脹率等因素,綜合評估全球25個大城市「樓市泡沫」程度。簡單來說,一個城市的樓價倘拋離其居民收入及GDP水平,又或者租金回報率太低、按揭借貸太多,便會被視為泡沫高漲。
法蘭克福樓泡 冠絕全球
香港在該報告排名亞洲第一、世界第三,毫不令人意外;據瑞銀指出,香港普通打工仔須「不食不用」20年,才可在市區買到一個650方呎單位,此類說法亦非新鮮。該行又指出,在疫情封鎖、租金下降、經濟放緩、政局前景不明朗等因素下,香港實際樓價(扣除通脹)由2020年中至2021年中仍上升3%,猶如反地心吸力,難怪泡沫指數位居三甲。
排在香港前面的分別是法蘭克福和加拿大多倫多,慕尼黑則位列第四,當中兩個德國城市「泡沫指數」這麼高,頗令人意想不到。事關該國過往憑着嚴格租務管制、保障租客權益等措施,長期以來維持樓價平穩,一直備受稱頌,被視為發達國家典範。例如中國今年興起借鑑「德國模式」,其中一條邏輯是指德國成功推行「房住不炒」,有利於社會資源投入科研和工業,讓全國上下安穩潛心搞實業,值得中國學習。
據瑞銀報告,自2016年起,法蘭克福實際樓價平均每年上漲10%,換言之,5年內飆逾五成,期間還經歷了疫情打擊,這種火箭速度連香港或中國內地樓市也難及。該行認為,法蘭克福樓價飛升有一定基本因素支持,包括當地經濟活動強勁,城市人口在過去10年增加12%,然而新屋供應嚴重落後,每年租金升幅亦僅3%,再加上超低息環境下資金泛濫,致使樓市泡沫膨脹。
慕尼黑亦存在同樣情況,實際樓價由2010至2019年平均每年上揚8%,新屋供應及租金升幅卻完全追不上樓市需求;現時當地一個市中心650方呎單位的樓價相當於38年租金,業主若想靠收租回本,要等到天長地久。
租管導致供應荒 引以為戒
德國樓市近年為何趨於畸形發展?瑞銀這份報告未有太深入分析,不過德銀(DB)今年3月份發表了一份專門針對當地樓市的研究報告,從中可找到一點端倪。簡單來說,德國憑着限制租金加幅、允許租客「無限續租」等嚴格管制措施(業主加租太多等於犯法,最高監禁3年),過往確實有助維持樓價平穩,長遠而言卻扭曲了價格機制,令投資者沒太大意欲興建新項目或重建舊樓,形成新屋供應陷於結構性短缺。
此外,德國近年經濟強勁,兼且當地政府每年接納逾30萬個移民,以及疫情下整個歐洲放水和派錢,均令該國大城市的樓宇需求洶湧,偏偏供應嚴重不足,遂使樓價失控發展。據德國Pestel Institute研究總監Matthias Günther估計,該國現時短缺最少67萬個住宅單位,每年新增供應不但無法應付需求,年均還有約4.3萬個舊樓單位從市場「消失」(因長約租金太低,業主無意維修,寧願讓其廢棄)。
另方面,不少初出茅廬年輕人、城市新晉中產、外來移民等群體,由於無法享受既有租約保障,只能在市場上追求小量正在放售或放租的物業,令這些物業市價被搶高,德國樓市陷入二元失衡,就算有投資者眼見有利可圖,銳意興建新項目應市,短期內恐怕遠水難救近火。
講到底,正如瑞銀報告指出,在超低息環境下,樓市泡沫屬世界各地大城市普遍現象;而德國城市受多種特殊因素影響,猶如完美風暴,情況特別嚴重。作為多年來憑「房住不炒」受讚頌的經濟體,現在卻被形容為全球樓市泡沫之冠,可謂諷刺。當然,這未必能證明租務管制等措施不可行,但任何政府執行時須審慎,兼顧長期影響,並以德國經驗為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