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嫌港樓、美股貴,2018年自然更加買唔落手。這正是自認懂計數之輩最大的悲哀,當年作出等位入市的決定,是因為負擔能力、估值指標清楚告訴投資者,靜候調整勝於盲目高追。然而,港樓等吓3年,等吓5年,美股牛市更加10年都嚟緊頭,要此輩現在入市,等於強迫他們把均值回歸一類「舊思想」扔進垃圾箱,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
繼續等嗎?正如前述,美股2梵梵013年至今已翻近一番,要回到當年水平,無異於「祈求」華爾街再度爆發股災,標指從現水平狂瀉四成。當然,真正的價值評估不能單看資產價格,必須同時考慮企業盈利和市民入息增長。可是,莫說不少人估值只憑印象,即使認真跟進,也會馬上意識到︰2013年標指CAPE 22.5倍已嘩嘩聲,何況今天31.27倍?香港樓市道理一樣,與2013年相比,樓價拋離工資只有更遠,5年前不吃不喝,今天怕且要「練仙」了;所謂觀望負擔能力何時回到合理水平,說穿了就是期望另一次金融風暴到臨。不過就算真的到来,此班精明之輩有幾多會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