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元長時間的影響下,香港人對歐美的認知和感情的分別是巨大的。說起來也有些令人難以置信,包括中國大陸,對於雙方至少和中美等量甚至更高貿易金額的歐盟,也是重美輕歐。歐洲是屬於過氣的老牌列強,不值一曬。近日媒體所報導的有關美國經濟繼續緩慢改善,失業率數月來都維持在美聯儲的目標百份之六點五以下,似乎在走出自二零零八年華爾街金融風暴以來的經濟低迷,美國比歐盟又贏了一個馬鼻。前天德法公佈季度經濟增長,如果說已是舉步維艱的法國經濟只錄得零增長,作為歐元區的經濟動力火車頭德國的經濟竟然是負增長,對於原本已經對歐洲有偏見的英美,尤其是中國人,越覺得美國的強大和美聯儲量化寬鬆貨幣政策的可愛。英國的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當天的社論就督促歐洲央行學美聯儲進行購買歐元區成員國國債,振興歐洲經濟。
GDP的大小和增長在香港這個作為國際金融大都會是重要的經濟指標,因為它即時影響金融指數的走勢。但如果問問到底它實質代表什麼,除了GDP的季度公佈能改變投機者口袋裡的銀行電子數位的遊戲之外,沒有人會對它的內容有興趣。更不要說在中國大陸,在官場升官加爵是以GDP指標為準,多建大樓給GDP增長加分,對於將來是否有能力支付銀行貸款和利息當然不在考慮之列。原來經濟增長的數字是來自國家統計局對可以量化的經濟活動的流量計算,是一種講量不講質的,也不考慮今天的經濟活動是否透支將來經濟活動的能量,或對將來經濟造成災難的環境污染的抽象指數。不過這以偏概全的資料也有一個好處,既可以量化也簡單,是衡量經濟一個比較粗糙卻可行的方法。
且說法國經濟不景氣多年增長幾乎停滯,只要從高企的百份之十的失業率就可見一斑。但說也奇怪,華爾街後金融風暴步入了第六年,法國失業率也不是好像財政稅收混亂的希臘和房地產泡沫爆破的西班牙高攀至百分之二十以上一樣,社會保障安全網減輕了經濟危機的衝擊,而從某一程度來說,經濟不景氣對零售的壓力促使許多日常生話用品價格下降,對於沒有丟掉飯碗依然有收入的大部份人來說,經濟停滯增長也有意想不到的好處。法國是一個公共設施比較完善的國家,有世界一流的醫療服務和良好而幾乎免費的大學教育,所有法國公民都有同樣的權利享用,這些經濟中的生活品質卻完全被GDP的統計所忽略。誠然,相對的法國國力難以回到與十七八世紀相提並論。在路易十四和路易十五年代的一百多年內,歐洲皇室包括俄羅斯的沙皇宮庭都以說法語為榮。是否因為追求更平等的社會制度而導致國力衰退,經濟停滯增長?如果說中國在最近三十年來經濟增長令歐美歎為觀止,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歐洲到處廢墟而三十年後已經非常富裕,社會貧富差異不大。
就是說在經濟騰飛的年代,作為是避難港,來到香港的都屬移民,早出晚歸從來不會為建立一個更公平的社會有所追求。在經濟增長失靈的今天,香港的貧富懸殊越加增加社會穩定的尖銳性。港府剛剛公佈令人失望的GDP增長率,看來香港經濟增長的動力正在快速消失。不像法國政府深陷財赤深潭,港府財政健全,水浸銀行沒有通縮之憂。反而房地產價格在超低利息的環境下投機需求旺盛,人民幣對美元升值而港幣卻受聯繫匯率綑綁,物價飛漲。香港經濟增長令大部份老百姓反而付出不菲代價生活壓力越加沈重。如果香港經濟增長陷入停滯,勢必造成社會動盪。此刻此時似乎港府各官員忙於鑽研官場,也可能根本沒有能力,而無暇兼顧。
經濟增長停滯,不一定只是對就業的負面衝擊,好像在法國。但經濟增長停滯,對於香港目前社會撕裂貧富反差過劇,港府又像無頭蒼蠅奉承中南海多於做實事,高房價高通漲,只怕是社會抗爭的溫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