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來陳教授是民主政制的忠實擁護者。半年前我曾寫以下文章,請參考!
論民主
長期以來,筆者一直是民主政制的信徒。不過最近幾年的所見所聞,令筆者對現時民主政制的有效性產生了懷疑。
民主制度的原意是用來對抗獨裁體制,民主分散了統治者的權力,對政府的運作加以監察,杜絕了獨裁者的野心。民主制度標榜人民的權力大於一切,政府施政要順應大多數人的意願。
然而世界上德才兼備的人只佔少數,大多數人缺乏政治智慧,關心的是短暫利益多於長遠利益。因此在民主社會中,政治領袖要從選舉中勝出,最容易討好大多數選民的就是廣派福利。而且所有民選政治領袖都明白下一屆自己未必當政,故在位期間的施政必定短視,爛攤子留給下一任吧!有誰願意犧牲自己而成全政敵呢?下一任上台後,為了討好選民,必定變本加厲地增加福利。人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從此民主國家就走上福利主義的不歸路!
入不敷支啊?發債啦!美國國債竟然有30年之長,等於實施父債子償(事實多半不能償)。
沒人買債啊?印銀紙啦!此舉等同於以通漲稀釋債務。
還不行啊?打仗啦。。。。。。!打仗時還要高舉民主解放之大旗,站在道德高地。
上述是民主大國的行徑。一些民主小國,例如希臘,恐怕連發債、印银纸、打仗都無法自主,只有等待外國列強的擺佈。
以前筆者一直認為生產力發達是與民主密不可分的,理由是歐美各國生產力高度發達,同時又是民主國家。現在看來並不盡然,印度、菲律賓也是民主國家,為何它們又窮又亂?
筆者現在認為歐美國家是先有發達的生產力,才有民主體制。工業革命由西歐發端,歐美各國首先成為先進國家。曾幾何時,歐美諸國與其他地區相比,有本質上的優勝,世界其他地區紛紛成為歐美的殖民地。從殖民地搜刮來的財富,可以讓歐美各國的人民過上富足的生活,民主體制也產生於這樣的背景。這也是非歐美的民主國家無法擺脫窮困命運的原因,因為根本沒有歐美那麼厚的家底。
後來殖民地紛紛獨立,歐美的財富來源變少了。但暫時還保有科技、文化上的優勢,還可以通過不公平的貿易從其他國家搜刮財富。但是現在歐美在科技、文化上的優勢也已經不那麼明顯了,歐美會做的東西,其他國家也會做,而且成本更低。這樣一來,流入歐美的財富就更少了,其不足以維持原來的富足生活。不過民主造成的福利主義易發難收,故歐美國家便走上入不敷支的道路,以致今天終於爆破!
筆者無意全盤否定民主制度,只是覺得世事無絕對,各種制度沒有好壞之分,只有是否適合之別。也沒有一種制度可以永遠適用於人類社會,應該因地制宜。世界的進步是螺旋式的,各種政制在面臨挑戰時,都有去蕪存菁、不斷改善的必要。
死守教條,死路一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