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之“子”

陳增濤
2012
年7月15日

“英國的“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雜誌, 已經伴我度過了大半世人。首次在香港大學圖書館內碰上它,到巴黎留學時乃窮光蛋一名,只好久不久在報攤買一份,到了工作之後便開始長期訂閱。 很有趣,光是從流行的經濟學雜誌,就可以看到一個國家的性格。“經濟學人”的風格,並不像美國的有關流行雜誌“財富(Fortune)”或“福布斯(Forbes)”, 只純粹是從營商角度談金融和經濟。在“經濟學人”總是聞到英國高貴的紳士味道,既講經濟,亦講實際的治國之道,和美國的務實的賺錢目標是層次不同的。更出人意表的是,作為一本專業的經濟雜誌,它久不久總會出現一兩篇有關物理,尤其是天文物理的文章,報導最新的理論和實驗發現。

今年七月四日,日內瓦的歐洲核子研究組織(CERN)發佈發現了找了半個世紀的希格斯玻色子(Higgs Boson)的消息,當期的“經濟學人”以“Science ‘s Great Leap Forward(科學大躍進)作為封面的標題,並以淺易的文字報導和介紹,可說是毫不出奇。 什麽是希格斯玻色子?在中學唸物理,就學到物質是由原子組成,原子是電子圍繞著核子轉,讓後核子由中子和質子組成,而質子和中子由更加基本的基本粒子組成,等等。解釋物質組成的除了物質的組成之外,還需要解釋物質之間的作用。日常中最多見的,當然是萬有引力。微觀物質間的作用還有強互相作用(Strong Interaction), 弱互相作用(weak interaction)和每天都碰到的電磁力(Electromagnetic Force)也就是電燈,電梯,電腦,手機等等。希格斯玻色子是根據量子場論的標準模型的十七種不同類型的共六十二種基本粒子中唯一到今還沒有發現的,它是解析為何物質賦有品質的基本粒子。它的發現和認識它的特性有助於對物理的新定律的發現有挑戰性的推動。

歐洲民族和講究過分務實的美國不大一樣,跟講究專研人際關係的中華民族也不大一樣,一本專業經濟的雜誌花篇幅說超越日常生活理解的基本粒子物理,宇宙學和天文物理,真不尋常。到底是否因為七十年代曾經是經濟蕭條的時期,當時少數能夠上大學的最尖端的學生都選理科,去讀經濟會財的都是被甩選下來的沒有學系要收的學生。今天剛剛相反,成績最好的學生上大學都唸財經和商科。是不是當年這些頂尖的學生,在大學拿了博士學位之後,竟然可憐的連難以糊口的後博士研究經費也找不到,後來都跑去重讀經濟或行銷學,把他們的本行學識或愛好也帶到“經濟學人”的封面?還是歐洲文化傳統就不一樣,不是看到財富和金錢就傻了眼,而是用更深刻的角度看人類的經濟活動,包括了如此虛無縹緲的基本粒子物理,或宇宙天文,好像天上的星星,對於地上的人類的命運,有難以理解和神秘 的影響?

據說希格斯(Peter Higgs) 從倫敦大學畢業,卻沒有成功的爭取到一份講師的職位, 後來在愛丁堡大學找到教職,一直到退休。而希格斯第二篇關於希格斯玻色子的論文更被當時的物理學報拒絕登刊。希格斯玻色子解釋了為何物質的品質,被曾得到一九八八年諾貝爾物理獎的萊德曼(Leon Lederman)教授的普及科學書稱為“上帝粒子”。 世事滄桑,五十年過去了,當今天絕大部分聰明絕頂的年輕人都拼命的爭取進入哈佛大學商學院,歐洲工商管理學院(Insead)等,攻讀物理的“科學怪人”好像是正面臨滅種的動物。

總是聽說:高科技是人類的將來,是一個國家崛起的基礎。到底學理科還是學商科的, 才是成為令人羡慕的上帝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