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流?上樓?
(原文發表於2014年03月27日)
3月16日(星期日)下午,我應海港青年商會的邀請,出席了他們舉辦的「青年領袖論壇」並成為論壇的講者嘉賓,以「上樓?上流?」為題,探討當今青年人對上流力的看法。以下是我在研討會上的發言節錄:
- 剛才那位青年朋友問到,「上流,上樓,好像是兩者不能兼得,應怎樣取得平衡?」。要解答這個問題,首先要弄清楚上流的涵意。上流是一個潮語,有多方面的意思,簡而言之,是力求在財富、工作上的職位、學問、事業成就或才幹上不斷更上一層樓。上流與上樓並不互相排斥,相反地,它們許多時候是相輔相成的。一個人如果力爭上流,事業一般會好起來,他就更有上樓的條件,上流與上樓產生矛盾祇有一種情況下才會發生,那就是為了上樓,那個人被逼將所有工餘時間都用在賺多一點錢儲錢買樓或供樓,做一些毫無意義、自己又不喜歡的工作,因而犧牲了充實自己、爭取上流的任何機會。
- 香港年青人普遍都有一種想法,就是讀完書出來工作幾年,就覺得應該上樓結婚,組織獨立小家庭。不能這樣做,就是社會欠了他們。
誰說結婚生子必須擁有自己的物業,不可以租樓嗎?看過粵語殘片「七十二家房客」嗎?在五十、六十年代,為人父母者普遍生四、五個小孩,但很窮,窮得一家六、七口都擠逼地住在一間不足一百呎的板間房。如果按現在年青人的標準,當時的父母都不應該結婚,更不應該生那麼多個小孩。但這些父母無懼困難、艱難,咬著牙根將孩子撫養成人,現今社會上許多五、六十歲卓有成就的名人就是出身於那樣的家庭。
縱使認同人終須自購物業來安家,但誰說二十多、不足三十的年青人就一定要上樓,不然就是無能?深圳是一個年青人城市,收入相對高,但平均購樓年齡為34歲。香港年青人實在不必強逼自己不足三十歲就要有樓在手,三十五歲前應多費時間充實自己、努力工作、力爭上流,之後再考慮置業問題,屆時說不定已水到渠成。
- 不能結婚,因為沒物業女朋友不肯嫁。如果女朋友真箇這樣,快快撇掉她好了。年青人相愛,不是互相欣賞,願意長相廝守、同甘同苦去創建幸福家庭嗎?有樓才嫁,她是嫁人還是嫁樓?天下之大,何處無芳草,盡快另找一個真的愛你,肯嫁人而不是嫁樓的女孩。
- 在座不少是年青的女孩,寄語所有港女,不要老是考慮物質。記得前些時候一段新聞,男孩子因為女朋友肯跟他上麥記用餐而感動得幾乎流淚,應該做這樣的女朋友,你的男朋友會更愛你,他會更感幸福。
- 現時的年青人老是認為社會所提供的上流機會不多。這可能是一個誤解。過去十多年,我察覺香港人的素質每況愈下,這就給有為的年青人提供了許多機會。既然周邊的人普遍這麼差,自己祗要反其道而行之,他們懶,我勤力;他們做事馬虎,我認真;他們遲到,我守時;他們不熱衷於學習,我熱衷,每樣做好少少,你就能鶴立雞群,脫穎而出。
- 這位朋友向年輕人建議,最好的上流、上樓就是自己創業。對這種看法,我是相當有保留的。創業不是人人都有條件創,做老闆要具備多方面的才能,有些甚至是罕有的才能。新公司能在5年內仍生存的,不外5%。為上流、上樓就草率地創業,不是負責任的做法,小心因貪成貧,連原有的都喪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