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星期報章報導摸王以低市價約一成賣樓,有小業主問我樓市是否有危機,在現時來說,樓市的確不存在危機,只是細價樓在過去一年,升幅太大,可能出現回調,但現在還未發生,主要是低息環境持續,小業主持貨力強,租金回報不俗,沒有必要賣樓。但對於持貨量多的物業投資者,他們所面對的情況有點不同,他們除了要還利息之外,每年指定最少要還借貸額4%,本來對於一個持有多項物業,而資產價值又在過去幾年不斷升值的投資者來說,根本不是問題,更加不需要賣樓,但現在那些物業很難加按,在彈盡糧絕時就不得不賣樓,而大多數物業投資者亦早有準備,不會到最後一刻才賣樓,我相信不久將來,不少投資者會賣走非核心物業,以策安全。
有人會用棄車保帥來形容,我認為不對,因為所棄的並不是車,只是卒仔。亦有人用張巡殺妾來形容,我也認為不對,因為賣走的物業並不是他們最喜歡的。我會形容現在的物業投資者好似一隊遠征的騎兵,在開始時準備充足,每人騎一隻戰馬,另外帶一隻裝滿軍需品戰馬,但經過長征,軍糧耗盡,唯有宰殺戰馬,如果要宰殺,一定會從最瘦弱的開始,辛棄疾的破陣子中以「八百里分揮下炙」,就是行軍八百里後,糧食不足,要殺戰馬作燒烤,不但將最弱的淘汰,又可保持戰鬥力,長遠行軍的不二法門。
當大家見到物業投資者出售手上物業,千祈唔好恐慌,首先要了解投資者所出售的是否是他的重要物業,其次是售價,如果大幅拋離市價,這亦只不過是價錢打動人心,反之,若果售出的物業是投資者的重要物業,而售價又低於市價,大家便要警惕,樓價有機會下跌。 如果物業投資者唔趁市旺的時候減持一些非優質物業,到彈盡糧絕,就算市況暢旺,一樣要被迫出售最優質的物業,此為物業投資者行軍之道,希望大家明白。
上一則:
下一則:
Javascript must be enabled to use this form.
敬請留言者自律。本網站保留刪除/堵截任何留言的權利。
周末出席中原理財主辦的一個投資講座,擔任其中一位演講嘉賓,同場當然少不了中原集團老闆施永青,他壓軸講樓市前景。施先生在傳媒界的曝光率高,部份讀者或已知悉其對樓市前景的看法。今日股市水盡鵝飛,就讓借此機會,回應一下施先生關於樓市及股市的一些看法。
與其他商品不同,物業除了有實用價值外,亦具備投資價值。因此,物業與其他投資產品具備一個重要的共同特性,就是價格越升,越能吸引買家入市,價格越跌,買家反而越是卻步。可是,與股票不同的是,物業的生產周期很長,在香港一般由賣地到物業落成,前後需時起碼三年甚或更長。反之,上市公司大股東坐擁印股票的大權,股價一旦升得太高,很容易吸引大股東減持股份自己變現,或透過印公仔紙為公司籌集資金。本欄過往亦曾提及,股票投資風險遠高於實物資產,因為投資者一旦遇人不淑,辛辛苦苦賺回來的血汗錢,很容易被一些立心不良的大股東合法地過戶了。反之,雖然附屬於地價上的物業會折舊,但地價則會按通脹而升值,達到長遠財富免被通脹侵蝕的功用。而更重要的是,物業不會像某些上市公司高層一樣,於市況向好之時,用盡甜言蜜語請君入甕。人總是自私的,一有機會,每個人都會為自己的利益發聲;即使是本欄作者,亦不過凡人一個而已,偶然亦會高估自己的能力及本行的前景。因此,我們與其怪責上市公司高層賣花讚花香,或財經專欄作家推銷一些垃圾股票累自己輸錢,倒不如自強不息帶眼識人戒急用忍,賊人自當不得其門而入。
基於上述原因,我同意施先生的講法,若閣下負擔得起,最好最少擁有一間自住物業,再作其他的投資,因如果時間夠長,物業肯定能夠保障業主免受租金連年上漲之苦,同時亦可當作儲蓄,老來可以大樓換細樓變現作為日常生活開支之用。何況目前拖累樓市下跌的三大因素:供應過剩、過度借貸及樓價過高,除了樓價可能(對部份準置業者來說)過高之外,其餘兩大因素至今仍然欠奉,要令樓價在短時間之內大跌,看來是不切實際。故像我這樣膽生毛「空港樓」(借用金管局前總裁任總的比喻──意謂作為港人沒有在港自置物業),實在大逆不道教壞細路,小投資者實在不應效尤。但若作為投資的話,施先生亦不諱言他正在趁目前好價,逐步收割套利,只是自住物業則絕不建議沽貨變現,因為這樣做太危險。既然連我都講到無殼蝸牛好慘,我為甚麼還是以身犯險?那是因為我作為基金經理,當然要有足夠的吉士,說服客人投資自己管理的基金,回報定必跑贏租金升幅。何況,現時不少上市地產股資產淨值折讓那麼大,只要不是遇人不淑,要對沖樓價升值風險方法多的是。另我雖然現在正租樓,但是我還持有一個自用物業給父母住。如果他朝不幸要乞米,一家人勉勉強強不致於無瓦遮頭。林少陽以立投資董事總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