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眼鏡蛇效應想到香港樓市
11月24日,周五。日前拜讀沈旭暉兄大作,文中提及印度人氣總理莫迪表面上對北京客客氣氣,但親政府媒體不時煽動反華情緒,同行眼見反華標題有助吸睛,人人爭相效法,彷佛中印天天瀕臨開戰,與實際情況大異。
沈兄的結論是,印度政體跟中國不同,民間情緒足以左右政策,當局一旦反主為客,隨時適得其反。言下之意,反華情緒若失控,政府大有可能進退兩難,被媒體牽着鼻子走之餘,中印擦槍走火的風險亦相應增加。
重賞之下有勇夫
這個極具見地的觀察,令筆者想起一樁與印度有關的軼事,以及由此衍生的所謂「眼鏡蛇效應」(Cobra Effect)。話說,在殖民時期的印度,蛇患一度十分嚴重,英國派駐當地的官員為了減少有毒眼鏡蛇數量,頒令每打死一條眼鏡蛇便可領取獎金。常言道,重賞之下必有勇夫,
更何況眼鏡蛇雖毒,怎奈何得了印度無處不在的捉蛇能手?英國殖民政府這項「德政」,對不少當地人來說猶如天降橫財,自告奮勇者不計其數,眼鏡蛇數量於計劃實施初期確實大減。
久而久之,「問題」來了。眼鏡蛇再多,也滿足不了人的貪念,蛇患解決等於捉蛇者的財路一下子給斷絕,那還得了?轉數快的馬上想到,何不大量養殖此物,為自己提供殺之不盡的眼鏡蛇,從此財源滾滾永世無憂?
英國人出名精明,這等雕蟲小技,如何逃得過殖民者的法眼?詭計被識穿後,獎賞計劃實時取消,養蛇人手上「籌碼」換不了錢,留着只會令自己眼冤,遂大量放生。隨着放出去的蛇在野外不斷繁衍,印度眼鏡蛇數量反而比以前更多!
後果可大可小
這個故事未必能直接套用於「印度五毛」身上,惟說到適得其反,卻大同小異。親政府媒體煽動反華情緒,原為凝聚國民向心力,藉以提升莫迪和印度政府的管治威信。
此舉引發競爭對手爭相仿效,為求「促銷」,標題要多誇張有多誇張,不必要地加劇中印緊張關係。那可不是新德里始料所及,處理稍有不當,後果可大可小。
印度畢竟遠了一點,對港人而言,更「貼地」的例子近在眼前,但願 傻燦‧土著‧自醉‧浪子‧阿井 等租租淡淡睇畢下文之後愈聽愈火滾!
政府近年多番推出辣招遏抑樓價,但市民離置業夢想只有愈來愈遠。這算不算「眼鏡蛇效應」,筆者說不上口,但當局以稅務手段打壓需求,炒賣活動近乎絕跡,但同時大大加重了有意換樓人士的交易成本,二手供應萎縮,降溫不成之餘,反令樓價居高不下。
金管局收緊按揭成數,本意是加強銀行體系風險管理,惟市民「上車」難上加難,買樓意欲卻半分不減,購買力迅速由二手市場轉移至發展商為買家提供額外融資的一手領域,樓市在新盤主導下熱上加熱。
世事何其諷刺
滅蛇計劃令蛇患變本加厲、辣招愈多樓價愈升、「五毛」嘩眾取寵左右印度政策,意想不到的後果往往比要解決的問題更嚴重,世事就是如此諷刺!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