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未到60歲,已有4、5層樓,早已達標。人家笑他笨,罵他沒大志,他甚麼也不說。他計劃下一個月,遞信辭職,提早退休,享受人生。
「我不信股票,只信磚頭。」朋友說。
問他為何不信股票,他的答案十分「標準」:「曾經滄海難為水。」80年代中輸了很多錢,便決心不再買賣股票,專心靠買樓作退休保障。其實也只不過幾萬元,但於他的收入來說,卻是大數目,可是多年儲蓄。
朋友兩夫婦80年代中學畢業,便投身社會工作。太太讀LCC,做會計文員;先生去銀行做teller;98年金融風暴給裁了出來,去了做物業管理,現在亦只做到supervisor的職位。於事業言,談不上有成就,但他隨遇而安。
他們兩夫婦沒子女,做的是一般文職,兩人月入共3-4萬元,住在嘉湖山莊一個500呎左右單位,生活簡樸,不奢華花費。去旅行以參加中國和東南亞團為主,近年才去遠一點的歐美等地。
他們有錢便儲下來,閒時去看樓。他和太太住元朗,專看一些附近30年以上的舊樓,尤愛看單幢樓,他的哲學是寧願買得細,也要買得平,怕跌市也不用蝕太多,是典型的保守派。
「買單幢樓,無會所無設施,管理費自然平,即使租金回報較大型屋苑低也很划算。」他專吼300-400呎左右的單位,翻新一下,「一定要做好冷氣和廁所,租客大多有傢俬,見單位新淨,廁所光猛,冷氣又靜又凍,給多500元租金也覺值得。」
他們家亦擺滿了舊家具,看那個租客需要便補上,以備不時之需。
「我們工作的是小公司,沒退休保障,供強積金根本幫不到,惟有靠自己。」
他的「算盤」是在60歲退休時,除了自住單位之外,有1-2層單位收租,即使租金低至只有4、5千元,一個月也有一萬元左右收入,於願足矣;若遇上市道好,像在去年和前年所簽訂的租約,平均有10,000-12,000元,則綽綽有餘。
他們正是許多我們一代香港人的寫照,靠自己,不怨天尤人,買股票輸了,不會說股市呃人;買樓貴了,不會說地產霸權;沒升職,不會說老闆壞話,只怪自己做不好,一生人默默耕耘。
最近,他竟然多了一些嚕囌,說給一些年輕同事罵,說香港正是因為他們這些默默耕耘的人而斷送了香港的前途。
「他們批評我們不去爭取,他們說若政府搞全民退休保障,我便不用日日掛住儲錢退休;他們說打倒地產霸權,他們便不用怕買不到樓了;他們說搞標準工時才叫做平等……」
他們50多歲,過多幾年便退休,從來不奢望發達,亦從沒想過要向人伸手,他說那些年輕同事讀完大學,有些更讀完碩士,又去過不少地方旅行,卻不知道甚麼叫做現實。
他口中的現實不是甚麼民間疾苦之類,而是說「如果真有他們口中的民主理想的話,為何世界上有民主的國家,稅收那麼高,政府仍然負債纍纍?又為何貧富懸殊仍十分嚴重?又為何失業率,尤其年輕人的失業率會那麼高?」
他說自己是平凡人,亦蠢,看甚麼都只是用常識,不相信退休保障可以真的令人退休後有保障,不相信打倒地產霸權後便沒有另一個霸權,所以自求多福,靠自己。
別人看他們的生活或許認為他們生活沒有趣味,人又斤斤計較;但他們清楚知道,明天失去了工作,怎麼辦?於是20年來勤奮工作,儲錢買樓收租。
今天,未到60歲,已有4、5層樓,早已達標。人家笑他笨,罵他沒大志,他甚麼也不說。他計劃下一個月,遞信辭職,提早退休,享受人生。
不怨天尤人,只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