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師奶仔 2015-01-12 10:28:54 |
|
如果我是超人, 一早就遷冊到海外了, 不會等到今天. 佢算係咁上下. 在商言商. 再講, 佢地係咁高的位置, 當然睇既野, 係濶廣D, 清楚D, 亦知道政府要做的係安撫廣大無樓的巿民, 所以地產商無以前咁SO, 這是事實.
唔好講D 地產商拉, 睇番自己先吧啦!
正因為以往幾十年都係剛才提及的地產商的世界, 搞到我地香港樓巿價格高騰, 雖然話買樓會迫人富貴;但同時, 亦係幫D地產商供養佢的下一代,再下一代, 再再下一代..... 我地都係咁買貴樓. 而政府一直蹺埋雙手, 由以往新加坡來港學習我地的居者有其屋, 演變至今,新加坡絕大部份人可以買到組屋, 而佢地的儲蓄率亦係世界數一數二的地方.
香港呢? 雖然中國人愛儲蓄, 但係, 衣食住行,無一不用消費, 尤其搵萬零蚊一個月的, 要不是之前買左樓的, 現在還有錢可以儲嗎? 談何容易?!
我地像博士所言, 唔可以靠政府, 呢個世界D政府個個都唔多掂, 歐洲如是, 就算付稅好高, 但政府無'銀兩' 俾國民退休, 咪叫佢地延遲退休年鹷囉... 一句講晒, [ 莫財] !
香港不是有MPF咩? 傻拉, 遠低於我們實際退休後要花的錢, 所以呢? 唔靠自己, 還靠誰? 真係到時, 執紙皮都唔夠人爭呀! 想下想下, 香港人好悲哀~!
如果無磚頭, 真係有點頭痕. 又或者學我一個租住板間房的同事話齋: '' 無既, 到時唔得囉, 問政府取公援哩! '' 一句既無奈, 又唯一的出路. |
2. 中女社社長 2015-01-12 10:33:11 |
|
危機, 自古有危便有機, 懂掌握一定不是大眾而是小眾 |
3. happy小c9 2015-01-12 10:34:43 |
|
非理性式既訴苦,可以改變社會趨勢嗎?物業從來係奢侈品,無錢買,可以租。請唔好將「想要」同「需要」混為一談。 |
4. 亮劍 2015-01-12 11:30:06 |
|
要分析呢幾拾年李嘉誠点成首富,以下係主因。 1 他有預估幾年後市況的能力,大部分時間都做到高沽低吸。 2 有HSBC大水喉射住,融資成本敢誇全行最低。 3 回歸前後中英港政府高官都俾面。 4 同持有大量土地嘅廠家打交道有一手,人家出地,他公司用專業知識及人脈去同政府傾補地價,基於以上幾點,他開出來的條件就會吸引過同行。 5 他有財力同眼光,收購擁有強大土地儲備的公司,廉價補充土地。 6 他用工廠流水作業形式來建楼賣楼,盡量唔責貨,同時他收購一D有強勁現金流的公司,就可減少楼市下跌風險及加強融資實力。
但以上李嘉誠營商法宝,將會隨他退休而減弱甚至消失。 從持有長和系股票的投資者來說,李某呢步棋,下得正確並合理。 |
5. 順叔 2015-01-12 11:44:56 |
|
長實的收租物業,至2011年底,只係佔集團資產淨值8%,相比之下,新地的比例高達68%,當時的結論係,長實唔識得做商場,冇打造新地標的能力,缺乏類似九倉的海港城時代廣場、新地的國金國貿等王牌物業。 經過近排的再思考,順叔決定將呢個推論收返,因為睇得長實發展歷史越多,越覺得長實唔做收租物業,可能係一項超長遠的策略,好有政治味道的選擇,誠伯當年睇住搬唔走「不動產」的英資,好似中環大地主置地咁,在政治變天的時候,被華資大孖沙撳住嚟砌,當年的深刻經歷兼最大得益者,自然唔想風水輪流轉,自己成為被人撳住嚟砌的目標,再講白啲,長和系近年的發展,已經同「撤資」分別唔大,潛台辭可能就係,唔係咁信得過共產黨。 |
6. 大寶二寶 2015-01-12 12:58:18 |
|
投資者吾係儍瓜,真金白銀攞錢出來,今日兩股都升一成幾就知分拆消息正面。
都係果句,博士你諗多咗諗大咗喇。
共勉之,哈哈! |
7. 肥婆四 2015-01-12 14:46:36 |
|
李生頂住唔遷冊十數年,今次都仲係比管理層說服先作此安排,對香港算係有情有義啦,始終要交比下一代,正所謂仔大仔世界,順應潮流註冊開曼,各方反應亦正常。
市區樓成本都過萬文,發展商用幾年時間做先賺個五六成,平均一年咪得一成左右,價跌自然做慢的,甚至唔做。依家買樓係貴,都係好過租的。 |
8. 讀者 2015-01-12 16:16:20 |
|
誠哥在地產中同香港政府申請唔到信用卡? 所以宜家取消香港呢張信用卡, 走去開曼群島申請信用卡? |
9. CD ROM 2015-01-12 17:57:08 |
|
我認為我們要睇的係唔係李生, 同小超個人既能力, 而係兩者用人既態度......
整個高管團隊, 唔會話變就變. |
10. 林奮強 2015-01-12 20:25:47 |
|
新年伊始,謹祝各位讀者新年快樂。近日友人送我一篇《金融時報》(FT)的文章,說明主導過去60年西方國家思想的自由市場、民主及美國霸權正大量急劇地流失支持者。2008年金融海嘯後,自由市場機制未有令經濟短期復甦,至今已迷失7年。觀乎日本要在迷失10年後才知已迷失了10年,看來不肯面對現實是日本也是全球的人性表現。目下,可能全球要在喪失20年後,當大勢已去,人們驀然回首,才會驚覺一整代人的機會已經流失。近日德國、日本及美國的10年國債孳息率分別低見0.4%、0.3%及1.9%,通統預視零增長、高失業率及通縮風險將持續。歐盟的青年失業率高達22%,他們隨時一生都未能就業;但另外78%的年輕人,未來40年都可能只可打散工,全無加薪或上流力可言。這也是我們今年主要講座”Rising City in a Sinking World”的開場白。因為黃金五年(2010-14)的數據充分說明,在全球陰霾下,香港不但可以獨善其身,還可以超倫敦趕紐約,成為最有動力、最人性化、最均富、最和諧的國際都會,是全球鳳毛麟角的Rising City;所以香港最美好的50年,不是歷史,而是未來。這也是HKGolden50的核心信念。 此美好未來觸手可及,但港人要做很多實事,首要工作就是全民全知香港的形勢。香港有很多全球求之不得的社會及經濟發展機遇,令老有所依、弱有所靠、傷有所救、殘有所助,年輕人學以致用、大展所長。但每天翻開報章,卻偏偏找不到如上述的FT文章,彷彿我們只需把全部精力放在政治上,而不用理會民生;而FT文章正好說明,一旦失去民生,則如何民主的制度亦會崩潰。這是最可惜遺憾的事:因為香港明明是可造之材,但若再不對機遇加以灌溉的話,我們勢將跟發達國家一樣迷失20年。 如今人人熱衷政治,彷彿民主能給香港一粒靈丹妙藥(magic bullet),所有問題都可迎刃而解。FT的文章便正好解釋,不論黑貓白貓,能利民的政制才是好貓。事實上,去年底哈佛大學的一項全球調查發現,國家主席習近平以90%的分數被國民評為最佳國家領袖,大幅拋離西方領袖如英揆卡梅倫(55%)及法總統奧朗德(48%),正是民生政策最為重要的力證。因此,我們在追求不存在的magic bullet同時,最少也應把等量的精力,放在可以真正直接幫助香港老中青三代人的政策規劃上。事實擺在眼前,有沒有「你想」的某一種「上流」民主,我們還有大量避免香港跟全球「下流」的實事要幹:香港有一流的酒店管理課程,卻苦無新酒店落成,難道我們樂見香港像菲律賓般,把最出色的年輕人「出口」到外地,例如迫我們頂級的酒店管理畢業生,因本地無發展機會,出走到有大量酒店落成的上海、前海、澳門,而香港則淪為老人村嗎﹖又例如,未來15年長者人數會增加1.2倍,我們需要起碼額外60%的醫院床位。近日流感高峰,人人也知道床位和醫生不足的苦況。可以預視,當長者倍增或禽流感爆發時,我們根本不可能應付得來;父母病倒時,就算能住進醫院,也可能要死於冷巷病榻上。如果我們再不行動,香港隨時變成人間煉獄。眼前是個slow-motion tram crash(極慢動作的撞電車),但卻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只要能做到「港人知港」。 |
11. 大比數的資金 2015-01-12 21:29:14 |
|
香港把大比數的資金用於: 公務員薪酬開支895億元,社福開支持569億元......... |
12. 「港人知港」 2015-01-12 21:44:47 |
|
「港人知港」近15年來,香港推動消滅傳統中醫藥界施政,大量古傳中醫在消失中,治理奇難雜症,瘡科爛肉之中成藥停產三年以上了,最優秀傳統中醫藥體系正在消失中,根本大人物/小人物都不理.......現在中醫界都懷念: 漢代漢高祖對中醫的無為而治,英皇室對香港中醫的無為而治,保存了中醫最優秀系統,這個中醫最優秀系統將在20年後消失......, |
13. 金融雲端:長和(還)不是怡和 2015-01-12 22:13:56 |
|
李超人的世紀大重組,坊間都把焦點放在遷冊與否的問題上,以至於長和是否步怡和後塵,進一步撤出香港。 其實遷冊與否,暫時看來作用不大,反而是長和系這幾年的部署,那一脈相承的「去中港」策略,還更值得細味。 回顧這兩三年長和系的大刁,除了外國的大茶飯以外,另一特色便是陸續把中港資產減持、分拆、變現,出售百佳不成,都要向新加坡淡馬錫減持屈臣氏,連環沽售內地物業項目,再由電能實業(006)分拆本港發電業務成港燈電力(2638)上市。 一合一分 厚此薄彼味濃及至今次把長實(001)和黃(013)一合一分,衍生出長和及長地,更可說是把地產酒店等不動產一次過剝離的舉措。本來長實藉着持有近五成權益的和黃,其收入仍然較多元化及國際化,但日後集所有地產於一身的長地,土地儲備只有3%在中港之外,海外的酒店房間數目亦少於兩成,名符其實是一隻中港地產股。 相形之下,剝離了地產業務的長和,明顯更加國際化,其來自中港業務的經營溢利(EBIT)佔比,理應會由2013年度的35%進一步下滑,換言之,未來的長和,將更少受到中港政經環境的變化影響。 儘管霍大班指重組好處之一,是令日後長和系再沒有大婆二奶之分,但除了股權關係確實由垂直變水平外,我總feel到那股厚此薄彼的味道。這點由重組悉心選擇的時機可以看到,過去一年,長實股價跑贏和黃兩成,一邊受惠於樓市越劏越旺,一邊卻仍要承受歐洲經濟的不明朗及油價反艇的衝擊,今次交易劃一以五日平均股價來計算換取新公司長和的比例,在和黃的股價低於自己的長期平均估值下,便顯得有點輸蝕。若果交易早半年前進行,這個比例應會對和黃的股東較有利。 除了長實與和黃的股東待遇有別外,由長和割出來的長地,還要舉債550億元向長和支付代價,意味長地一出世,就要貼錢給長和做生意。 長地褪色 長和似有後着不要以為,樓市正如日中天,長地面前還有好一段時間賺easy money,實情是近年湧現了一批紅色資本進場積極搶地投地,華資地產商的優勢開始褪減,近年長和投地亦沒有以往進取,過去的主場優勢變得黯淡,再加上加息周期不知何時啟動,我會認為,長地這艘船其實是很難駕馭的。 長地的未來,會否像港燈一樣,引入中資甚至央企,維持在中港地產市場的競爭優勢,真的要拭目以待。 至於長和會否真的步怡和後塵?暫時我看不到遷冊能買到的政治保險,當然如果長和日後選擇到倫敦作第一上市,又或者這幾年的螞蟻搬家式縮減中港業務,持續下去,那又另作別論。 我隱隱然覺得,超人這步近年最重要的棋還未捉完。 長和系重組,也是力場的重組,是香港政經權力版塊的大挪移,折射出來的影響意味深長,肯肯定不是單單商業考慮可以解釋掉。
丘亦生 金融中心fan page: http://www.facebook.com/hkfincentre |
14. 曾淵滄專欄:如何解讀超人財技 2015-01-12 22:16:12 |
|
長實(001)、和黃(013)合併再分拆,對李嘉誠、對小股民而言,有多大影響?目前李嘉誠持有43.42%長實,再通過長實控制和黃,長實持有49.97%和黃,故李嘉誠間接持有和黃21.69%,長實與和黃合併再分拆,一為長和,持有所有系內非地產業務;一為長地,持有系內所有地產及酒店業務,李嘉誠在兩家公司持股比例將會是30.15%。 目前長實扣除和黃業務外,以地產為主,故可說李嘉誠對長和系內地產權益由43.42%降至30.15%,而和黃所持有的非地產業務的實質權益則由21.69%增至30.15%。這說明李嘉誠更看好長和系內的非地產業務,寧減持地產項目權益來增加非地產項目。 留意未來增減持動作過去兩年長和系在非地產業務投資額巨大,於地產業務買地少了,到海外投資非地產業務多了,現在長和系依照地產與非地產分為兩公司,大家不妨留意李嘉誠將來會不會減持新的長地而增持長和,若是,那等同李嘉誠向市場說明他不看好香港房地產。 目前長實作為母公司來控制子公司和黃,往往子公司的資產值都不能全部反映於母公司的股價,總得打個折,正如近日中信投資(267)旗下信行(998)及中信証券(6030)不論A或H股都大升,但中信投資股價並沒有依比例反映,換言之長實目前股價是有巨大的折讓,合併再分拆後就無母公司與子公司的分別,利好股價,上周五合併及分拆消息公佈後,長實與和黃於紐約一起升。
曾淵滄 財經評論員 |
15. 金融雲端:李氏沽兒 2015-01-12 22:21:40 |
|
長和系近年最大的賣產交易終於落實。和黃(013)上周五宣佈以440億元(56億美元)出售屈臣氏近25%股權給新加坡主權基金淡馬錫,說好了的上市已被押後。市場對這個出其不意的結果大感意外,更不了解李超人為何扭盡六壬都要減持這項業務。 這一趟和黃出售零售業務,數度變招,由去年打算出售百佳予財團,到改為把規模大得多的屈臣氏分拆上市,在公開市場減持,誰知到埋門一刻,卻又變回用私人配售的方式,售予淡馬錫,轉身之快,叫市場真有點跟不上其舞步。有說法指,管理層乃於月初為上市進行巡迴路演時,接觸到淡馬錫的管理層,發現該基金對收購一個更大股權感興趣,因而立時變陣。 扭盡六壬沽屈臣氏 暗藏玄機過去和黃也曾經這樣出盡法寶,希望為一筆資產變現,好像其意大利3G業務3意大利,便曾多次希望變現減磅,2006年已計劃分拆上市,當時市傳估值100億歐元,結果被指索價太高而擱置,到了2011年又傳出擬售予當地最大的流動電話通訊商意大利電訊,雙方眉來眼去了幾個回合,去年對方的董事局甚至通過就收購展開商討,但結果還是無米粥。 相比之下,今次最終都修成正果,雖然估值較原來市場估算的低了一截,但400多億元的單一投資,淡馬錫爭取一點折扣是可以想像的。況且,現時屈臣氏體現的價值,已佔去和黃市值近四成,較其貢獻18%盈利的比例更高,又沒有關掉上市大門,照計利好,怕只怕之前市場反映了更高估值,可能會因而有人沽貨。 有說法指,今次減持是為迎接加息周期的動作,但由於變現所得,絕大部份用於派息,只保留三成現金,相比之下,港燈(2638)的分拆上市,變現之餘又轉移債務,今次減持屈臣氏,似乎不太能用減債的角度來看待。 我認為,超人今次減持屈臣氏的玄機,或可從他最近接受財新網訪問中找端倪。他在這次訪問中,提及多項新科技投資,涉獵範圍已不局限科網,既有人造蛋,又有新農業技術,更對一個高科技慳電膽愛不惜手,似乎多多子彈都用得着,今次變現近70億元,會否用作買新玩具之用? 電子商貿坐大 傳統零售式微另一線索,則是他在訪問中提到一位經濟學家Tyler Cowen著作,這位學者近日以預測科技將大舉取代人力而受爭議,他在新作《Average is Over》中,更加指出超市在高科技協助下,將會聘用越來越少的人手,整個付錢過程都可自動化,連收銀員都可慳番。這對於僱用數十萬人的零售王國來說,不是個容易拆的彈,轉型的難度頗高,加上各地不斷湧現電子商貿的挑戰,近至內地的百貨公司遠至沃爾瑪都在捱打,傳統零售業務的最好日子可能已經過去,既然估值見頂,減磅減掉風險,也是明智之舉。 |
17. to 16f 2015-01-13 00:37:42 |
|
如果可以輸入外勞,只係之前買平地果班地產商賺多左錢,下一水賣地就會賣貴返,其實唔比入外勞,只係政府以間接將本來可以收到既賣地收入益工聯會同職工盟。
另外,李家誠分析地產係唔係睇淡就人言人殊,但佢話今年可能唔加息,反而就係比左一個唔使你估,由李家誠及其團體endorse,簡單直接既答案。 |
18. 打錯字 2015-01-13 00:38:34 |
|
係嘉誠,唔係四仔李家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