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產發展商點樣喺舊樓重建中揾錢?
1) 地積比率---有些舊樓地積比率未用盡,發展商可以用補地價方式同政府傾,咁就可以起多啲樓面面積。
2) 高低層數差別----正常香港私樓,三十樓肯定賣得比三樓貴,因為高層單位會開揚啲、光猛啲,連啲結構牆都薄啲、實用啲,所以發展商起到啲樓有咁高得咁高,並非無端白事。
3) 特式單位---天台對下嗰層舊時好多樓因為無電梯到,加上會有天花漏水,太陽曬熱到日日要開行冷气等問題,平均呎價會賣得平過樓下嗰層(例如美孚),但新樓就可將呢幾層樓連埋個天台打造成特式單位,再加多個泳池就可變天池屋,要多你幾倍呎價都仲得!
4) 貪新忘舊---新樓省回潛在嘅保養及維修費用,加上大量附加設施,賣貴過舊樓,當然正路!
5) 發水---發展商可以通過會所、環保露台、停車場、預製組件等合法取得大量額外樓面面積,以前係人都發倒幾成,一個項目賺唔賺睇呢度!
但地產發展商嘅揾食機會,現在少左好多。
1) 地積比率---政府係唔少地區收緊左地積比率,例如由 7倍減到 5倍,西半山就係樣板。
2) 高低層數差別----一講屏風樓人人聞之色變,唔少新樓因此受制樓宇高度限制,唔能夠你想幾高就起幾高!
3) 特式單位---有米中國同胞被辣椒阻撓入市,个个發展商都積埋唔少呢啲貨尾。
4) 貪新忘舊---呢幾年大市升左幾成,但大把新樓業主還坐緊艇,新樓輸死人連同胞都感覺出,現在新樓當 2手咁開價已經係常識,真陰公。
5) 發水---發展商如果唔攪盡腦汁,例如將個停車場起喺地窖,只發倒壹成,本來日日天九翅,現在只得碗仔翅。
地產發展商五條舊樓揾食法寶慘遭政府震垮,咁補得幾多地價俾你政府先?
俾個例子:--公務員建屋合作社重建遇到最大的難題,係呢D地之前以折讓價批出。
例如一個他盆佔地5万呎,之前政府用3份之1地價批左俾班公務員地楼自住。
呢个合作社以4倍地積比起了20万呎楼,当分成200間屋。
有發展商睇中呢个地段,向合作社提出以同区2手價每呎13k,收購呢200个业權,共耗26億。
合作社解散,發展同政府倾補地價。
第一政府認為呢塊地AV应值8k,發展商講到变7k半。
第二地積比由4倍变7倍。
咁補地價金額就是:……
。 補回之前少付3份2地價,即20万呎每呎5k等如付10億。
。 增加容積15万呎,每呎7.5k等如付11.25億。
。 35万呎楼的拆卸、建築费及利息預算4.5k,呢个项目总計要再付建築成本15.75億。
項目总支出等如:26十10十11.25十15.75=63億。
即幾年後每呎楼面平均係18k,但現在係13k咋!
如果呢个项目係正常私人楼,那嗰10億銀補地價發展商就可省回。
你2手楼市價13k,幾年後要賣过2万才得微利,即要升值5成以上,乜水会做?
講完舊樓講埋農地轉屋地,你政府唔想俾人話官商勾結,補地價會去到盡。
另一方面地產商要追求最大利潤,補地價最好越平越好。
雙方利益有衝突,又各自要向頂头上司及小股東負責交代,本來解決呢個差距嘅最佳方法,係後市有『想像式上升空間』!
咁政府就可同小市民交代,拒哋已經係傾倒个「市價」返來。
而發展商亦可發表,拒哋出呢个高價,係睇好後市啫!
但呢幾年地產業,日日聽倒嘅係你 CY 及其團隊唱衰個市,又整出一浪接一浪嘅辣椒出來,阻攔真係有、又唔怕貴嘅實客入市,加上建築費及銷售成本如脫韁野馬般上升,那麼就算你政府真係實行補地價仲裁機制又點喎?
你政府又一早話到明,呢个仲裁機制,係有約束性,得出來嘅結果,係『邊個估價高就採用邊個』,而雙方又必需遵守嘅。
大伙兒都係讀嗰啲書,揸住嘅又係相同數據用來計,分別只是部分觀点有落差,那麼真係一個唔好彩,嗰班仲裁人估出來嘅價,仲高過政府心目中嗰口價的話,咁地產商咪捉虫?唔衰攞嚟衰?
那打後幾个大型發展商會點玩,仲唔係傻仔都估倒嗎?
現在最重要係後市冇咗『想像式上升空間』呀!
而乜東東係『想像式上升空間』?
咪因通貨膨脹而引致的升幅囉!
例如通脹每年平均升 4 %,咁 6 年後樓價比較現在升兩叄成係咪正路?
但現在政府係想做到,乜差都可隨通脹上升----隨左樓價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