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聯邦儲備局宣布,把現時每月850億美元買債安排,減少至每月750億美元。有些言論認為美國已經算是展開了退市的步伐,但另外一些卻說又不是加息,不足為慮。大家想當然對於經濟名詞的學術爭論沒有多大興趣,但了解背後的操作卻有助分析樓市後向。
所謂退市就是退出「量化寬鬆」(QE),一般人理解是「印銀紙」,其實不是那麼簡單。
量化寬鬆是由中央銀行通過公開市場操作以提高貨幣供應,中央銀行通過公開市場操作,例如購買政府債券、借錢給接受存款機構、從銀行購買資產等,使銀行體系增加的流通性。
這種方法接二連三地推行,已無以為繼,所以改為「扭曲操作」(OT),透過聯儲局「沽短債、買長債」,讓長期利率向短期利率靠攏,鼓勵銀行業加強向急需資金的中小企放貸,而非一味購入長債,藉以刺激經濟。
如果學術上看,今次聯儲局降低買債規模,只是降低OT,而不是退出QE,喜愛的話說美國沒有退市,亦無不可。
不過,問題的重點不在是否符合退市的定義,甚至不是銀行有沒有加息,而是為甚麼美國會在失業率未下降到達指標,而貿貿然去縮減OT?
美國其實是一個資源極之豐富,科技及知識產權極之發達的國家,之前金融海嘯出現問題,只是癬疥之疾,並沒有傷到筋骨。而上世紀歐洲列強由盛轉衰,都要有兩次世界大戰的洗禮。而美國已陸續由伊拉克和阿富汗戰爭中抽離,本土又大加開發石油及天然氣,現在已經有復甦的勢頭。
美國經濟復甦已反映在股市,將會有兩大後果,就是資金回流美國,以及實體經濟爭逐資金而導致資金成本上升,即所謂「加息」。經濟學上有所謂「擠出效應」(crowding out effect),就是指政府(public sector)對私人(private sector)競逐資源的後果。
美國現在開始降低買債規模,就是要避免擠出效應出現,否則公私營部門一起爭逐資金,將會直接導致加息。
短期來說,加息並不是眼前的現象,可是環球資金撤出新興市場,回流美國已經出現苗頭,香港會否因此而出現資金外流,是比加息更加影響到樓市走向的因素,現時仍待觀察。不過銀行已經透過減少按息優惠,靜悄悄地提高新造按揭息率了!
延伸閱讀 :鬆趣圖解(6):銀行加息無話你知
http://notcomment.com/wp/?p=9521
現時政府統計署沒有就按揭利率走勢作出統計,有的只是最優惠利率 (P Rate) 和銀行同業拆息 (H Rate),那麼怎樣知道樓宇按揭的利率走勢呢?
大家可以看到,按揭利率已經由最低的0.84%上升到2.165%,即是上升了1.325%! 其間,無論P或H都沒有變動,為甚麼銀行會加到息呢? 原來一般的按揭報價是 P-X% 或者 H+X%,銀行所調節的是那個X%,結果就是神不知鬼不覺之下加了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