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發起的「雙十一」光棍節,今年銷售額一如所料,突破了目標300億元(人民幣.下同),全日總銷售額約350億元(約57億美元,較去年美國感恩節後「網絡星期一」的19.8億美元高逾倍),較去年全日的191億元上升逾八成。
阿里巴巴主席馬雲昨晚豪言,「數字不是今天最關心的,而是其背後的意義」。他謂,其實可以將銷售量做得更大,但不想物流及銷售服務超過負荷,影響消費者的購物體驗。
去年馬雲與中國首富、大連萬達董事長王健林打賭1億元,若2022年電子商貿在零售業的市佔率達到50%,王健林便算輸了。馬雲表明,賭局依然有效,更坦言「如果王健林贏了,是這一代人輸了,證明中國改革失敗。」他又指出,希望透過今次光棍節,讓市場了解到電子商貿的力量,證明消費者趨向網上購物,減少到店舖購物,地產商未必需要像以往般,提高對商業項目的投資,「把商業地產的價格打下去,讓中國房地產的價格更健康」。
筆者不知道馬雲的豪言壯語會否最終實現,即電子商貿可大部分取代傳統的購物模式,從而令商用物業價格被打下來。不過,過往確有不少傳統經濟活動相繼被電子經濟活動漸漸取代,以致一沉不起。
較熟悉例子有亞瑪遜的興起,令傳統書店被排擠,網上音樂及影視,連「老翻碟」也被打至幾乎不能生存。當然,傳媒更有深刻體驗:傳統報章的發行量和廣告不斷流失,連免費報也生存嚴峻。
看到馬雲的說話,筆者想告訴大家,當大家還認為擁有「磚頭」可以永遠不敗,甚至認為富可三代,而當有一天潮流轉變,新的經濟模式出現,一切都不是必然的。
撰文:陸振球(明報地產版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