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瀏覽人次:34016    回應:30
 
我要回應
我的稱呼
回應 / 意見
驗証文字
 
回應 / 留言規則
  1. 禁止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
  2. 禁止以名稱/暱稱/綽號/同音字等批評或映射任何人士、機構、公司;
  3. 禁止發佈有關招聘、推銷、廣告等內容;
  4. 禁止公開任何個人資料(如電話號碼、電郵地址、即時通訊帳號等)。

敬請留言者自律。本網站保留刪除/堵截任何留言的權利。

會員登入
登入ID 或 網名
密碼
1. 永亨獲洽購 2013-09-17 09:08:51

取消以股代息 股價今勢彈升 永亨獲洽購 料涉逾200億

(綜合報道)(星島日報報道)中小型銀行併購消息四起。繼創興銀行(1111)後,永亨(302)昨自揭包括馮氏家族在內的主要股東,正就可能賣盤獲獨立第三方接洽,並因此取消以股代息計畫,以便利賣盤洽商。有分析估計,永亨的售價或可介乎2.3至2.6倍的市帳率,每股作價150至170元,料涉資逾200億元。受賣盤消息刺激,料今日股價或彈升10%至15%。

  永亨昨晚公布,董事會獲通報,該行主要股東,即馮氏家族成員及其關聯方和相關家族信託,以及紐約梅隆銀行,已就可能出售所持永亨全部1.38億股股份或45%股權,獲獨立第三方接洽,惟目前仍處於初步階段,尚未商定任何最終條款。然而,若成事,買家須作強制性全面收購。

  鑑於上述潛在交易,董事會決定取消早前公布派息中期股息的以股代息計畫,中期股息將於10月9日僅以股息支付。永亨昨收報83.8元,升1.09%。

  分析相信,取消以股代息計畫,可便利賣盤洽商。有分析員指,若以永亨上半年股本回報率及資金成本推算,放盤價可高達2.3至2.6倍市帳率,即每股作價150至170元,即收購方須支付約207億至235億元。 他又估計,潛在買家將以中資機構為主,包括銀行、保險公司及非銀行機構。其中,農行(1288)等國有商業銀行均有機會,因可拓展跨境業務;又可通過以港資行身分,日後於進駐內地自貿區中受惠。

  國壽(2628)在2008年金融海嘯前,曾洽商收購由梅隆銀行出讓的一成永亨股權,梅隆另向馮鈺斌出售5%永隆,但因觸及全面收購,交易最終作罷創銀賣盤料本周拍板

  昨另有報道指,約有4至5家公司有意收購創興銀行,交易有望本周內拍板。受利好消息刺激,創銀昨收報31.7元,升10.3%;廖創興企業(194)收報15.84元,升9.7%,齊創52周新高。創銀收市後發通告,重申目前有與包括越秀集團在內的若干獨立第三方對話,惟仍未達成任何協議。

  資深股評人陳永陸認為,創興成事機會較永亨為高,但因永亨昨收市後才公布消息,今早或有較大升幅,如永亨股價今早已升超過10%的話,投資者切忌胡亂追入。

  卓域資產管理董事譚紹興則認為,現時散戶才入市或已錯失最好時機,因為創興及永亨的股價已經炒高,反而他認為大新銀行(2356)現時市帳率仍未到1倍,以港銀一般以約2倍市帳率出售計算,散戶可侍機而入。

  財經

2. 不平則鳴 (1) 2013-09-17 09:47:12
97年10萬大多數自住樓啲負資產業主, 水深火熱陷於絕境, 記憶猶新, 我有幸不是其中一員, 但到今日回想當年董政府, 社會意見及多數議員總体認為, 不應亦不宜由政府以公帑援助, 因投資虧蝕而陷入絕境的負資產業主, 應由他們自負結果, 他們部分人悽慘結果猶歷歷在目, 但想想這班人其中多數不是炒家, 是沉默勤奮啲中產, 因居住問题是生活重中之重, 幾以一生積蓄而置業, 與今日梁政府, 社會意見及多數議員總体認為的, 有甚麼分別? 為何今日以同樣理由就大聲疾呼, 義正詞嚴, 以公帑援助不即時買樓上車不會即時死的人, 而置當年因相同問題, 陷於生死之間的人於不顧? 請問政府到底根據甚麼標準, 以180度相反思維去處理同樣問題, 如果政府今日所做是正確的, 那如何面對當年, 因絕望而尋死的業主及其未亡的家屬?
3. Ballack 2013-09-17 10:05:44

我覺得湯大師的評論最中肯及可信,好可惜只在imoney看湯大師文章,不知這网站的存在,有點相逢恨晚的感覺!

那些所謂星級評論員、經濟學家、地產代理老闆,樓市會跌五成的預測,"just too simple, sometimes naive", 可以不理!!!

4. 亮劍 2013-09-17 10:14:05
買樓自住並不永遠正確,租樓交租有時並非錯誤
王文彥
怡居地產常務董事
及中原地產創辦人
2013年9月16日

近日閱讀雜誌,無意中看到一位著名財經評論員給讀者的意見。他說:

「若有人問筆者(現在)可不可以買樓?我會問他買樓做甚麼?若不是首次置業,不是自住的,筆者會勸他不要買,沒理由在樓價已經上升10年之後的今天,高價追買。若是首次置業、自住的,筆者會問他每月賺多少錢,打算買的樓每月供款多少錢,再將每月供款的金額加多兩倍,然後看他還有沒有能力每月還錢,如果能,則不必理會將來樓價是升是跌,都可以買樓。」

該財經評論員的意見,與一位知名地產發展商的看法有異曲同工之妙。該知名地產發展商認為:

「樓價不會天天升,自住、家人住,沒問題,不要炒樓」。

「過去數十年,就算在樓市最高價位入市,事後回顧,仍然覺得便宜」。

他們倆人的說法成立嗎?個人認為不成立。理據嘛,以前說過,現在再說一遍。

『樓價的長期基本趨勢是大漲小回,「就算在樓市最高價位入市」,最終亦會收復失地,這話沒錯。問題是「事後」要事隔多少年。如果你97 年摸頂買了嘉湖山莊,16年後的今日,你尚欠一、兩成購入價才可見家鄉。人生有多少個16年呀?!

可以選擇,當然選在樓市最低價位而非最高價位入市,錯過今次的低位,就耐心等候下次。最高價位入市,縱使「事後回顧覺得便宜」,這個「事後」,往往要等十年以上,在起初的四、五年,價位動輒跌40%至65%,實在太傷痛了!如果沒有實力或耐性守,你連這種終於「覺得便宜」的卑微回顧也沒機會享受。

在甚麼時候買樓,時機較能力更重要!最合算是在復甦期始初買,最要命是摸頂買。根據過去的紀錄,每一個循環從復甦期始初至繁榮期頂峰,樓價至少升三、四倍;相反地,見頂回落至見底,樓價往往最低限度跌去40%。我們此刻首先要弄清楚樓價是處於循環中哪一期,是復甦期當然好,是繁榮期初階亦問題不大,但如果是繁榮期的尾聲,你還建議大家入市,豈不是把大家放在火爐上嗎?弄錯買樓時機,愈有能力,損失愈慘重!

香港經濟逃不過循環,上一個下跌浪,歷時6 年,報銷65%樓價,這是多麼大的血的教訓呀?如果大家認同此刻樓價接近摸頂,何不忍耐一下,等待未來的浪底再買?』

不管市旺市淡,時常聽到不少準買家這樣解釋他們買樓的動機:

「租樓交租是代業主供樓,簡直是將錢倒入咸水海!」

這種說法缺乏常識和商業盤算。但很奇怪,絕少人挺身而出,指出他們看法的謬誤。天下無免費的午餐,買樓是要付代價的,一旦買樓,一筆資金(就是樓價)從此被長期積壓。對投資性質的買家來說,他所付的代價(樓價)換回租金回報;對自用性質的買家來說,他所付的代價換回免付租金。相反地,租客付出租金,但得以將等同樓價數目的那筆資金釋放出來,靈活運用。當買家還是租客化算呢?沒有絕對的答案,關鍵在於他們運用資金謀取回報的能力:若果買家有能力利用所付樓價生產出較租金更高的金錢回報,那麼該買家應該當租客,當買家收租或免租是虧了;若果租客的理財能力能讓樓價生產出較租金為高的金錢回報,那麼該租客不做買家而樂於當租客完全正確。這解釋了為甚麼大家樂、麥當奴快餐、各式名牌店和許許多多的商業機構,祇願租賃而不肯買入它們拿來做生意的店舖、辦公室和廠房。

在樓價見頂回落之際買樓,是高價接火棒,若持貨到浪底,損失就是樓價於下跌浪中的跌幅部份(請記著,在過往半個世紀的幾次下跌浪,樓價跌幅一般介乎40%65%,從來沒見到15%20%那麼溫和的跌幅);相反地,若聰明地租樓,就可避接高價火棒,從而得以避過樓價於下跌浪中的跌幅部份,屆時自可輕鬆地於谷底接貨。

基於上文的分析,大家不難看到,自住買樓不一定永遠正確;租樓居住不是代業主供樓和倒錢入咸水海,更非任何時候均是錯誤。


王生⋯高沽低吸,阿媽係女人嘅嘢,鬼唔知咩?但你王文彥連自己都做唔倒嘅嘢,就走去叫別人做,咁是否強人所難嗎?
如果呢一篇嘢,係你處女首發,真係正到冇朋友,值得貼堂兼攞足一百分!
但最慘嘅係,你老哥喺 CCL56拾點就話個市會爆嗰度死呢!
現在樓巿當然貴到核爆,唔抵到癲,但因為政府政策失誤,加上泛民及環保佬玩嘢,個巿會喺呢年幾在CCL 1OX到12X上上落落嗰度死呢!
要是美國嘅退市時間表唔符合「公眾預期」,仲一再推遲,咁呢個市隨時玩多一轉,真係去到 CCL17X都有份!
如果你面皮夠厚,到時就再出過呢篇文啦!我包你中硬!
5. 亮劍 fans 2013-09-17 10:40:13
亮劍 俾10個like你
6. 失敗 2013-09-17 11:01:25

亮兄:

王伯是一失敗者。先敗走中原,再失守長安。另立傻居,也是苟延殘喘。與長策會的蔡顏面,都是敗兵之將。

不足道也!

7. 未來負資產, 2013-09-17 11:04:47
當樓價下趺兩成,過去兩年,全部加入負資產大聯盟,就業情況一定十分差,遊行人數又超過數以十萬,CY又要找借口退下來
8. 雲在青天水在瓶 2013-09-17 11:45:40

中原指數大型圓底,由1997年10月起,至2012年5月止,運行了14年半。現在距離去年5月的突破位,只不過剛過了1年3個月,而指數價位也最高不過20%。如果講現在就到頭了,不論從時間上來看,還是從幅度上來說,都不成比例,也不符合圖表理論。

圓底的量度升幅為174點! 2017年前大家一齊見證

9. 狂劈至465萬 一房價買兩房戶 2013-09-17 12:15:37

【本報訊】全城加速冧價。新盤接連低開搶客,二手業主也失去耐性,與發展商「劈過」。長沙灣宇晴軒一個兩房戶,兩個月連減五口價共75萬元,至465萬元大賤賣,成交價創屋苑超過一年新低。代理形容為「一房價錢,兩房享受」。
記者:朱連峰 湯家明

市區屋苑相繼冧價淪陷,越劈越狠。利嘉閣地產鄧俊文表示,宇晴軒1座低層D室兩房戶,建築面積633方呎,實用451方呎,僅售465萬元,建築和實用呎價低見7,346及10,310元。單位今年7月放盤,開價540萬元,因乏人問津,至本月13日已減至480萬元,最後要減多15萬元,短短兩個月累減13.9%至465萬元才賣出。同區四小龍屋苑之一的昇悅居,現時一房戶入場費也要約460萬元。換言之,宇晴軒兩房造價已直逼「一房價」。

 

10. 樓市有沒有上升條件? 2013-09-17 12:31:08
樓市有沒有上升條件?
當然
大家快來買樓
出貨
大家多些做
我要賺佣
11. 我地做野要交稅, 拎綜援做野有獎金? 2013-09-17 12:45:30
早知係咁, 寧願政府之前派6千蚊算啦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30914/18422822

【本報訊】扶貧委員會昨通過「鼓勵綜援受助人就業獎勵計劃」,月入超過4,200元的綜援人士,除獲豁免2,500元入息外,其餘收入政府將撥入特設賬戶儲起,累積達申領綜援資產上限兩倍,就由關愛基金將全數款項退回給綜援戶。計劃明年4月實施,試驗期3年,預計2,050失業綜援受助人參與,涉款約2.26億。
以一個4人綜援家庭為例,資產上限為6.8萬元,若該家庭3年內工作入息累積達13.6萬元,便可取回全數;若3年期屆滿只達資產限額1.5倍或以上,仍可獲發放累積金額。

鼓勵受助人脫離綜援網

社會福利署署長葉文娟認為計劃可鼓勵綜援人士就業,脫離綜援網,並會檢討其成效及研究是否將計劃納入常規政策。她又透露,現已批出共39.3萬宗長者生活津貼,最快今年底進行資產覆檢。

12. 174 2013-09-17 12:48:52
升到一七四仲有五成左右升幅,大家快點賣血賣腎去買樓啦。加埋摃桿,賺成倍幾。好過買tencent la.
13. TK 2013-09-17 12:54:07
 
  做業主永遠高人一等, 租客怎能相比? 最怕是冇本事做.
14. TK 2013-09-17 13:04:00
 
 香港樓價如果跌是YC政府行政人為干預而致, 敝除此因素, 自然定律是一定昇. 
15. 大B 2013-09-17 14:40:49
生女是CY既錯    
生仔是CY既錯
隻狗死左是CY既錯
屋企有曱甴是CY既錯
.................
.................
.................
.................
.................
.................
.................
.................
.................
只要是錯既事就一是CY做既 *o*
16. 糊裡糊塗 2013-09-17 14:59:30

劏博士一文之內相繼作出三種預測,令人摸不著頭腦,抑或效法扎腳英,示範語言偽術。有必要澄清。

1.   就算如他們所願,樓市都不會下跌五成,最多15%。(第一後尾)

2.   這些購買力足以阻慢下降速度,在兩年內跌十幾個%是有可能,(第四後尾)

3.   加加減減,正正負負,樓價維持在現水平就差不多,(尾段)

17. 港島區樓應起碼賣10萬一呎 2013-09-17 15:49:19
18. OK 2013-09-17 16:55:00

只要樓價下跌10%,便會有一批人置業,下跌20%,又有另外一批!

 

很多人懂高賣低買的道理,但到實際情況出現時,大部分人都不敢買。

19. 為何業主不賣樓? 2013-09-17 18:59:10

為何業主不賣樓?

【iMoney智富雜誌—置業安居】近來大量名人都出來說,樓價將大跌,但是二手樓成交依然一片死寂,現時地產代理面對最大的困境是,沒有多少個業主願意賣樓。

為甚麼業主不賣樓?是不信這些財經界的名人的預測?

筆者估計,該是半信半疑吧!近來不少業主朋友都問我同一個問題:「該不該賣樓?」筆者反問他們:「賣了樓,如何處理賣樓變現的資金?」

不知怎處理所得資金

是的,筆者相信樓市二手市場之所以一片死寂,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業主們不知如何處理賣樓所得的大筆現金。在現金有出路前,一動不如一靜,坐以觀察,人人如此,持有物業不賣,二手成交自然少,樓價也不易下跌。

香港土地註冊處公布,今年7月二手樓宇買賣平均價格再創新高,最新的中原城市領先指數(CCL)也再度升上120點水平,創5周新高,與2月時政府推出雙倍印花稅(DSD)前的123點,只差一點點。

或者說,從今年2月至今,CCL一直都在120點的水平上下浮動,升跌不過5%,指數走勢橫行半年以上,短期看不出會有大突破,不論是向上或是向下。

樓房的業主分幾種,一種是自住的、一種是投資者、一種是投機者。投資者又可分大投資者及小投資者,這幾種人賣樓的思考模式、考慮因素是不同的。

自住的業主,賣樓的原因只有兩個,一是欠了周身債,不得不賣樓,二是想樓換樓,第一種不多,可遇不可求,如果你想買樓而遇上這種人,你是幸運兒。因為可以大膽還價,極可能買到跳樓貨。而樓換樓者要考慮很多問題,其中最令他們不安的是:他們的單位很可能是早期買入,賣出時不必付任何額外印花稅。

但是再買時,就受政府的三辣招所限,而且賣出後,手上無物業,心中不踏實。租樓付房租就覺得在替別人供樓,而且會犯上「主觀上希望樓價跌」的分析盲點,影響自己的分析力。

想來想去,問題不少,因此想樓換樓的人暫時也不換樓了,繼續觀望。

現以投資者放盤為主

目前在市場上放盤的業主,以投資者為主,傳媒報道大量富豪在賣豪宅,這些富豪放盤的豪宅不是自住的,是用來投資的。自從買家印花稅(BSD)推出後,內地的買家大量減少,豪宅的確不易賣,價格也的確在下跌。

富豪放盤套利是很自然的事,但是數量依然有限,小小的投資者仍不知賣樓變現後,如何處理大筆現金,傾向不賣。

至於投機者,不談也罷,額外印花稅在2010年11月推出,至今近3年,投機者早已絕。

撰文:曾淵滄

中原城市指數創辦人之一,

20. 無奈 2013-09-17 19:20:01
同意,樓市沒有上升條件。

跌50巴仙?暫時未出現這樣的條件。

為什麼樓市無法上升?情況就似首次SSD之後樓市不跌反升的主要原因:其時大陸購買力強力施港,每當有危機出現時這些購買力總是及時顯現如打強心針,至有今日樓價在中指120左右徘徊的景象。

但自從加強版SSD後,這股大陸購買力幾乎被隔絕,強心不再,當年我看好樓市的所有因素早以不存在或正在消失。


21. 無奈 2013-09-17 19:51:23
大家還在以為政府在打擊炒家?非也,政府其實在打擊樓市投資者,包括中長線投資者。DSD在前,供應在後,前無退路,後有追兵,勢危。

打擊高樓價是梁政府最後一根救命稻草,政治從來主導經濟,樓價調整恐怕難免。
22. 煲浪追浪 2013-09-17 22:16:21
無架哪!昇乜春丫!
我地有一個低B扎腳刷鞋走後門既偉大人物大話英。
最惨就連智慧都比猪低既人種。
偉績:於亞洲金融風暴下力推8萬5。
人緣:得閒去茶樓幫D酒樓妹搭路。擺下桃園茶会,过橋揪板殺灰熊。
人格:講完算諗數,大話一堆未成熟推一堆。
人貴自知,衰成甘講條粉兜都晒諗氣。
有個甘諗樣既人渣做港特。
香港樓跌硬哪,廢事晒氣,等大調整掃貨重好。
23. 形勢一片大好 2013-09-17 22:24:54
睇情形美國九月甚至今年內退市都難以實行.
開放更多省分自由行嚟香港.
3D辣招喺立法會滑鐵盧觸礁.
CCL即刻急升上130.
恆生指數衝上25000點.
形勢一片大好, 樓市go go go! 樓淡大叫no no no!

24. LuLu 2013-09-17 23:07:34
有, 一定有上升機會,如果唔系,政府又怎會出招,出招除了打炒風,買時間去趕起樓外,政府肯定知各國將再QE去救經濟,市場錢多得如洪,實物價值一定會抽高,到時一個普通面包都要10多元一個
25. 黄河 2013-09-18 00:35:05
《文汇报》称,香港回归16年来,一大批隐蔽身份的军情六处特务回流香港,渗入政党、团体、司法界、商会、传媒、政府要害部门,抢夺香港管治权。针对英国在港的间谍活动,《大公报》提醒说,香港市民对此需保持清醒认识,更要保持警觉,如果国家利益因此受损,香港也不可能独善其身。
26. 範士八段 2013-09-18 02:06:19

早幾日前心血來潮,睇下份人壽保險夠唔夠找樓按尾數,先發現供咗24年份單,係近呢幾年低息期,啲現金紅利回報細到要用放大鏡睇。

又睇下自己住緊嘅屋苑,啲係香港打拼多年嘅老人家,為咗留住啲子女係身邊,會預早邦佢哋係番附近置定業,啲樓價點上上落落,亦司空見慣。

香港雖然每日都有素質參差新移民,但相信基本人口又係個班,係龍生龍、鳯生鳯嘅信念下,又有幾多基本人口最終會變賣恒產兼遠走他方,而望香港樓市及經濟大跌而影響下一代?

27. 邪魔婦人要搞: 本土主義????別有用心???? 2013-09-18 09:33:39

毛孟靜為浙江寧波人,香港出生長大。一九七九年自加拿大伽爾頓大學取得新聞學士。歷任本地及外國傳媒全職記者或自由撰稿人,最長而深刻的採訪生涯是為法新社駐港記者,最愉快的電子媒體經驗是主持港台的《小學校際問答比賽》。現為中大及 ...

  1. 本文講述的是香港網民對立法會議員毛孟靜的評論。關於立法會議員毛孟靜的事蹟,詳見中文維基百科條目「毛孟靜」。 毛孟靜(Claudia...
  2. evchk.wikia.com/wiki/毛孟靜 - 網頁紀錄 - 更多此站結果
  3. 邪魔婦人要搞: 本土主義????別有用心????
  4. 邪魔婦人要搞: 本土主義????別有用心????
  5. 邪魔婦人要搞: 本土主義????別有用心????
28. Albert - 收租金作為退休計劃最保險. 2013-09-18 11:53:59
投機者早已離場,
投資者如我在兩年多前已購入單位收緊租,
樓價仲升咗三成幾,
多謝政府大唱淡+出招,令一批入等買而租,
令我D樓咁好租,
就算樓價跌5成,
一定係經濟市況轉差,好多人要拋物業救命,
到時又多一批人租樓,
又是買樓收租的好時機,
我現時月供11000,卻收租15000.
總比買股票穩陣.
雷曼事件,金融風暴可以令你的資產  "蒸發",
惟有買房產才會有揸拿,
收租回報仲比放銀行,
真慶幸沒有浪費個超低息期.
樓價升跌我都唔會放,
因放咗亦沒有更好和更穩的出路...
放咗佢再去投資,隨時會影響到我的退休計劃,
收租金作為退休計劃最保險......
29. Pat Pat 2013-09-18 12:39:26

CY 要打樓市??  我恐怕佢做唔到 , 佢政府根本冇地 , 冇地供應兼需求增 , 樓價唔升租金升 , 辣招只係 buy time 啫 , 有地先解決到房屋問題

 

如果冇地 , 辣招的葯力只會愈減愈低 , 有本事聽日咪出買樓零按揭呀笨 , D 租唔升到飛天,我俾個 pat pat 佢當櫈坐

30. mini 2013-09-18 18:30:26

Source: BBC

香港觀察:港人綠色回憶的政治風波

更新時間 2013年9月17日, 格林尼治標準時間09:42
不少在香港人有一個集體回憶便是郊野公園

不少在香港人有一個集體回憶便是郊野公園

對於不少在香港成長的人,總有一個集體回憶,便是郊野公園。這些一個個繞著山脈或水塘而建的綠色公園,不收取任何入場費,是不少港人小時候郊遊的好地方。

對於80年代成長的小學生,跟老師到郊野公園遊玩是可以首次不用跟著父母,對於那些年的中學生而言,暑假遊玩不是收費高昂的海外交流團,而是跑到郊野公園燒烤去。

伴隨著這些美好回憶,還有不同的「最佳城市」或「最宜居城市」的選舉,香港不時榜上有名,其中一個主要原因便是只要從市區少於一小時的車程的時間,便巳經可以到達香港不同郊園公園和行山徑。

這些由殖民地時期開始建設的郊野公園,到現在巳有24個 ,佔香港約四成的土地面積,吸引遊客上千萬人。

綠地起樓變政治懸崖?

這些多年來巳成為港人共同珍惜的郊野公園,本來不會在政治討論的範圍之列,結果竟因為早前發展局局長陳茂波發表的網志,又再翻開所謂香港「沒土地「的爭議,更惹起一連串的政治風波。

陳茂波在他的局長官方網志稱可研究發展郊野公園,以解決本港土地不足問題。 和政改爭議等題目相比,這些引議更能突顯香港政局走到懸崖。

「沒土地「這爭議在香港有若鬼魅,每次只要翻出來,便會在社會颳起一陣風,可是結論往往是香港居住問題嚴重,正因為沒有足夠的土地,討論便這樣結束。

至於如何增加土地,更是梁振英最常掛在口邊的話,而他當年選特首民望較高的其中原因,亦是他經常向港人強調他有能力解決香港房屋問題。

這次研究發展郊野公園的建議由他的「得力局長「提出,卻一致性地遭到社會反對,其中還包括幫助梁振英競選特首,又撰寫環保政網的前天文台長林超英,林直指這個想法是 「思想癌細胞、想也不能想」。去年林超英為競選特首的梁振英站台,由於他受到不少港人尊重,因此受到關注。

基本錯誤

這個因為連串醜聞而民望最低局長再惹政治風波, 其後由梁振英和民望同樣「低企」環境局局長黃錦星都走出來「滅火」,同指陳只是反映部份社會意見,政府無意改變郊野公園政策,最後以 「發展局局長不代表發展局」作結。

除了港人對郊野公園的情意結之外,討論無法延續的原因是陳茂波犯了根本性政治錯誤,在網志中刊登的數字有誤,指全港超過七成土地是郊野公園,但現實是只有四成。

爭議也反映了現時香港政局錯誤連連的原因,一個局長所言只是個人意見?為何最基本的資料也可以說錯?有評論便指出這些基本錯誤若由政務官負責是不可能出現的,令人懷疑內部溝通如何。

香港需要土地建屋是共識,但香港是否真的沒有地?只要稍加留意,便會發現解放軍在香港的用地、丁屋地、高爾夫球場和新界雜亂的貨櫃場處處,只是這些都不是隨意可動用土地。

寸金尺土?

可是要動用解放軍的地是不可能的,香港主權移交後,駐港部隊接受英軍軍營的用地,用地超過2700公頃,這些土地使用率不高,卻是一寸也不能少,如數年前香港建高鐵車廠要把石崗菜園村拆掉,而貼在旁邊的軍事用地,望進去卻一片空曠,有若無人使用。

丁屋地涉及新界原居民的權益,這些原居民男丁可以有丁權,即是政府會保留地讓他們起屋,就算他們不建屋,也可以把丁權賣給發展商獲利。而改建高爾夫球場,則被指會影響要打高爾夫球的人士,而這些能夠負擔打高爾夫球的人士就往往是社會較為富裕有權力的一群。

政府並沒有一併或有部署地把所有和土地使用問題相關的情況拿出來社會討論,卻只把港人特愛的郊野公園放焦點,難怪有人形容,以現時政府的施政能力,只可以移動那些不會示威抗議的雀鳥和植物。

這個本來只是沒有政治殺傷力的議題,卻因此令港人當年的郊野公園記憶一時叫喚起來,不少網民都把當年80年代初的郊野公園宣傳片互相傳送,於是伴隨著這些郊遊集體回憶的而來的, 當然不止於此。

(責編:李莉)

文章不代表BBC的立場和觀點,網友如要發表評論,請使用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