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在香港人有一個集體回憶便是郊野公園
對於不少在香港成長的人,總有一個集體回憶,便是郊野公園。這些一個個繞著山脈或水塘而建的綠色公園,不收取任何入場費,是不少港人小時候郊遊的好地方。
對於80年代成長的小學生,跟老師到郊野公園遊玩是可以首次不用跟著父母,對於那些年的中學生而言,暑假遊玩不是收費高昂的海外交流團,而是跑到郊野公園燒烤去。
伴隨著這些美好回憶,還有不同的「最佳城市」或「最宜居城市」的選舉,香港不時榜上有名,其中一個主要原因便是只要從市區少於一小時的車程的時間,便巳經可以到達香港不同郊園公園和行山徑。
這些由殖民地時期開始建設的郊野公園,到現在巳有24個 ,佔香港約四成的土地面積,吸引遊客上千萬人。
綠地起樓變政治懸崖?
這些多年來巳成為港人共同珍惜的郊野公園,本來不會在政治討論的範圍之列,結果竟因為早前發展局局長陳茂波發表的網志,又再翻開所謂香港「沒土地「的爭議,更惹起一連串的政治風波。
陳茂波在他的局長官方網志稱可研究發展郊野公園,以解決本港土地不足問題。 和政改爭議等題目相比,這些引議更能突顯香港政局走到懸崖。
「沒土地「這爭議在香港有若鬼魅,每次只要翻出來,便會在社會颳起一陣風,可是結論往往是香港居住問題嚴重,正因為沒有足夠的土地,討論便這樣結束。
至於如何增加土地,更是梁振英最常掛在口邊的話,而他當年選特首民望較高的其中原因,亦是他經常向港人強調他有能力解決香港房屋問題。
這次研究發展郊野公園的建議由他的「得力局長「提出,卻一致性地遭到社會反對,其中還包括幫助梁振英競選特首,又撰寫環保政網的前天文台長林超英,林直指這個想法是 「思想癌細胞、想也不能想」。去年林超英為競選特首的梁振英站台,由於他受到不少港人尊重,因此受到關注。
基本錯誤
這個因為連串醜聞而民望最低局長再惹政治風波, 其後由梁振英和民望同樣「低企」環境局局長黃錦星都走出來「滅火」,同指陳只是反映部份社會意見,政府無意改變郊野公園政策,最後以 「發展局局長不代表發展局」作結。
除了港人對郊野公園的情意結之外,討論無法延續的原因是陳茂波犯了根本性政治錯誤,在網志中刊登的數字有誤,指全港超過七成土地是郊野公園,但現實是只有四成。
爭議也反映了現時香港政局錯誤連連的原因,一個局長所言只是個人意見?為何最基本的資料也可以說錯?有評論便指出這些基本錯誤若由政務官負責是不可能出現的,令人懷疑內部溝通如何。
香港需要土地建屋是共識,但香港是否真的沒有地?只要稍加留意,便會發現解放軍在香港的用地、丁屋地、高爾夫球場和新界雜亂的貨櫃場處處,只是這些都不是隨意可動用土地。
寸金尺土?
可是要動用解放軍的地是不可能的,香港主權移交後,駐港部隊接受英軍軍營的用地,用地超過2700公頃,這些土地使用率不高,卻是一寸也不能少,如數年前香港建高鐵車廠要把石崗菜園村拆掉,而貼在旁邊的軍事用地,望進去卻一片空曠,有若無人使用。
丁屋地涉及新界原居民的權益,這些原居民男丁可以有丁權,即是政府會保留地讓他們起屋,就算他們不建屋,也可以把丁權賣給發展商獲利。而改建高爾夫球場,則被指會影響要打高爾夫球的人士,而這些能夠負擔打高爾夫球的人士就往往是社會較為富裕有權力的一群。
政府並沒有一併或有部署地把所有和土地使用問題相關的情況拿出來社會討論,卻只把港人特愛的郊野公園放焦點,難怪有人形容,以現時政府的施政能力,只可以移動那些不會示威抗議的雀鳥和植物。
這個本來只是沒有政治殺傷力的議題,卻因此令港人當年的郊野公園記憶一時叫喚起來,不少網民都把當年80年代初的郊野公園宣傳片互相傳送,於是伴隨著這些郊遊集體回憶的而來的, 當然不止於此。
(責編:李莉)
文章不代表BBC的立場和觀點,網友如要發表評論,請使用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