諗樣兄:
你好,本人剛30歲,上年跟太太結婚,過往兩年一直有留意樓巿,但因猶豫不決而沒有入巿(只怪最近才閱讀閣下文章),現租住巿區細單位,死約到今年10月屆滿,月租8.6k。本人和太太每月總收入約54k,沒有其他負債,現資產分佈如下:
﹣ 現金約650k
﹣ 股票,債券及基金約490k
﹣ 外幣約500k
因太太剛剛懷孕,預計今年9月出生,居住於將軍澳的母親將會幫手照料,現正苦惱如何安排日後居住問題,煩請指教,謝謝。
1. 打算購買將軍澳站或調景嶺站附近私樓,但因樓價全都超過4百萬,不可以借9成而需要動用更多資金作首期。
2. 先租住將軍澳站或調景嶺站附近屋苑,待1至2年後才入巿。
3. 除住屋問題外,如何更有效善用現有資金增值為將來打算。
ANSWER:
人習慣有直接反應回饋之動物,例如古時打獵由工作到產出之連接是即時的。因此在想法皆傾向用自己前額葉作思考,即控制身體作出不經思考的反應之部份。你肚餓而聞到香味想食野係不用經自己大腦推理而辦到的、你係股票蝕錢而想減少損失亦不是經推理出黎,總括而言,你我確實成日都唔太經大腦諗野,只係用自己反應回饋思維而避免邏輯推理思考,而諗樣為大家提出的,是希望你我多慣用大腦推理,衡量多個步驟後作出決定,更為有利。
有能力買樓者,當然都希望再平D先買。但樓平時多有兩個現象同時出現,一為失業率大升、二為銀行「收水」唔借貸,令你較難在低位買入。在此提出先輸思維,先輸一仗再待機決戰,三國時陸遜抗劉備,都要先輸幾十個關要,再趁對方一個失誤,出力火攻而力破百萬大軍,一舉取勝的。讀者現在每月捱租$8600,還有被加租風險,不如先行用單名置業及運用靈活按揭計劃為現金收息,此方法要付約$35000印花稅、約$20000經紀傭金,供樓利息支出$4500(全數$8774),按揭保險費可加借約為$88000,收入有靈活按揭每年收息1.25mil*2.4%=$30000,現金回贈$22500。
由於按揭保險費可加借,拉長十幾年去還$88000,所以不把此項落入支出項。用以上各項計,你置業在首年期之付出為$35000+20000+4500*12-30000-22500=$56500。律師費幾千元未計入,裝修豐儉由人,更可買入已修好單位。到次年已沒有印花稅等一筆過支出,息口如沒有向上調,你的支出只是$4500*12-30000=$24000。惟息口如真向上,你存放在靈活按揭計劃的資金亦收高息。點計都係只得2.50mil的一半(即1.25%)承受被收高息風險。
當然買樓最令人擔驚受怕係: 樓市大跌,令人變成負資產。但觀乎讀者根本有現金係手,2.5mil的樓跌一半又何妨,而先輸策略最精要地方,就係個市一定要跌! 萬一樓市下跌五成,讀者在早前購入的自住A單位市值1.5mil。惟佢之前睇中既4.50mil單位,現在2.25mil已有售。由於讀者呢幾年沒有交租、將$8600每月儲起,兩年可儲$206400,講到呢度你已經知,呢筆原本是淨支出的錢已足夠支付首期。「買完又想佢跌」呢個心態聽落有點怪,但如你相信射幸事件總會出現,即街邊講既「十年梗會跌鑊甘」一定會發生,何不先參與市場,熟悉樓宇買賣運作,係大跌市你有現金有經驗,狠心咁鋤多十萬價,你而家交梗既成年租都返哂黎,問題係: 你先輸唔輸得起。
人是習慣逐步進步,每日有所收成的動物,大部份人都想先贏的,或十1蚊分十次提取(常贏)。殊不知連開十盤大之機率、其實同賭十盤後只得一鋪細之機率雷同。但大部份都習慣買入後之物品(可以係馬會張飛)會遂步上升、就好似你起馬會訪問一眾「馬友」,都對自己買入之「號碼」過份充滿信心。反之如對該物沒有信心,傾向一蚊都唔買! 「先輸策略」是基於上述兩種極端的「買同唔買」之間的人性,在夾心空間中找出一個應對方法:因應自己能力先買一部份,如果輸得更多,再買。當然你會問如果樓市真係跌完五成又五成,話唔定大家輸完鑊金又再輸呢? 這正如恆指跌到零點一樣,是筆者沒有能力幫你控制之風險。惟在上文提及買入價值2.5mil樓房之建議,已助讀者有效控制風險。近日有不少讀者怪責自己最近才閱讀閣下(筆者)文章,此話未免太過抬舉。如覺得此文有用請推介予你的朋友,在facebook share或口述亦可。等大家多一個諗法,此為諗樣良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