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二千多年來,文字發展變化不大,正因為此,能夠保存的文學,歷史事跡便很多。今日讀漢書,你還可以明瞭;讀晉文,你可以欣賞;南北朝彿教鼎盛,佛偈以文學方式傳播;隋朝以後,唐詩、宋詞、元曲。反之數百年前的沙士比亞文學,相信要深入研究才能了解。中外文字不同,由此可以分別。
中國歷史以文字世代相傳,其中有無數片段可供參考。假若熟讀歷史,應用於本身做人、處世、營商皆無不可。不過,現代港人無須要亦無興趣讀歷史,可能認為對個人無甚幫助,寧願多花一些時間享樂或者了解多一些新科技發展,各人喜惡,亦無不可。況且,高科技的確帶給人們不少方便,你只要將一句話輸入電腦,便可以得到有關資料,由作者至全文。但是,若不是熟讀歷史,根本不能將要應用有關資料輸入電腦查閱。
若果要熟識每朝每代,各種法律、稅收、兵役、外交、人物等,確實是非常沉悶的事情。但以文學為主導,各朝代均有一些出類拔萃的文人、文章,再加上一些明君、猛將、忠臣、奸臣,以史詩式的方法演繹,這樣,便比較容易了解歷史。如文天祥以『正氣歌』講述十二個史詩式的故事。當然,你亦可以用自己的方法了解歷史。
三王五帝之後,是『夏』再之後是『商』,一套『封神榜』描寫商朝『紂王』無道,『周』朝興起,不過亦只是群雄割據,『春秋』五霸、『戰國』七雄都是發生在『周』朝內,『秦』純一六國,『漢』劉邦擊敗項羽成為第一個平民晉身為全國統治者,期間漢武大帝開彊拓土,中國人被稱為『漢』人。『東漢』劉秀中興,從王莽之『周』朝中奪回政權。『三國演義』交代漢末形勢,『三國』前中期人才輩出,後期則平平無奇,由司馬氏統一三國,是為『晉』。其時,北方五族十六個政權崛起,史稱『五胡亂華十六國』兼晉有八王之亂,司馬家族定都南京,史稱『東晉』。
漸漸地北方由魏統治,南方東晉之後經歷宋、齊、梁、陳四朝。北魏國戚楊堅篡位,南渡滅『陳』,再度統一中國,是為『隋』,另一個短命王朝。『隋』末,群雄並起,『唐』太宗李世民擊潰各地群雄,統一中國,再度揚威海外,史稱『唐』人。經歷數代喧嚇王朝,到玄宗李隆基時代,長安城繁榮更勝昔日,太平盛世日久,安祿山作亂,范陽兵變,李隆基逃去成都,唐朝開始沒落。黃巢之亂,殘唐開始,中國再度分裂。由唐再延續為後『梁、唐、晉、漢、周』,再加上十個節度使自封為王,史稱『殘唐、五代、十國』。中國第三次大分裂。最後,由宋太祖趙康胤從後周柴榮遺孀手中取得政權,中國再度統一,但國力已大不如前。
中國歷史如一套三國演義,在宋之前如三國前中期英雄輩出,宋之後如三國末期。一個被司馬懿虎視眈眈的『魏』政權,一個人才凋零被迫以『廖化』作先鋒仍幻想復國的『蜀』政權。而『吳』政權則享逸於江東,最後被一個口吃的『鄧艾』,老將『杜預』將『蜀』、『吳』兩個政權消滅,其後魏主禪讓,三國時代結束。
中國被稱為『漢人』、『唐人』,但亦被稱為『卡塔兒』,五代之『後晉』石敬塘為篡奪『後唐』政權,不惜對遼自稱『契仔』並割讓燕雲十六州。當時,遼國國力鼎盛,中亞洲至歐洲人統稱中國人為『卡塔兒』,名字其實並不陌生。香港『國泰』航空,英文名稱『CATHAY』正是。
中國雖說是『漢』族為主要民族,但很多族群早已磨合、同化,經已分不出來。早在『漢』朝時,匈奴全族改姓『劉』。所以,現今『劉』姓亦可能帶有匈奴血統。唐朝起源於山西太原,李世民亦帶有外族血統,與現今廣東人更是有淵源。當時崑崙奴亦即美國南北戰爭時『黑奴』,安祿山更是其中表表者。有所謂﹕『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偷』。『唐詩』若果以廣東話讀出,將會較普通話更為傳神。在美國留學的香港學生若有修讀文學、歷史,很多時會被教授要求以廣東話讀出一段『唐詩』,較熱門的有白居易『長恨歌』。
五代中後唐、後晉亦不是漢人,是沙陀人,後唐朱邪赤心因平亂有功,被賜姓李,叫李國昌,其兒子李克用英勇無敵。毛澤東過『三垂岡』時以『英雄立馬起沙陀』來表示欣賞李克用父子。
唐朝有一種制度,史稱『留後』,與現今香港地產確認人極之相似。當時,行節度使制,不少皇室子弟,公卿大臣受封之後,不願離開長安城,於是確認一位『留後』到封地執行職務。時間一久,『留後』亦會正式接任節度使。亦有節度使上京述職,確認一位兒子『留後』,免被朝廷或其他節度使有機可乘。再者,節度使封地裡有大臣或武將謀反成功,上疏朝廷自稱『留後』要求確認為正式節度使。
今日,特區政府效法當日趙匡胤杯酒釋兵權,推出額外印花稅,亦將Confirmor滅絕。不過當日趙匡胤用軟功,而特區政府用硬招,所以市面上有不少反對聲音,若然調控不好,反對聲音會變成反政府的聲音,要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