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很忙,中午在一間相熟的茶餐廳食午餐。我見到一個奇怪現象,以為睇錯,午餐每份減10元。如果冇生意的話,減價絕不出奇,但茶餐廳人頭湧湧,點解仲要減價。於是問老闆是否良心發現,平日賺得太多錢,現在回饋給顧客。老闆話不是他的主意,是老闆大娘話減就減,原因是老闆大娘每年都捐四五十萬俾香港的大學。雖然不是太多錢,但總算是一番心意,但在這兩個月見到大學生不斷破壞自己的大學,於是的起心肝決定這兩三年不再捐錢給大學,最低限度要在這兩年內畢業典禮能夠順利進行才再捐,亦不是將款項捐俾其他慈善機構,而是直接回饋給顧客。老闆大娘的確有見地。
我有不少老友每年都會捐錢俾不同大學,今年都異口同聲話唔捐。除了無謂浪費金錢之外,在社運之下,生意的確難做,並不是旅遊、零售,住宿那麼簡單,而是影響各行各業。任何一個行業,除了少數經營者可能有錢賺,大多數都是蝕錢,而且是蝕得大大鑊。所以,他們需要留番一些資金守住本業,暫停捐亦可以理解。不過,大家又不用擔心缺少捐款,而政府又不批准大學維修費,大學的破壞是無法修復,因為每一間大學在過去十幾二十年收取了不少捐款。雖然在環球金融海嘯時損失不菲,但現在每間大學平均仍然有二十多億儲備,撥十億八億做維修是絕對沒有問題,大學應該希望捐款人是暫停捐款,而不是永遠停止捐款。
中文大學在受到嚴重破壞之後,話咁快已經問政府攞十四億維修費,估計理工大學亦差不多。如果政府急急批准,激烈社運人士就可以話好彩他們搞破壞,現在政府出錢修復,大學外觀以及教材器具比以前更盡善盡美,變成搞破壞還攞埋頭彩。我認為政府應該要求大學只可以做最基本維修,只要能夠上課就可以,令學生知道他們做的破壞最後是由他們自己承受,包括畢業後所面對的困難。至於邊個找數,當然是由大學先付,政府慢慢同大學算清楚才找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