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瀏覽人次:22968    回應:15

搵地小組應該改名為搵樓小組

湯文亮

紀惠集團行政總裁

  今日有老友話我再一次預測不準確,我在陳茂波發表財政預算案之前,預測政府即使不開徵,但最低限度都會提及新樓空置稅,結果影都無,再一次證明我是樓屎專家,我沒有否認自己是樓屎專家,但今次我認為政府未有新樓空置數字,所以不敢貿貿然出招,而且根據潛在供應量,已入伙的新樓貨尾單位只得9,000個,就算全部立刻推出市場,對整體供應亦不會起到很大作用,陳茂波雖然沒有在財政預算案中提及新樓空置稅,但及後在記者會上表示關注新樓的銷售情況,所以我認為我的預測雖然不準確,但起碼提醒了政府市場上是有很多已入伙但仍然空置的新樓單位,數字應該比潛在供應量所描述的9,000個為多,如果能夠令到那些單位推出市場,對供應不足一定起到積極作用,說不定可以令到樓價向下調整。

  特首林鄭月娥為了解決土地供應不足問題,特定成立土地供應專責小組,我成日唔記得這個名字,所以我叫這個做搵地小組,林太給予小組十八個月時間搵地,我認為無謂浪費時間,一定搵唔到地,如果搵地小組可以在十八個月內搵到地,這證明負責土地官員根本上是廢物,但如果搵唔到地,搵地小組又如何向林太交差,現在有一個好機會,就是將搵地小組改名為搵樓小組,就是將已入伙但現在仍然空置的新樓單位搵出來,追溯的年期無限,只要那些新樓仍未被出售,有人估計大約有八萬個單位,如果這個數字正確,只要有辦法令到地產商出售那些單位,樓宇供應不足可以立刻得到舒緩,搵地小組亦可以向外界證明並不是棧道兵,問題是如何令到地產商出售那些單位,這個當然是由好打得的林鄭負責,孫中山先生話知難行易,只要知道樓價不斷飆升的癥結所在,問題一定可以得到解決。

 
我要回應
我的稱呼
回應 / 意見
驗証文字
 
回應 / 留言規則
  1. 禁止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
  2. 禁止以名稱/暱稱/綽號/同音字等批評或映射任何人士、機構、公司;
  3. 禁止發佈有關招聘、推銷、廣告等內容;
  4. 禁止公開任何個人資料(如電話號碼、電郵地址、即時通訊帳號等)。

敬請留言者自律。本網站保留刪除/堵截任何留言的權利。

會員登入
登入ID 或 網名
密碼
1. 樓屎 2018-03-02 08:56:21
我暫不氣餒,我會頂到跌為止。
2. 腥港人 2018-03-02 09:26:36
學大陸咁一刀切向地霸每年收2%樓價,咪無人亂揸樓囉
3. 真真薯片 2018-03-02 11:00:06
邊個話波哥冇出招? 出左啦, 加大一手貨尾免差響, 幫地霸減低囤貨成本, 從而增加潛在供應量, 半年後潛在供應數字一定升, 我話既, 信不信由你
4. 浪子心聲 2018-03-02 11:09:43
「搵地小組」的目的不是「搵地」,而其真正目的是證明「搵唔到地」,要話畀公眾聽「我哋無地」,政府才可以這所謂「共識」開發土地,要達到這個目的,在報告未完成前,香港樓價無得跌,政府更不會增加任何對樓價產生壓力的措施,如新樓印花稅,綠置居都已經遲啲推出啦。
5. 真真薯片 2018-03-02 11:42:37
原來浪子兄等緊高登仔成日講既“焦土”策略, 係選舉中, “焦土”就係全人類投晒禮義廉, 等禮義廉盡情禍港, 5年後水深火熱到極點, 市民就會醒覺, 全部投晒黃絲, 再民選埋特首………

浪子兄等緊既係搵地小組報告話香港冇地, CCL升到250, 劏房人數, 租金全部創新高(焦土), 咁林鄭就有理據去大刀闊斧填海/鏟郊野公園大規模起樓, 到時地霸資助既環團就冇聲出啦

在下咁睇, 土地小組一直以黎既發言, 佢地其實早就心儀發展農地, 但係發展幾多, 補幾錢, 就需要同地霸夾數, 林鄭底牌其實比人睇晒, 佢要維持推地目標每年兩萬私樓, 5千居屋, 3萬公屋, 因為貪憎唔開發土地, 689走數, 林鄭手上既熟地根本唔夠做, 下一批熟地(錦上路, 新界東北)要2022先到位, 林鄭唔夠地, 於是佢想用地霸既農地黎“填數”, 以確補每年做到2萬+5千+3萬既推地目標, 佢唔係要用農地去補遠遠超過供地目標既數量, 而係要追返貼個目標, 交齊數已經還神, 而從地霸角度, 出農地既可以有平價土地供應, 而總供應量冇變, 其實係ok, 林鄭同地霸枱底已經傾惦, 但伯人講官商勾結, 所以整個搵地小組出黎, 聲稱研究晒所有可能性, 建議適量補農地地價就係最好方案, 呢個先係真相
6. 回5樓真真 2018-03-02 11:57:04
你叻過皇帝御用宦官王x好多好多。
7. 鳥5 2018-03-02 12:23:28
同意4-5/F,正苦係夾地霸個春代,仲耍你要叫舒服出佢食貨出貨。。 溝平貨再快出貨,以前係溝貴貨再慢出貨。。
8. 鳥5 2018-03-02 12:35:43
政府揾地最大利益化應該係填海 成本少 賠償少 相關人士少 易批少人阻,因為坐貨填海發展權 ,個巿調頭風險細
9. Koichi Fuyumi 2018-03-02 17:56:44
認同真真兄所講,其實農地補地價已經有共識,今年宣布賣地直情講明賣地15,000伙,其他靠補地價

但大道理係,供應點升都好,係市況向好時永遠追唔上需求。家下需求係全民每人想買幾間,你有一千萬間供應都唔夠分。只有鐘擺到跌市,需求一夜就無晒。剛需都變成跌完先買租住先。到時唔好講兩萬間,一萬間供應都嫌多

10. 真真薯片 2018-03-02 18:23:43
KF兄,

需求固然受市場氣氛影響, 正苦應該做既係儲定彈藥, 係有需要時拎出黎穩定價錢, 以保民生, 正如石油儲備, 糧食儲備, 以前港英有居屋儲備, 樓價越炒高, 港英就推越多居屋, 最低限度用家唔洗被逼貴搶私樓, 但係自從孫九招後, 貪憎完住唔起居屋, 其實唔賣居屋唔係問題, 至少佢應該繼續開發同儲起居屋地, 咁到有需要時就可以起, 點知佢真係完全停晒, 復建居屋變成要由零開始, 由搵地, 轉用途開結搞, 要超過7年先有居屋, 直到6年後既今日果4000幾個居屋都仲要係遠期樓花, 問你死未, 回歸後正苦政策嚴重失誤, 導致好多人家宅不寧, 不過貪憎都負出左代價, 雖然無法補救過失, 不過都無話可說
11. Koichi Fuyumi 2018-03-02 22:38:43
政府最大的失策不是停售居屋;置業有投資成分,交由市場決定在香港小政府大市場的管理原則下亦無可厚非

最錯反而係取消租金管制及租住權保障;民生相關的事政府應該有操制價格的手段,政府其實管電和交通管得不錯,可惜居住這個民生必需卻自癈武功
12. LC 2018-03-03 02:06:19
供應係一個問題,QE 又係另一個問題,唔好講香港樓貴,因為供應少,過一過羅湖D 樓一樣貴到七彩,再睇睇澳門,其實又睇睇美國,如果全部地方D樓都噤貴,會唔會係度度都唔夠供應?定係錢太多既關係?香港人不停怪政府,又無諗過香港用美金掛勾,美國同中國既貨幣政策,幾時到香港政府話事,如果起公屋可以令到D 樓無噤貴,根本就自相矛盾,而家噤既價都買得起私樓既人點會洗排公屋?根本就兩個 market. 劏房貴先關基層事,又有幾多人祼全新樓黎做劏房?D 面積噤細
13. LC 2018-03-03 02:06:21
供應係一個問題,QE 又係另一個問題,唔好講香港樓貴,因為供應少,過一過羅湖D 樓一樣貴到七彩,再睇睇澳門,其實又睇睇美國,如果全部地方D樓都噤貴,會唔會係度度都唔夠供應?定係錢太多既關係?香港人不停怪政府,又無諗過香港用美金掛勾,美國同中國既貨幣政策,幾時到香港政府話事,如果起公屋可以令到D 樓無噤貴,根本就自相矛盾,而家噤既價都買得起私樓既人點會洗排公屋?根本就兩個 market. 劏房貴先關基層事,又有幾多人祼全新樓黎做劏房?D 面積噤細
14. 被資本擊沉的大明王朝 2018-03-03 02:35:38

一、大明改制,偉大的開國領袖明朱元璋

 

 

  在稱帝之前,明已經十分深刻的認識到,蒙元之所以這麼快亡國,是因為它的無政府統治,對資本的無約束狀態。感慨的說,蒙元亡於寬,等我坐天下,必以嚴治國。

 

  歷朝歷代的改制,都是如此,救前朝之弊,有所損益,在此基礎上,建立新王朝的一套制度。漢亡於豪強和士族門閥,於是隋唐以武抑文,以佛攻儒。隋唐亡於武裝割據和文化混亂。於是,宋朝在隋唐的基礎上,抑制武官,並且又重新復興儒家道統。

 

  宋朝以文抑武,因為國弱,亡於兵禍。接下來的蒙元,矯枉過正,以軍事同盟利益共同體立國,並一度廢除科舉,解除了整個文官系統,漢人士大夫紛紛下崗失業,只好寫戲曲解悶。解除了整個文官系統,就意味著放棄農業稅。稅收乃立國之本,放棄了農業稅的話,蒙元靠什麼養活國家機器呢?蒙古人腦洞清奇,居然想到任用色目人為官,控制交通要道,設卡徵稅,完全以商業稅來支撐整個國家。

 

  蒙元的改制,讓整個國家,處於徹底的無政府狀態。因為免收農業稅,地主財閥等資本家依靠稅收優勢,迅速地兼併了大量的土地,積累了大量的財富。這是元明時期,金融資本家和農業資本家們最美好的一段日子。但是,對普通的老百姓來說,這卻是一場漫長的惡夢。明一家人,一個接一個的餓死,這就是當時社會,普通家庭命運的縮影。

 

  積累了大量財富的資本家們,在皇權缺失的無政府狀態,他們想的不是去救濟那些饑餓的百姓,而是和域外的蠻夷們開展貿易,去追逐更多的財富。

 

  顯然,在明看來,蒙元的統治,太可怕了。他必須得把這一套都扳過來才行。首先,結束軍事利益集團治國的制度,重新恢復文官體系,從而結束了蒙元時期的無政府狀態。其次,抑制和打擊跨境貿易和走私貿易,並把帝國的稅收,重新以農業稅為本。第三,之前蒙元時期的老百姓太苦了,所以明愛民心切,雖然徵收農業稅,但是稅率很低,和宋朝相比,低的很多。因為蒙元不徵收農業稅,所以和蒙元無法比較農業稅的稅率。

 

  第四,給官僚體系降薪。在明看來,農民種地那麼辛苦,而當官的又不用幹辛苦的體力活,生活得還比農民優越那麼多,所以給的工資已經不低了。但是在官員們看來,明朝的公務員工資,和宋朝比是比較低的。為此,明朝的公務員們,一直有怨言。

 

  既不想苦農,實行低稅率。又給公務員發低薪,還想讓公務員們盡忠職守。為了激勵下士大夫階層,朝廷便規定,官紳不納糧。這為後來明朝嚴重的土地兼併,埋下了伏筆。

 

  因為實行低稅率,導致國家財政困難,整個國家機器統治階層的內部,現金流一直處於緊缺狀態。這導致了兩個問題。第一,因為國家的開銷一直很大,而財政不足,怎麼辦呢?政府便印錢買東西,很快就造成了明朝法定貨幣大明寶鈔的信用崩潰。第二,因為財政一直緊巴巴的,讓明朝的公務員們一直嗜錢如命。哪怕被剝了皮,哪怕一次殺幾萬人,也有源源不斷的貪官前赴後繼的冒死貪腐。

 

  明朝的公務員,視財如命的程度,這在歷史上是不多見的。越稀缺的東西,越被人追逐。國家財政越沒錢,官員就越不擇手段的去撈錢。明應該是歷史上最疼愛老百姓的皇帝,他太愛老百姓了,所以不忍心加稅。為了讓老百姓少交稅,明還制定軍戶制度,讓軍人不打仗的時候自己種地,打仗的時候吃自己種的糧食。可見,明為了愛惜老百姓,為了給老百姓減負,把一切都做到了極致。

 

  因為對老百姓愛的太深,官僚集團覺得,打江山之後,沒有能享福,反而過著清苦的日子。他們漸漸的走到了皇帝和老百姓的對立面,甚至視為仇寇,不共戴天。公務員們,受夠了在他們看來官不聊生的日子,在官僚集團總頭目胡惟庸的帶領下,他們密謀造反,企圖打倒阻礙他們過上榮華富貴日子的明。

 

  在胡惟庸案中,明始終不肯相信,李善長會反他,會跟著胡惟庸那種人一起走。結果事實表明,李善長不僅知道胡惟庸造反的事,而且還一直隱瞞著明。手握帝國重兵的李善長,他默許了胡惟庸及其同黨們的倒行逆施,也接受了胡惟庸許給他的事成之後的榮華富貴。殺胡惟庸,比較解恨。但是殺李善長,讓他十分揪心和痛苦。為什麼從前一起打天下的人,為天下蒼生謀幸福而並肩作戰的人,會突然變得那麼陌生呢?一切都是因為錢。

 

  官僚集團,之所以能在總頭目胡惟庸的帶領下,集結幾萬人,明認為,根源在於宰相制度,在於宰相專權。於是,廢除了相權。令官僚系統,直接向自己彙報,而不再是向宰相彙報。去掉官僚系統的中樞,自己既做皇帝又做宰相,這樣的改革,對於這樣極其勤政,精力極其旺盛的人來說,是可以撐下來的。換了其他人,就會比較難以勝任。

 

  後來,朱棣進一步改革,改成了內閣制。內閣制的本質,是對相權的弱化,但是又以內閣首輔的形式,恢復了一部分的宰相職能。讓宰相輪流做,皇帝在看上面看著下面的官僚集團党爭內鬥,像耍猴一樣分化官僚集團。內閣制,為後來兇猛的黨爭,埋下了伏筆。

 

  在最開始,只是讓淮西集團和浙東集團互相制衡。後來李善長為首的淮西集團,戰勝了劉伯溫為首的浙東集團。在劉伯溫、李善長以及胡惟庸死後,兩大集團都遭到了削弱。官僚集團的內部制衡格局,也由兩派相爭,逐漸演化成了多派混戰。

 

  胡惟庸之事,對明的震動非常巨大。一是參與人員之廣,幾乎遍及整個官僚系統。二是胡惟庸利用龐大的組織網路,把皇帝變成了聾子和瞎子。為了改變皇帝和官僚集團鬥爭中的不利局面,在殺掉胡惟庸逆賊集團之後,明建立了錦衣衛,用來監察整個官僚系統。

 

  錦衣衛並不是太監,而是由皇帝的禁衛軍所改組成的軍事組織。錦衣衛的衛字衛的是誰呢?衛的是皇帝,只有皇帝不被官僚集團打倒,他才能保護老百姓不受壓迫。錦衣衛的敵人是誰呢?是整個官僚集團。

 

  明針對官僚集團,一次都能殺掉上萬人,這是什麼性質?這並不僅僅是反腐鬥爭,實際上是戰爭行為。不過和改朝換代的戰爭不同,它是一個朝代框架下的,連綿不絕幾百年的內部戰爭,皇權和資本的戰爭。官僚集團裏面,雖然也有皇帝嫡系的忠烈之臣,但是整個官僚集團,作為一個整體他們是站在皇帝的對立面的。為什麼會這樣?根本原因,是皇帝想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

 

  在皇帝看來,和勞苦大眾相比,明朝的官吏,你們已經生活得很好了,為什麼還不滿足?如果你們的生活過得太過於榮華富貴了,老百姓就會受苦。所以我一方面提倡你們和我一樣艱苦樸素。另一方面,我得阻止你們,魚肉百姓。

 

  在官僚集團看來,如果老百姓的生活過的太好了,我們就會受苦。我們之所以跟著你打天下,就是為了榮華富貴。現在天下已經平定,我們不想跟著你艱苦樸素,繼續為了讓老百姓過上美好生活而奮鬥。我們想過養尊處優的日子,想過榮華富貴高高在上的日子。皇帝你一個人艱苦樸素與民同樂去吧,不要擋著我們飛黃騰達的道路。

 

  這是不可調和的矛盾。因為不可調和,所以只能通過戰爭來解決。明誅殺胡惟庸及其同黨,是這場戰爭的第一次重大戰役。這場戰役,以皇帝的勝利而告終。

 

  朝廷與官僚集團,在朝堂上進行流血的戰爭,在經濟領域不流血的戰爭,也在進行著。因為明朝稅率比較低,國家財政一直吃緊。光艱苦樸素是不行的,必須得開源,得能在低稅率的前提下,賺錢補貼國家財政。皇帝想賺錢,官僚集團們也想賺錢。過日子,一切都是錢的問題,解決問題,也必須得回到怎麼賺錢上面來。怎麼才能賺大錢呢?朝廷和官僚集團,不約而同,他們同時把目光投向了大洋:控制全球貿易。

 

 

  二、鄭和下西洋,明朝巨型國企主導下的全球化貿易之路

 

 

  朝廷控制全球貿易的戰略思路是,設立海禁,嚴打走私。建設強大的海軍,成立巨型國際貿易企業,以海洋霸權為基礎,壟斷海上貿易。通過大型國企從海上貿易中賺錢,來補貼國家財政。

 

  官僚集團的思路是,勾結夷狄,勾結國內資本家,三者形成利益共同體。以走私為貿易形式,共同反對國企壟斷和對抗朝廷對走私的打擊,對民營商業活動的抑制。

 

  後世關於鄭和下西洋,眾說紛紜。有人說只是純粹的為了炫耀武力,有人說只是純粹的為了維繫朝貢體系。甚至還有人說,是朱棣心裏有鬼,為了尋找朱允炆的下落。這些說法,都是錯誤的。真正的原因,就是為了建立海洋霸權,控制全球貿易,最終實現賺大錢的目的。

 

  然而,鄭和所主導的巨型國企,對全球貿易的壟斷,這嚴重的破壞了夷狄、國內資本家、和官僚集團的共同利益。他們不甘心,他們要反抗。於是在這三股勢力的合流之下,策動了一系列對華戰爭。北邊有韃靼,南邊有安南緬甸,東邊有倭寇。

 

  這一系列戰爭,背後真正的主導者,做局者,是國內的官僚集團。而國內的資本家和國外犯邊的夷狄,實際上都只是官僚集團的白手套。尤其是倭寇,更是官僚集團的白手套。

 

  擋人財路,殺人父母。當年擋了胡惟庸們的財路,所以他們聯合起來,密謀造反推翻。現在,朱棣所建立的海上霸權,壟斷了全球貿易,這更是嚴重的阻擋了他們的財路。他們要不顧一切,不擇手段的,肢解這個巨無霸一樣的超級國企。

 

  機會終於到了,宣德帝駕崩,年幼的明英宗繼位。官僚集團欺負明英宗年幼不能理政,便勾結輔政太監,廢止了大明帝國的船隊,肢解了當時海洋上最大的海軍艦隊,肢解了帝國海上霸權,終結了大明帝國所控制的全球海上貿易,終結了帝國所主導的海上絲綢之路。

 

  至此之後,中央帝國的海權開始旁落于夷狄之手。國內的官僚集團,負責提供政治庇護,國內的資本家,負責進行出口,國外的夷狄,負責進行把中國的商品銷售到世界各地。這個以資本為紐帶,締結起來的複合利益集團,聯手控制了當時的海上貿易。

 

  在明憲宗時期,有人建議重新下西洋控制貿易賺錢,重新振興三寶船隊這個巨型國企。官僚集團為了防止國有企業搶他們的走私生意,劉大夏還藏匿了寶船設計建造的圖紙,航海地圖,航海技術,以及一系列相關檔案。

 

  這些被匿藏的造船、軍事、航海技術檔案,都去了哪里呢?答案是,被官僚集團輸出給了洋人。因為洋人是他們的運輸隊,他們為了賺更多的錢,先是毀掉了帝國的海洋霸權,接著再把核心技術,打著民間學術交流的名義,都輸出給了夷狄。這便是西方大航海時代,迷一般的突然崛起,造船、航海、軍事技術出現跨越式革命的根源。

 

  肢解寶船船隊,是明誅殺胡惟庸以來,官僚集團與皇帝的戰爭,最大的一次勝利。只是消滅帝國的海洋霸權,官僚集團依然覺得不踏實,他們要謀劃下一場更大的勝利:消滅帝國的陸上霸權。

 

 

  三、官僚集團,土木堡之變的策劃者和最大贏家

 

 

  為什麼在控制海上貿易之後,一定要接著摧毀帝國的陸上霸權呢?因為皇帝可以利用軍隊,打擊走私活動。這會嚴重損害官僚集團所主導的那個利益複合體的利益。怎樣才能摧毀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軍隊,帝國的陸上霸權呢?

 

  我們先來分析下戰爭雙方的實力與力量組成結構。在皇帝陣營這邊,也就是我方,由皇帝、錦衣衛、太監、皇帝嫡系軍隊、老百姓所組成。我方的戰略訴求是,天下太平,人人都能過上好日子。

 

  關於明朝的閹党,也就是太監,這裏要講講。前面說了,錦衣衛並非太監,而是皇帝的禁衛軍所組成的監察機構。到了明成祖時期,成祖靠謀逆上位,所以他的不安全感非常強烈。一方面他並不是完全信任錦衣衛。另一方面,他要做到絕對的控制。而錦衣衛因為不是太監,不能入內宮,不能隨喊隨到,這讓他感到不安全。所以才設立了東廠這個太監機構。太監和錦衣衛一樣,都是皇帝用來控制官僚集團的監察機構和組織,也是對皇帝最忠心的人。

 

  所謂太監,太,極致的意思,直接受命于皇帝,體現著最高的權威。監,監察的意思。監誰呢?當然是監察官僚集團。後世太監被醜化,是因為太監是官僚集團最痛恨的一個組織。官僚集團掌握了輿論和媒體,自然要極力醜化他們最憎惡的敵人。他們不僅醜化太監,還醜化明朝所有的皇帝。實際上,明朝的皇帝和明朝的太監,根本不是他們說的那樣的卑鄙無恥。真正卑鄙無恥的,是官僚集團的那些人。

 

  敵方,由文官集團、非皇帝嫡系武官集團、夷狄、資本家們所組成。敵方的戰略訴求是:資本。通俗的說,也就是賺錢,賺錢,賺更多的錢。誰阻擋他們賺錢發財,誰想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誰就是他們不共戴天的仇人。這是什麼精神呢?對了,這就是資本主義精神。

 

  設計這個局,關鍵在哪里呢?在於殲滅皇帝所直接控制的嫡系部隊,這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路上武裝力量。因為這支武裝力量的存在,一方面,他控制了陸上絲綢之路,讓資本家們無法和北方的夷狄自由貿易。另一方面,官僚集團總是擔心,這支武裝力量,早晚會南下,打擊他們的海上走私貿易。

 

  長城的存在,並不僅僅是為了軍事防禦。主要是為了控制貿易,有了長城,就可以永遠佔據和夷狄貿易的主導權和主動權,具有絕對的商品定價權。從這點看,修建長城並不是賠本的買賣。或者說,長期看,長城的修建成本,都攤銷成了對夷狄所間接徵收的商稅。

 

  北方夷狄,為什麼總是要不顧一切的入關,為什麼如此痛恨長城的存在?因為只要越過了長城,他們就可以不再被徵收高昂的商稅。表面上看,中國的朝貢體系,是厚往薄來,實際上並非如此。因為一直厚往薄來下去,金銀都必將有耗盡的一天。為什麼中國反而積累了越來越多的金銀了呢?秘密就在於對貿易的絕對控制權:給商品定價,壓低夷狄的商品價格,抬高中國的商品價格。如果夷狄不接受這個議價,否則就不開關互市。不開關互市,夷狄的牛馬羊就會被大雪凍死,他們不買我們的糧食過冬,人也會餓死。所以他們沒有選擇的餘地。

 

  不僅夷狄們痛恨長城,而且國內的資本家們,更痛恨長城。開關互市,最大的獲利者是朝廷。不僅夷狄那邊需要交稅,國內做進出口貿易的資本家,也要交稅。資本家痛恨長城,怎麼辦呢?他們就會用資本的力量,買通邊軍,買通地方政府官員,給他們提供走私通道。

 

  北方的陸上走私貿易,越來越猖獗。為了打擊這種走私貿易,明英宗便決定北伐。史書上說,明英宗是受了太監王振的蠱惑,實際上,這並不是哪個人隨便講幾句話,皇帝一時興起就決心北伐,而是大背景使然。如果再不打擊這些嚴重的走私活動,那麼長城就會形同虛設,朝廷的稅收也會受到損失。

 

  但是明英宗決定北伐這件事,他對自己的敵人,認識得不夠充分,準備的也更加的不夠充分。打擊走私,並不僅僅損害蒙古人的利益,還會損害國內資本家的利益,損害官僚集團的利益,損害邊軍所代表的武將集團的利益。

 

  而天真的明英宗認為,他的敵人只是蒙古人,以強大的明軍,消滅那點蒙古人不過就是吃盤點心。於是,在戰爭的剛開始,他就一步步鑽進了那個複合利益集團所設下的陷阱,成為一場驚天大陰謀的受害者,更是讓帝國的嫡系精銳毀於一旦。

 

  官僚集團,先以錯誤的軍事情報,把明英宗的嫡系軍隊,送到錯誤的戰場,根本沒有遇到也先的主力。接著,官僚集團在後勤上,切斷明軍後勤補給。餓的饑腸轆轆的明軍,實在沒有力氣行軍,不得不撤軍。在撤軍的路上,官僚集團再次給出錯誤的軍事情報,讓明英宗在土木堡這個絕地安營整頓。對整個計畫一清二楚的蒙古人,則事先切斷了水源。又餓又渴又冷的明軍,不要說能打仗了,能維持正常的生命體征就已經不錯了。

 

  見明軍徹底失去士氣,也先帶領蒙古人,向明軍發動了總攻,皇帝的嫡系精銳部隊,喪失殆盡。是明軍打不過蒙古人嗎?根本不是。以當時雙方的戰鬥力而言,在正常情況下,也先的那兩萬蒙古士兵,只不過是明軍的點心。而在土木堡之變,明軍在交戰之前,已經喪失了戰鬥能力,他們太餓了,太渴了,太冷了,太絕望了。

 

  在土木堡之變的整個過程中,邊軍將士,對王師被困被殲,全程無動於衷。他們有能力救援,也有能力從也先的後方發動攻擊。但是他們什麼也沒做。為什麼呢?因為邊軍也是這場驚天大陰謀的參與者,蒙古人是他們的盟友。

 

  土木堡之變之後,皇帝的嫡系部隊被全殲,三大營全軍覆沒。官僚集團,隨即控制了軍隊。很多人覺得困惑,為什麼在土木堡之變之後,明朝後來一直再也沒有能夠全勝北方的蠻夷。

 

  真正的答案,並不是軍備不如蠻夷,而是官僚集團所掌控的軍隊,和北方的蠻夷是盟友關係,並非敵我關係。同為走私的參與者和獲益者,官僚集團所控制的軍隊,和蠻夷軍隊打仗,只是表面上演雙簧給皇帝看,順便再養寇自重多騙點皇帝的錢。自己人打自己人,怎麼可能會真打呢。前後土木堡之變,後有薩爾滸之戰,都是同樣的套路。官僚集團借蠻夷的軍事白手套,來消滅帝國的軍事力量。蠻夷和他們是友軍,皇帝才是他們的敵人。

 

  巨型國企寶船船隊被肢解,皇帝的嫡系精銳,在土木堡一役,被全殲。明成祖的超級大手筆,幾代人經營了上百年的海權陸權雙霸權,一朝淪喪。真的是敵人太強大嗎?根本不是。不論是也先,還是努爾哈赤,還是倭寇,還是葡萄牙人,實際上都不堪一擊。是很多人根本沒有認識到,敵人不在境外,敵人在我們的心臟裏:官僚集團。

 

  在敵我都不分的情況下,並且敵人的首腦還處在自己的心臟。我們的一切,敵人都知道。敵人的一切,我們都不知道。我們只能沿著官僚集團設計好的陷阱一步步跳下去,去指定好的獵場成為蠻夷的獵物。這樣去打仗,跟送死又有什麼區別呢?有這樣一個可怕的官僚集團,在明朝當兵太慘了。

 

  明英宗,是大明帝國由盛轉弱的轉捩點。他對官僚集團,一連輸了兩場。先是輸掉了海上霸權,接著又輸掉了陸上霸權。在土木堡之後,明英宗好像明白了一些什麼。他不甘心,他復辟了,他殺了一些人。可是,為時已晚。官僚集團通過周密設計的陰謀,以很小的代價,接管了一切。

 

  主席評價《明史》說,看《明史》令人生氣。明朝的皇帝,除了和成祖好些,明英宗和明武宗稍微也還好些,其他的皇帝都沒幹什麼好事。為什麼會這樣?因為在明英宗之後,明朝的皇帝都被官僚集團架空了,淪為了受他們控制的傀儡。嘉靖不上朝,萬曆不上朝,是他們不想上朝嗎?並不是。是掌控一切的官僚集團嫌皇帝礙事,乾脆直接不帶皇帝一起玩了。官員開會,不准皇帝參加會議這種事,不僅明朝有,其他朝代也有。

 

 

  四、皇權衰落,瘋狂的抗稅,海盜,走私,官倒與軍倒,以及西方資本主義的萌芽

 

 

  土木堡之後,皇權幕落。官僚集團,幾乎接管了一切。他們不再忍氣吞聲。他們開始公開地表達對皇權的敵意:凡是朝廷支持的,我們都反對。凡是朝廷反對的,我們都支持。

 

  在控制了軍隊之後,他們又控制了媒體和輿論。他們以同鄉會等形式,培植黨羽。他們設計各種套路,挾大義迫君子,挾百姓迫皇帝。他們不停的要脅皇帝誅殺太監,而皇帝卻不得不聽。他們不停的策動邊患戰爭,養寇自重,來跟皇帝騙錢,而皇帝也只能焦頭爛額的疲于應付。

 

  不僅如此,他們還要控制人們的思想。有了錢,就自然會有文人們給他們搖旗呐喊。王陽明,李贄們,為文官集團,扳倒了孔孟,瓦解了支撐皇帝威權的道統基礎。這是一個資本主義思想狂飆的年代。

 

  等這一切都做完了。接下來自然而然的,就是撈錢。怎麼撈錢呢?這同樣需要經過周密的設計。關鍵字,則是減稅。

 

  官僚集團宣揚說,徵稅本身就是苛政,只有不徵稅才是仁政。要藏富於民,不能與民爭利。老百姓一聽,是啊,減稅真好,大家都可以少交錢了。然後跟著一起吆喝,減稅,減稅,減稅。

 

  老百姓雖然在利益上,是站在皇帝陣營那邊的。但是,在心智上,他們太容易被蠱惑。他們缺乏辨別陰謀的智慧,也缺乏辨別敵我的能力。真正對他們好的人,他們會跟著敵人一起罵。真正害他們的人,他們卻認為是在救他們。老百姓在缺乏戰爭教育的情況下,總會做出來一些親者痛仇者快的事情,總是在關鍵時刻掉鏈子。所以,要動員老百姓的力量,讓他們可以參與戰鬥,必須得先能控制媒體和輿論才行。必須得先進行戰爭教育才行。不然,老百姓完全就是敵我不分的盲從者。

 

  官僚集團成功煽動了百姓,皇帝迫于道德綁架,只好妥協退讓。官僚集團,直接禁止了江南地區的商稅,關稅,茶稅,等等稅收。更禁止在交通要道設卡徵稅。整個富得流油的蘇杭地區,商稅,每年只能收上來幾十萬兩白銀。

 

  這意味著什麼呢?意味著國稅崩潰。稅收都去了哪里?去了官僚集團所控制的隱蔽的地稅那裏。不僅商稅,關稅都收不到,農業稅也崩潰了。為什麼農業稅也會崩潰呢?前面我們說了,改制,為了表達對官僚集團的愛和體恤,規定官紳不納糧。於是,很多地主,就把土地投獻到官員的名下合法避稅。有了政治庇護的地主,通過稅收優勢,就可以獲得經營優勢。通過經營優勢,就可以兼併更多的土地。如此一來,土地兼併,越來越嚴重。

 

  稅收的崩潰,造成了兩個結果,一是國家越來越窮,二是官僚集團和他們的白手套們越來越富裕。

 

  越來越富的官僚集團,他們越來越無法無天。不僅大肆侵吞國家稅收,大肆腐敗。而且還以海盜作為白手套,進行越來越失控的走私貿易。在北方,建奴則類似於倭寇一樣,充當了他們在陸上進行走私貿易的白手套。

 

  控制了錢袋子,槍桿子,筆桿子的官僚集團,白手套也都是現成的。那麼接下來就是兌現政治紅利的時刻。一時間,官倒和軍倒,如洪水之決堤,掀起驚天的資本狂潮。這股狂潮,正在把帝國的命運帶向可怕的深淵之中。

 

  官僚集團,除了自己賺夠了錢,還向全世界輸出了中國資本主義精神。在土木堡之變的三十四年後,在中國資本主義光芒的照耀下,馬丁路德推動了西方猔教改革。新教的誕生,預示西方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所謂西方資本主義,只不過是中國明代的官僚集團所控制的全球貿易向全球輻射,所孵化出來的一個怪胎。

 

  沒有中國的官僚集團摧毀皇權,就沒有全球自由貿易。沒有自由貿易,就沒有跨國資本,沒有跨國資本和跨國資本利益集團,就沒有資本主義。資本主義的倫理便是這樣,以錢為天,而不以天為天,不以皇帝為天,更不會以老百姓為天。這種違背道德的倫理,自古就有。只不過在明代,資本徹底突破了皇權的約束,它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

 

 

  五、萬曆皇帝的最後反擊,最終被資本擊沉的帝國

 

 

  大明王朝到了這個地步,朝廷方面,國家財政崩潰。社會上,老百姓受官僚集團和資本家的壓迫,民不聊生。怎麼辦呢?萬曆皇帝發起了對官僚集團最後的反擊,一方面,全方位打擊走私,另一方面,啟用張居正進行稅制改革。試圖重新掌控帝國財權。

 

  張居正的一條鞭法,是針對官僚集團的一次稅改戰爭,打擊白手套,打擊隱蔽地稅和政商掛靠。這場戰爭,嚴重損害了官僚集團的利益。更損害了整個跨國資本複合利益共同體的利益:官僚集團,夷狄,資本家,搞軍倒的邊軍武將集團。

 

  他們決定接受萬曆的宣戰,選擇迎戰。一時間,帝國的邊境,到處告急。萬曆皇帝,只得四處出征。那些戰爭,實際上,都是官僚集團策劃出來的,都是他們一手所導演的。要知道,他們共同的敵人,是皇帝。萬曆的反擊,隨著萬曆帝的去世,宣告不了了之,官僚集團捲土重來,再次掌握了全局。萬曆並沒有像他的祖先明那樣,面對官僚集團打出來一個全面的勝利。在這場皇權對資本複合利益集團的反擊過後,迎接帝國命運的,便是觸礁之日的到來。

 

  船沉的那一天,崇禎皇帝說,文臣各個都該殺。可見,他比明英宗,更加的天真一些。崇禎皇帝根本沒有意識到,真正的敵人,在我們的心臟裏。明英宗起碼能夠認識到,他的敵人是誰,雖然他因為輕率,而敗於敵人的陰謀詭計,但他起碼一直很清醒,知道誰才是真正的敵人。而崇禎帝則不然,到船沉之日才醒悟過來,原來他一直在做的,都是在把自己人當敵人,把敵人當自己人。如此敵我不分,想不亡國也難。

 

  這場資本與皇權的戰爭,綿延幾百年。不僅作為局內人的崇禎帝感到困惑,為什麼敵人一直藏在他的心臟中,他居然到死才明白。一些看熱鬧的局外人,也更加的困惑。這個困惑是,為什麼明朝的官僚集團毫無氣節可言?為什麼官僚集團,沒有人殉國,為什麼沒有人死節?為什麼明朝的武將,會如此輕易的投降建奴,投降闖賊?他們怎麼一點廉恥心都沒有呢?

 

  答案是,皇帝不僅不是資本複合集團的天,還是他們的敵人。敵人死了,為什麼要給敵人殉節呢,難道不應該高興嗎?他們的確很高興,尤其是他們看著崇禎皇帝赴死的時候,內心裏面是那麼的幸災樂禍,是那麼的感到莫名的痛快和竊喜。

 

  明朝的武將,也是如此,他們投降建奴,投降闖賊,就跟吃飯睡覺一樣,毫無道德壓力。做漢奸做的心安理得。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他們自始至終,都是一夥的。給皇帝賣命,那只是演戲。勾結建奴,養寇自重,搞官倒賺錢,才是硬道理。

 

  表面上看,建奴入關,打了下江山。再往下揭開一層會發現,實際上是投降的明軍漢奸打下的江山。為什麼漢奸會甘心情願的去給建奴賣命呢?繼續往下揭開本質,則是資本使然。是資本的力量,擊沉了大明帝國,把帝國的命運帶入黑暗世紀。所以大明王朝最深刻的教訓是,皇權必須要控制資本。

 

  最好的秩序,是皇權對資本的絕對控制。如此一來,天下只有一個天,君明臣賢,上下同欲,天下太平,百姓安康。

 

  其次,皇權無法控制資本,資本做大,天下出現一國二君二王的局面。官僚集團必然會選擇為資本賣命。一國二主,資本僭越皇權,這才是大明王朝的腐敗如此深重的根本原因。

 

  再次,第三糟糕的秩序,是資本摧毀了皇權。皇權不復,老百姓徹底失去了他們的保護人,淪為任資本宰割的羔羊。試想一下,如果胡惟庸當年成功的推翻了明。他的兒子不會因為殺死一個馬車夫,跟求情免罪失敗,最後還是抵命。顯然,如果他造反成功,他的兒子想殺誰就殺誰。所有的老百姓都會處於無保護狀態。

 

  第四,最糟糕的秩序。官僚集團以資本之力,摧毀了皇權之後,又不能建立有效的秩序。這樣的社會會徹底失去秩序。天下大亂,最後必然是靠軍事暴力來建立秩序,所有的人都過著朝不保夕命懸一線的日子。石勒們的胡人政權,蒙元,滿清,都是這樣的社會形態。

 

  這場皇權對資本的戰爭,歷經兩百多年。雖然開局失手,胡惟庸集團被明誅殺殆盡。但是官僚集團,最後還是終於扳倒了皇帝。然而,迎接他們的並不是勝利和榮華富貴,等著他們的,卻是天下大亂和冰冷的屠刀。

 

15. 好友淡友 2018-03-03 06:20:42
謝謝各路英雄分享!

我一直認為政府用18個月 是想buy time 去等到加息週期來臨。

希望林鄭真係做緊野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