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人不吃不喝17年 方能置業
調查:港連續5年 全球樓價最難負擔城市
有機構調查發現,香港住宅樓價連續5年蟬聯全球最難負擔城市,樓價入息比率更由14.9倍,升至17倍,達極難負擔水平,即連續17年不吃不喝才能置業。
美國顧問公司Demographia公布第11份《全球樓價負擔能力調查》,去年第三季統計包括美國、英國、澳洲、加拿大、香港及新加坡在內全球378個城市。
入息年增6% 港樓價卻急升22%
報告發現,去年主要城市住宅樓價負擔能力均有所惡化,樓價入息比率(樓價中位數除以家庭全年入息中位數)中位數由4倍,增至4.2倍,屬極難負擔的城市則維持24個不變,當中以香港位列樓價最難負擔城市第一名,樓價入息比率高達17倍,即須連續17年不吃不喝才能置業。
報告根據去年第三季資料顯示,本地家庭年入息中位數為28.7萬元,按年增加6%;但樓價中位數升幅更驚人,按年急增22%至489.2萬元,令樓價入息比率由2013年的14.9倍,上升至去年的17倍,創該報告設立11年以來的新高。
據該報告提出的可負擔水平,樓價在家庭年收入3倍或以下屬「可負擔」標準,而佔家庭年收入3.1至5倍則屬於「難以負擔」或「甚難負擔」,至於比例達5.1倍或以上,則屬「極難負擔」。
值得留意的是,報告於去年第三季統計,至今本港樓價持續上漲,升幅近6%,相信現時樓價入息比率或再進一步上升。
溫哥華10.6倍排第二 遭拋離
若以樓價入息比率增加幅度計算,香港同時屬於十大樓價最難負擔城市增長最快的地區,進一步拋離第二位的加拿大溫哥華(10.6倍),及第3位的澳洲悉尼(9.8倍)。
雖然該報告調查的中國城市只有香港,但報告認為,引述早前《經濟學人》研究,深圳的樓價入息比率達19.6倍,而研究選取深圳住宅面積達1,076平方呎,較本港的484平方呎為大,顯示當地樓價中位數實際應遠低於香港。
報告又指,去年第三季接近48%住宅成交價逾500萬元,比2013年同期家庭收入微升,只有30%住宅成交價逾500萬元為高。
關焯照:收入追不上樓價升幅
經濟學家關焯照表示,報告反映家庭收入遠遠追不上樓價的升幅。他指早前政府已指房屋短缺接近尾聲,反映政府亦無意在短期再推出「辣招」或「加辣」,相信只會在金管局以收緊按揭成數做法着手。
撰文:余敏欽
林一鳴博士 2014-12-11 08:51:31
投資樂園——香港樓市持續火爆
2014年已快接近尾聲,相信香港樓市的淡友們,一定會感到痛苦不已。「專家」們在去年底估計三至五成的跌幅,今年除了完全沒有出現外,樓價竟然還愈升愈有,市區樓已不用再說,新界樓也連環破頂,甚至連公屋也出現癲價,在黃大仙鳳德紫鳳樓一個164方呎的單位,以170萬元成交,每方呎價格超過一萬大元。最恐怖的是,原業主在五年前買入的時候,當時只花了10.66萬元。
二手供應大跌樓價續飆
香港智庫智經研究中心,上月底發佈研究報告,指出香港一對工作十年的夫妻,要在港購入一套40平方米的住宅,為置業儲蓄首期需時14.4年,所以香港樓價已經脫離市民的負擔能力。唉,這幾年很多樓市淡友,就是被類似的分析害死!這些「樓價是平均收入的很多倍」、「普通人不吃不喝十幾年都不夠錢買樓,所以樓價應該跌」的分析,犯了經濟學最基本的錯誤,就是在分析的時候,需求只應計算市場上的參與者,即是正在進行或將會買賣樓宇的人,例如是「樓價是全港收入最高100萬個家庭的多少倍」,而不應包括不會參與買賣的塘邊鶴;因為他們的聲音雖然最大,但他們的想法,是不會影響市場價格的。這就像我們要分析畢加索名畫的價錢,也不會向哪些普羅大眾的打工仔,問他們是否願意付數億買一幅名畫吧。
這些「普通人買不起樓,所以樓價要跌」的分析,加上很多人在過去數年看見政府推出辣招,誤以為這些辣招會令樓價下跌,於是想置業的人觀望等待,有樓之人沽樓轉租,期待樓價下跌後執平貨,結果等下一年,等下又一年,等了幾年的光陰,樓價根本沒有預期的下跌,業主又不停加租,就像一個被壓逼的皮球,在2014年開始釋放,對樓價成形一定的上升動力;至於供應方面,辣招使有樓收租的人不願沽出,換樓的人又停下來,令到二手供應大幅減少。結果在需求持續、二手供應大跌的情況下,樓價就上升了。
細價樓升幅進一步拋離
筆者相信很多人看見樓價上升,特別是還未上車的人,一定會破口大罵,粗話橫飛;但你又不可以不承認,這是放在眼前千真萬確的事實,無論你的心情如何低落,每天如何痛罵N次,都不能把這個事實改變。買不起樓的人,將會更加買不起樓,因為在辣招下的升浪,細價樓的升幅,將會更加拋離大價樓。
中國經濟專家
林一鳴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