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瀏覽人次:74809    回應:19

無樓借錢易,有樓借錢難

湯文亮

紀惠集團行政總裁

  今時今日,很多有物業的人往銀行申請貸款,銀行職員在左秤右秤之下,大多數會拒絕其申請,那些有物業的人很不明白,點解他們有老友連物業都沒有一個,反而可以隨時借到一筆數目不菲的貸款,很多時,那些人心有不甘,以為銀行職員有心留難而產生爭拗,其實,爭拗亦是多餘,銀行職員是跟足金管局指引做事,而那些小業主借唔到錢,主要因為他們擁有物業,小業主當然認為他們的物業是資產,但銀行有不同想法,他們會認為小業主的物業按揭是負債,雙方對於有按揭的物業應該歸納為資產抑或是負債有絕對不同演繹,若果沒有按揭,當然是資產,所以,越多有按揭物業的小業主負債越重,越難借錢,就是這個理由。
 
  簡單說一句話,就是銀行計算資產的方法與小業主出現分歧。所以,就算小業主的物業貸款額只是那些物業市值一成,銀行都會計算小業主對於一成貸款的還款能力,如果小業主收入不足,就算一成貸款銀行都不會借,不過,如果沒有物業,即是沒有負債,銀行便會根據那些人的收入而借錢給他們,所以,有人說,現在無樓借錢易,有樓借錢難。
 
  不過,銀行的做法太過簡單,或者是直接了當,銀行在計算擁有多個物業的小業主還款能力,只計算其擁有物業在七除八扣下的租金收入,似乎沒有將小業主的物業資產市值計算在內,其實,如果小業主真的是沒有能力還款,他們就會出售一些物業,以戰養戰,就好似以前打仗,先鋒騎兵隊伍會多帶一些馬匹,除了可以運載糧草外,必要時亦可以將馬匹宰殺,辛棄疾在「破陣子」就用「八百里分麾下炙」來形容上述情況。除非,小業主的物業真的是不合市場需求,就算肯低價出讓亦沒有人要,所以,銀行亦要小心計算,若非如此,銀行太過小心,不敢借錢有物業的人,反而令致他們做少很多非常穩慎的生意,而借錢給沒有物業的人,美其名是他們沒有負債,其實他們亦沒有資產可以出售,遇上經濟轉壞,那些人沒有能力還款,銀行貸款就只好變成壞帳,不過,銀行借錢給那些沒有物業做擔保的人,可以收取更高利息,對銀行盈利有正面作用,針是沒有兩頭利,究竟應該借錢給有物業抑或沒有物業的人比較有利,我相信銀行家心裡有數。

 
我要回應
我的稱呼
回應 / 意見
驗証文字
 
回應 / 留言規則
  1. 禁止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
  2. 禁止以名稱/暱稱/綽號/同音字等批評或映射任何人士、機構、公司;
  3. 禁止發佈有關招聘、推銷、廣告等內容;
  4. 禁止公開任何個人資料(如電話號碼、電郵地址、即時通訊帳號等)。

敬請留言者自律。本網站保留刪除/堵截任何留言的權利。

會員登入
登入ID 或 網名
密碼
1. 收租王Tony 2014-11-26 09:12:40

增加市場供應方法:

1.換樓人士九成按揭加至700萬以下單位

2.換樓人士換較高市價之單位可獲50%印花稅優惠

3.首次置業人士只獲最高400萬以下九成按揭,維持現狀

4.公屋戶退回公屋購置私人物業首間印花稅全免,不論價值

5.在職人士首次置業可獲免稅額

 

如果照咁做,就唔會鎖住400萬樓下樓先升,增加市場供應,提供誘因換樓,政府可以一試!!

2. 山高雲低 2014-11-26 10:42:25

博士:

在下認識一些小物業投資者。他們大都上岸,不再定期工作,即是退休。沒有固定收入。

由於在博士身上學到皮毛,睇通樓市,想買多個對抗QE下的超級大通脹,無奈

銀行依足金管指引,就是借不到錢。那怕是資產的20%,也艱難。

也罷,不買,也不賣,反而心水更清。

坐看雲起時,已不再是少不更事!

3. 啦啦隊 2014-11-26 11:24:18

九大基建超支逾1600億

幅度66% 相當人人分攤2.2萬

政府大型基建超支近期常有發生,本報調查發現,已上馬的九大基建項目,最新總開支逾4000億元,較最初政府估算數字超支逾1600億元,幅度達66%;就算以首次向立法會申撥的數額相比,也多出約28%。1600多億元,相當於每名香港市民可攤分2.2萬元,或興建23萬公屋單位,可解決輪候公屋的九成需求。

政府歸咎建築材料及工資急升,造成基建超支。而有行內人士向本報透露,由於工程臨時改動,或遇不可預測情况,有承建商因此向政府提出申索(見另稿)。

2007年時任特首曾蔭權於《施政報告》宣布十大基建計劃,如今其中7項已如火如荼興建,包括廣深港高鐵香港段、港珠澳大橋、西九文化區等;另外兩項大型基建包括「十二五」規劃下的蓮塘/香園圍口岸,以及擾攘多年的中環灣仔繞道亦正動工。

6項目超支逾六成 沙中線翻倍

本報翻查這九大基建項目的立法會文件,這9個項目原本估算總額2414.2億元,最新的估算總額為4016.7億元,超支1602.5億元。此外,由於港鐵南港島線工程開支,政府只承擔9億元費用,其餘143億元由港鐵承擔,撇除此項目後,政府最新須承擔的總開支為3864.7億元,對比政府首次向立法會申批的撥款總額3014.2億元,亦大幅超支850.5億元。

綜合資料顯示,九大基建項目無一不超支,其中6個更超支六成以上,動輒以百億計算。當中以屯門至赤鱲角連接路升幅最驚人,7年間跳升134%,相差267億元;沙中線的差額高達447億元,升幅117%,達829億元。高鐵由原本440億元增至715億元,多了275億元;飈升「最快」要數港珠澳大橋香港接線,短短9個月超支五成半,申請多撥89億元。

政府﹕大型基建常遇不同挑戰

政府發言人昨晚回覆稱,推展大型基建項目時,往往會遇見不同挑戰,例如工程價格上升、一些無法預計的原因,導致項目出現延誤等。這些原因包括法律挑戰、公眾諮詢期延長等。在一些大型基建項目,到立法會申請撥款的項目預算,有時會比當年初步工程費用估算為大,要完全避免這個情况是十分困難。

指估錯幅度太大 學者倡縮規模

經濟學者關焯照表示,慣性超支對公共財政構成壓力,甚或出現赤字,建議政府削減工程規模,「政府今次要打手板,估錯幅度太大,政府需要靈活理財,遇上成本上升引致超支,應將規模縮細,原本起7層樓,可否減少兩層?」

謝偉銓倡抽起工程降成本

公共專業聯盟召集人黎廣德說,政府聲稱愈遲開工造價愈貴,根本是錯誤;相反,政府同時開展多項大型工程,推高工資及建材價格才是工程超支元兇,「現時本港的工程量根本是超負荷」。他認為,政府分階段推出基建工程,勞工及建材市場需求相對或會減少,建築成本的升幅便會放緩。立法會建築、測量及都市規劃界議員謝偉銓認為,現時「拉布」累積很多工程撥款,建議政府必要時抽起某些工程撥款申請,以免所有工程全部上馬,有助降低工資及建材成本。

明報記者

4. 啦啦隊 2014-11-26 11:25:24
唔食唔玩唔旅行 儲首期要14.4年

智經研究中心昨發表報告,指本港工作人口收入未能追上樓價升幅,以一對工作約10年(25至34歲)的夫婦,購買一個40平方米(約430平方呎)以下「上車盤」為例,儲首期所需時間,由1991年的8.8年上升至2014年14.4年,反映樓價已經脫離市民的實際負擔能力。 
記者:林俊謙 

[img]http://static.apple.nextmedia.com/images/apple-photos/apple/20141126/large/26la9p1.jpg[/img] 
研究報告指現時樓價已脫離市民實際負擔能力。黃耀興攝 

智經研究中心透過分析政府統計處提供的人口普查數據等資料,以及五輪青年焦點小組會議後發表報告,指出本港工作人口收入未能追上樓價升幅,以一對工作約10年(25至34歲)的夫婦,要購買一個40平方米以下單位為例,儲蓄置業所需首期,由1991年的8.8年增至2014年的14.4年,14年的每月供款,佔夫婦每月收入超過四成,說明樓價已脫離市民實際負擔能力。 
華人置業主席兼行政總裁、智經副主席劉鳴煒認為,數據反映香港從未出現過大學生畢業後,可以短期內儲夠首期置業,又以前述年輕夫婦置業例子,反映儲蓄置業首期所需時間,由1991年至今年已升近一倍,「我哋仲要係假設呢兩夫婦係唔食、唔玩、唔旅行,乜都唔做只係儲錢,都要儲成14.4年,可以想像現時置業係幾咁困難」。 

建議推動青年宿舍計劃 
智經建議政府除增加房屋供應外,亦應推動更多青年宿舍計劃,以比市價便宜的租金租住宿舍予在職青年,讓他們能早日累積足夠資金,作日後「上車」置業之用。為加強青年宿舍單位流動性,智經建議為青年宿舍訂立最長租住期,以5年為限。 
此外,報告發現學歷仍是向上流動的重要資本,2011年「曾接受專上教育」而賺取高收入比例(40%)遠高於「未曾接受專上教育」的人士(7%);「學位及以上」學歷而賺取高收入比例(48%)亦多於「專上非學位」人士(21%)。 

[img]http://static.apple.nextmedia.com/images/apple-photos/apple/20141126/large/a1101a.gif[/img]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41126/18948413
5. Peter Paker 2014-11-26 12:57:36

To: 啦啦隊


要衡量樓市有否大跌風險,供樓負擔比率係其中一個重要指標,我們可以用這個指標去推算業主們能否應付一些將來可能出現的負面因素,如加息、收入下跌等。根據上述各大屋苑的微觀分析及金管局宏觀的供樓負擔數據,即使在CCL129.4點人人話貴的水平下,新買家及其家庭的供樓負擔比率只是約30%左右,屬十分健康的水平,目前離危險水平應還有一段很遠的距離。就算面對加息,業主們應遊刃有餘。

 

同時,本文所用的 parameters 及假設,是假設在目前規則下的最高供款情況。但現實的按揭個案是低於最高的供款情況。例如:

 

按息方面,我假設全部買家是用2.15厘的P按,但現實是20147 - 9月, > 80%的新批按揭是1.9厘的 HIBOR 按揭;

 

在按揭成數,我是假設在不同的樓價下,每個買家都是借到盡。但在今年,少于$500萬的成交宗數(最高可借7 - 9成貸款)卻佔總成交宗數的5 - 6成,而500 - 1,000萬的成交(最高可借5 - 7成貸款)則佔總成交宗數的3成。在這個中低價值集中的成交分佈下,整體新批按揭的 loan-to-value ratio 只是53% - 55%,反映今天的買家有能力拿出比金管局規定還要高的首期比例出來。因此,他們實際的供款負擔一定比本文所推算的還要低。

 

在工資增長方面,我上述分析是用整體年均薪金指數增長5%去計算。但現實係,中高層人人士的收入增長最快。根據税局年報,2010/11的課稅年度,與上年比較,平均納稅人數增長6.7%,但年薪$50 - 80萬及 > $150萬的納稅人數增長分別約10.2%17%2011/12,整體納稅人數增長約7.5%,但年薪$50 - 80萬、$80 - $150萬及 > $150萬的納稅人數分別增長約17.3%13.9%10.6%(附錄 - C)。而中、高薪酬水平打工仔(樓市的主要買家)的收入增長實際應比5%整體平均增幅為高。

 

老實說,私樓住戶供樓負擔其實並不是很重。就算不用數據分析,從消費市況都可以略知一二。君不見每逢長假期,在團費年年加的情況下,出外旅遊的市民基本仍能迫爆機場離境大堂。另外,每逢假日,港九新界百貨公司、商場、中高檔超市人頭湧湧,捨得使錢的市民大有人在。X光、XX島、X田排隊俾錢排到氣咳。4 - 5星酒店自助餐年年以遠超通脹的速度加價,冇人食你估佢哋加價會否加得咁狠?如果人人用5 - 6成人工去供樓,你估佢地使錢消費會唔會咁疏爽?

6. 亮劍 2014-11-26 13:52:28
1 今年年初看中一間價值2.5M嘅荃灣楼……如果阿 Joe 果陣咬緊牙關,用按揭保險入咗呢個单位,最低消費35万幾啫,继後每月供款連按保,大约一万大元,比對家庭月入4万,佢倆個绝對供得起!

2 其實喺香港要買楼,一定要策略,以上述呢個荃灣单位計,唔使一年就升咗成50萬,你無去上呢件嘢當然想吊頸啦,但掉轉頭去講,你上咗車又点計先?

3 我亮劍以過來人的身份同你呀Joe講,除非你有通天本領,否則你先嗰27歲人,喺香港係無法取得工程師的資格嘅,其實打後幾年,係你呀Joe的人生交叉點,因為兄弟你不用憂慮無得捞,請俾心機考埋個工程師牌,到時你的人工就會三级跳,那麼每月儲20~30K,可說係不費吹灰之力。

7. 不要問社會能給你多少, 要問自己能給社會多少 2014-11-26 13:59:20
To:4/F 啦啦隊

小弟單身, 人工不高,喜旅行愛美食, 儲錢就認真麻麻,由2009年用12萬買咗一間偏遠村屋開始,5年換咗6次屋, 2012年擁有自住嘅市中心地鐵邊1200呎洋樓, 買樓對我來說不難。

小弟自小家貧,半工自學,多年前拿僅有的3萬元留學美國,天助自助, 學成歸國, 讀書對我來說也不難。

所以小弟覺得兄台『唔食唔玩唔旅行要儲首期要14.4年先買到樓』係自己嘅問題, 同社會無關, 應自我撿討。
8. 7 樓不可能 2014-11-26 14:33:47

7 樓兄台:

你的例子與現在世界不符。2009年才12萬的樓,2012年就能搬入市區1200尺。夢幻世界是也。1200尺市區樓要1000萬嗎? 三年足83倍。

3萬赴美留學,也似不可能。買來回機票多少錢???

9. 公屋富戶倍增少被踢走 2014-11-26 15:37:49
10. 而經就住講啦,再講多啲你更接受唔到。。。:) 2014-11-26 15:56:54
8/F/ 樓兄台

1)老實說,買樓小弟做得不是很好,我知道同時期有人3年買咗150間屋,我換幾間屋, 住1200呎只係打工仔水準。

2)You are right, 不是3萬,其實係1萬, 由於剛到美國時朋友家有急事,我借咗2萬比佢江湖救急,結果佢有借無還,我被逼到美國第2日就要打工,至於打乜工就唔想再講啦!因為以我咁堅強嘅性格也流下了第2次男兒淚,第1次男兒淚是至愛嫲嫲過身,我無錢飛返香港送佢最後一程。。。。。。。。 打工6年得到1個學位和1個工程專業執照,回港。
11. 引刀一快 2014-11-26 17:16:26
新聞講,有人用個萬字夾同人地交換禮物,一路換,終於換咗間屋返嚟,呢件係真事。

欣賞呢位仁兄創意嘅同時,亦敬佩佢嘅毅力。

不過呢件唔係常事,可以羨慕,切勿模仿。

7樓兄台,你係行運行到脚趾尾。
12. 亮劍 2014-11-26 17:21:20
免費早餐 - 曾國平
租金與工資的殘酷現實



猶記得佔領行動初期,有金融專家預言樓價會跌三成。是人的天性,悲觀的預言總有市場,是對是錯卻轉眼忘得一乾二淨。「狼來了」的故事講完又講,總覺得故事的數字來源有點神秘:預言升跌幾成又幾億,言之鑿鑿,但到底這些數字是如何算出來的?
與其估估下,不如面對現實,從統計數字了解香港的現況。買樓愈來愈有挑戰性是人所共知,租樓的情況又如何?根據差餉物業估價署第三季最新全港租金指數,A型(實用面積約400方呎以下)及B型(介乎約400至700方呎)單位租金走勢凌厲,5年來上升六至七成。
租金如此,大家的收入又有甚麼變化?政府統計處定期會向約一千家機構做調查,計算不同職業的平均收入(包括基本工資和其他額外補貼)。我選取了四個常見的職業(信差/辦公室助理、普通文員、會計主任和司機)算出平均工資的增幅,結果毫不意外:近5年來工資遠遠跑輸屋租。
根據政府數據,市民5年內仍然居住於原地址的比例愈來愈高(如跟父母同住),反映的正是「上車難」兼「住劏房」的現象。常說佔領運動跟世代之爭有關,其中樓市的表現又有幾重要?九十後在這些數字中成長,對將來又會有甚麼想法?
殘酷現實令人沮喪,我且問一個經濟學問題娛樂大家。政府統計處有甲、乙、丙三個不同的消費物價指數,分類根據的是住戶的平均開支。甲類指數反映的是消費較低的普羅大眾需面對的物價,包括約五成的全港住戶,乙類是中產階層,而丙類的對象則為香港消費最高的一成住戶。
不同的階層消費模式也有所不同:公屋居民的節衣縮食跟山頂富戶的紙醉金迷大有分別,物價指數因而要度身訂造。例如,名貴手錶的價格暴升,跟甲類住戶沒有甚麼關係,但對丙類住戶則大有影響。
從上列表中可見,甲丙兩類的消費物價走勢很有「階級矛盾」:甲類住戶物價的升幅,明顯的比丙類富戶要高。為何兩個物價指數有如此的差異? 
作者為美國維珍尼亞理工大學經濟系副教授 http://www.facebook.com/economics3.0

13. 息魔 2014-11-26 20:24:18

湯博士,

一直追隨閱讀博士文章多年, 想請教你利息問題! 

依家大多數銀行樓按做緊2.15厘(2.15%), 分期還款年期好長, 短則10年8年, 長則30年, 聽說

供樓初期多年, 都還緊利息, 還本金好少, 有樓按供款利息計算機,  但始終不太明白, 博士讀

財務本科, 物業交易經驗豐富, 可否開一篇文章詳細剖析還款利息? (當中還到什麼時候才最有利........, 等等) 

14. 啦啦隊 2014-11-26 22:59:56
買樓要儲14.4年錢? 係啦啦隊1.0呢類廢青才信... 

只要降低居住要求,香港地400萬樓都有不少選擇,咁兩人儲50萬要十幾年?

廢青做人冇目標,賺幾多駛幾多,吃喝玩樂、名牌衣服、手機季季換,一年幾次旅行,結婚又要豪,樓幾平都係買唔到。

另外,樓市升跌有循環,有調整時候,如可等待,只要儲蓄持之以恆,忍耐加決心,時機到時,總會達成目標的。

呢D膠報告純粹博取廢青掌聲。

15. 引刀一快 2014-11-26 23:04:06
 按揭還款,主要分定本同定額,定額就係整個還款過程每月均額,但係裏面利息同本金嘅比例一直有變化,具體咨詢銀行。而定額就係將欠款按總還款月數均分,另加余额利息,每月供款越來越少。
16. 引刀一快 2014-11-26 23:15:24
啦啦隊兄

你要睇睇入息幾多,先有得計要儲幾耐架,如果兩個人加埋得25000嘅話,即係唔駛買,房租+伙食+養老+水電雜費+電話網絡費+交通費+......................................
17. 啦啦隊 2014-11-26 23:49:49
To 引刀兄

你比個人工咁少嘅例子... 好,當二人二十歳頭月入加埋25000,大家年輕,首先應忍耐分別同父母繼續住,省回房租,其他使用節省點二人每月應可儲到6000,七年下來都有50萬,九成按,350萬樓都仲有得揀.... 到時都係三十歲未到。

樓市有高有低,有時確須耐性等待,但如果沒有任何計劃,機會到來都只能擦身而過。

18. 啦啦隊 2014-11-27 00:30:48
350萬太進取,250萬都仲有...
19. 銀行人士:有樓變負資產仲更難借錢 2014-11-30 11:14:24
你的物業冇mortgage 就當然易借,負資產借錢免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