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瀏覽人次:85895    回應:25

買樓亦只不過是居危思安

湯文亮

紀惠集團行政總裁

  任志剛最近出了一本書叫「居安思危」,我相信內容一定非常精彩,任志剛見慣世面,位居金管局總裁多年,又打過世界大老虎,我相信書中所描述的事,有一些我們連想也沒有想過,不過,我略嫌任總著作的題目比較保守,居安思危,好似講一個成語故事,或者與量力而為差不多,題目四平八穩,沒有什麼特色,但我依然相信,內容並不只是居安思危,而會有一些新穎事物教給我們,我唔知道出版未,但我一定會買。

  今日我在大會堂有一個講座,本來我已經議定好一條題目,或者大家會覺得比較粗俗,叫「點解要買樓」,當我睇到任總的著作題目時,我認為應該要將題目改為「居危思安」,最近細價樓大熱,亦只不過那些未有物業的人,不想再替業主供樓,希望實實在在有一層屬於自己樓宇,亦希望生活安定一點而已。

  今日要講大約45分鐘至1小時,內容當然是講怎樣投資物業,亦是我新書的大綱,從觀眾反應,我會在新書內作出修訂,我又想,如果我的新書名字用「居危思安」,唔知道任總會不會告我侵權,任總有訊息給我就最好,我要準備今日講詞,就此擱筆。

 
我要回應
我的稱呼
回應 / 意見
驗証文字
 
回應 / 留言規則
  1. 禁止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
  2. 禁止以名稱/暱稱/綽號/同音字等批評或映射任何人士、機構、公司;
  3. 禁止發佈有關招聘、推銷、廣告等內容;
  4. 禁止公開任何個人資料(如電話號碼、電郵地址、即時通訊帳號等)。

敬請留言者自律。本網站保留刪除/堵截任何留言的權利。

會員登入
登入ID 或 網名
密碼
1. 法子 2014-07-29 09:09:43
法子《現在有什麼 really long hill?》

以下只是個人做法,投資自行決定。

2014年7月28日

近來在 fb 經常收到一些pm

「法子,你現在在股市的部署策略是什麼?」

「你認為現在是股市牛三浪的前奏嗎?」

「幾多點是牛三的開始?」

我一向有用衝平比去揾《really long hill》,一般持有起碼幾年,所以不用經常 update狀況,所以我下面以一段和朋友在2014年3月20日剛收市後的對話來告訴大家,衡平比找出的《really long hill》不用經常改變。

另外,我根本不會分牛一定牛三,我只會在一項資產大約在0.8時買入,大約在1.6時賣出。其間當然一直持有。

現在持有那些 really long hill?

樓市:在2002年衡平比出現0.8時一直買入,持有直到現在,因為還未到1.6,未放。雪球一直滾動。

恒生指數:持有到2007年,恒指約28000點時,衡平比1.6,放出所有股票。其後恒指升至最高約32000,衡平比1.77。

之後一直等到2008年恒指18000,衡平比0.8買入。(之後恒指都跌到12000)之後一直持有到現在,等待1.6的出現。

恒指18000點時,因為領匯衡平比很低(真的很抵),因而分批買入,全都在$20以下。一直持有至今。

-------------------

節錄2014年3月20日的部份對話

K:「法子,恒指跌到呢個位(21182),會唔會跌穿2萬?跌到萬9我想入貨。」

法子:「歷史告訴我們,當市場氣氛好的時候就會「向上錯價」(衡平比1.6),當氣氛壞的時候,就「向下錯價」(衡平比0.8)。

我主張「投資不是做預測」,即是我哋都不會去預測「向下錯價幾多?」更加不去預測錯價幾耐?

我只能講現在恒生指數恒平比大約是0.82。是很「抵買」要去到2萬點以下,除非有天災人禍等意外,否則,上年6月很可能已經是最後一次見2萬點樓下。

以現時衝平價25800計,1.6可以去到41000,距離現在有2萬點,何必為了2千點錯失了2萬點?」

2. matrix23 2014-07-29 09:13:42

林一鳴博士後

四球都叫上車盤,是上林保堅尼嗎?

近日細價樓市場好像發瘋一樣,成交價不斷破頂,只要有放盤出來,就有人不問價去搶。一向被稱為上車盤指標的沙田第一城395方呎(建築面積)的單位,竟創下407萬元的成交價!四球都叫上車盤,是上林保堅尼嗎?上車客再買不起這些上車盤了,就轉戰到公屋第二市場搏鬥,各區湧現天價放盤。根據房委會及房屋署的最新數據,今年上半年全港共錄238宗公屋第二市場綠表買賣,較去年下半年大增51%。

財爺曾俊華看到這情況,說細價樓市場有再次熾熱跡象,他特別關心細價樓買家,提醒這批買家在決定置業之前,要注意息口和樓市走勢,以及自己的負擔能力。喂,財爺先生,細價樓市場被炒到瘋了,不就是你的辣招搞出來的嗎?

⋯⋯

自從雙倍印花稅由2013年2月實施以後,購買非住宅物業或第二間住宅的買賣協議,成交價在200萬元或以下的交易,印花稅稅率為1.5%,200萬至300萬為3%,300萬至400萬為4.5%,400萬至600萬為6%,600萬至2000萬為7.5%,超過2000萬為8.5%。這對投資者市場,產生一個很大的轉變:以前買樓收租的人,會喜歡買豪宅大單位,或大額的商舖和寫字樓,但現在則重點選擇細價樓。

看以下的例子:假設有投資者打算用2000萬,買一間二手樓或商舖收租。這些人應該已有物業,所以要給雙倍印花稅,即2000萬元x8.5%=170萬元;但如果買十間200萬元的單位,印花稅就是200萬元x10x1.5%=30萬元,相差是140萬元。所以投資者為了印花稅的差別,寧買較細的住宅物業,以避開高昂的印花稅率。

除此之外,還有另一個推動力,就是有一班天真的業主,在數年前看見政府出招,誤以為辣招會令樓價下跌,於是沽樓轉租,期望樓價下跌後可以入平貨;結果等到頸都長,業主又不停加租,現在無奈被迫要入市了,但與賣樓的時候相比,以前按揭可做七成,現在有壓力測試,變得只有五六成;按息從Hibor+0.7%的一厘以下,變了今天的兩厘多;樓價又升了數十巴仙;可惜人工和數年前相比,差不多沒有怎樣升過。結果這些原來住六七百方呎的人,現在買樓只能負擔三四百方呎的樓了,要與上車一族去搶細價樓。

至於從供應方面去看,辣招令到住開細價樓的人,就算能力可以負擔,也不敢換樓搬大屋,有細價樓收租的投資者,就更加不會放賣了,因為賣出後再買會來的話,一來一回的使費很大,何況要被印花稅鎖住三年。

所以在政府辣招下的細價樓市場,需求大了,供應少了,價格就自然搶高。香港政府的政策,應該是令更多基層市民,可以更容易買樓上車;但現在辣招的結果,卻是明顯地走相反的路了。

3. 法子 2014-07-29 09:18:45
法子《衡平比》
2014年5月5日更新

我經常叫人唔好「估浪頂、浪底」在那裡。原因有兩個:

第一:我們想知浪頂、浪底在那裡,目的都是想「賺錢」。如果我們有「賺錢而不用知浪頂、浪底」的方法,我們就不用估頂、估底。

第二:我們最多知道一件東西的「價值」,這是客觀而自己可以掌握得到的。至於「價格」,有時高過價值,有時低過價值,這是市場的錯價。這是我們控制不到的。

我自己的做法就是:當價格低於「價值」的20%,我買入,即是衡平比0.8的時候。當價格高於「價值」60%的時候,即是衡平比1.6的時候,我賣出。

用在香港樓市,對上一次出現0.8的時候是2002年,直到現在,還未到1.6。

現在各主要大型屋苑都在0.9到1.2之前,平均值是1.15左右。即係話,如果以現時的租金、稅率、建築成本、利率、管理費、債息、公用股息率、交通費而言,CCL163我就會賣,但不是說是浪頂,只是說樓市已經「唔抵買」。但請注意,如果CCL163出現在幾年後,要按到時的因素再計過。

但我想我應該再一次說明「衡平比」並不是「預測的工具」,更加不可以告知你「浪頂、浪底」在那裡。

那應該如何理解「衡平比」?
衡平比就好像股票的PE一樣,衝平比在1.6,就好像PE20多倍的時候。衡平比在0.8的時候,就好像PE在10倍的時候。但我們不會說PE在15倍的時候就應該預測股市會向下。在 hk discuss中有網友說「法子說A屋苑的衡平比是1.2,B屋苑是1.1,那麼應該買B屋苑。」這理解是錯誤的,否則我們只應買低PE的股票,而騰訊就沒人買了。


既然已經有PE,我們還要衝平比幹什麼?
這點才是我想說的。原因有兩個。第一:樓市是沒有PE這指標。第二:PE只是取決於「盈利」,而公司的盈利很多時是對項目、商標的估值,實際跟真正的盈利相差很大。即使我以整個「恒生指數成份股的盈利」去計算,即是50間公司總和去計,也可以「一個月之間相差一倍」。這只可說上市公司的CFO技巧太高了。所以,我才制定去除「造假」後的指標。
4. 「居危思安」 2014-07-29 09:24:04
都卖左成个月啦!
5. 亮劍 2014-07-29 09:24:04
藍衫收票成万,那麼点解連450个单位都清唔倒?
1 呢1万張票好似犯民71遊行咁有水份,但实客千零组点都有啩。
2 傳媒報導呢件藍衫嘅價,係計光豬價,咁唔排除有部份準買家不能取得光豬價入場。 
3 呢年多新盤開售,通常微型及一房单位先清、兩房跟著無貨,三到四房剩低拾多弍拾%。發展商点会死錯人?因此定均呎價高低,就會係B類比C類以上贵,A類又比B類貴。現在仲去買楼嘅人,大约7成以上係自住,2成多係收租佬,佢哋都要睇实荷包做人。自住呢7成幾自住客要是搅珠抽籤取得头果批揀楼,那麼十个有七八个埋枱,都会揀那些中小型、坐向間隔楼層較好、而又符合自己供款能力的單位。到呢D單位清晒,咁中小型質素較次都會有人揀,但可能十个埋枱只能成一單,要是連那些中小型既貨都清晒,咁只要你能夠食得落件三四房,八九成能埋枱揀嘢,而呢D单位嘅均呎價,有好大机会会低过賣走咗嘅中小微型单位。一句講晒,現在你有$入一手大碼貨,係可以任揀、有折頭、有人津貼你!
6. 深水埗地舖劏21個發售 2014-07-29 10:49:18

由投資者黃海明持有的深水埗桂林街地舖命名為「淘堡商場」,並分拆為廿一個舖,其中向街地舖入場費約四百餘萬元起。另一組投資者持有原於下月初拆售的天水圍嘉湖山莊樂湖居逾百車位,提前昨日發售,截至昨晚連同早前已預售的車位,累售約一百二十個,套逾七千萬元。

7. 木鐸 2014-07-29 11:17:32
小心商場舖
木鐸
2011年3月14日

有老友早前分家,即時經紀盈門,介紹投資機會。他非地產人,但天天張開報紙便是哪個炒家閃電發財個案,潛移默化下,覺得地產錢好易搵。有人介紹他買旺角商場舖,成十萬銀一呎,他興沖沖地問我意見。他是青梅竹馬兄弟,余自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我對商場舖無好感,先講租客質素,大業主海運大廈或時代廣場一類租客全是世界級名店不去說,太古城,新城市廣場等大發展商或領匯旗下的場都有一班大型連鎖店捧場,但賣散了的場的租客多是散兵遊勇。當然,散客都可以是好客,但其應付經濟起伏的能力較弱,生意稍不如意就會結業,較不穩定。今日你賺他四厘息,市況逆轉,你會納空租時又或面對樓價跌,就因小失大。經紀推銷慣技是西洋菜街都幾多幾多錢一呎,幾千萬一個舖,現同一條街,只不過是上樓的商場,又有租約,「緊係抵買啦」。

無錯,今日某商場可能人頭湧湧,車水馬龍,但物業投資是一件好長遠的事,要考慮經濟有上落,花無百日紅,這類舖的租金在低潮時的表現會如何呢,說真的,散業主持有的商場舖的租戶質素,我不大有信心。同時,商場舖在銀行按揭估價方面向來比住宅差,所以現商場的人不及住宅普及,市況一轉,走貨也不易。

還有,商場舖實用率定遠比街舖低,街舖可24小時營業,商場舖限時限刻,商場舖有管理費,冷氣,水電費,街舖無。投資商舖,我寧買街舖。從往績可見,商場舖好凶險,佐敦廣場位處市中心,因個場做不起,無人交管理費,成個場無水電,若你持有其中一個舖,肯一元租給人,也無人租。這類旺區地獄商場例子不少,豉油街砵蘭街交界「東京銀座」就是英雄塚。名動一時的油麻地中僑舊址,改壞名「現時點」,現花名「將來點」,好多投資者損手。旺市時,我們常見人劏商場賣,接貨者今有幾多個大富大貴呀?把握到氣氛,閃電入,轉眼出,火中取栗可以,長期持有就好大風險。以前位大哥梁子亨善長劏場劏客,劏過很多不同區的場,都叫MRT,大家有興趣可睇睇這些場的近況。

多年前尖沙咀重慶大廈地庫曾分間商場散賣,結果斷水斷電,做了多年鬼域,後有人統一業權,重新包裝才起死回生。商場真是好難做,統一業權的場已不易為,何況是散的。就算天時地利人和,好景一輪,經濟有上落,低潮時又如何呢?若是街舖,租給人散貨短約也可以吧,且街舖丟空的開支也不大,商場無人租也要交管理費,水電。香港人總是善忘,每次牛市去到第三期,便有人劏場出來賣,不久就聽到有人接火棒的消息。

當然,世上好多例外事情,做手提電話起名的先達或潮人聖地旺角中心等不是人流魚鯽,空置率低嗎?是商場中成功的例子嗎?請勿忘記,舖位市場始終是小眾投資工具,不似住宅普及,要撤退時,不似住容易,所以若然同是謀那三四厘息,我寧願買件穗禾苑了,再者,銀行按揭方面,買住宅總易過舖,商場舖更加,要玩槓桿,都是住宅好。

我好忠誠咁同個老友講,他有祖蔭,成世唔做都唔會乞,貪那三四厘息,以價值一千萬的商場舖計,收租約三四萬元,若有不測,蝕一兩成好平常,那就是一兩百萬元,何苦為那可恥的租金回報而擔驚受怕,想贏粒糖,而冒險輸間廠呢!

老豆教落,吹嫖酒都不會急速敗家,賭同做生意(包括投資)就會令人很短時間內一無所有。做生意或投資要做自己熟悉行業,忌耳仔軟聽人講(尤其經紀)。無把握,寧可游手好閒,花天酒地,花的錢都有限。我今日便與這位多年老友分享這個老掉牙齒的投資哲學,然後到夜總會歎紅酒去也!

8. Oscar54321 2014-07-29 11:23:43
博土既講座是否對公眾開放?
去邊可以買到入塲券?
9. Oscar Lam 2014-07-29 12:04:43
To: 7/f brother 
木鐸
 
I totally agree with your opinions, and strongly recommend not to invest in 商場舖 as there are too many risks.
商場舖is never my choice.
10. 小陽 2014-07-29 12:16:20
摩根士丹利發表研究報告表示,更新了對香港住宅樓價、寫字樓租金、零售商場租金預測:

分項│2014年預測(最新)│2014年預測(此前)
住宅樓價│+5%│-10%
寫字樓租金│+5%│+5%
商場租金│0%│5%

分項│2015年預測(最新)
住宅樓價│+5%
寫字樓租金│+5%
商場租金│-5%
11. 官方微博發布 2014-07-29 12:39:49

杭州市住房保障和房產管理局昨日(28日)在官方微博發布,從今日起,購買本市蕭山區、餘杭區住房(含商品住房、二手住房)不需提供住房情況查詢記錄;購買主城區140平方米及以上住房(含商品住房、二手住房)不需提供住房情況查詢記錄。
  
另外,徐州當地多家房地產網站轉發一則標註「來自徐州市產權處」的消息稱,自下月起,在徐州市區購買商品房不再提供購房查詢證明,簽訂並打印商品房買賣合同時不需要輸入查詢證明號,這意味著徐州將全面取消限購。(ta/w)~

阿思達克財經新聞

12. 亮劍 2014-07-29 14:04:39
房產學人——買樓才結婚 的經濟解釋

2014-07-29

     月初發表有關樓價與婚姻關係的初步數據,自2006年起,每當香港樓價上升,一年內的結婚人數便下跌;最近(2013年)更加出現結婚人數按年大幅下跌8%,亮起紅燈。

        英國2010年曾有調查發現,四成年輕人因為無法負擔高樓價而推遲婚期。上海更曾報道有八成母親,不會讓女兒下嫁沒有樓房的男友。但香港有很多長輩對時下年輕人「無樓無婚姻」的抱怨,甚是不以為然,認為他們當年結婚時,大多都是無樓一族,為甚麼這一代卻不能?

        最近有中國學者[1]就此提出經濟解釋,他們透過研究全國分區人口性別分佈,進行首次大規模的數量化分析,發現城市男女人口比例竟可解釋三至五成的樓價升幅。

        自從中國實行一孩政策,男女出生人數比例不斷上升,導致現時適婚年齡組別中的男女人數比例遠高於一,有地區甚至高至1.3︰1;估計至2020年中國將有二千四百萬名適婚男士找不到配偶。

        購房已非單純滿足需要

        因此在中國擁有樓宇,已非單純為了滿足住屋和投資需求這麼簡單,在劇烈競爭配偶的情況下,擁有優質樓宇已經成為能力和卓越的象徵、美滿生活和幸福的保證。

        經過如同音樂椅遊戲中各人互相追逐和競爭,樓價因而節節攀升,升至遠超住屋和投資的基本價格,愈貴愈代表業主的優越地位。這也解釋為甚麼中國孩子的父母都樂意資助子女置業。

        然而,這一理論應不適用於香港,因為現時香港男女比例仍低於一,而且數據顯示近年(如2012年)竟有三成適婚男士與非本地女士結婚。香港的「樓貴少結婚」現象,若不是男女比例失衡,可能是關乎樓宇供求比例失衡。

        缺「上車盤」長遠影響人口結構

        香港近年細單位嚴重短缺,不但貴到買不起,即使想租,但又貴又無選擇,甚至出現租盤斷流。皆因二千年前後細單位的落成量大幅下降,加上不少租盤都給遊客和流動人口高價租用,無樓又找不到租盤卻想結婚者唯有(一)與父母(親友)同住;(二)分居;或者(三)瞓街,但香港的住宅單位面積堪稱世上最細,人均佔用面積只有161方呎,若婚後與父母同住,每人佔用面積進一步下降,摩擦在所難免。所以不少準新人都情願延後婚期,長遠將影響香港人口結構。
    
  香港中文大學地理與資源管理學系副教授

        姚松炎博士

香港果D家長,要是知道阿女个男友,喺可見嘅將來無本事買楼,真係有机会棒打鴛鴦喎,咁如果男方家長有辦法的話,不排除出手幫拖解決首期不足問題。
13. 2014-07-29 14:43:36
2012好年, 雙春兼閏月
2013盲年, 乜春都無
呢一年只跌8%已經係差好少的了
14. Lau Lo 2014-07-29 15:14:53
One obvious answer, no flat no wife. Have you been asked by your future in-laws - how to
accommodate their daughter after getting married?
15. moomi 2014-07-29 15:40:45
這文使我諗起王澤基教授當年同博士的辯論...哈!
16. Henry Lo 2014-07-29 15:49:20
To: 2/F

So true, that's me!

" ... 是有一班天真的業主,在數年前看見政府出招,誤以為辣招會令樓價下跌,於是沽樓轉租,期望樓價下跌後可以入平貨;結果等到頸都長,業主又不停加租 ... "

I sold my 2-bedroom 300+ft flat in 2010, hoping to buy a 3-room.  But I keep renting till now, and move every 2 years, each time to a small flat.  
17. 市建局官塘項目炒粉 2014-07-29 18:29:41
市區重建局宣佈, 董事會今天開會,經詳細考慮後,決定修定招標條款和項目要求,並邀請早前10家發展商就修定的招標條款再次提交意向書,換句話說,市建局項目首項流標!
18. Mr.timing 2014-07-29 19:00:49
買任何東西都要講求TIMING(購入時機),不是在熱情高脹、接近尾声、水位高脹的時候盲目追入。追入後不久变成‘大閘蟹’.等到下一个上升週期已經是17~20年了。
心急的人永遠是買貴貸.人總是被眼前的事物和高脹气氛蒙蔽,冷靜點望遠点别心急,你的視野會清晰得多。
人心急會亂,亂會出錯。
19. headsonleung 2014-07-29 22:00:48
本書似一份三十年的剪報
20. Will 2014-07-30 00:01:32
想向法子兄請教!

引述法子兄所言--
我自己的做法就是:當價格低於「價值」的20%,我買入,即是衡平比0.8的時候。當價格高於「價值」60%的時候,即是衡平比1.6的時候,我賣出。

這裡的「價值」是如何計算出來或這基數是那來的?

勞煩法子兄賜教。

21. 睇得通 2014-07-30 00:54:30
買樓亦只不過是居危思安!!!
我一生人都處於危機中,我咁大個仔都失業,找不到嘢做,我從來不放棄自己,我接受
「居危思安?」
「居危思安?」名句!!!觀點!!!
22. 觀塘重建流標 標價遠遜下限 2014-07-30 06:36:06
觀塘重建流標 標價遠遜下限
涉1700伙 市建局9月捲土重來
2014年7月30日

【明報專訊】港府增加新單位供應大計再觸礁。市建局歷來最大重建項目觀塘市中心第2、3期發展區,宣布流標收場。事實上,由於項目規模甚大,投資風險相對高,接近市建局消息人士向本報透露,是次參與入標的發展商出價極審慎,個別出價甚至遠低於招標條款下限80億元,令當局無法接受。港府原計劃本財年首季(即4至6月)推地供應量為3200伙,如今涉及1700伙的觀塘重建觸礁,意味首季度達標率不足一半,要趕上今年1.88萬伙的供應目標有一定壓力。

市建局觀塘市中心重建項目規模龐大,加上「入場費」高達80億元,令中小型發展商只能望而卻步。雖然市建局早前邀請10家發展商入標,惟項目僅收4份標書,反應冷淡,導致流標收場。

出價差距「令人嚇一跳」

消息人士透露,市建局接獲的4份標書入標價,遠低於項目「入場費」80億元,甚至形容「差距令人嚇一跳」。另發展商在招標期間,曾就觀塘市中心住宅項目的巨型商場平台、及公共交通交匯處工程,表達不少意見,擔心工程風險造成上蓋建築期延誤,從而引發超支問題,故第二輪招標將修訂項目相關工程的延誤風險條款,減低中標發展商面對的不明朗因素。

另市建局亦擬同時放寬原來計劃全部興建600至800方呎大單位規定,容許發展商「拆細」單位,回應市場對上車單位需求。

地基相連 無意拆細地盤

為加快項目重新推出,消息指市建局董事會在第二輪入標只會邀請早前10家已提交發展意向書的入圍發展商,不會重新展開整個競投程序,9月底前會為批標作決定。市建局重申,項目於2019及2020年度提供約1700伙住宅單位目標不變。

據悉第二輪招標仍不會把項目拆細推出,消息人士解釋,由於住宅平台和4幢上蓋住宅樓宇,地基緊密相連,工程複雜,若分拆項目予多間發展商興建,在建築上難以實行。今次有份入標的會德豐地產,主席梁志堅認為,項目是次流標原因仍未清楚,可能發展商提供的標書內容與市建局的要求有距離。梁續稱集團會研究市建局的修訂條款內容後,再考慮是否再度入標。

至於是次棄投的長實(0001),集團執行董事趙國雄回應指觀塘項目位置優越,若市建局稍後再次招標,若條件合適的話,長實將積極考慮入標。

首季推地達標不足一半

政府本財年首季(4月至6月)原計劃出售6幅住宅用地,涉約1500伙,加上觀塘市建局項目,首個財季的推地供應量應約3200伙,惟如今觀塘項目流標,即首季達標量已不足一半,距離達至全年1.88萬伙的供應目標有壓力。高緯環球測量師張翹楚表示,流標消息短期內對市場或會構成心理壓力,但長遠需視乎其他官地及鐵路項目的發展進度,相信對樓價不會構成太大的影響。

明報記者 李宛婷、林可為

23. 亮劍 2014-07-30 07:08:20
好似市建局官塘及MTR大圍呢D項目,总投資講緊百幾弍佰个億,香港有能力、有本錢、有心情,又食得落呢D大嘢嘅發展商,根本寥寥可數。
但是你政府不斷提醒人,楼價再升我們会做嘢,咁發展商負責計數嗰班人,是否要將呢个咁重要的風險因素打落去先?
喺10到12年,唔少土地以高價成交,發展商的如意算盤係那些項目有幾多件特色、天池、屋仔賣俾同胞;又有多少件貨俾投資者賣來收租。
要是自己伙記計錯數,估錯美國加息日期及其他經濟因素,咁抵死啦!
但CY因應民粹主義出BSD及DSD,後果是立刻令入咗贵地嘅發展商,要將D貨賣俾实力較弱的港人及上車客,仲要補貼、折讓及加佣,有D地仲坐緊艇,咁佢哋見識过政府点打横來玩,还会再出「高價」入地,然後任人宰割嗎 ??
24. 維廉 2014-07-30 08:44:55
湯博士,可否探討一吓,而家居屋補地價問題,現時地價低無可低,當時買居屋人仕,購買時係地價有折讓,唔係樓價有折讓,如果用現在地價來補價,用屯門區為例,地價只係千多元一呎,理論上,四百幾呎嘅居屋,補價應該係四十零萬,我輩現時買未補價居屋,是否可為呢?
25. 引刀一快 2014-07-30 08:52:49
To 18樓 Mr.timing

買任何東西都要講求TIMING(購入時機),不是在熱情高脹、接近尾声、水位高脹的時候盲目追入。追入後不久变成‘大閘蟹’.等到下一个上升週期已經是17~20年了。
心急的人永遠是買貴貸.人總是被眼前的事物和高脹气氛蒙蔽,冷靜點望遠点别心急,你的視野會清晰得多。
人心急會亂,亂會出錯

完全同意!
不過,呢度嘅主旋律係,就算高位入貨,只要等17-20年總會歸位,再等10年8年,帳面有賺就得架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