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瀏覽人次:50852    回應:17

增加供應如孔明做箭

湯文亮

紀惠集團行政總裁

  近日報章大字標題,今明兩年供應量大增,今年有17,000,而明年就有13,000個單位,合共3萬個單位,在如此龐大供應量之下,樓價將會持續下跌,我唔知道撰寫的人識唔識計數,抑或他認為市民唔識計數,或者,他唔記得長策會建議政府在未來十年興建47萬個單位,而公營房屋佔28萬個,私人樓宇佔19萬個,以平均值計算,即是每年要興建19,000個單位,今明兩年按計劃是要興建38,000個單位,嚴格來說,未來兩年的供應量仍未達標,如何能夠說供應量大增而令樓價下跌,或者我智慧不足,他們的理據我不明白,但報章如此大肆報導,的確令一些不明內裡的人大吃一驚,不過,就算供應量大於需求,地產商亦會因應形勢而減慢供應,如何減慢就有很多方法可以做得到,換句話說,真正的供應量並不是在政府手中,而是在地產商手中,就算政府狂賣地,亦只不過提供增加供應量的基本因素,如何執行,是否能夠達成目標就由地產商話事,當然,如果有合理利潤,地產商當然會義不容辭增加供應,但是政府現在推出各項辣招稅來壓抑需求,地產商自然會配合減少供應,所以,大家亦唔需要擔心供應增加而令樓價大跌,因為要地產商增加供應,政府就要給地產商一個合理利潤, 試問樓價又怎會大跌。

  政府現在就好似三國時代諸葛孔明,在赤壁之戰的時候,孔明被劉備派往東吳,與周瑜共商破曹之計,周瑜派孔明監製十萬支箭,本來以東吳備戰情況,製做十萬支箭根本不是問題,其實周瑜非常嫉妒孔明才能,有心殺之,早已吩咐物料供應,人力資源供應,完全不配合孔明要求,務求孔明不能依期完成任務,周瑜便有理由殺佢,而孔明早已料到周瑜計劃,來一招草船借箭,才能避過殺身之禍,今日,香港政府為了完成十年建做47萬個單位任務,不惜賤賣土地,以求達到目標,但官員們不明白,政府要達到目標,一定要各大地產商配合加速興建,但政府又要配合地產商在建築以至賣樓的時候各項申請,不但簡化程序並且要快速批核,這點政府其他有關部門又未必可以配合,搞來搞去,若果沒有合理利潤,地產商一定想盡辦法拖慢各種申請,或者是那些申請未能符合有關部門要求,而要多次申請,在一般市民眼中,純粹是政府有關部門吹毛求疵,拖慢建房進度,它日,未能完成在十年建做47萬個單位的責任當然是在政府,可以這樣說,沒有地產商配合,一定達不到供應目標,政府在房屋政策上一定是輸家,政府現在情況好似孔明在東吳監製十萬支箭的時候,所有資源都不配合,如何能夠完成十萬支箭,但香港官員們又沒有孔明智慧,如何解決這個必敗之局,真的是費煞思量,最奇怪的是這個十年建做47萬個單位目標是政府自己給予自己的任務,真的是捉蟲。
 
我要回應
我的稱呼
回應 / 意見
驗証文字
 
回應 / 留言規則
  1. 禁止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
  2. 禁止以名稱/暱稱/綽號/同音字等批評或映射任何人士、機構、公司;
  3. 禁止發佈有關招聘、推銷、廣告等內容;
  4. 禁止公開任何個人資料(如電話號碼、電郵地址、即時通訊帳號等)。

敬請留言者自律。本網站保留刪除/堵截任何留言的權利。

會員登入
登入ID 或 網名
密碼
1. 借箭故事 2014-04-08 09:15:22

借箭故事的由來

根據史書記載,公元213年,孫權乘船在長江上觀察敵情,船的一側被曹操軍隊放箭射中。孫權下令掉轉船頭,使另一側也被射中,以便船身保持平衡。這就是後代「草船借箭」故事的來源。

《三國演義》的借箭故事

《三國演義》第四十六回寫道,赤壁之戰前夕,周瑜命令諸葛亮監造十萬枝箭,同時暗中吩咐工匠拖延時間,使諸葛亮難以準時完成任務。諸葛亮算定三日之後長江上將有大霧,所以前兩日按兵不動,第三日帶領二十條船駛往長江北岸,上面裝有布幔柴草等物。曹操見大霧彌漫,下令趕快射箭。這些箭紛紛落到諸葛亮的船上,共計十萬餘枝。

周瑜收到箭後大感驚奇。諸葛亮不費吹灰之力,使東吳得到十萬枝箭,又挫敗了周瑜消滅異己的陰謀,可謂一舉兩得。

草船借箭的故事图片御龙在天

 

2. Jason 2014-04-08 10:10:55
如果地產商只買地不賣樓,其財務壓力會上升。如果地產商不買地不賣樓,在政府接受低地價的情況下,其市場佔有率又會不斷下降。新地、新世界、長實都在透過不同途徑集資,似乎有意抗拒迫於急賣樓的壓力,而長實更超過一年沒有買地,但又可以守多久?

感覺上政府唔似孔明做箭而沒有支援,情況反而似東吳迫孔明買木材,做箭後只願意用不算吸引的價格同佢買返。孔明可以唔賣,不過一直堅持的話佢終有一日破產,比較有效嘅方法係傾一個較低嘅價格買木,東吳需要大量弓箭以免軍心不穩,所以木材價一始終有商量。
3. 行外人 2014-04-08 10:29:06
To 2/F

只要守多半年,大約在深秋 。。。

估吓啫,不要太認真!

哈哈哈
4. 運輸隊長蔣介石 2014-04-08 10:36:21

運輸隊長蔣介石

《快板詩選》。這里抄錄一首曾在部隊廣為流傳的《“運輸隊長蔣介石 》——“運輸隊長”本姓,工作積極該表揚,/運輸的能力大增強,/給咱們送來大批大批美國槍;/亮呀亮堂堂。“運輸隊”的規矩好,槍炮人馬一齊 ...

平壤街上時有坦克、大炮和運輸車急駛而過,共產黨軍隊夜間經常進行襲擊,市內時有槍聲和爆炸聲,氣氛十分 ... 據他身邊的內衛隊長張京雲說:蔣介石對於麥克阿瑟被黜的反應,如同在杜威1948年競選總統落選時一樣的懊惱、沮喪、憤怒、痛恨 ...

運輸隊長蔣介石 送來八佰萬人和馬.........

毛澤東 得天下名言........

5. 亮劍 2014-04-08 10:46:40
【本報訊】政府銳意打壓樓市,成交急挫,連帶住宅租金受壓,差餉物業估價署最新數字指,2月份租金指數報154.7點,較歷史高峯157.2點回落1.6%。
惟港九及新界430方呎以下細戶平均租金不跌反升,按月升3%至5%,反映「迷你」戶租金具支持。

--------

細價樓租金「按月升3%
至5%。

現在最大問題係「需求塞死哂响上車盤」。

細價盤的業主又唔肯換大單位,點解?

1. 賣了再買,新造利率已經無2010年咁低。

2. 賣了再買要過壓測。

3. 因為租金上升,同樣 budget 租客只能住細啲。令需求向下流。

4 現在樓市流通性低,你用市價賣了,買的時候另一業主唔一定用市價賣畀你。買了先賣,DSD又限你時間,又要先畀DSD。無咗一筆錢之後又過壓測。

咁Q麻煩,不如唔好換大單位,所以塞死哂响細單位。

市場這樣扭曲法,咪等同迫徼微型单位小业主賺啲基層租?
……………………………………
整體租金下調,惟「迷你」細戶租金逆市反升。
新界按月升5%最勁
各區私樓平均租金,以430方呎以下細戶呈升勢,新界區升幅最顯著,該區2月平均租金22.9元,按月升5%,升幅冠九龍的3.08%及港島的3.9%。港島及九龍平均呎租分別為35及28元。
而家統計2月咋,到7、8月點算?

「以荃灣區為例,美聯梁仲雄指,爵悅庭一個開放式單位,實用372方呎,剛以月租1.2萬元租出,实呎租32元多。惟同類單去年月租1.06萬元,升13%;
然而,屋苑兩房戶北爵軒中層C室,實用722方呎,月租2.05萬元,实呎只是28个4,比去年同類單位承租2萬元,僅升2.5%。」

同一屋苑,小型勁升,大型唔升。
捉虫捉到冇朋友!
6. Albert 2014-04-08 10:51:08
上市公司可以發債,配股,可換股債券,股東供股........
各上市地產商的財務報表都未見資金緊張,
就如依家各持樓收租的投資者咁!
7. 山高雲低 2014-04-08 10:56:56

但香港官員們又沒有孔明智慧,如何解決這個必敗之局,

 

弱勢政府百事哀。

8. Jason 2014-04-08 11:06:26
To 6/F

小弟認為,雖然地產商可以集資,但係唔賣樓毛利率下降、市盈率上升,影響股價損失可能更大。小業主守幾年過幾年先賺,十年磨一劍無所謂。反而地產商買地賣樓,只要地價相應調整,以量換價未必有損失。
9. Jason 2014-04-08 11:17:14
損失嘅係沒有自住需要、高位接貨嘅投資者
10. To 2/F 2014-04-08 11:28:30
大發展商相比97年時已變得實力雄厚, 市場多元化業務也遍佈世界各地, 早前阿誠哥先話香港物業市場無得發圍咪去歐洲其他業務發圍囉! 新地在內地一線城市有投地起樓, 如果話世界業務係一個桶, 香港樓市只係一個杯, 佔集團啲水係有限. 政府要發展商賺少啲, 發展商採你都傻, 一於疊埋心水搞其他業務好過!
11. 亮劍 2014-04-08 11:34:14

從銀行估值看「雙向性」

 

《明報》昨日報道,太古城春櫻閣頂層連天台單位,實用面積1277方呎(建築1408方呎),今年初恒生的網上估值為2420萬元,但最新估價為2330萬元,實呎1.8萬元(建呎1.65萬元),即較3個月前下跌4%,若與去年同期比較,估值更急挫18%

有「收租王」之稱的資深投資者倫志炎持有太古城同類單位,並於去年中以3300萬元放盤,今年2月叫價一度下調至3080萬元,一直未獲承接,直至近日再把放盤價減至2880萬元,累減420萬元或13%

根據《明報》統計,並非只有太古城的特色單位才出現銀行網上估值大跌,如將軍澳新都城和東涌映灣園,也有高層單位的網上估值較一年前分別勁跌18%15%,而港島康怡花園和天水圍嘉湖山莊,同樣有單位的銀行網上估價按年分別累跌9%8%

銀行的網上估價固然並不等同其最後的真正估價,也不可以作為單一看好或看淡樓市指標,因背後可以有複雜的原因影響估價,且會隨時間而有改變。

不過,筆者認為,當分析經濟或樓市時,最重要接受「雙向性」的原則,比方說,如大家認為減息「一定」利好樓市,則到了加息時,便又借意找其他理由,說加息是代表經濟好,所以是利好樓市,這便是「單向性」的永遠大好友思維。

又或賣地反應好時,便說是反映發展商看好後市,所以才積極高價搶地,但到了相繼有地皮流標或低價成交,又會說只是建築成本貴所造成,與發展商看淡後市無關,甚至說地皮流標,變相減少供應,反而有利樓市云云。

現在銀行將網上估價大幅調低,雖也有可能別有內情,也宜細心分析,考慮一下其估價變化背後啟示的「雙向性」,就算不特別看淡後市,也應加多一份小心。

另外,《明報》首五場「財經沙龍」已圓滿舉辦,第六場(410日)將邀得亞洲電視《國際財經視野》主持、冠一資產管理營運總監王瑞麟作主講嘉賓,名額有限,不容錯過。有興趣讀者,可致電25953188小姐)或登入以下網址報名http://mpfinance.com/finsalon.htm,出席者可獲贈明報地產版主管陸振球新作《聰明人看樓市》乙本。

撰文:陸振球(明報地產版主管)

 

陸生------現在唔少新界新樓都係賣 8 K,在扣除建築、銷售成本及利息,再加發展商執千零弍千,咁地價只能係 2K左右,要是打後幾年成本再加幾百,樓價又要被迫跌幾百,那麼你能否答吓小弟地價會係幾多呢?

請記著:

土地開發是要成本的!

蝕硬的生意點會有人做!

12. 樓市乱局笨招平衡保值法 2014-04-08 14:34:16
樓市乱局中, 升有人講, 跌又有人唱, 橫行都有理據, 理由各抒己見, 對於我笨人嚟講, 瓣瓣都有啲道理, 真正半夜食黃瓜, 難分頭共尾, 我人笨諗唔掂, 索性嚟一招湯博士妙計加強版, 喺13年頭逢三退一加強至逢二退一, 除自用樓外, 物業同現金調整至各一半左右, 諗住樓跌現金購買力加強, 樓升平衡番揸現金蝕水, 笨招平衡保值法, 最啱我呢種笨人用, 遲啲樓市去向易睇啲先再算, 無計嘞!
13. 理想與現實 2014-04-08 15:33:23
   政府會否出口水招頂住 , 指向普選及23條立法 , 過後其地目標又如粉筆字咁 , 自說自話因需求冷卻而煞車?
14. 房產學人——建築成本上升的原因 2014-04-08 16:55:45

房產學人——建築成本上升的原因

 

建築成本近年升幅驚人,佔項目總成本的比例甚至比地價所佔比例還要高,政府、發展商與營造商齊聲必須輸入外勞,勞顧會亦於上周通過讓26類建造業工種加快輸入外勞;大家似乎確信,建築成本上升就是勞工成本上升所致,但卻沒有任何科學理據支持。

        
事實上,根據建築署投標價格指數,過去五年的建築工程投標價平均每年上升4.7%,以過去十年計平均每年升幅更高達12.9%,有關升幅大致可以歸咎四大原因,包括(一)通貨膨脹、(二)材料價格、(三)勞工成本及(四)其他。

        
當中最大升幅不是來自勞工成本改變,而是源於材料價格和通貨膨脹。數據顯示,過去五年和十年平均每年通脹率為3.4%2.8%。其次,根據統計署公佈的一籃子建築材料價格指數,過去五年建築材料價格平均每年上升4.6%,以十年計更每年平均大升9.1%,單計材料價格,已可解釋大部份建築成本升幅。

相反,根據統計署的建築工人薪金指數,過去十年扣除通脹後,不但沒有實質升幅,反而平均每年下跌了1%,即係一直減人工。雖然近五年勞工薪金以平均每年7.2%速度上升,比通脹為高,但其實不過是在追落後,追回十年來的倒退,至今仍未追上。換言之,勞工薪金的上升不但未有構成建築成本實質上升,工人反而是被無奈減薪,成全香港過去十年的建築成就,如今反以外勞相欺,政府怎可忘恩若此,商人豈可無情至斯?

        
最後,其他影響建築成本上升的因素還包括豪宅化、工程項目需求大增、工程利潤上升、建築業效益不高等等。其中,豪宅化在90年代中已引致建造成本上升一倍。

        
歸根究柢,進口材料價格上漲與通脹急遽上升,原因與貨幣貶值關係重大,源於聯繫匯率。其實,當此負實質利率年代,經濟過熱,港匯被美元大幅貶值拖入泥淖,外資大舉來港掃平貨;美匯指數從2000年的120下跌至今天的80,已足足跌了30%,香港正該減少購買進口材料,甚至減少工程,以防買貴,才是經濟王道。政府反而在此期間大量增加基建工程,猛增土地供應,又強制私樓限期檢驗維修,加劇進口材料與本地勞工需求,倒行逆施,逼人買貴樓。

        
香港中文大學地理與資源管理學系副教授

        
姚松炎博士

 




15. CD ROM 2014-04-08 17:26:15
大家不妨看看一D上車屋苑的月租車位, 我說的不是租金或價格, 而是車款...

小弟一直都是月租, 呢幾年"鄰居"d座駕都起左好大變化, 幾年前上車盤有養車的都是實用一族, 7人車, 千五日本車為主. 講真正路有錢都想想upgrade層樓先啦 (因3房大單位都係實呎500, 2房400呎主打, 要upgrade同區都會轉屋苑)

呢1,2年, 唔知點解d日本車變晒名車, 我個位同隔離2部7人車之外, 左波子SUV, 右Benz跑, Audi, 對面幾部Benz, BMW將我們重重包圍...  仲要有部分brand new落地... 我心想, 層樓先300萬, 你地幾廿萬買部車做乜...

而真的問題就係, 有錢唔知做乜, 因換樓此路已不通...
16. Jason 2014-04-08 18:26:07
地產商的暴利年代或許已經結束,部份發展商明顯不看好樓市,沒有信心樓價足以讓他們維持過往「麵粉貴過麵包」的價格投地。有國際視野及魄力如誠哥的,甚至減少投資本業,只低價賣樓而不買地。但這表示沒有發展商建屋?觀乎最近情況,一來政府似乎已接受低價賣地,二來傳統發展商淡出,正好配合政府目標,讓地産業染紅。那些新近進軍香港的地產商,手上一幅貴地也沒有,沒有擔心手中貴地虧損的負擔,正好配合政府低價買地推讓樓價調整一下。至於那些香港發展商,CY大概不會保障他們吧?
17. mini 2014-04-10 18:50:55

HKG cannot only consider the supply of lands, but also the balance of city planning.

Once the officials got the unreasonable orders to change the original purposes of the planned GIC, the local citizens will lose their living space / void or balance of community, and will face many uncertainities about the original designs for the sub-structures, say water supplies & drainage systems, and services at ground like traffic flows & noise genera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