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瀏覽人次:44152    回應:44
 
我要回應
我的稱呼
回應 / 意見
驗証文字
 
回應 / 留言規則
  1. 禁止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
  2. 禁止以名稱/暱稱/綽號/同音字等批評或映射任何人士、機構、公司;
  3. 禁止發佈有關招聘、推銷、廣告等內容;
  4. 禁止公開任何個人資料(如電話號碼、電郵地址、即時通訊帳號等)。

敬請留言者自律。本網站保留刪除/堵截任何留言的權利。

會員登入
登入ID 或 網名
密碼
1. ??? 2013-06-03 09:08:16
What will happen if all restrictions imposed on buying houses is relinquished right now? If there is a real housing bubble, after the GOV take the estate agents' advice and it burst at a very high  price because of the abandon of the present policy, who is going to take the blame ?
Even the USA couldn't stand a housing melt down. Probably we should let the estate agents and the property developers to write the housing policy of HK, so everyone will be happy, isn't it?
2. ?????? 2013-06-03 09:21:40

博士言下之意就是說……前幾天話香港樓價跌兩到四成都冇問題嘅政府茂利就是財爺?

"中原指數連升三個星期,不過仍未夠一個百分點,財爺又立刻說會考慮再出招"

 

3. 錄居屋破頂價成交 2013-06-03 09:22:50
)(星島日報報道)首批免補價白表客即將流入市場,谷起綠表居屋表現跑贏私樓市場,成交量及造價亦拾級而上,筲箕灣、馬鞍山等區連錄居屋破頂價成交,亦有白表客以高價預留心儀綠表單位。

  美聯分行主管周永業表示,筲箕灣東盛苑高層四室,實用面積六百四十五方呎,剛以四百四十萬元易手,呎價六千八百二十一元,創屋苑綠表呎價新高。單位為三房戶,三面單邊,望山及海景,屬屋苑優質單位,向來少有放盤,屋苑對上一宗同類高層三房綠表成交於去年中錄得,當時實用呎價僅四千五百四十五元。

  東盛苑每呎6821元

  周氏續稱,過去兩天筲箕灣居屋睇樓量顯著增加,當中有六成屬合資格免補價白表客。過去半年區內不少未補價居屋業主睇好後市,紛封盤惜售,部分於近期為迎接白表客而重新放盤,居二市場呈現供求兩旺局面。

  消息人士透露,馬鞍山錦豐苑一個高層海景戶,以綠表價四百零八萬元易手,呎價約六千二百八十元,創屋苑呎價新高。區內代理稱,近月該區錄得多宗即將獲得資格證的白表客,預留未補地價二手居屋,且造價「一間比一間貴」,據悉,錦泰苑E座三個中層至高層三號室,實用同為六百五十方呎,日前陸續獲預留,造價依次為三百八十萬、四百零九萬及四百一十八萬元,呎價由五千八百餘元至六千四百餘元。

4. 心血管瘀塞 2013-06-03 09:29:05
財爺整天只識打壓樓價,雖然他知道他日出現財赤的時候,他已經退休,那時候便事不關己,己不勞心,港人自生自滅好了,不過,歷史是會定功過,甚至會秋後算帳。
財爺通過波仔..........不知道是否有一日心血管瘀塞而去????????????心血管瘀塞是否會造成思維混亂???????????
5. 路人猿 2013-06-03 10:16:22
有時也難怪政府官員矯枉過正,就像博士早前所引用的士司機因為車費五毛找續都被告上法庭,一個樓盤閒閒0地上落幾十億高官們又點敢唔揸正嚟做丫.......
6. 亮劍 2013-06-03 10:49:40

反對派話樓價高,我同意!

反對派又話要壓止樓價上升速度,我都同意!

反對派亦話要增加土地供應,我完全同意!

但請問啲土地喺邊度變出來???

 

現在香港要增加土地供應真係好頭痕,你班友話維港唔填得!好! !

但維港以外填海又唔得喎,因為你班友話要考慮會否影響中華白海豚、珊瑚礁、管海馬與寄居蟹的生長,仲要顧及漁民生計呢----你講曬拒啦!

最攞胆嘅係填海造地嘅工程費用越來越貴先惨!

開闢郊野公園又話減少綠化嘅面積,會打擊唔知 XX 蝴蝶、XX 青蛙嘅原居地!

重建舊區又妨礙保育歷史文化,人民要求集體回憶!

增加地積比率又擔心出現屏風樓,形成熱島效應!

放寬高度限制又會破壞山脊線,處處石屎森林!

全港劏房在政治化妝後都有十七萬多,咁工厦攪合法割房止咳啦----又話官商勾結!

 

到現在政府買你班小學雞怕啦,發展新界東北,又話人賣港!

 

總而言之,在新的價值理念指引下,乜都唔得、乜都唔準、乜都唔俾!!

 

咁在香港要找可供發展的土地,一定愈來愈難,無地啲樓起喺邊?

 

CY 只係書記仔來咋,你估佢係神仙咩?

 

在供應不足的情況下,市場惟有以價高者得的方式去決定誰有資格成為新業主,樓市唔升有鬼,但高官又唔俾你升喎!

 

因為佢哋仲未買倒一層合乎佢哋身份嘅豪宅!!

佢哋心中有數,如不出手,佢哋實買唔起那些好少少嘅靚單位!

他們亦唔想學曾蔭權咁,臨老都要為一層住得『人』嘅樓而費盡心機!

所以打房政策由 day one 開始,就係揾 D 及 E 類嘅樓黎打-------

 

「或者」、「可能」咁先係你哋呢班人嘅終極目標!!

7. 煲浪追浪 2013-06-03 11:17:08
小小一個街頭燒烤,就是京城空气污染源主頭。
今日大話芵团隊,正正執行对全港業主既政策。
自身無能卻到處搵代罪羔羊。
71見。
8. 路人甲 2013-06-03 11:19:51
其實做反對派也是很累的! 首先外國的支持錢就唔多, 此外帶頭果幾個又時常中飽私囊, 搞龍尾灘抗議集會先得幾十元加一個飯盒, 搞佔領中環先得100蚊, 再唔加錢想找人反對不容易.
    
9. 馬長春博士 2013-06-03 12:00:33
我收到南風洪拳老師父,好大機會比佢老闆早日歸園田耕。
10. 雷鼎鳴:排斥內地客 樓價恐跌九成 2013-06-03 13:56:52
券商齊發功唱淡 今夏成交不彈樓市有難
雷鼎鳴:排斥內地客 樓價恐跌九成

樓市上月交投稍為回升,樓價已進入調整期。科大經濟學系系主任雷鼎鳴昨日就本地經濟發表評論,指出香港樓市若切斷與內地聯繫,樓價會暴跌九成。而繼瑞銀早前發表的明春港樓泡沫爆破預測,新近交銀金融報告亦指出,本港樓市如未來一季不見價量大幅反彈,即樓市已進入掉頭之勢。

【本報記者張韻珊報道】 科大經濟學系系主任雷鼎鳴昨接受電台訪問評論本地經濟時,批評過去的房屋政策錯誤,當局長時間控制土地供應,令樓價上升,市民買不到樓,再加上弱勢政府,都是形成樓市問題的因素,並非因外資推高樓價造成市民置業困難。對於極端本土派提出與內地經濟切割、排斥及仇視內地人的方向,他認為只會對本港經濟,帶來災難性損失。
他直言,若香港市民走向另一極端,排斥內地的一切,將對香港造成致命影響,最終導致切斷與內地聯繫,香港經濟會造成災難性影響,外匯儲備及市民本身儲蓄將耗盡,樓價會暴跌九成。
 

港樓市末日論
對於香港貧富懸殊情況,雷鼎鳴表示,反映貧富懸殊狀況的「堅尼系數」目前處於高位,但其實與數十年前差不多,情況並非較之前差。但承認年輕人在社會難有機會發揮,基本收入需要足以吸引他們進入勞動市場,以及有向上流動的機會及前景。
對於此番驚人言論,測量師學會房屋政策小組主席潘永祥指,「跌九成是較誇張的說法,而香港經濟現階段亦不可能與內地切割。」針對目前政府的房屋政策,過去所推出的辣招是因時制宜,壓抑樓價,「樓市對民生影晌深遠,買家印花稅(BSD)世界各地政府均有採用,不存在排斥外地的意味。」
至於「港人港地」政策,潘永祥指出,雖限制轉售予港人,但在出租市場亦開放予非港人,政策只是幫助港入進入市場,故樓市未有排斥外資的憂慮。
事實上,自香港樓市自二月底政府再出從價印花稅辣招後,最新公佈的4 月份數字再度跌至4,000宗以下的近年低位,是2003年初第四次見底,交投膠,情況令人關注。繼瑞銀早前發表的明春港樓泡沫爆破預測,交銀報告預期,假如未來數月樓市交投僅反彈至七、八千宗而未達萬宗以上,樓市已轉勢的機會頗大,料本港樓市有機會重回2000年至2003年的樓市低谷。 當時買賣合約數字跌穿4,000宗,反彈均僅止於7,000多宗便掉頭再跌。
 

有機會重返2003年低谷
而價格方面,交銀報告亦指出,4月分住宅樓宇買賣金額跌至187億元,僅略高於去年12月低位172億元,同屬2009 年至今的低位。由去年首季至今,樓市價量齊跌,跌勢拾級而下,頗有趁反彈散貨意味。
就地區其中市區成交數字大跌逾七成,創下2000年至今的新低。而成交金額跌幅最大則為新界區,跌67%,平均各區價量均跌五至七成。

11. 雷鼎鳴:排斥內地客 樓價恐跌九成 2013-06-03 13:56:57
券商齊發功唱淡 今夏成交不彈樓市有難
雷鼎鳴:排斥內地客 樓價恐跌九成

樓市上月交投稍為回升,樓價已進入調整期。科大經濟學系系主任雷鼎鳴昨日就本地經濟發表評論,指出香港樓市若切斷與內地聯繫,樓價會暴跌九成。而繼瑞銀早前發表的明春港樓泡沫爆破預測,新近交銀金融報告亦指出,本港樓市如未來一季不見價量大幅反彈,即樓市已進入掉頭之勢。

【本報記者張韻珊報道】 科大經濟學系系主任雷鼎鳴昨接受電台訪問評論本地經濟時,批評過去的房屋政策錯誤,當局長時間控制土地供應,令樓價上升,市民買不到樓,再加上弱勢政府,都是形成樓市問題的因素,並非因外資推高樓價造成市民置業困難。對於極端本土派提出與內地經濟切割、排斥及仇視內地人的方向,他認為只會對本港經濟,帶來災難性損失。
他直言,若香港市民走向另一極端,排斥內地的一切,將對香港造成致命影響,最終導致切斷與內地聯繫,香港經濟會造成災難性影響,外匯儲備及市民本身儲蓄將耗盡,樓價會暴跌九成。
 

港樓市末日論
對於香港貧富懸殊情況,雷鼎鳴表示,反映貧富懸殊狀況的「堅尼系數」目前處於高位,但其實與數十年前差不多,情況並非較之前差。但承認年輕人在社會難有機會發揮,基本收入需要足以吸引他們進入勞動市場,以及有向上流動的機會及前景。
對於此番驚人言論,測量師學會房屋政策小組主席潘永祥指,「跌九成是較誇張的說法,而香港經濟現階段亦不可能與內地切割。」針對目前政府的房屋政策,過去所推出的辣招是因時制宜,壓抑樓價,「樓市對民生影晌深遠,買家印花稅(BSD)世界各地政府均有採用,不存在排斥外地的意味。」
至於「港人港地」政策,潘永祥指出,雖限制轉售予港人,但在出租市場亦開放予非港人,政策只是幫助港入進入市場,故樓市未有排斥外資的憂慮。
事實上,自香港樓市自二月底政府再出從價印花稅辣招後,最新公佈的4 月份數字再度跌至4,000宗以下的近年低位,是2003年初第四次見底,交投膠,情況令人關注。繼瑞銀早前發表的明春港樓泡沫爆破預測,交銀報告預期,假如未來數月樓市交投僅反彈至七、八千宗而未達萬宗以上,樓市已轉勢的機會頗大,料本港樓市有機會重回2000年至2003年的樓市低谷。 當時買賣合約數字跌穿4,000宗,反彈均僅止於7,000多宗便掉頭再跌。
 

有機會重返2003年低谷
而價格方面,交銀報告亦指出,4月分住宅樓宇買賣金額跌至187億元,僅略高於去年12月低位172億元,同屬2009 年至今的低位。由去年首季至今,樓市價量齊跌,跌勢拾級而下,頗有趁反彈散貨意味。
就地區其中市區成交數字大跌逾七成,創下2000年至今的新低。而成交金額跌幅最大則為新界區,跌67%,平均各區價量均跌五至七成。

12. 坦克兵 2013-06-03 15:05:28
你地再單打CY, 我聽日就碌扁晒你地
13. 狗頭貓 2013-06-03 16:32:33

香港是一個冇掩雞籠 , 是會自動排走弱者的 , 只要有人願意擠進來 , 少人離開 , 樓價都會走強 ,亦自然有人受得住  . 當年移民潮也是樓價跌的原因 . 任何大城市 , 如果居民離多進少 (例如沙漠化 , 經濟收縮) , 樓價可降到零 , 神仙都難托 .

 

14. 曾俊華:樓市仍有泡沫風險 2013-06-03 16:39:09
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在立法會財經事務委員會表示,本港樓市冷卻,交投減少,但泡沫風險仍不容忽視。

他指出,政府推出一系列遏抑樓市措施,加上銀行提高新造按息後,樓市氣氛冷卻,4月住宅物業買賣註冊量縮減兩成四,降至約3,400宗,低於去年平均每月的6,000多宗,而樓價在4月回落0.7%,惟現時樓價仍較零八年低位高1.2倍,供樓負擔比率為56%。

曾俊華在出席立法會財經事務委員會時指,當局已加大力度增加供應,未來三年樓宇供應為六萬七千個單位,為多年高位,政府未來會密切留意市況以及環球形勢,適時推出政策。

15. 又用特權,呃得就呃 2013-06-03 18:02:34

 

政府不斷出辣招,官員們是否有私心?

今天明報又有實例:

機場保安一哥擅領補水

警隊前高層周富祥 董事會調查


 

【明報專訊】本報偵查發現,現任機場保安有限公司(簡稱「機保」)行政總裁、警務處前高級助理處長周富祥,自2008年起在無向董事會申報下,幾乎每月都擅自申領「超時補水」,累積金額逾76萬元,涉嫌違反機保公司內部規則,機保董事會正展開調查。


 

有大律師和法律學者稱,周富祥屬公職人員,擅自申領超時補水,涉嫌觸犯公職人員行為失當,甚至欺詐等刑事罪行。

機保公司由機管局和政府共同持有。政府發言人和機管局上周五回覆本報查詢時表示,機保董事會的審計委員會正調查本報提及的事件,現階段不宜評論,又指機保僱傭合約訂明,所有員工受《防止賄賂條例》約束。

幾乎月月申領 月均1.4萬元

機保董事會成員之一的自由黨榮譽主席劉健儀表示,早於數周前已接獲匿名投訴,指周富祥違規申領超時補水,她之後向董事會主席張健東反映,張當時表示他也收到同樣投訴,已要求董事會審計委員會調查。劉健儀表示關注事件,但正待調查完成,暫不便評論。

現年63歲的周富祥於2004年6月退休離開警隊後,7月起即獲機保聘為行政總裁,現時月薪約14.7萬元。本報獲得周富祥的工資紀錄,發現他從08年10月起,幾乎每月都申領超時補水,直至今年2月,累積申領逾76萬元,平均每月申領約1.4萬元(見圖)。

內部手冊﹕須特別行動上司批准

根據本報獲得的機保內部行政手冊,除非是前線員工或有特別行動,並獲部門主管批准,方可申領超時補水(見表)。有接近機保的消息人士向本報透露,機保約50多名經理級或以上的管理層,基本上都不能申領超時補水,除非有特別行動並獲上司批准。

消息人士稱,周富祥經常在周末或假期上班,然後申領超時補水,根本不是特別行動,而且周亦未經他的上司即董事會批准申領補水。據悉,機保不少中高層員工都非常不滿周擅批補水給自己的行徑。

本報記者上周五在機場向周富祥查詢事件,他承認有申領補水,也坦白承認並無獲董事會批准。周解釋﹕「(任期)最後幾年,我諗住,我返真係做,點解我唔可以entitle(補水)呢?」被問到是否只有前線員工,或有特別行動,才可申領超時補水?為何身為行政總裁,幾乎每個月都申領補水?周富祥說﹕「我唔方便度同你解釋咁多,但全部有規有矩、合情合理。」

周﹕有規有矩合情合理

記者再向周富祥展示機保內部行政手冊,周看過後回應﹕「我叫財務部畀番(資料文件)你,因為你家畀張咁我睇……當然(手冊)係我出啦!」記者追問是否意指手冊錯了?周說不是錯,但強調公司有內部審計檢查帳目,又說有時他在假期工作五六個鐘,他亦只申領三四個鐘超時補水,形容「我自己都好檢點!」

其間,周又多次致電下屬求助,查問自己申領補水的依據,但卻始終無法清楚解釋,為何他可長期申領超時補水。最後周稱趕時間,登車離開。

本報曾向多家公共機構查詢,包括市建局、證監會、醫管局、生產力促進局等,上述機構均表示其行政總裁等高層,均不准申領超時補水。

港大法律學系助理教授張達明表示,行政手冊清楚列明,職員只可在特別行動或突發事件,並獲部門主管批准,方可申領超時補水;行政總裁若逢周末上班,顯然不是特別行動,兼且未獲得上級董事會批准,卻擅自申領超時補水,明顯是違規。

學者大狀﹕或犯欺詐偷竊罪

大律師陸偉雄表示,機保屬公共機構,所有僱員包括行政總裁,都是公職人員,故周富祥有可能觸犯公職人員行為失當罪行。張達明和陸偉雄均表示,周也可能觸犯欺詐或偷竊等刑事罪行,最高可被判監14年。

資料顯示,過去受查的高級警務人員,包括了前高級警司冼錦華,以及遠至1970年代的總警司葛柏,而二人最終也被判罪成。若周富祥涉及刑事調查,將有可能是歷來受查的最高級前警務人員。

明報記者

16. I hate Tsang Chun Wah 2013-06-03 18:03:16
Firstly, he looks ugly and dressed outdate( look at his glasses ). Almost all the heads of the quasi govt bodies like the City Redevelopment Council, the MTR,etc are appointed by the Financial Secrectary of HK. If the mass media further investigates into these appointments, we will find more discrepancies apart from Cheung Chun Yuen. For example, MTR is still headed by the owner of HongkongDotCom/ ChinaDotCom which share price and large market capital shranked like #8 PCCW. Why? If he cannot explain he must step down.
17. Why Chan Tak Lum kept quiet on collapse of HKMEX 2013-06-03 18:08:23
Why our chief at the HKMA kept his mouth shut after the collapse of the HKMEX? He should come as a responsible head of the HKMA to explain to HK citizens what is the role of the HKMA on supervising the HKMEX.
18. Late 50's cookies 2013-06-03 18:10:32
Why dont these 2 late 50's cookies just step down immediately. You 2 are no longer trusted by hk citizens.
19. 煲浪追浪 2013-06-03 18:17:49

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最新調查發現,市民對特區政府及行政長官的民望評價明顯下跌。

研究所在5月底用電話訪問783位18歲以上市民,1成6受訪者表示滿意現時特區政府的表現,比4月份下跌4.5個百分點,是行政長官梁振英上任以來的最低位。不滿意特區政府的表現就超過4成,較4月上升6.7個百分點。約2成受訪市民表示相信特區政府,亦是本屆政府的新低。至於5月份市民對行政長官梁振英整體表現的平均評分為46分,屬不合格,評分比4月下跌3.3分,亦是梁振英上任以來最低。

20. 不出招才會上街 2013-06-03 19:08:44
湯博士成日將自己意想加諸於人, 調查顯示香港超過90%人認為現時樓會過高, 之前樓價回落特首的民望亦跟著回升, 說明了民怨所在, 湯博士日日話出招d人就會上街, 真係笑大人個口
21. 洪量流 2013-06-03 19:25:00

博士,好文

 

 

22. 口講口賠 2013-06-03 19:35:15
政府三番四次出招,自詡有成效,唔知有幾多人因此而上到車或者買到平樓呢?至於增加供應方面,政府就口講口賠啦,好多方案都好似樓上所講的種種原因而夭折。或者政府遲D會提議發展大小鴉洲甚至係伊拉克買地叫香港人去住!早前有人提出重建巿區公務員樓等舊樓,呢次輪到政府有保留啦。呢個方案可以大量增加巿區樓的供應,而政府大致以未必個個住客都想搬或者減免補地價會造成不公等理由而冷待。首先,住客唔想搬?係呢個社會,大部份嘢都有個價,合理的話唔好話搬屋,賣埋貞操俾你都得啦;其次,呢D樓的補地價同居屋好唔同,而假係社會對物業有需求,政府要向果班人收回土地(以前政府都試過原價收回居屋一樣啦),即使付出多少少代價點都平過填海,呢D又係熟地,快靚正!你想住巿區定想住東涌啊?另外據介紹,呢D人好多係度住左幾十年,即使果個年代買層私樓,而假都升左唔少啦,而且住左入去就要放棄所有的房屋福利。所以政府如果以佢地提出的同區七年樓作賠償,收返D地,其實都唔係益人好多啫。政府其實應該考慮以最少代價去達到目標,爭取共嬴,唔係下下追求公平,或者諗係唔係益左人。呢方面好似鬼佬識諗D!
23. 法子 2013-06-03 20:31:12
71見
24. I hate Chan Tak Lum as he brings us national shame 2013-06-03 20:40:20
HK is no longer the british rule for nearly 16 years, but the HKMA still let 2 British Banks to print HK Dollar Notes. Is that a Shame to be a chinese living in HK to use this money everyday. Worst of all, our head of the HKMA Mr.Chan Tak Lum is a former staff of one of these 2 British banks. Why? I think Mr. Chan owes HK citizens an explanation. He took the present office for over 3 years and did no change. Why? He is not loyal to the HKSAR and to the PRC. Step down la.
25. Property Owner 2013-06-03 21:15:55
 
現在網絡已經有消息傳言,說 政府官員出招,其實有私心,因為在未來幾年,有相當多高官退休,而退休的官員當中,有很多是住宿舍,在耳濡目染下,政府高官很少投資房地產

I also think the same. They are the people who wants property price go down 20-40% which will affect property owners' livelihood.

Let us show our anger on 1 July, and say NO to Govt[ policies on property.

26. 回首 2013-06-03 21:29:23

香港楼市的三次崩盘(摘自《香港地产业百年》)

 

一、70年代末80年代初,炒楼风最炽热时,炒家索性整幢大厦炒卖,形成“炒大厦”、“炒酒店”热潮。当时中环、湾仔、尖东等各繁华商业区频频传出整幢商业大厦以高价易手的消息,其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就是金钟的金门大厦,中环的联邦、国际两幢大厦的炒卖。金门大厦在1978年12月至1980年9月期间3次转手,售价从7.15亿元增加到16.8亿元,短短不到两年时间内升幅高达135%。联邦、国际两幢大厦在1980年8月至1981年1月期间两次转手,售价从10.89亿元升至22.35亿元,短短半年间升幅逾1倍。
    炽热的炒楼风进一步推动地价、楼价上升,已远远脱离当时香港市民的实际承受能力。据统计,1975年香港中小型住宅楼每方尺约230元,一个400方尺(按:十方尺相当于约一平方米)住宅单位售价约9.2万元。当时,香港市民家庭平均月入1 300元(按夫妻俩人工作计算),购买一小型住宅单位的款项相当于市民70.8个月(即约6年)工资。然而,1981年地产高峰时,小型住宅单位每方尺售价已升至约1 000元,一个400方尺住宅单位售价增加到约30万元,而市民家庭平均月入约3 000元,即购买一小型住宅单位的款项已相当于市民101.5个月(即约8年半)工资。
    当时,香港的楼价并非建立在经济发展水平和一般市民的支付能力上,当消费者的工资收入远远追不上楼价升幅时,楼价下跌便势所难免。1981年,香港地产市道已转趋呆滞,空置单位大增,1980年新建住宅楼宅中,空置率已高达41.3%,大量单位滞留在大小炒家手中。地产市道的下调,只是迟早的问题。
    70年代后期,香港经济开始过热,通货膨胀率已达到15%以上,但1978年香港的优惠利率平均只有6.68%,而楼宇按揭利率平均为10.62%,形成市场对资金的需求有增无减。期间,港元汇率因外贸赤字增加(地产狂潮中,香港建筑材料进口大增,亦令贸赤增加)而偏软,刺激利率上升。1980年美国总统里根上台,实施紧缩货币政策打击通胀,更推动香港利率大幅急升。1981年10月7日,香港最优惠利率升至20%的历史高水平,楼宇按揭利率更升至21%,对置业者产生巨大的阻吓力。这时期,港府又修订卖地政策,取消“分期付款买地”,令发展商购买土地的成本(利息)更形沉重。
    1981年,银行和财务公司贷款买楼的增长率相当惊人,分期付款买楼的贷款达155.56亿元,比上一年度增加30%。然而,到了该年第四季,银行在分期付款方面的贷款已经几乎没有增加,银行对地产贷款已转趋审慎,有的借出贷款时,除了要看所按揭楼宇是否物有所值之外,还要看贷款人的偿还能力。有的银行还订出新的楼宇估值办法,即楼宇面积不再按建筑面积计算,而是以实用面积计算,按揭成数亦压低至6成。1981年7月,港府实行金融三级制,加强对财务公司管制,结果令财务公司的短期存款大减,加速信贷收缩。
    1982年,是香港地产业过去七八年间最暗淡的一年,地价、楼价、租金全面大幅下跌,官地拍卖会上投资者竞投兴趣普遍低落,冷落场面迭现,很多时候拍卖官在无可奈何之下被迫将多幅官地收回。据统计,1984年港府共推出50幅官地,上半年占30幅,其中6幅因无人承价而收回,而下半年则有20幅,其中7幅收回。
    地产市道崩溃,首当其冲的自然是地价。1982年,香港地价普遍下跌40%至60%不等,跌幅最大的是工业用地和高级住宅用地。九龙湾工业用地的售价,按楼面面积计算,从1980年12月每方尺360元的最高水平,跌至1982年10月的每方尺25元,跌幅高达93%。港岛南湾道一带的高级住宅用地,亦从1980年9月每方尺1 502元的最高水平,跌至1982年5月的每方尺540元,跌幅为60%。地价大跌,导致港府财政收入大减,1982/1983年度港府财政收支即出现39.35亿元赤字;售地收入占政府财政收入的比重,亦从1980/1981年度的35%,降至1981/1982年度的29%,及1982/1983年度的15%。
    地价大跌带动楼价、租金大幅下挫。1982年,住宅楼价普遍比高峰时期下跌3成至4成,如北角住宅楼价就从1981年底每方尺1 067元跌至1982年底的每方尺664元,跌幅达38%。中区甲级写字楼月租亦从1981年中最高峰期的每方尺28元至30元,跌至1982年底的每方尺21元至24元,跌幅约20%至25%。
    市道低迷,令成交萎缩,楼宇空置增加。1982年各类契约(包括楼宇及私人土地买卖)登记总数为16.5万宗,总金额为994.7亿元,分别比1981年下跌13%和21%。1982年底,香港私人住宅空置单位为3.17万个,空置率达6%,其中大型住宅单位更达9.1%;商业楼宇空置面积达586.6万方尺,空置率为10.7%,其中办公室更达17.6%;工业大厦空置面积达1 312.1万方尺,空置率达10.5%,都处于历史上最高或极高水平。据一个研究小组的调查,当时香港地产业积压的资金,可能高达500亿元。
========

二、1989年中,受到中国内地的政治风波和紧缩经济的影响,香港经济陷入疲弱局面,从1985年起步的楼市升势受阻并掉头下跌,平均跌幅约3成。当时,香港移民潮骤起,中小型住宅楼价普遍被看淡。然而,经过半年多的调整,到1990年中,香港楼价绝大部分已回升至“政治风波”前的水平。及至同年8月,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中东海湾战争爆发,市场转持观望态度。不过,受到港府批出第一期公务员置业计划及银行公会两度减息的刺激,楼市应跌未跌。1991年2月底,海湾战争结束,时局从紧张转向平和。当时,通胀高企加强了市民的预期通胀心理,加上2、3月份股市表现优良,引起财富效应。种种原因终于触发积累多时的购买力爆发,香港地产市道遂进入第二次升浪。
    1991年3月,香港楼市蓄势而发,升势凌厉,尤其是设备齐全的大型私人屋邨更成抢手货,包括黄埔花园、太古城、康怡花园、杏花邨、德福花园、华信花园等,黄埔花园和太古城的楼价在短短一个月时间即从每方尺约2 300元急升至约3 300元。由于楼市活跃,地产发展商在港九新界推出的多个楼盘瞬即售罄,楼价急速攀升,甚至是尚未进行登记及公开发售的楼盘,售楼处已出现轮候人龙,惟恐机会稍瞬即逝。
    期间,长实推出的汇景花园更掀起新一轮的炒楼热潮。汇景花园因为是地铁沿线最后一期的大型私人屋邨,备受欢迎。3月下旬,市场传闻汇景花园将于日内推出,瞬即在长实总部中区华人行的售楼处大排长龙,长实多次贴出告示劝喻市民离去不果,最终要警方出面驱散人群。及至3月26日,长实推出汇景花园750多个中小型住宅单位,平均售价为每方尺2 400元,结果发售第一天已售出9成。当时,炒风炽热,一名炒家在一日内与用家达成转售协议,赚取了8万元;另一炒家购入汇景一个单位,在一个月内成功转手,获利25万元。〔3〕
    当时,地产市场交投活跃。社交场所,人人都在大谈楼价、交换炒楼经验。银行按揭部、律师行、地产代理均忙得不可开交,一些地产代理更是从早上9时忙到翌晨1时,以求赚取更多佣金。据业内人士估计,当时地产市场上现货楼炒家约占55%,而楼花(即预售合同)炒家所占比例更高达70%。〔4〕通常,物业买卖合约总值与物业转让契约总值之比可用作粗略衡量投机活动程度的指标,因为在楼花买卖中,投机活动把同一个尚未入伙的住宅单位转手多次,这将使物业买卖合约的总值相对于最终屋契的价值高。据田土厅的统计,这个比例1990年是0.8,到1991年已急升到1.2。(见图5.1)
    1991年7月,中英双方就新机场问题达成谅解,延误多时的新机场计划终于可以上马。受此利好消息刺激,香港楼市再度飙升,结果全年累积升幅超过55%,与市民的实际承受能力逐渐脱节。据统计,1991年底香港供楼负担比率已达93%,是1983年以来的最高水平。楼价的急升,一时成为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
   踏入1992年首季,香港楼市承接上年升势继续上扬,港九各区主要大型私人屋邨的成交价在3月底升至每方尺4 000元以上。然而,进入第二季后,港府的连串打击炒楼措施,尤其是限制7成楼宇按揭政策的效果逐渐浮现,楼市承接力渐弱,成交大幅减少,炒风收敛,市场转趋淡静,价格亦开始下调。
    不过,就在中小型住宅楼价疲软之际,1992年第二季度起,大型豪华住宅价格开始大幅上升,短短半年间升幅达2成至3成。帝景园、宝马山花园平均每方尺升到5 000元以上,九龙塘又一村、又一居亦升至接近5 000元。踏入1993年,在中英两国恢复外交接触,共商香港1994/1995年的选举安排的这种背景下,市场气氛转趋乐观,楼价再度攀升。这次由豪华住宅带动,到年中已上升约25%。随着豪华楼宇价格的急升,中小型住宅亦不甘后人,但受到7成楼宇按揭的制约,升势已大为逊色。
这一阶段,香港地产市场需求畅旺,价格大幅攀升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香港经济持续繁荣,市民收入不断增加。踏入90年代,在亚太经济,尤其是在1992年春邓小平南巡、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推动下,香港经济保持持续繁荣,增长率平均每年达5%。
    (2)外资公司和中资机构大量来香港投资。
    (3)银行存款利率偏低和通货膨胀高企,负利率情况严重。以1994年初为例,3个月定期存款利率仅3.5厘,最优惠利率6.75厘,住宅按揭利率8.5厘,而通胀率则高企8.5%,换言之,存款人的存款每年实质亏蚀5%,贷款的实质利率接近零。负利率驱赶银行存款流向股市、楼市,买楼或“细楼换大楼”不仅可改善家居环境,而且成为保值、增值的理想投资工具。
    (4)市场的预期心理和投机因素。在需求的推动下,香港楼价连年上升,且升势愈来愈猛,反映供求问题已进一步恶化。市场的真正买家和投机者均认同楼价将继续上升的走势,真正的置业者担心其未来的置业能力进一步下降,只好利用银行贷款提前实行购楼计划,投机者更乘机大肆“炒楼”赚取利润,从而形成非正常的市场需求,进一步推高楼价。
    从1994年第2季至1995年第3季,香港楼市从高峰回落,作为房地产市场上升动力的住宅楼宇,其售价平均下跌约3成,个别地区跌幅更大。写字楼售价亦大幅下跌3成至4成6 ,商铺市道因内部消费疲弱、零售业不景气且呆滞,租售需求均呈下降,不少店铺在空置后很长时间才觅得新户,部分大型商场甚至有五成商铺空置。工业楼宇更因经济转型、制造业大规模内迁而无人问津,不少发展商已搁置工业楼宇发展计划,申请改为工商用途的个案不断增加。
    经过一年半的调整,到1995年第四季,香港地产市道开始复苏。这一时期,香港经济表现渐趋好转,银行利率,尤其是楼宇按揭利率大幅下调。1996年香港特区候任行政长官董建华选出,特区政府班子组成,香港政治前景趋向明朗,投资者已逐渐从对1997年回归的怀疑、恐惧,转变为一种对新投资机会的憧憬,在种种利好因素的刺激下,海外资金以及内地中资资金再次大规模涌入香港房地产市场,香港地产业藉此展开过渡时期的第三次升浪。
==========
 
三、踏入1997年,在经济蓬勃发展(首两季经济增幅分别是5.9%、6.8%)、股市节节攀升(恒生指数从1996年底的13 203点升至1997年8月7日的16 673点)的整体形势下,香港地产市道更见炽热,年初尖沙咀区豪宅嘉文花园发售,传闻当日一个4号筹以203万元的价格转售,约值楼价的2成。1997年上半年,豪宅售价平均再攀升约3成。
    这次地产升浪的高峰在1997年6月,换言之,香港楼市是以历史性高位迎来香港的回归的。
    1998年2月,香港特区政府房屋局发表题为《建屋安民:迈向21世纪》的长远房屋策略白皮书,以贯彻落实行政长官在首份施政报告中提出的解决房屋问题三大目标。“白皮书”将原拟定的10年房屋发展计划延长至13年,令其更具前瞻性,并承诺政府每年将平均提供不少于85000个新住宅单位,其中50000个是公营房屋,余下35000个是私人住宅。为确保13年内的建屋目标,政府已将头3年的发展房屋土地批出,涉及土地442幅,建屋目标是227900个单位,已进行建造工程;其后5年的土地亦已大部分平整好,以部署批出予房屋委员会、房屋协会,以及供私人发展商竞投,建屋目标约670000个单位;至于最后的5年建屋用地,则会加速规划,以确保每年的建屋目标。
    1994年初,著名的美国摩根斯坦利公司已发表研究报告指出:香港地产市道的“泡沫”正渐渐形成,虽无即时爆破的危机,但要提防两种可能:一是某些事件或环境令香港经济急转直下,又或引起极大的政治或经济不安,二是利率突然飙升。
    不过,当时该研究报告仍认为:香港地产市道最可能出现的情况,是“泡沫”慢慢泄气。结果,从1994年4月到1995年第三季,在香港政府推出一系列压抑楼价措施以及美国连续7次调高息率等因素的影响下,香港楼市曾一度进入调整期,住宅楼价约下跌三成。不过,自1995年第四季度起,香港地产市道再度从谷底回升。到1996年第四季度,市场掀起豪华住宅炒风,价格急升,并带动中小型住宅楼宇价格大幅上升。踏入1997年,香港的“回归因素”被迅速炒起,楼价在此因素推动下短短半年内再大幅上升3成至5成,并形成空前炽热的投机炒卖风潮。在楼价的带动下,香港股市也从1995年初的低位止跌回升,恒生指数从1995年初的6967.93点大幅上升到1996年底的13203.44点,升幅达89.5%。1997年香港股市继续大幅攀升,恒生指数于8月7日创下16673.27点的历史高位,比年初再飙升26.3%。其间,红筹股掀起炒卖狂潮,北京控股的超额认购倍数高达1000倍,光大控股的市盈率亦高达1000倍,已达到极不合理的地步。
    踏入90年代以来,在多种复杂因素的推动下,香港的地产、楼市大幅飙升,拉动香港股市的大幅上涨,地产、股市的异常繁荣又刺激银行金融业的空前景气,形成港元资产的急速膨胀,进而产生整个经济中的泡沫成分。香港经济中的这种“大起”,实际上已为1997年第四季度以后经济的“大落”埋下伏线。
    整体而言,导致地产“泡沫”形成的原因主要有:
    (1)香港房地产市场供求严重失衡。
从供应看,自1985年香港进入过渡时期以后,受到中英两国签署的《联合声明》附件三的制约,香港政府每年卖地不得超过50公顷,这项规定对香港的土地供应产生深远的影响。   香港的土地供应中,住宅土地的供应尤其严重不足。一般而言,从土地拍卖到建成楼宇出售通常需时3年,因而1995年增加的住宅用地要到1998年才能在市场发挥调节需求的作用。换言之,这段时期香港住宅市场的供应仍相当紧缺。
    从需求看,90年代以来香港人口增加速度远远超过港府原来的估计,截至1996年中,香港人口总数已达631万,按照港府1992年时的估计,这将是2006年以后才达到的数字。由于人口的急增,香港的住户数目从1991年的1582000增加到1996年的1856000,其中约78%的增幅是基于13%的人口增长,主要源于中国内地的合法移民和海外劳工的涌入,以及较早期移民海外人士的回流。此外,住户的平均人数也趋下降,从1991年的平均每户3.4人下降到1996年的3.3人(见表5.8),这也加速了住户数目的增加。这一时期,新落成住宅供应量明显未能追上新增住户数目。据统计,1991年至1996年期间,新落成住宅单位共163164个,而新增住户数目则达273176户,前者只及后者的6成。90年代中期,港府发现住宅楼宇供应严重短缺之后并未能即时采取有效措施,致使楼宇供求出现严重失衡状况。
    (2)香港地产业逐渐形成经营高度集中的局面。在香港特定的土地管理制度下,经过多年的竞争与发展,香港地产业已逐渐形成经营高度集中的局面,为数约十数个大型地产发展商控制了香港地产市场的绝大部分份额。
    由此可见,经营的高度集中、市场的低度竞争威胁、价格歧视的存在,以及部分地产商囤积楼宇牟利等等因素,都加剧了楼宇供求的不平衡。
    (3)因美国减息,大量资金涌向地产市场而形成的“资产通胀”。从1989年6月到1994年3月期间,美国因经济衰退或不景气连续多次宣布减息,最优惠利率从11厘减至6厘,香港因受制于港元联系率制被迫跟随减息,期间香港通胀高企,形成银行负利率时期。在负利率环境下,大量资金从银行体系流入地产、股票市场,大幅推高地产、股票价格,形成“资产通货膨胀”。
    1994年4月以后,负利率因素开始消失,港府采取一系列措施压抑楼价,楼市一度进入调整期。但是,港府未能抓紧时机及时增加土地供应和公屋数量,造成两三年后楼宇供应量的减少。及至踏入1997年,投资者将“九七”回归从负面因素转而视为正面因素,预期“九七”后香港经济将进入一个新发展时期,因而纷纷入市投资。期间有大量内地资金亦从不同渠道流入香港,进入地产市场。这一时期,楼宇已从居住用途转变为投资工具,而且被视为一种看涨的投资工具。大量资金的投机加剧了供求失衡。
    1997年的地产“泡沫”,对九七后香港的整体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的隐患,主要表现在:
    (1)社会投机风气猖獗,积极参与投机、不务正业的社会思潮泛滥。在地产、股市炒风的带动下,香港在1997年前后相继掀起炒的士牌、炒邮票、炒磁卡热潮。社会上炒风弥漫,市民普遍存在三种心态:一是不务正业,认为炒楼比打工好,炒楼一转手便可赚二三十万元,甚至炒一个买楼筹码就可赚逾200万元;二是赌徒心态,形成讲胆识、一铺定输赢,赢了就发达的赌徒心态;三是不少人有挫败及失落感,认为“辛苦工作赚钱,不及投机者多”。当时,社会上普遍流传一句话:“HighTech就揩野(发展高科技就蚀钱),LowTech就捞野(炒楼就赚钱)”,反映了社会上普遍存在着认为经商获利不如炒楼投机的思潮,不少人纷纷转而参与地产投机等活动,社会上存在着一种投机不务正业的倾向。长此以往,香港经济势将倒退。
   (2)推高经营成本,严重削弱香港经济的竞争力。随着地价、楼价的急升,香港的写字楼租金大幅飙升,到1996年底,香港甲级写字楼租金平均已达每年每方尺105.56美元,在全球主要商业城市中高居榜首,远高于排二、三位的莫斯科(78.79美元)和东京(74.32美元)。高昂的经营成本已严重削弱了香港经济的国际竞争力。正如美国学者恩莱特(MichaelJ.Enright)教授在《香港优势》中所指出:“影响香港目前和未来竞争力的各种问题中,最广受议论的是成本问题。众所周知,香港的住宅和办公室租金之高,在全世界数一数二。香港购物天堂的美誉已经被零售业的租金影响了,因为昂贵的租金已经转嫁到零售商品之上。”〔24〕同样道理,昂贵的楼价、租金也转嫁到服务业以至经济各行业,香港正逐渐形成地产业一枝独秀的局面。
    当时,地产业的高利润已开始侵蚀其他各行业发展的基础。行政局议员陈坤耀教授就表示,他发现一家国际成衣公司在香港的总部只有一个人,秘书也是聘兼职的,若租金再继续上升,那些跨国公司便支撑不下去。他认为,一旦高昂的租金驱走外国公司后,租金将回落,但那些跑掉的公司并不会马上回来,香港将因此付出沉重的代价。香港中华总商会名誉会长霍英东更严厉抨击港府的高地价政策,他表示楼价已“高得离谱”,高到脱离实际,高到一般市民无力承担的地步,而租金高昂已经影响正当的工商经营。他指出:1996年香港已有1000多间店铺清盘破产。这种情况继续下去,肯定会影响社会的稳定。
    (3)加剧社会的贫富悬殊,成为香港社会不稳定的重要因素。高地价、高楼价、高租金以及地产业的高利润,加剧了香港社会贫富悬殊的局面。据统计,1996年香港社会达四成二的收入落入首一成的人口的口袋里,而在底部的一成人口,只拿到社会总收入的1.1%。当时,月收入10万元或以上的家庭有18万户,而月收入仅5500元的家庭已达60万户,41万人口处于赤贫,比4年前上升了4成,香港的贫富差距已达到近20年来的最高水平。这种现象,过去只出现在拉丁美洲,而不是东亚地区。由于香港缺乏有效的社会保障制度,那些没有退休金保障、自行为老来积谷防饥的人,发现他们的储蓄正逐步被高租金、高通胀吃掉。
    这种情况正逐渐成为香港社会不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1997年,香港就发生多宗与房屋有关的恐吓事件。2月12日,香港立法局外发现写上打倒房屋司的可疑物品,要动用拆弹专家到场“引爆”。3月份,几家传媒机构收到匿名信,声称要下毒对付当时出任房屋司的首长及其他享有房屋津贴特权的人士。4月份九龙尖沙咀巴士总站一辆巴士内发现写有“沙林毒气”及“抗议港府高地价政策”字条的玻璃瓶。凡此种种,已是社会酝酿动荡不安的先兆。

27. 煲浪追浪 2013-06-03 21:30:58

行政長官梁振英與建制派議員晚宴,他到場時並無回應,是否趁六四期間避走上海,以及最新民調他的平均評分不合格等問題。

避得六四避唔到七一。。。龟縮英。。。七一見

 

28. mini 2013-06-03 21:38:22

One day, the local journalists may report that the government officials will ask communists to provide 600,000 nos. of 40-ft containers in the unoccupied lands in HK for solving the subdivided flats, the excessive applicants for public housing in one year...

 

Each container will be modified to fitted with windows for day lights/air supply, PVC floor tiles, power supply for air-conditioner, small refrigerator, lighting, induction cooker with exhaust fan.  Water supplies department will arrange some water tanks  for drinking & washing up in separate containers. And Drainage Service Department will arrange a temporary facilities for drainage & a mobile toilets.

 

As described by John Tsang, a special case needs a special treatment in some days. It is temporary measure...

29. mini 2013-06-03 21:47:10
One day, the local journalists may report that the government officials will ask communists to provide 600,000 nos. of 40-ft containers in the unoccupied lands in HK for solving the subdivided flats, the excessive applicants for public housing in one year...

 

Each container will be modified to fit with windows for day lights/air supply, PVC floor tiles, power supply for air-conditioner, small refrigerator, lighting, induction cooker with exhaust fan.  Water supplies department will arrange some water tanks  for drinking & washing up in separate containers. And Drainage Service Department will arrange temporary facilities for drainage & mobile toilets.

 

As described by John Tsang, a special case needs a special treatment in some days. It is temporary measure...

30. homebloggerhk 2013-06-03 22:50:08
如何分析樓市升跌 

Lum Sir,本人拜讀你文章幾個月,看到不少值得參考的地方。只是個人認為人人的處境不同,其他人的經歷不能成為自己可複製的模式。故冒昧來函,望能得到回覆。

 

 

本人35歲,單身(不打算結婚),與家人同住,現職高級學位教師,工作和收入都非常穩定,月入59K(四年後該有頂薪69K),但礙於進修多年及供養父母,過往儲蓄比率不高。現只有現金50萬及30萬不想動用的基金。本人現時每月儲蓄約30K,包括25K轉為20K人仔等收2%利息,及用5K購買基金債券。

 

 

本人正等候樓市從現價下滑15-20%才購入300萬單位自住(不過個人也認為是賭一把,因為香港樓市過去都因量寬和其他上流的中產炒賣而跑上去,現在美國量寬未停,供樓利率又低,日本又印鈔,游資極多,樓市前景難以看透。只因梁特首因民怨必須在這一兩年把樓價軟著陸,我才敢打賭樓市可以下調)。

 

 

本人的提問是,

1.據你的看法,樓市在未來一兩年下調20%的機會有多大?

 

 

2.以本人的工作及工資(無任何貸款記錄),將來做八成按揭上車的機會是不是很高呢?

ANSWER:

是的,每人處境也很不同,就算來信提問,亦只能為讀者勉強答題,不能面對面去捉著讀者痛處及將心中之疑難化解。看你的問題,有三點想提出。

 

 

 

第一是相信你未曾去睇樓及將買樓之諗法付諸實行。當然有人諗價未到,固然未應起行。但買到合適樓宇,就當是一世人只買一間樓的自住者都應在打算買樓前三到六個月開始為自己計劃財務,了解區份及樓盤。若真係點開頭去做都未明,那花些少時間參與下方所列之交流會吧,可為你更快命中心中的dream house,省回更多時間。

 

 

 

有上述第一看法,是讀者絕有能力為自己所作的問題2,做多點功課即能解難。當然有可能是讀者為求安心,已知答案後再作提問。以買入300萬單位計算,只要有60萬作兩成首期,再用九千餘元作每月按揭供款,即可成功上車了。可用mortgage calculator計到此數,另外留意要比按揭保險保費幾萬元,多少視乎你還款年期而定,真是有問題歡迎再問。亦因此提出第二點,買樓是十分依靠「街頭智慧」的事情,理解樓價高低、講價、了解投資環境都是十分生活化的東西。所以想快手明白自己買唔買到該屋苑樓盤及更多人想知的「抵唔抵買」,請落去行個圈,用人個口話比你知再加上親眼看見做比不斷在網上做功課學得更快。

 

 

 

最尾一點是讚揚讀者文筆,比諗樣好多了。但贈言一句,就是你現在所見的樓價,是綜合了現在所有已存在的因素所得的一個結果。即讀者所提及的現象:「美國量寬未停,供樓利率又低,日本又印鈔,游資極多」。而要看透前景,50%靠「符碌」。是的! 因為所有能對樓價有決定性之事情,都未出現,如已出現就已經推跌樓市了。2008年點解美國殊仔唔救雷曼、2003年有沙士、1997年對沖基金反轉亞洲都係決定性因素,但係你之前點都估唔到的。現在要令樓市大跌,惟有靠這些十分隨機、亦冇人能之前預計到的事情,才能大幅抵跌股市樓市。靠現數據而推斷得到會發生之事情,即使發生亦不會令市場現大震盪。

 

 

 

另外50%,可以用數據觀察,但筆......................


>>> 按此看答案

31. TO: 24 2013-06-03 23:01:01
Ha!1 Ha!!! Ha!!!!!!! Nonsense!
32. 曾俊華講大話 2013-06-03 23:22:33
今日曾俊华係立法會講大話,佢話供樓負擔比率為56%,簡直係不負責任地欺騙香港市民,何解?根據2013年5月金管局回複立法會的信件所講,新造按揭:– 平均成數由2009年9月的64% 下降至2013年3月的54%– 平均供款與入息比率由2010年8月的41%下降至2013年3月的36%• 住宅物業成交宗數在2013年3月按月下降28%• 金管局會繼續密切留意按揭市場發展,並會在有需要時推出適當措施,以保障銀行體系的穩定(extracted from HKMA's report to Legco, P.52)http://www.hkma.gov.hk/media/chi/doc/about-the-hkma/legislative-council-issues/20130506c1.pdf
33. 向泛民說不 2013-06-03 23:23:03
雷鼎鳴:排斥內地客 樓價恐跌九成

他應該係轉述內地的消息,意思係,如果香港玩得太寸,大陸會出招懲罰香港,到時大家都唔駛再嘈,個個都要瞓街,現在香港市民好多都支持民主派攪亂香港,唔通想樓價大跌9成!


34. 回首 2013-06-03 23:25:15
金融危机中地产业的调整及发展前景 (摘自《香港地产业百年》)
1 特区政府的目标:85000 个单位
1997 年7 月1 日,香港在全球注目之中顺利回归,迈进一个历史新纪元。新成立的特区政
府首先面对的一项重大挑战,就是如何制订合理、平衡的房屋政策,逐步除去“地产泡沫”这一
重大隐患。毋庸置疑,高地价、高楼价、高租金已对香港经济的竞争力及社会发展构成相当大
的危害,不能等闲视之。
但是,由于地产市场牵动着香港经济的各个行业、各个环节、各大财团以至数十万小业主
的利益,一旦采取过激的政策或措施,则可能危及香港经济,并造成社会不稳定的因素。因此,
房屋政策的制订,成为特区政府所面对的一个相当棘手的问题。
1.1 特区政府的土地政策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成立后,从1985 年起一直执行的中英联合声明附件三所规定的有关每
年新批土地不超过50 公顷的限制,即时废除。7 月中旬,特区政府规划环境地政局宣布了新的
土地政策:
(1)新批土地一般年期为50 年,从批出日期起计;
(2)除特别土地类别(如批予新界原居民)外,每年的土地租金为当时的差饷估值的3% ;
(3)每年政府出售的土地,均依照所颁布的计划、未来两年预算出售土地详情(如地段号
码、地点、用途、覆盖率、拍卖或招标的日期),在每年的财政年度前公布。批地计划亦包括随
后的3 年(即共5 年)的土地供应。
1.2 特区政府的房屋政策
早在1997 年7 月1 日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成立当天,行政长官董建华在就职演说辞中,就
表明解决房屋问题是特区政府面临的首要任务,他并宣布未来10 年的房屋计划。同年10 月7
日,董建华在他的首份题为《共创香港新纪元》的施政报告中,公布了“建屋安民”的三大目标,
即:(1)从1999 年起,每年兴建的公营和私营房屋单位不少于85000 个;(2)在10 年内使香
港七成的家庭可以拥有自置居所;(3)于2005 年将轮候租住公屋时间以现时的6 年缩短至3 年。
〔1〕综观董建华的整份施政报告,他的“建屋安民”政策实际上是建基于致力维持香港在国际经
济中的竞争力、致力改善香港工商业的营运环境,并推动香港经济结构向高增值产业转型这一
总体发展思路的。为实现这个目标,他委任财政司司长成立一个房屋用地供应监督委员会,专
责解决房屋问题,并制订一个长远发展的10 年规划大纲。
与英国管治时代政府着重从抑制需求、打击投机方面去解决房屋问题迥然不同,特区政府
的政策明显是从扩大供应着手,透过每年供应85000 个住宅单位去扭转房地产市场供不应求的
局面,从根本上解决香港市民的住房问题。
事实上,踏入20 世纪90 年代以后,香港房屋市场供求不平衡的情况已日益严重。从供应
看,中英联合声明附件三所规定每年50 公顷售卖土地的限制,基本上是根据70 年代土地交易
量而制订的,在实际执行中已被突破,根据政府从1985 到1997 年土地分配的数字显示,住宅
土地供应量每年在40 公顷至80 公顷之间不等,〔2〕并未能满足社会发展和人口急剧增长的需
要。实际上,在90 年代无论是公营房屋还是私人住宅的供应量都在减少。根据香港政策研究所
的一项研究,从1985/1986 年度到1995/1996 年度,公营房屋的实际建屋量比长远房屋策略所评
估的建屋量少了8697 个单位;而从1987 到1997 年,私人住宅的供应量亦比政府差饷物业估价
署的估计少了28458 个单位。〔3〕(见表6.1、6.2)而从需求看,20 世纪90 年代以后香港人口
增加的速度明显加快,已远远超过港府原来的估计,其中回流移民占60%,政府亦额外增加新
移民数目至每天150 人。截至1996 年中,香港人口总数已达到631 万人,如按照港府1992 年
的估计,这将是2006 年以后才达到的数字。此外,香港的家庭结构亦正发生变化,从大家庭趋
向核心家庭,1966 年香港每户平均人口为4.7 人,但到1996 年已减少至3.3 人。种种因素都增
加了对住宅的需求。港府在发现住宅楼宇严重失衡之后未能即时采取有效措施,这实际成为90
年代香港住宅楼价持续大幅飙升的原因。
特区政府成立后立即改变港英政府时期的政策,试图从扩大供应着手解决房屋市场的严重
供求失衡状况,因而提出85000 个住宅单位的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行政长官董建华在其施
政报告中强调采取两项措施:一是扩大建屋用地供应,二是加快和精简土地供应及楼宇建造的
审批程序。在供应建屋用地方面,特区政府公布了一项5 年卖地计划,在1999 年3 月前提供120
公顷土地兴建私人楼宇,并在其后的3 个财政年度再供应260 公顷土地。同期内,政府还将供
应约285 公顷土地兴建公营房屋。为此,特区政府决定在未来10 年大力发展将军澳、大屿山的
东涌及大澳、新界西北部和九龙东南部的策略性发展地区,进行荃湾海湾和青洲填海计划,并
把合适的农地和工业用地重新规划,兴建房屋。
为配合增加土地供应,特区政府决定重新检讨兴建房屋的架构和程序。事实上,繁冗的批
地和建筑审批程序已成为影响公、私营房屋建设的一个重要因素。根据政府的资料,现时房委
会属下公屋和居屋的平均筹建时间为62 个月,已经比1994 年前的72 个月加快速度。(见表6.3)
董建华在施政报告中提出,要通过对房屋委员会和房屋协会在规划和发展程序方面的检讨,缩
短公屋建设所需时间,其中,房委会的建屋时间从62 个月缩短至47 个月,而房协的建屋时间
则从52 个月缩短至46 个月。
至于私营房屋方面的兴建,情况更加复杂。根据香港政策研究所的一项研究,在私人发展
商的整个建屋过程中,建筑期通常只占整个过程的一小部分,而审批程序则占最多时间。一般
而言,最短的发展期为5 年,而最长的可延误达10 年或以上。〔4〕因此,行政长官董建华在施
政报告中亦指出,政府将订定一系列具体措施,简化政府在住宅楼宇方面的规划、土地和建造
审批程序。(见图6.1)董建华在施政报告中并表示,为了实现在2007 年底前香港七成家庭能够
自置居所,以及从2005 年起轮候公屋的平均时间缩短至3 年,政府还将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
在未来10 年至少让25 万居住在租住公屋的家庭以负担得起的合理价格购买所住单位,兴建更
多的居屋和夹心阶层住屋单位,设立首次置业贷款计划,协助市民自置居所,以及兴建更多的
租住公屋。董建华并承诺,将在1999 年前将土地发展公司改组为市区重建局,以加快市区重建。
1.3 长远房屋策略白皮书
1998 年2 月,香港特区政府房屋局发表题为《建屋安民:迈向21 世纪》的长远房屋策略
白皮书,以贯彻落实行政长官在首份施政报告中提出的解决房屋问题三大目标。“白皮书”将原
拟定的10 年房屋发展计划延长至13 年,令其更具前瞻性,并承诺政府每年将平均提供不少于
85000 个新住宅单位,其中50000 个是公营房屋,余下35000 个是私人住宅。为确保13 年内的
建屋目标,政府已将头3 年的发展房屋土地批出,涉及土地442 幅,建屋目标是227900 个单位,
已进行建造工程;其后5 年的土地亦已大部分平整好,以部署批出予房屋委员会、房屋协会,
以及供私人发展商竞投,建屋目标约670000 个单位;至于最后的5 年建屋用地,则会加速规划,
以确保每年的建屋目标。(见表6.4)
1998 年6 月,即在特区政府成立一周年之际,房屋局局长黄星华撰文表示,经过一年的实
践,特区政府的房屋政策已确立4 个基本的发展方向,即:(1)有计划地增加房屋供应;(2)
建立一个更加公平、合理的制度去分配有限的公共房屋资源;(3)为低入息和中等入息的家庭
提供更多的机会和选择以实现自置居所的意愿;(4)使房地产市场继续发展并维持稳定。〔5〕
2 金融风暴袭击下的地产危机
就在特区政府制订新的房屋政策的同时,一场酝酿已久的金融风暴悄然掩至,并三度冲击
香港,作为香港货币金融政策的基石和核心的港元联系汇率制度经受了严峻的挑战,期间,香
港银行同业隔夜拆息利率一度飙升至280 厘的历史高位,处于巅峰状态的股市、地产连番暴跌,
香港经济经历了战后以来最严重的衰退。
而特区政府希望使地产市场实现“软着陆”的种种努力,亦就此被击得粉碎。
2.1 亚洲金融风暴对香港的冲击
1997 年7 月2 日,泰国政府被迫宣布放弃维持了13 年的主要与美元挂的一篮子货币固定
联系率制度,转而实行浮动率制。7 月11 日以后,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等国亦先后屈服于
国际投机势力,相继采取浮动汇率制度,导致本国货币大幅贬值。一场席卷东亚诸国的金融危
机就此骤然而起。
踏入10 月下旬,在东南亚金融市场获取巨利的国际机构投资者开始将目标转向香港。10
月21 日,美国摩根斯坦利全球首席策略员巴顿·碧斯表示,将减持环球投资组合中已发展亚洲
市场所占比重,从原来的2%减至零。他并认为:亚洲股市已处于危险的下跌周期,其第二阶
段的跌势已经开始,并将由香港股市率领。当日,香港股市应声下挫并连番暴跌,揭开了香港
金融风暴的序幕。
金融风暴期间,作为香港货币金融政策的基础和核心的联击率制度首当其冲,曾先后于1997
年10 月、1998 年1 月及8 月受到多次严重的冲击,其中,又以1997 年10 月和1998 年8 月两
次所受到的冲击最为猛烈。尤其是1997 年10 月下旬,香港银行的同业隔夜拆息利率一度被扯
高到280 厘的历史高位,后来虽然大幅回落,但银行同业拆息利率在相当一段时间仍高企在10
厘以上并大幅波动,对银行业造成严重冲击。在这种情况下,银行普遍采取“现金至上”政策,
以高息吸引港元存款并审慎放款,尤其是对中长期贷款采取审慎政策,逐渐形成整体经济中的
通货紧缩。
对港元的冲击以及利率高企,令香港股市迅速从高位暴跌。1997 年8 月7 日,恒生指数曾
创下16673 点的历史高位,其后辗转下跌,从10 月20 日到23 日的短短4 天中,恒生指数就暴
跌约3200 点,股市总值损失约8000 亿元。10 月28 日,香港股市引发全球股市下跌,反过来
再影响香港股市下跌1438 点,以点数计创历史最大跌幅。
1998 年1 月中旬,受到印尼盾大幅贬值及港元联系汇率再受狙击的影响,香港股市进一步
下挫至7904 点的低位。其后,恒生指数虽然曾在3 月份反弹,可惜却在12000 点的关口又反复
向下。到1998 年8 月,港元联系汇率再次受到严重冲击,影响所及,恒生指数于8 月13 日跌
至6600 点水平。从1997 年8 月7 日到1998 年8 月13 日,恒生指数在短短一年间跌去10000
点,跌幅高达60%,香港股市总值损失超过2 万亿元,可谓损失惨重。
随着整体经济的收缩,香港各大小公司的财务状况普遍恶化,部分过度冒进的公司被迫清
盘、倒闭或大幅收缩业务。典型的个案包括港基银行被挤提,香港八佰伴、百富勤、正达证券、
正达财务、福权证券,以及明丰旗下的集本证券等连串公司的清盘,给香港的投资者造成相当
大的心理震撼。其中,最具震撼力的是百富勤的倒闭,百富勤在1988 年成立以来的短短10 年
间,一跃而成为香港最著名的证券公司、亚洲区内(不包括日本)最大的商人银行之一。百富
勤因大规模投资印尼债券,在金融风暴中泥足深陷,终因无法筹措资金清偿一笔到期债务而被
迫清盘,其倒闭在香港引起相当大的心理震动。
受到金融风暴的影响,香港的投资、消费急速萎缩,香港经济的各个环节,包括香港百货
零售、饮食、酒楼、酒店以至旅游业等,均受到严重影响,整体经济急转直下,从1997 年中的
空前繁荣迅速步入衰退。1997 年第四季,香港经济虽受金融风暴冲击,但经济增长率仍达2.7%,
全年经济增长仍达5.3%。然而,1998 年香港经济却录得连续四季负增长,全年经济负增长达5%,
而失业率则急升至6%以上。香港经济陷入战后以来最严重的衰退之中。
2.2 金融风暴下的地产危机
香港的地产市场在经历了1997 年首一、二季空前的繁荣之后,在第三季转趋淡静,市场等
待行政长官董建华在首份施政报告宣布新的房屋政策,投机活动减退。该季,香港所有物业买
卖合约数目及总成交价,分别回落了17%及8%,而住宅市场方面则分别回落18%及8%。10
月14 日,即行政长官董建华发表施政报告后的一星期,特区政府首次推出3 幅分别位于屯门、
大埔和九龙湾的土地拍卖。其中,大埔地段面积9.12 公顷,是香港纪录中最大的拍卖地段。在
战战兢兢的气氛中,在场参与人士的出价显得十分谨慎,结果以56 亿元成交,每方尺楼面地价
约4811 元,成交价仅属一般。〔6〕
及至10 月下旬金融风暴掩至,香港股市暴跌,地产市道随即大幅下挫,炒楼活动近乎绝迹,
挞订情况十分普遍。数据显示,到1998 年1 月,香港各区的大型私人屋邨,包括港岛的太古城、
杏花邨、海怡半岛,九龙的黄埔花园、丽港城、美孚新邨,以及新界的沙田第一城、绿杨新邨、
嘉湖山庄等,其售价均已从1997 年第二季度的高位大幅回落,跌幅普遍超过3 成,大部分已返
回1996 年初水平,即等同于1994 年第一季的高峰位。
1998 年1 月,大地产发展商新鸿基地产突然宣布将旗下10 个地盘停工或放缓发展。消息
在地产、股票市场上产生极大的心理震撼。
面对楼市的大幅调整,特区政府开始软化在85000 个建屋目标的立场,弹性处理卖地及房
屋政策。按行政长官董建华后来的讲法,在1998 年实际上已搁置85000 个建屋的目标。1998
年2 月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曾荫权在财政预算案中宣布将中环添马舰的商业用地,由原计划推
出市场拍卖改为用作兴建政府总部,并提出减免差饷、按揭物业税项宽免,以及鼓励市民自置
居所等一系列措施,又咨询各大地产发展商意见,弹性处理每年85000 个住宅单位的建屋目标,
令地产市场在2、3 月间出现短暂的“小阳春”。
然而,地产市场仍然面对沉重的压力,这在政府卖地方面暴露无遗。其中最瞩目的,就是
马鞍山一酒店地段和广东道前警察宿舍的住宅用地的招标。马鞍山酒店用地,占地约8.6 万方
尺,原计划在1997 年3 月推出拍卖,但由于城市规划委员会需要处理反对该地段兴建酒店的意
见,有关计划被迫推迟。到了1998 年1 月,地产市道不景,特区政府为避免影响市场气氛转而
采取较低调的招标方式出售,结果被长江实业以1.2 亿元的标价夺得,以可建楼面面积约60.28
万方尺计算,每方尺楼面地价仅200 元,成为香港地产拍卖史上的一个“经典”。
另一幅土地是广东道前警察宿舍地皮,占地约11.1 万方尺,预计可建成1100 个住宅单位。
出售前据测量师的估计,每方尺地价约值4000 元,即总值超过40 亿元。港府以招标形式再推
出该幅土地,事前各大发展商均表示有意角逐,但其后受到马鞍山酒店地段低价出售的影响,
加上当时市场上的多项不利消息,各大发展商均以低价入标,结果被长江实业为首财团以28.93
亿元标价再夺一城,每方尺楼面地价仅2840 元。该幅土地若连发展成本及两成利润,在3 年后
建成则每方尺楼价6500 元,较当时同区位置较次的爵士花园每方尺售价8800 元,足足低了两
成半。这次售地向市场传达了一个信息:已经下跌了3 成多的楼市,可能再跌3 成。结果,2
月份出现的楼市“小阳春”瞬即烟消云散。
到了1998 年5 月,楼市呈现出一浪低于一浪的跌势,整体经济日渐恶化,首季本地生产总
值录得2%的负增长。特区政府鉴于香港内外经济环境的剧烈波动,针对香港楼市以及资金短缺
的问题,推出了一系列救市措施,其中包括:将楼花预售期由完成前的15 个月延长到20 个月,
超过1200 万元的豪宅可豁免需抽签的规定,暂时取消四项针对楼花转售及公司买家的限制炒卖
楼花措施,简化购买住宅楼宇按揭计划以使银行确切知道可以得到多少流动资金去拟定贷款计
划。特区政府表示,这些措施的目的,是要避免楼市“硬着陆”。
然而,楼市情况仍然没有好转迹象。6 月23 日,政府原计划有两幅新界土地推出拍卖,但
当时市道疲弱,地产界人士普遍要求政府冻结卖地,结果当日政府突然宣布推出9 项纾解民困
的措施,包括将1998/1999 财政年度预留“首次置业贷款”的36 亿元增加到72 亿元,希望藉此
将合资格家庭从6000 户增加到12000 户;提供“置业贷款”的名额从4500 增加到10000;免缴当
年第四季度差饷等等。其中最瞩目的,就是即时停止卖地9 个月。据业内人士估计,仅此一项
政府库房将少收190 亿元。
特区政府的一系列措施,对中小型住宅楼宇市场开始产生稳定作用。很明显,政府的目的
一方面是要稳住楼市,另一方面亦要防止楼市的崩溃拖垮银行业,并对港元联系汇率造成不稳
定的影响。正如香港大学金融专家饶余庆教授所指出:“如再让其(地产市场)暴跌,便会危及
银行和港元,这一点国际投机家是求之不得的。他们明知直接狙击港元无法得逞,乃转而采取‘搞
垮楼市,拖垮银行’的迂回策略,最后推翻联汇制,这一阴谋是相当毒辣的。”
及至1998 年8月,国际机构投资者第三度狙击港元联系汇率,恒生指数于8 月13 日下试6600
点的低位,股市的进一步急跌势必拖累楼市的下挫,进而危及银行体系和港元的稳健性。有鉴
于此,特区政府前后动用1181 亿元的外汇储备,积极入市干预,并成功击退国际炒家,稳定了
股市。10 月8 日,行政长官董建华在他的第二份施政报告中宣布,政府将全力以赴稳定楼价。
这时期,外部经济环境逐渐转趋稳定,美元由强转弱,美国联邦储备局宣布减息四分一厘,刺
激恒生指数回升,香港地产市道终于逐渐稳定下来。
1998 年,香港地产业可谓经历了严重的危机。统计数据显示,该年全年在政府土地注册处
登记的楼宇物业买卖合约,累计达11 万宗,涉及金额约3400 亿元,分别比1997 年大幅下跌约
4 成半及6 成。登记的金额跌幅远超过登记宗数的跌幅,显示了1998 年楼宇价值严重下挫。该
年,香港大型私人屋邨售价平均再下跌约35%至40%不等,比1997 年第二季高峰期平均下跌
约50%,已回落到1995 年低潮时的水平。1998 年,政府卖地收入仅122 亿元,比1997 年大幅
减少7 成。
1999 年4 月,特区政府恢复卖地,在4 月和6 月的两次土地拍卖会上,所推出的地段均能
以比市场预期高出两成的价格成交。到12 月,政府推出1999 年最后一次卖地,各大发展商出
价谨慎,最后由长江实业以13.4 亿元投得西九龙填海地段,平均每方尺楼面地价2759 元,反
映楼市前景仍未乐观。业内人士分析,香港地产业最困难的时期虽然已经过去,但真正反映金
融风暴完结的楼市新一轮的升势,则仍未出现。
2.3 大型地产发展商的减价促销战
地价、楼价的节节大幅下挫,对拥有大量楼宇现货、期货以及大批地皮的地产发展商形成
了沉重的财政压力,各大地产发展商惟有以减价及各种形式促销新楼盘,以减低持有量套现资
金。结果,新楼盘的减价战成为这次地产危机中的一大特色。业内人士表示,其惨烈程度为近
年所罕见。
其实,早在1997 年10 月金融风暴骤至不久,地产发展商之间的减价战已经展开。11 月底,
会德丰趁长江实业推出大埔鹿茵山庄开售前3 天,突然将同区的倚龙山庄剩余单位以减价两成
半推出倾销,结果一举清货,迫令长实破例临时减价及延迟开售日期以应付。及至12 月底圣诞
前夕,会德丰再趁长实的听涛雅苑认购超额3 倍时,宣布以每方尺5888 元的震撼低价,推出其
市区钻石山地铁上盖的星河明居,迫使长实再次临时改变销售策略。会德丰两次减价对撼长实,
不但令同区楼价即时下跌,而且燃起了发展商之间的减价战火。
1998 年初农历新年后,香港各大发展商纷纷减价出售旗下新楼盘或剩余单位,引发1998
年首轮减价战。当时,新鸿基地产在推出帝琴湾时带头减价,持货沉重的信和置业即时跟随,
将海悦豪园和泛海轩、峰华轩两个新楼盘分别减价一成半及三成,令呆滞的楼市转趋活跃。
到5 月,新地的晓峰园和长实的盈翠半岛对撼,将减价战推上高潮。当时,新地推出青衣
晓峰园160 多个单位,每方尺楼面售价为4280 元,但随即遭到长实的截击,长实以比市价低两
成的“超震撼价”——每方尺楼面4147 元推出青衣机铁站上盖盈翠半岛对撼,结果造成轰动效应,
开售当天已全部售罄1300 个单位,而新地的晓峰园则只售出约80 个单位。新地随即部署减价
反击,将晓峰园售价大幅减少一成七,并委托地产代理大规模促销。结果发生晓峰园地产代理
大批汇聚中区和记大厦门口,截击盈翠半岛买家的不愉快事件,要劳动长实副主席李泽钜致电
新地副主席郭炳江投诉,由新地下令撤离。此后,地产代理因抢客而发生的争执屡见不鲜。
继新地、长实相继低价促销新楼盘之后,香港各大地产发展商均先后加入减价行列,并形
成一浪接一浪的减价骨牌效应。在将军澳,恒基的新都城、新宝城及南丰的南丰广场相继加入
战团;在大埔,新地的雍怡雅苑和长实的盈峰翠邸对撼,而丽新亦以减价推销聚豪大厦迎战;
在元朗,南丰的翠峰山庄、恒基的合益广场、百利保的御豪山庄均减价促销。
各大发展商在减价促销的同时,还推出各种方法加以配合。如新地在1997 年底销售卓尔居
一期时,首创息口保障计划,即买家的楼宇按揭息率若超过发展商规定的上限时,多出的利息
由发展商承担,令买家对利息及供楼负担更有预算,免却后顾之忧。恒基在销售将军澳新都城
时,推出“跌价两成补偿计划”,规定如果买家在规定日期时所购单位市值低于购入价,买家不
用承担该差价,可向发展商索取该差价用作支付二按部分还款之用,但以购入价两成为上限,
条件是要求买家多付8%楼价,但同时可取得两年免息免供之二按。而长实在推销天水围嘉湖山
庄美湖居剩余单位时,更推出“110%信心计划付款方法”,采取期权的概念以“包升值”来包装促
销。
在以往的很长一段时期中,香港的地产发展商在销售新楼盘上,似乎都有一定的默契,尽
量避免“撞盘”,彼此之间轮流推销,秩序井然。然而,在是次地产危机中,有关游戏规则似乎
已经被破坏,各大地产商争相出货,形成互相对撼、楼价大跌的骨牌效应,这从一个侧面反映
危机对地产商打击之沉重。据中原地产研究部发表的报告,1998 年全年香港地产发展商的一手
私人住宅买卖合约登记宗数是3.14 万宗,涉及金额1199 亿元,分别比1997 年大幅上升五成二
及下跌1%,反映出各地产商互撼所造成楼价暴跌的局面。当时,有地产评论认为,减价战持续
下去,势将令香港整体经济受到伤害,后果可能十分严重。
35. 向泛民說不 2013-06-03 23:26:56
不過現在係炒到連高官都買唔起,先行懲罰佢地咁多年都唔造多些地、賣多些地和起多些公營房屋。
36. 废曾下台,欺騙全港市民 2013-06-03 23:28:11
今日曾俊华係立法會講大話,佢話供樓負擔比率為56%,簡直係不負責任地欺騙香港市民,何解?

根據2013年5月金管局回複立法會的信件所講,新造按揭:

– 平均成數由2009年9月的64% 下降至2013年3月的54%

– 平均供款與入息比率由2010年8月的41%下降至2013年3月的36%• 

住宅物業成交宗數在2013年3月按月下降28%•

(extracted from HKMA's report to Legco, P.52)

http://www.hkma.gov.hk/media/chi/doc/about-the-hkma/legislative-council-issues/20130506c1.pdf

曽俊華掙大眼講大話,欺骗全港市民,香港市民齊來批鬥佢,废曾下台
37. 仲達 2013-06-03 23:59:01
湯博士的文章生動有趣,自然吸引讀者,預祝博士文章瀏覽人次早日達到3800萬!
期望與博士於八月共聚共醉!
38. Disloyalty to the HKSAR & PRC 2013-06-04 00:16:47
Carrying a British Flag to demonstrate is regarded by the Ministers in Beijing as an disloyal act. So the HK Monetary let 2 british banks to print HK Dollar Notes is also an act of disloyalty ( disrespect to the feeling of the chninese national pride ). Furthermore, the HKMA forces the HK citizens to use the disloyal British Bank printed HK Dollar Notes to buy food to pay rent to pay bus fare and to buy clothes make HK citizens committing shameful sins to live in HK. We as HK citizens want to be loyal to the HKSAR and the PRC but when we spend HK Dollar Notes we are immediately forced to commit an act of disloyalty. All because Mr. Chan Tak Lum did not make any change after he took the office as the Head of the HKMA. He makes every citizens in HK to be disloyal and he should be fired without delay.
39. 公務員及公營機構人員表示不滿政府的表現 2013-06-04 07:58:23

(綜合報道)(星島日報報道)特區政府近期屢傳負面消息,浸會大學過渡期研究計畫最新的民調顯示,公務員是最不滿政府施政的一群,六成二人表示不滿和非常不滿政府的表現;高達七成六人更認為政府的施政不公平和非常不公平,較私營機構人員高出約十個百分點。中大最新的民調亦顯示,特首梁振英的民望再創新低,評分只有四十六分;管治班子的評分亦是上任以來最低,只有四十三點七分。

  浸大過渡期研究計畫今年上半年,訪問了九百二十名十八至八十五歲的市民,結果顯示受訪的現任及退休公務員中,高達七成六人認為政府施政不公平和非常不公平;來自房委會和醫管局等公營機構和非牟利機構的人員,亦有七成人持相同觀點,明顯較私營機構人員的六成五,以及無業者的五成八為高。

  各有六成二受訪公務員及公營機構人員表示不滿政府的表現,亦高於私營機構人員的五成六,以及無業者的五成一。

  受訪市民最關心樓價和房屋供應問題,比例高達五成五,但認為政府施政非常不公的一成七受訪者,就最關注貧窮問題,其次才為房屋問題,比例分別為四成八及四成一。

  至於在身分認同方面,多達四成受訪市民認同自己是「中國人」,創九七年以來的新高;相反,認同自己是「香港人」的受訪者則創新低,只有一成七。

40. 亮劍、法子 2013-06-04 10:15:01
昨日睇見網友話根據調查,香港有九成人認為樓價貴。
但我好想知道剩下嗰一成係點俾分?好平、唔識睇或無意見!其實呢個樓價貴唔貴,真的問來都多餘。

喺七十年代,一間屋三萬,係咪貴?但兩公婆要晚晩開OT先供得掂喎!
在八十年代一間屋係三十多萬,但供樓利息要上二十厘,那陣子連專業人仕嘅打工仔,供樓亦覺吃力,咁樓價又係咪貴呢?
又九十年代初,利息十厘樓上,就算樓價七八十萬,又係貴定平呢!
根本平同貴多講無聊,你每一個時間,供得起咪供囉,供唔起就等!
但一定要每月固定儲蓄,否則就算樓價三折都無用,因為都唔關你事。

問香港人樓價係咪高?9成人覺得高,所以要打。

如果呢個邏輯成立,請再問香港人多一個問題,「特首和司局長人工係咪高?」如果多人覺得高,也應該下調4成。
41. 劏 2013-06-04 18:07:42
日日寫爛文搧動市民反CY反政府,肯定有私心啦!

42. 一舖養十代 2013-06-05 11:36:14


一舖養十代,沽樓買舖,一定唔會錯!



43. 洪量流 2013-06-05 18:22:47

今年八月,應該可以到達三千八百萬人次,屆時,希望可以和大家共聚共醉。

博士,怎樣參加? 謝!

44. 博士秘書 2013-06-05 18:37:36
洪先生,
      大約在七月,一切有具體安排的時候,誷站會出一個電郵地址,到時希望你留意,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