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麥萃才 香港浸會大學工商管理碩士課程拓展總監
欄名:熱錢湧港
踏入2013年,日本政府換屆,之後推出了新的貨幣政策,把目標鎖定為2%的通脹,望透過通脹來推高日本經濟的名義增長,擺脫通縮。
要令通脹達到2%,日本央行便大量印鈔,令日圓狂瀉,短短幾個月內,已經跌穿1美元兌100日圓的水平,短期目標更邁向105日圓進發。相反,近日美國公布的經濟數據顯示,美國經濟有起色,房屋價格也顯著回升。自2008年所發生的金融海嘯有望完結,而美國經濟將走出谷底。對於美國來說,不再是講量寬,而是說何時退市。因此,近日美元也轉強起來,有條件容許日圓的貶值。
日圓的下跌,以及日本的量寬,不單影響日本的經濟,也影響到環球游資走向。日本所產生的貨幣供應以及弱日圓政策,會鼓勵市場沽日圓而投資海外,造成大量利差交易,情況就如2008年前的金融市場。熱錢的進出,影響到其他國家的經濟,只不過其規模比起2008年前還要大!
金管局把關 炒港滙無利可圖
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香港,因沒有外滙管制,所以是熱錢流入的熱點之一。問題是這些熱綫流入的目標是甚麼?又會怎樣影響香港的經濟?
首先熱錢的目標是短期利潤,一般而言,長遠投資不會是這些熱錢的目標,而且最好投資的是金融資產,市場大,流動性高就最好。如果真的有熱錢流入香港,這些熱錢流入目標之一,就是炒港滙。
⑴炒港滙升值,就是沽外幣,持有港元的長倉,這種情況自回歸以來,已試過多次。但因港元與美元掛鈎,大量美元流入,沽美元買港元的話,金管局可以無限量接盤,因為金管局只要收到足夠的美元去支持聯滙,就可以無限量發行港元。而歷史的經驗告訴炒家,炒港元升值必輸,因為金管局可以無限量發行港元。但這也有副作用,因為貨幣供應充裕,結果港元長期維持低息(令港元長倉回報降低,大減炒港元升值的誘因),出現市民存款回報偏低的情況。港元低息的環境已持續了好幾年,暫時也沒有看到有大量炒港元升值的情況。
港股本月挑戰新高 新股湧現
⑵如果熱錢不流入滙市,另外一個目標可能是股市。因為香港債市規模較小,而且流動性也及不上股市,如果熱錢要追逐短期回報,股市是其中一個目標。所謂五窮六絕七翻身,傳統上5月份都是港股淡市,過去10年的香港股市,有7年5月份港股是下跌的。而華爾街也有諺語「Sell in May and go away」的說法。但今年港股比較不尋常,5月份恒生指數企於23000點以上,有挑戰新高的意味。如果不是內地A股市場表現仍有待改善,而香港上市公司市值有過半是內地公司的話,港股的升幅或可以較快較高。如果熱錢大量流入股市,應會見到股市交投大幅上升,而指數波幅亦會擴大,更有不少新股排隊上市。
今年首季香港股集資金額不多,但到了第二季就有不少新股準備上市,香港股市集資金額排名,就有望重上世界的三甲位置。有熱錢流入港股,初步證據也符合預期。
樓市受惠間接 樓價仍然尋底
⑶原則上,熱錢對於房地產的影響不是直接的。因為物業買賣較為長綫,而且存在風險也不小,很少熱錢會直接參與市場。就算參與,也可能透過私募基金或房地產信託投資基金(REITS)參與。前者多數是寫字樓或收租物業的投資居多,與一般市民所關心的住宅物業參與較少,而後者是上市的證券,如果有大量資金湧入,這些REITS的交投會較為顯著,又或者會有更多新的REITS上市,去吸納這些資金。最近香港就有兩隻REITS準備上市,集資金額數以10億元計港元。由此角度來說,也符合熱錢流入的現象。
問題是,房地產市場並不是熱錢所追逐的主要目標,但它也會間接影響物業市場。原因是熱錢流入會增加本地貨幣供應,銀行資金充裕,利率便進一步受壓。在持續低息環境及銀行水浸的情況下,物業按揭變得廉宜及容易,本地及海外的一些長綫投資者,會因此而入市。而這情況不單發生在香港之上,其他發展中的新興市場,也受到影響。
金管局及政府多番出招,也是這原因。例如金管局提出指引,提升銀行從事物業按揭的資本要求,降低貴重物業按揭的成數等,都是防止銀行把過量的信貸投放在物業市場,令風險過分集中。而政府所收取的SSD、BSD、DSD等,都是希望冷卻樓市,中和熱錢流入的影響。量度樓市升跌的中原城市領先指數(CCL)從高位回落,由高峰期120點以上,回落至上周的118.6點,跌幅也有數個百分點。因為樓價調整會有滯後效應,通常先由量跌,然後價才調整。自從今年2月23日宣告實施DSD之後,近3個月樓市反應開始明顯出現。相信樓市的調整趨勢短期還未完結,樓價仍然會尋底。
正因為樓市前景未容樂觀,而港滙又不能炒升值,如果熱錢真的大量流入,惟有港股一途。但現時也未見資金大量流入的情況,但假若資金大量流入的話,讀者可以留意以下的情況有沒有出現:(a)港元兌美元偏向強方的兌換保證,亦即7.75水平;(b)金管局多次接納港元的買盤(美元的沽盤);(c)銀行戶口結餘持續上升。而以上三項都是資金大量流入所會引發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