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老友同我講,香港DSE放榜,有16個狀元,不過與我話大多數狀元會讀醫是有所出入,有報章話三分一狀元未擬習醫,老友可能被報章誤導,如果霎眼睇,會以為只有三分一狀元讀醫,事實上16個狀元之中,有11個讀醫,超過三分之二,但有傳媒唔會話超過三分二狀元擬習醫,反而會話三分一狀元未擬習醫,唔算誤導,但報道手法有些特別。
有很多人不明白,點解有咁多狀元鍾意做醫生,老實說,做醫生唔係搵好多錢,這是社會反映出來,一個愈富裕社會,會產生愈多狀元,而狀元之中,大多數是富二代,家境清貧很難出到狀元,唔係冇,而是很少,富二代的父母都有蘇東坡思維,但惟願孩兒愚且魯, 無災無難到公卿,唔希望子女跟著他們在商場打滾,希望他們可以做一份受到別人尊重的職業,做醫生是最好選擇。
現今醫學世界並不需要神農嘗百草,醫術是不重要,李時珍,華佗也無用武之地,醫德才最重要,
一個由普通家庭的學子最後做了醫生,一定會在工作上取回讀醫的回報,很多時都會建議病人採取不必要療程以及手術,對於有錢人家當然冇問題,但對於家境普通的人就會是一個沉重負擔,一個富二代醫生的醫德一定比普通環境出身的醫生好,我並不是歧視出身環境普通的醫生,以事論事而已。
有老友話我年紀咁大,一定做過好多次手術,我講都冇人信,一次手術都未做過,十幾年前我認為自己太肥,應該要通波仔,在醫院搵了一個不認識的醫生,當時我已經上了手術床,打了麻醉針,醫生再睇我的報告,同我老婆講我不用通波仔,為安全計,做多一次顯影,最後發覺我的血管有八十幾%暢通無阻,或者是塞了十幾個%,不需要通波仔,醫生話冇必要的手術是不會做,幾十萬手術費都冇收,這就是醫德,在很多地方,唔需要開刀都照開,更何況是我主動要求,至今我仍然未做過一次手術,只是每半年抽下血,見下醫生,如果睇我的醫生不是富二代,很難有咁嘅醫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