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瀏覽人次:12646    回應:0

潛在供應量之馬非白馬

湯文亮

紀惠集團行政總裁

  近日有兩位大哥對於潛在供應量有不同見解,甚至出現多少火藥味,而導火線是現樓是否屬於潛在供應量,以我的意見,如果現樓已經公開發售而又未能售出,一般叫貨尾單位,那些不能叫潛在供應量,而有一些現樓從未發售,那些或者可以叫潛在供應量,兩者分別就是已經公開發售的單位如果未能賣出,地產商可以自由出售,如果新樓單位從未公開發售,就一定要遵守新樓出售條例,要以抽籤或者招標形式發售,不能直接賣給買家,既然從未公開發售,叫潛在供應量亦無不可。

  老友話我這個解釋好似戰國時代公孫龍所提出的白馬非馬,似是而非,根據政府公報,在未來三至四年,潛在供應量有10萬7千個,即是每年的潛在供應量有2萬7個至3萬5單位,供應實在是太多,老友唔留意,政府亦同時公報,潛在供應量當中包括2萬7千個貨尾單位,在未來三至四年,潛在供應量只有8萬個單位,兩位地產界大佬的爭拗亦是貨尾單位是不是潛在供應量,如果不是潛在供應量,就變成白馬非馬。

  如果用馬非白馬比較容易解釋,現樓也是供應量一種,但並不是潛在供應量,就好似有10萬匹馬,當中有七成是白馬,其他是唔同顏色的馬,不能對外宣稱有10萬匹白馬,因為馬非白馬,現樓是供應量,但並不是潛在供應量。

 
我要回應
我的稱呼
回應 / 意見
驗証文字
 
回應 / 留言規則
  1. 禁止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
  2. 禁止以名稱/暱稱/綽號/同音字等批評或映射任何人士、機構、公司;
  3. 禁止發佈有關招聘、推銷、廣告等內容;
  4. 禁止公開任何個人資料(如電話號碼、電郵地址、即時通訊帳號等)。

敬請留言者自律。本網站保留刪除/堵截任何留言的權利。

會員登入
登入ID 或 網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