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讀中學時,國文科老師見到那些留級學生,會叫他們做老而不,同學唔明白,不過就冇人問老師,冇人問,老師亦沒有主動解釋,不過,大家以後就統稱那些留級學生為老而不。
近日多了很多吉舖,有學者叫我解釋這個現象,是不是香港經濟環境轉壞,老實說,從各項統計數字,政府又出現巨額財赤,香港經濟的確轉壞,但吉舖出現,經濟轉壞並不是主要原因,而是連鎖店開得太多,現在閂了那些唔賺錢暱稱老而不的分店,對於集團盈利反而有所保證,這不但是集團生存之道,同時是香港生存之道。
今日我們經常從傳媒方面聽到一些懷緬過去輝煌時期的老闆講,當日全盛時期有六、七十間分店,今日落難,只剩返一間,希望他日東山再起,但很少講及點解會由六、七十間分店到現在只得一間,其實,如果那人一早將六、七十間分店自動下降至三、四十間,今日最少亦有十幾廿間,唔會去到只得一間咁淒涼。
很多人有一個錯覺,如果唔開六、七十間分店,很難上市,其實,上市並不在乎有幾多間分店,而是盈利能力,換句話說,只得一間總店已經夠資格上市,代表盈利能力強勁,如果有多十間分店就不得了,反之有六、七十間分店才可以勉強上市,如果分店減少,代表盈利下降,買股票的人會買一隻有升值潛力抑或買一隻隨時發盈警股票,投資者一定心𥚃有數,所以,在適當時候將老而不淘汰,才是生存之道。
孔子美其名是聖人,其實是補習老師,而且仲濫收學生,所以,孔子的教學成績亦不是太理想,化三千七十二,三千個學生當中,只有七十二個有成就,由此可見,孔子收學生的目的是收入,尤其是入學費,並不是學生的成就,所以,對於耶些遲遲未畢業的學生,孔子認為他們霸住個位,好似賊佬一樣,偷了新學生的入學費,令到孔子收入減少,認為他們是賊,老而不死是為賊。
有人話,香港近日多了咁多吉舖,可以說命不久矣,大家可能不明白,現在香港的吉舖如果仍然勉強經營,也可以叫做老而不,不但阻礙了內資以及外資公司在香港設立分店,同時亦令到原有經營者有所虧損,最終要結束生意,直接令到香港經濟環境轉壞,所以,吉舖出現代表原有經營者放棄,反而吸引更多新的經營者,可能令香港有轉機,勉強維持下去反而不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