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星期早段,美國三大指數還是樂觀情緒膨脹,納指和標指分別創下歷史新高,而道指在星期五,也曾見35090點,比5月10日的歷史新高只相差一點,但其實早有暗湧,代表較細型上市公司的羅素2000指數早在周一已出現調整,全周大跌5.12%!至於氣勢如虹的納指,終於中止了連續八星期的升勢,全星期跌了1.87%,道指和標指跌幅較輕微,分別為0.52%和0.97%。
納指上周跌勢較道指明顯,令人有點意外,因為全球疫情又突然受印度變種困擾,多國收緊封鎖,傳統行業再次受打擊,同時美國10年債孳息跌破1.3厘,理論上對納指較有利,但由5月初道指創出新高起計,道指期內沒有進帳,而納指則升超過6%,證明過去兩個月,科技股大幅跑贏傳統股,不少炒再膨脹交易的資金湧到科技股,但留意的是,今次資金追捧的科技股,集中在FAANGM等巨型科技股,其他以前熱炒的半新科技股,例如具指標性契媽Cathie Wood的ETF (ARKK),並未突破年初的歷史新高156美元,甚至在6月尾上衝130美元後,已出現10%的調整。FAANGM的強勢,可能是部份資金預計未來經濟風險增加,避險買入這些巨型科技股所致。但隨著上周納指中止了八周的升浪,讀者也要留意FAANGM會否追跌。
目前宏觀經濟的多項指標,出現了令人混亂的訊息。一方面,美國公佈6月的CPI和PPI再創多年新高,理論上債息要向上,但事實上債息反而不斷探底,是因為不少投資者落注通脹遲早會掉頭回落,他們的理據是如果看CPI數據的明細,旅遊和二手車價格因去年基數低的理由,托高了整體CPI,但隨著旅遊旺季的過去,這些商品和服務的價格必然回落,而且當9月美國政府的救濟停止時,會釋放大量勞工力,壓抑工資的上升。不過上述假設,一部份合理,因為在被困整年後,美國人那種餓鬼出籠不問價消費的現象,總不可能一路持續下去,但同時,做生意的人也知道經濟太多不穩定因素,例如不知什麼時候疫情再次爆發,又被政府封舖不準做生意,對擴充業務或增加庫存都非常謹慎,所以令人擔憂的,是經濟因疫情持續而裹足不前,但供應在投資和庫存不足下持續緊張,通脹維持高企,上述情況即是滯脹(Stagflation),對股市不利。
至於本欄多次談及的能源股,終於在上周出現大調整,跌幅達7%。有人認為這是油組預計增產令油價下跌,也有因疫情再次爆發減低對原油需求,不過就算綜合上述原因,紐約期油還是在70美元樓上,如果疫情持續擴散,油組又有藉口減慢增產速度。王弼認為能源股大跌,應該是反映能源股作為再膨脹交易的其中一個分類,終於也要跟隨其他再膨脹概念股下跌,畢竟能源股指數由年初至今,就算計及上周7%的跌幅,回報仍有29%,較標普的15%高近一倍,當然更重要的問題,是能源股的調整會否持續。始終能源股的後市要看國際油價,我認為疫情的陰霾始終揮之不去,油組的增產不會太進取,美國油井數量的增長也尚算溫和,只要油組、俄羅斯和美國合拍地進行供求管理,國際油價維持60美元以上,就不須對能源股過份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