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星期五,美股迎來去年11月以來最凌厲的反彈,道瓊斯指數升1.65%、納斯達克指數升2.61%、標普500指數升2.13%、羅素2000指數升2.53%,不過市場其實並沒有什麼大利好的消息,就算有,都是來自市場期待中國的刺激消費政策的憧憬,對於跟中國經濟越來越各走各路的美國來說,可以說關連不大。同日公佈的美國消費者情緒指數跌至57.9,比市場預測的64差很多,理應打擊美股,但仍無阻股市強勁反彈,似是技術性原因居多,因為標指於上周四跌至調整區域,每當指數跌至200天線、調整區域或牛熊分界線等,市場通常會來一次不俗的反彈,這次觸及調整區域亦然。但全星期計,四大指數仍下跌3.07%、2.43%、2.27%和1.51%,周五是否籌組死貓彈而已?
不過,正如本欄多次重申,今次美國經濟出現的是範式轉移,侵叔推行的經濟改革是史詩式有如先秦時代的商鞅變法,觸動太多利益團體,整個投資力牆已經改變,不可以在用2024年以前的眼光看美股,除非侵叔突然急剎車u turn,復辟拜登時代的經濟政策,取消對所有盟友的關稅,還要低聲下氣跟加拿大、墨西哥、歐盟等小弟擺和頭酒,不然,已經改變了的投資力牆,有如潑出去的水,難以收回,最好的比喻,就是2020年疫情以後,香港樓市的力場已經改變,再用2019年前的思維投資港樓,必然碰得頭破血流。
那麼香港樓市或美股,因為力牆改變了,就不能投資了嗎?當然不是。王弼的學士學位是工程系,碩士學位是經濟系,兩者的共通之處,是計算過程必須考慮到條件限制(Constraints),在沒有偉大的企業家(如喬布斯)或瘋狂且權傾天下的政治人物(如侵叔)顛覆舊有制度時,條件限制的改變很慢,當然可以利用舊假設(Assumptions)作投資決定。可是目前,美國外有侵叔向全世界發動關稅大戰,內有馬斯克狠劈政府裁員,拜登年代的平衡狀態(Equilibrium)明顯地已被顛覆,華爾街分析員早前的假設統統要重頭再做,消費情緒急挫、關稅和DOGE引起的投資不確定性,政府開支的消減,上述三項事情,GDP內的C(消費)、I(投資)和G(政府開支)都必然要向下大幅修訂,企業的盈利預測非常受未來GDP數據的影響,特別是早前華爾街對美國經濟過份樂觀,若GDP不漲反縮,調整空間可以非常巨大,今次調整,說不定可以媲美2022年!
那什麼情況下可以投資美股或港樓呢?對於大部份不作沽空的投資者而言(房地產本身就難以沽空),必須等條件限制的改變變得清晰時,資金才會再大量流入。投資最大的錯誤,令人輸得傾家蕩產的理由,是因為一些原因,
例如不知道世界變了,或因為經投資產品銷售人員包裝過後(例如次按債券),大量買入「有毒資產」。其實資產不可能有毒,只要當中風險已大量被反映在定價上,投資者就不可能中毒。投資者最後敗於有毒資產,不是資產有毒,而是自己的腦袋中了毒而已!